汉人崛起
字体: 16 + -

第8章 帝王与平民生活

    林青父子二人为了生计而忙碌的时候,离他们所在地千里之外的帝都皇宫中,被林青徘覆“千古一帝”的康熙帝玄烨,也是早早就起来上晨课。

    康熙登基还不到一年,与林青现在算是同龄人,都是只有九岁。按清廷律例,皇帝未满十六岁之前是不得亲政的。

    此时的清朝廷由索尼、鳌拜等四位辅政大臣共同把持,若是四人有政见分歧之时,便会请康熙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决断。

    孝庄皇太后虽是女流之辈,却是个聪明人,甚至可以说清廷能入主中原,里面有她很大的功劳。在当下这丈夫儿子都不在了的时刻,她明白,也知道朝廷被大臣所把持,但她和年幼的康熙只能忍,忍到康熙十六岁亲政才能再作打算。

    康熙因去年得过天花,脸上有坑洼麻子,坐在太监抬着得龙撵上,眼睛要睁未睁,每日早早起来先晨课、后早朝的日子让只有九岁的他神色有些困倦。

    待离乾清宫不远时,康熙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怎么,对身边的侍寝老太监梁辉问话:“你说为什么当皇上这么苦?”

    梁辉虽然是曾服侍过康熙父亲顺治帝的老太监了,但听到这样的话也是不敢随意回答,因为他知道,只要回得稍有不对,保管会被大臣上奏宦官误导皇帝而被处死,可皇上问话又不能不回。梁辉眼珠子一转得想了想,掐媚道:“万岁爷您这可一点都不苦,这是天下多少人做梦都梦不来的呢,嘿嘿…”

    仿佛真的是心血来潮,康熙没有再继续谈话,说着:“我还没尿尿呢!”

    梁辉闻言语气急促:“奴才该死,奴才该死,这就服侍万岁爷。”

    说话间已把带着的夜壶找来,绕到康熙龙撵座前,双手把夜壶举过头顶给康熙撒尿。尿水没有和梁辉想象一样进到夜壶里,浇了他一头一脸。梁辉却没有丝毫不满,脸带笑容奉承:“万岁爷真是生龙活虎,如大江东流哇!”

    等太监喊着万岁爷驾到时,乾清宫的一干人等,除一人只是恭身外,其余宫女太监全部跪着迎接。

    这站着得一人却不是太监宫女之流,乃是康熙父亲顺治帝在位时的进士,名叫孙承宗,康熙自幼以来的帝师,虽有些读书人的迂腐之气,但却是为人刚正,并且学识渊博,敢于大胆施教,甚至什么都会跟康熙说一些。

    ……

    晨课进行到一半时,也许是长时间以来的压抑生活让康熙厌倦,猛的拿起书本狠狠砸在桌上!嘴里大声说着:“不学了,不学了,朕不学了!”

    还准备稍提一下八股文的罗承宗对康熙这一举动有些莫名其妙,恭身询问道:“陛下您何出此言?”跟满人太监等不同,罗承宗这样的汉人习惯称呼皇帝为“陛下”。

    康熙玄烨脸色苦巴巴得,语气非常不满:“朕每日寅时(3点至5点)就要起来上晨课,卯时(5点至7点)又要去早朝听那些大臣说朝政如何如何,教朕要怎样怎样做,更要等到辰时(7点至9点)才能进早膳,这样的日子朕过够了!”

    罗承宗闻言放下了手中八股文的例文,沉吟道:“那陛下欲如何?”

    康熙调整了一下坐姿,改成靠在椅背上,看了看师傅罗承宗的表情才又说:“朕每日过这样的日子,连个懒觉都不能睡,什么时候是个头?朕贵为天子!却比寻常百姓家的孩子都不如,连自由都没有,朕这次要做一回主,朕命罗师傅你回家去吧,不用教朕了。”

    罗承宗听了这话连忙跪倒在地,额头贴着地面,答非所问得回道:“臣死罪,请陛下赐臣一死。”

    九岁的康熙不解罗承宗这话,狐疑道:“朕只是让你回家去,你为何说让朕赐你一死?”

    罗承宗脸色严肃,沉吟了一下说着:“臣贵为帝师,教得乃是当今天子,本当引导陛下兴国安邦,却令陛下生出厌学弃朝这样的念头来,臣死罪!”

    不等康熙说话就接着道:“只是臣斗胆问陛下一句,倘若陛下真如此做,太皇太后知道后怪罪下来,陛下该如何交待?”

    康熙闻言小眉头一皱,心道:“皇祖母知道了怕是饶不了我。”想到这里不敢再说罢学的话,对着底下跪着得罗承宗道:“罗师傅您起来吧,是朕鲁莽了。”

    待罗承宗谢恩起来后,又对康熙说起了大道理:“方才陛下所说,实是陛下不了解民情,平民百姓家的孩子,这时候要么跟着大人下地劳作,要么也是如陛下一样起来晨读了,并没有时间睡懒觉。”

    康熙想象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嘴硬道:“那他们可以不种地,,不读书啊!又不像朕一样,有那么多人盯着、管着。”

    罗承宗不想康熙在这想法上越走越远,赶紧板起脸道:“据臣所知,平民百姓家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倘若他们不劳作便会没有粮食可吃,这还是在我大清盛世下才有,要是在前明时,贫民百姓多数是连饭都吃不上的。”

    “罗师傅你的意思是说,是我们大清让现在百姓吃饱了饭吗?”

    罗承宗虽是穷苦出身,但也没有去过多少地方,并不知道眼下很多黎民过得是什么日子,仍旧大义凛然道:“正是如此。但是陛下,眼下虽然在我大清治下百姓们安居乐业、健康富足,但您还是要多习学问,多习君王之道,才能在将来亲政之时治国安邦,真正让大清国富民强。”

    ……

    罗承宗口中所说健康富足的百姓,如林青父子二人,此时已经釆摘完山货了。

    回去的路上,满脸泥泞的小林青看着父亲背篓里的菌子问道:“爹,这些黑糊糊的菌子真能卖钱?”

    林泉生抹了一把汗,松了松紧紧勒着肩膀的背篓带子笑着回道:“你这记性,爹往年釆回家时不是跟你说过了吗?”

    林青有些诧异,但就是想不起来,只好撇撇嘴、略带撒娇的道:“爹,您再说一次嘛,再说一次我就记住了。”

    林泉生架不住儿子老是追问,只好停下脚步,放好背篓后说着:“这菌子叫黑参茸,可斤贵着呢,咱拿到镇上集市去,一斤就能卖五个铜子,咱今天采得少说也有四十斤了。”

    “四十斤,那不就是两百文?爹,我们天天去,五天就能赚一两银子了。”林青有些欣喜,原来钱这么好赚。

    林泉生摸摸儿子头上的小辫子,有些无奈的说道:“你小子,你以为银钱是这么好赚的吗?这黑参茸可只有每年的八月到十月才有。”说到这里脸上换成了苦涩笑容:“更何况咱每赚十文钱就得交七文的税,哪是像你说的,哦,来五天就能赚一两银子了,美得你。”

    望各位书友把本书放入书架,本书将带你令略一个现代人,一个汉人如何在清朝披荆斩棘、再起兵戈的故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