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崛起
字体: 16 + -

第3章 大国之殇 三

    黄明理了一下思绪,“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其结局是吊死煤山,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这其中的一段故事,明末时,有一个人叫袁崇焕,相信大家都听过吧?抗清大将!可其死得是无比冤屈,有多冤呢?可以说是比岳飞还冤。”

    黄明语气已经带了些哀意,“在与当时的清军,也就是后金的对峙中,清军绕过山海关,突袭当时的明朝都城,袁崇焕得知后,亲自率领九千人马,星夜兼程的赶去!及时赶上并且击溃了清军。而击溃之后,大军是驻扎在都城外的。此时的都城是四门紧闭,谁也不能进去,可袁崇焕却得到崇祯的旨意,要他进城商量军饷的事情,当时的环境是很艰苦的,袁崇焕一听是商量军饷,欣然接旨,利用从城楼上放下的吊篮进城。”

    底下众人眼巴巴望着黄明,不少同学问着,“后来呢?”

    黄明也没有卖关子,“袁崇焕是当时明朝的蓟辽督师,任兵部尚书,打了胜仗,却连大门都不能走,要用吊篮进城,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进城以后呢,当他见到崇祯皇帝的时候,崇祯却是一副很严肃的表情,没有跟他交谈,两边直接窜出来锦衣卫将他拿下入狱。”

    黄明说话间又停顿下来,不少同学都想知道接下来的事,林青也不意外,很想知道为什么说袁崇焕比岳飞还冤枉。

    黄明叹了口气,“罪名是勾结外敌,为什么就这样把他拿下呢?因为,崇祯皇帝是生性多疑!一直以来,对于明朝有一段评价,被不少人津津乐道,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粗看之下,确实是正气凛然,大义满满。但实则,这种一气强硬到底的舆论氛围却真正要了大明的命,顺带将真正爱国者的一切努力砸的粉碎。”

    说到这里,黄明笑:“老了,等我喝口水。”

    “这种除了强硬别无选择的思想和氛围,实质上是一种植根于天朝上国傲慢的自大。带着这份自大,大明朝廷眼前没有平等的‘外国’,只有匍匐于脚下的附庸和‘不尊王化’有待大明军队将之彻底荡平的‘外虏’。无论是两者中的哪一个,大明的态度都应该是强硬再强硬,不把对方逼到山穷水尽已经是大明的仁慈,更不要谈让大明有一步后退。带着这份‘强硬’或者说‘傲慢’的‘大义’,明末的大明朝从皇帝到平民联手开启了自毁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谁把大明吹得越厉害,越不可战胜,把后金、蒙元等‘外虏’贬得一无是处,谁就越‘爱国’,谁老实承认后金其实很强大,大明其实处于劣势,谁就等着‘汉奸’的帽子扣到头上来。”

    “崇祯呢,他就听信了奸臣的话,认为袁崇焕是通敌,所以把他下狱,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在历史上是一个悲剧发生的日子,这一天,明末爱国将领袁崇焕被处死,而且是用了最为残酷的凌迟,这个凌迟是因人而异,有的被割八刀、有的被割十刀,最高纪录是三千六百刀。”

    “为什么说比岳飞冤呢?答案就在这里,岳飞死后还有宋朝的皇帝为他平冤,百姓也很感念他。而袁崇焕呢,他被处死时,明朝都城的百姓恨不得拍手叫好,侩子手每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刻间肉就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群情激奋的平民百姓甚至贿赂侩子手只求能生吞一口‘卖国贼’袁崇焕的皮肉。”

    “这在当时,群情激奋的百姓无疑是爱国的,只是他们不知道真实的情况,朝廷说袁崇焕是‘卖国贼’他们就认为是,袁崇焕的具体施政或有可议之处,但他毫无疑问是忠诚爱国的将领。”

    “袁崇焕的平冤,是158年后的乾隆为他平反的,总结比岳飞冤的几点就是,死后无尸骨,而且据史料记载,他也没有子嗣,冤屈还是到后来的清朝为他平反的,袁崇焕的悲剧背后,实际上是整个明末上演的一出国家利益被全国上下弥漫的‘大义’所裹挟绑架,最终自坏大明江山的更大悲剧。”

    黄明环视了底下的学生,最后目光落在林青身上,“接下来的,林青你能说一些吗?”

    林青依言站起,“我是知道,但是我怕说得不好。”

    “没事,你把你所知道得说出来就行,我特别想听听你这说要反清之人的见解。”

    林青想了一下,组织好话语道:“袁崇焕死后,明朝就基本没有了能抵挡清军的将领。满清轻巧入关后,想要从根本上灭绝汉人,我们都知道语言、风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绝对性标志,满清却强迫汉人剃发易服,甚至移风易俗、学满语,终于激起汉人的抵抗,满清的办法就是杀,直至最后有血肉骨气的汉人基本被杀光,剩下的或者是没有气节的汉奸或者是恐惧和无奈,最终选择接受了满清的奴才思想,胡服剃发且移风易俗,汉人的古典文明从此明存实亡。”

    有同学反驳:“你是依据什么说古典文明明存实亡?那我们现今所学文化难道不是文明吗?”

    林青呵呵一笑,避而不答,“满清入关杀尽汉人的血性与骨气,如同生物遗传,血性与骨气的那些血统被杀光了,汉奸奴才和恐惧投降的那些血统就被遗传了下来,看看崖山之前的五胡乱华时代和两宋时代,虽然汉人也是很弱,可是却没有几个屈膝的汉奸,再看后来的明末时,上到大臣、读书人,下到贫民百姓,有多少做了汉奸?典型的例子就是叛将吴三桂,不光开山海关引清兵入境,更为了陈圆圆帮助清廷打下了多少汉人城池?一直以来历史上对吴三桂这个人争议很大,或许还会有人赞扬他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表现,可我们无法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况,但不管怎样,明朝的灭亡跟吴三桂、耿精忠等没有骨气的汉人反叛有很大的关系!否则那么多汉人会什么打不过只有几十万人的满清!”

    这反驳的男生被说的哑口无言,只好坐下,林青还想继续说他的看法观点,台上的黄明出言打断了他,“林青你很好,我相信你应该会交一份能令我非常满意的论文出来。”

    林青抓抓头,“但愿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