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贼
字体: 16 + -

第1章 关宁铁骑

    北风呼啸,天地之间,一片凄凉。身上单薄的衣物,并不能驱逐已经入骨的寒风,李成不由得打了个寒战。但是,这刺骨的寒冷,也令李成原本因饥饿而困顿的精神为之一顿。

    李成极目望去,天地的尽头,黄沙的远处,一道黑线正在席卷而来。

    李成不由得凄凉的一笑,终于要来了么?李成紧了紧腰腹上的麻布条,空空的肚子在那布条的紧勒之下,显的极为纤细。仿佛风一吹便要倒一般。但是,李成却知道,不能倒,倒了便是没命了。李成咬了要嘴唇,温热的鲜血刺激了早已空空的胃,在寒冷中仅有的一点痛觉,刺激着李成紧了紧手中的钢刀。

    无数的兵器出鞘声、喘息声、金属撞击声响成一片,无数跟李成一样的人开始战前的最后准备,烈烈寒风吹散了他们破碎的薄衣,漏出里面饥瘦的身躯。

    没错,他们不是官军,而是民军。更准确的说,叫做起义军,而大明朝廷,则管他们叫流贼。

    而李成,却是这近十万流贼当中,最为普通的一员。

    李成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十几天前,也就是公元2017年的十一月十一号,李成在等待着凌晨的到来,准备抢购早已被他添加到购物车的《明朝那些事儿》的大合集,但是,在等待中却是不知觉的睡着了。一觉醒来,李成就发现来到了这个该死的世界。

    后来李成才知道,他穿越了,穿越到了大明朝的崇祯年间。本来,穿越也没什么,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不割地,不和亲,不称臣,不纳粮,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也是李成极为喜欢的一个朝代。

    每次李成通读《明朝那些事儿》,尤其是崇祯篇的时候,无不扼腕叹息,一恨东林弄权,二恨崇祯不知进退,三恨西北流贼误国。导致泱泱华夏,大好江山,沦为鞑夷之手。自此九州之地,胡风盛行,华夏之人,鞑腥横行。

    李成也曾无数次幻想,穿越回大明,成为崇祯皇帝,斗东林,灭阉党,收东南赋税,平西北民乱。整顿精兵,推行火器,以百万赫赫之军,屠满清,定西域,收安南,复中亚。行资本,通工商,编水军,诛日本。让这万万汉人,再也不受那后世之痛苦。

    但是,上天偏偏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穿越到了明末,却是给了一个最底层的身份,西北民乱里面最为普通的一个流贼。什么华夏人民,什么中兴大明,什么屠灭满清,都从李成的脑子去除了。

    现在,李成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活下去,不惜一切代价活下去。只有活下去,甲申天边才有一线转机。

    这里是大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经过几天的亡命生涯,李成悲哀地发现,光靠个人的力量是根本无法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的,一伙流窜的盗贼就足以让你丧命!这是个人吃人的时代,你唯一活命的机会就是拿起武器去杀人,只有这么做,你才能活下去。

    李成本想去参加明军,毕竟西北民乱导致中原大地人口锐减。李成也知道,叫农民军是抬举,这是一伙赤裸裸的流贼。他们是活不下去才造反,可是他们的方式不是去打明军,抢官府,而是劫掠比他们更为弱小的普通百姓。

    但是,陕西之地,兵匪效聚,兵可以是匪,匪也可以是兵。李成投了两次军,结果两次都是部队将官没粮食,带兵反了。一反就开始劫掠百姓,而明军是万万不敢劫掠的。大明自有军法在。

    但是,这一次,李成正欲再次逃离,却是老光棍去泰国——捅腚眼子了。

    十几路民军合计二三十万人,在首领红军友,李都司,杜三,杨老柴的带领下,吃了雄心豹子胆了,居然去攻打大明西北重镇平凉。

    但是,却没想到一下子钻到了官军的口袋里。陕西巡抚洪承畴,调集了宁夏总兵贺虎臣,甘肃总兵王承恩(和崇祯年间大太监同名),以及关宁军游击曹文诏,合兵三万余人,猛攻民军。

    虽然人数差异巨大,但是这民军的战斗力真的是不能让李成恭维。虽然这二三十万人里面不少都是妇女儿童,但是精壮至少也有十几万人,居然是让明军一击即溃,死伤十余万。

    这十几多天来,李成已经记不清总共参加过多少次战斗了,在连番恶战中,他也迅速成长为一名冷血屠夫,一个多月来,死在马跃刀下的官兵少说也有十几个了。李成虽然是个现代人,但是初高中没少打过架,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李成的现在这具身体,虽然是肚子饿小了不少,但是臂力却是恨是惊人,这也让李成占了不少便宜。

    十几天的撤退,官军并没有全部追上来,死伤的十几万人极大的迟滞了官军的速度。追上来的不过只有数千人。民军的头头们决定打伏击,调集了十万精壮,而那些妇孺大多在路上都死了,仅剩的一点,便是被打发去为大军准备食物了。

    地平线上那条淡淡的黑线变得更粗了,绵长嘹亮的号角声在前方响起,悠远得号角紧紧的传响,宛如夺命的五重奏。

    民军兵阵一片肃静,猎猎的寒风中,李成听到了牙齿打颤声,不知是寒冷还是害怕。李成转过头来,望着身边的少年,少年只有十六岁,正是稚气未脱,他手里紧紧握着一根两端削尖了的木棍,握棍的双手在不停的颤抖。

    李成陡然一阵漠然,这十几岁的孩子放在以后,在哪家不是宝?可是在这里,却是只能作为炮灰一般的存在。

    是的,只是炮灰。李成清楚的知道,这里叫西壕,对面确实是只有数千骑兵,准确的来说,是三千。

    但是,李成更知道,对面的主将,叫曹文诏,手下的骑兵,叫做关宁铁骑。

    纵然只有三千人,但是这十万民壮却是没有丝毫胜算。

    西壕之战,却是曹文诏和他手下的成名之战。自此官军传唱,“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

    而李成,现在考虑的是,怎么在这场大败中活下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