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中的保护
字体: 16 + -

第2章 房地产公司捅大篓子了

    副总编见张三如此惊讶,他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不就是一处四合院吗?”

    张三说:“这可不是一处普通的四合院。”

    李主任着急地说:“快别卖关子了,说重点。”

    张三说:“我还没说完话呢,您就着急抢上了。”

    副总编见状,递给张三一瓶矿泉水,喝口水再说吧。

    张三接过水,嘴里却没闲着,他说:“这处四合院几乎可以涵盖了我市100年的历史。”

    喝着水的副总编,这下有点坐不住了,“有这么重要,快接着说下去。”

    张三说:“领导啊,这回我说话时,你们别着急插话,我就能把话说完整了。”

    张三介绍,虽然从现在的地理位置看,这处四合院已经不在市中心了,这是因为我们这座城市发展建设步伐不断北移的结果。当年这座四合院就是建在了当时的城市中心,这里地处中东铁路沿线,是俄国重点打造的一个车站和铁路附属地,当年中国人想要在这里盖一个房子可不容易了。这个四合院是当时一位非常爱国的乡绅,看见俄国的铁路附属地不断向北侵蚀到附属地之外的区域,就花重金疏通了铁路附属地有关人士,让其同意占用10平方米铁路附属地的边缘地带盖房子。盖房子时,这处大四合院果然就占用了10平方米铁路附属地的面积,但是这处四合院就像一堵墙一样阻挡住了铁路附属地继续北进的路线,使得沙皇俄国没有获得继续北拓的机会。

    听到这里,李主任马上用手机上网恶补一下有关俄国铁路附属地的历史知识。原来,1891年2月,沙皇俄国在决定修造西伯利亚铁路时,就想把铁路修到中国境内,与中国直接通商做买卖。1895年,沙皇俄国未经中国政府同意,竟然直接派人到中国东北进行修路勘测,国力孱弱的中国清政府无力抵制,只好抗议了事。甲午战争后,中国向日本赔款2亿2千万两白银(包括日本退还辽东半岛索款3千万两),清政府财政拮据。沙皇俄国借机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四厘借款合同》,提供贷款,以图控制中国。后来,俄、法成立由俄国控制的华俄道胜银行,规定该银行拥有可以在中国修铁路、开矿山、设工厂,代收税款等特权。这个银行后来成了沙俄借地筑路的工具;1896年4月18日,沙俄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要求中国政府把满洲铁路干线及支线的租借权给俄国公司,而且不能让别的外国人参加。1896年,清政府特使李鸿章赴俄祝贺沙皇加冕典礼,与沙俄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允许沙皇俄国修筑东清铁路。同年12月,沙皇俄国将铁路定名“满洲铁路”,遭到李鸿章的反对。李鸿章坚持“必须名曰‘大清东省铁路’,若名为‘满洲铁路’,即须取消允给之应需地亩权”。因此正式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又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再后来,就称呼为中东铁路了。

    副总编插话问:“这个俄国铁路附属地是怎么来的?”

    张三说:“是李鸿章同沙皇俄国签订的《中俄密约》允许其在中国境内修筑铁路,修建铁路的过程中,沙皇俄国就开始在中国选址修建铁路附属地了。在附属地内俄国人在这里相继建设了车站及其附属设施、铁路员工住宅、学校、俱乐部、兵营、小教堂等建筑。道路两旁栽植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大叶杨作为行道树。生活在长春的俄国人,多数集中在这个区域内,当年生活在这里的俄国人是非常惬意的,经常能在沿街看到东倒西歪的俄国醉酒者。”

    副总编气得一拍桌子,“这沙皇俄国还真把这里当家了,铁路附属地简直成了‘国中之国’。”

    张三说:“刚才,我说的还不算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1906年,俄国单方面公布了《中东铁路附属地民政组织大纲》,将中东铁路沿线的铁路用地统称为铁路附属地。铁路附属地的领土主权虽然属于中国,但是沙皇俄国在铁路附属地内享有行政权、司法权、设警权、驻军权、开矿设厂权等多项主权国家才拥有的权利。在铁路附属地内,一切违法行为均由沙皇俄国领事自行处理,中国政府无权干预。自此,许多烟犯、赌徒、盗贼等作奸犯科之徒流窜到此,作为掩护。”

    听到这里,副总编把手中的茶杯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放。恶狠狠地说:“晚清政府真完蛋!”

    张三说:“忘了在哪里看过材料,俄国人在中国城内犯了案,跑到铁路附属地后,就没有事了。”

    副总编的办公室陷入短暂的沉寂之中。

    这时,值班编辑来找副总编签版。签版是报社的行话,具体内容就是报社每天留一位副总编以上的领导值班。次日见报的报纸,都需要这位副总编审阅签上名字,报纸才可以进入印刷、出版环节。

    副总编认真地看着报纸大样上的每一个标题。突然,他发现一行惹眼的字,“房地产公司误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的副题,副总编看都没看,赶紧用红笔把这行标题圈起来,然后肆意地在右上角画着圈圈,显然这是要把这个稿子删掉。

    值班编辑对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了,有时为了改版,需要折腾几个来回,这样下班的时间就会不知不觉地弄到半夜十二点以后了。

    可是,今天女编辑却显得很固执。她说:“副总编,这个稿子没有问题呀。为什么要删掉?”

    副总编对女编辑说:“小杨,这个文章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曝光这个对象是咱们报社广告的大客户。你没看,这大晚上的,我把张三找来,就是研究怎么帮助大客户消解这个公共关系危机。”

    小杨说:“即使我们不登,别的媒体也会见报的。”

    李主任说:“小杨,这个就不用我们管了。房地产公司也会在别的媒体上做功夫,对他们来说无非就是几套房子钱而已。”

    小杨说:“领导,你知道吗,这家房地产公司捅大篓子了。”

    副总编接过话茬说:“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杨说:“我姥爷年轻时候当过兵,而且是给首长做的卫兵。我小时候,我姥爷就领着我去过这处四合院,姥爷告诉我,他年轻时候就在这处四合院里给首长当过卫兵。那位首长是从咱们这座城市路过,听说是要出国访问,临时住在这里的。那位首长级别非常高,连咱们第一任老市长去汇报工作时,都是毕恭毕敬的。”

    副总编说:“小杨,你知道的还不少嘛。”

    小杨说:“这还不算什么,我听我姥爷讲过许多关于这座老四合院的事情。回家,我详细地问问我姥爷,明天再给您认真汇报一下。”

    小杨临出门时,突然转过身,对屋里的人说:“我补充一下,听我姥爷说,这处院子里发生过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回去认真问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