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之康乾盛世
字体: 16 + -

第4章 关子明白衣渡江,吴三桂大败豫章

    “子明,你去军营挑选三千士兵,皆穿白衣,拌做商人,荆州兵要问你就说受不了清廷制度,准备回我大明之类的话,进城后就学吕蒙。”关子仪拔出令箭扔给关子明,下令道。

    而关子明觉得吕蒙奇袭成功是关羽把大部队都派去前线的事,而今天的吴三桂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提出问题:“兄长,可是吴三桂守兵过万啊!”

    “当然。”关子仪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你只管奇袭便是,士兵交给我们。”

    说完转身又冲宋腾飞下令道:“宋兄,还要拜托你一件事。”

    “贤弟但说无妨。”宋腾飞拱手说道。

    “你率领一万将士守在此地,布下疑兵,让吴三桂以为此地有十万大军,不敢从此地突围,等子明奇袭不敌你可前去支援,至于怎么守吗?那就看宋兄的了。”关子仪扔给宋腾飞一道令牌,然后自己身披彩凤,手持康熙御赐的佩剑,春风得意的站在山上,刚要考虑南边那里怎么办关华从后面跟了出来,小声说道:“父亲,我知道你在想什么那。”

    关子仪听到身后关华的声音,回过头,慈祥的看着自己这位义子,笑着说道:“那你说说看,为父现在正在想什么呢?”

    “十面埋伏。”关华一字一顿的说道:“父亲想生擒吴三桂,可是区区五万兵力是不够布下天罗地网的。”

    “哦?”关子仪来了兴趣,反问道:“你怎么什么都知道?既然你都知道,那么你可有妙计?”

    “妙计算不上。”关华谦虚一句,然后正色说道:“徐州总兵懿夕,他手里有六万兵马驻守徐州,父亲可以让他出兵,如此一来父亲就有二十万兵马了。”

    “哟。”关子仪摸摸他的头,笑道:“你怪天真的那,他凭什么出兵?就算他出兵了,哪里有二十万?”

    “父亲那!”关华震惊的说道:“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抱怨完后关华给关子仪算了算这个账:“父亲本身有大军五万,是要分出一万给宋伯父守襄阳,而你让宋伯父布下疑兵五万,这样一万就变五万了,而此时父亲还有四万,还要分出三千给我二叔白衣渡江用,其余七千要在荆州各个要道关隘布下埋伏,好和我二叔互相接应,而此时父亲仅剩三万,不出孩儿所料父亲应将这三万大军屯于豫章,等吴三桂进过重重阻挠后已经不是父亲的对手了,父亲在用火攻打他个措手不及,然后吴三桂必将从南面逃跑,此时父亲的第十面埋伏已经等候吴三桂多时了,到时候决堤放水,在淹他一淹,只是这紧密的步骤五万大军是做不到的,何况吴三桂要逃回云南怎么办?”

    虽然这话听着比较稚嫩,但是日后好好培养必是栋梁之才,就连关子仪听后也倒吸一口凉气,惊讶的说道:“你……你怎么会兵法?”

    “小时候我父亲教的。”关华如实禀报,然后又岔开话题道:“好了,父亲可否让我去徐州说服懿夕?”

    “你怎么说?”关子仪问道:“他凭什么出兵?”

    “嘿嘿。”关华笑的比刚才关子仪还要邪恶,指了指关子仪身上康熙御赐的佩剑说道:“就凭这个。”

    关子仪也看了看腰前的佩剑,笑着说道:“你小子,真有你的,希望你不要把事情搞砸了。”

    关华领命出城,高举天子剑,守关将士大开城门,一路上畅通无阻,而另一边关子明选好了能征善战的将士,皆身披白衣,船上净是金银,可以说关子仪为了打这场仗可谓是下了血本。

    关子仪也摔大军渡过长江,在豫章驻扎,其实长江以南康熙还没有实际控制那,豫章还是荒蛮之地,关子仪下令埋伏在山道两侧,准备好檑木滚石,还有些易燃产品。

    关子明这里已经渡过长江,商队虽说进了城却无处下手,因为吴三桂还有万余兵马,只好等待关华的救兵,好在关华不辱使命,一句大清社稷之功就说服了懿夕,把兵马驻扎在西坡。

    关子明派一个商人前去与吴三桂谈判,而商人则以有重要军情的事禀报吴三桂,吴三桂亲自会面。

    “大王。”商人不慌不忙的来到大殿之上,见到吴三桂侃侃而谈:“大王,小的在三江口做买卖的时候发现关子仪将大军搬走了,我一路打探,听说此刻正在驻守豫章。”

    吴三桂显然没有兴趣,用手敲打桌子,毫不在乎的说道:“这关子仪搬到哪里与我何干?”(狗屁作者,老子的戏份快没了才给老子加戏,八嘎。)

    “大王此言差矣。”那个商人跑到吴三桂面前小声说道:“守将宋腾飞名不见经传,他搞搞政治还行,战争差太远了,何况他仅有一万兵马,大王这不。”说道此处声音更加的小了:“天上掉馅饼吗?”

    “既然。”吴三桂脸色一变,怒道:“你这么说,可有依据?你怕不是宋腾飞派来的奸细?”

    那个商人不慌不忙,丝毫没有惧怕吴三桂,反而正色说道:“大王这么想也可以,就算我真是奸细,那么大王可有精兵七万,那宋腾飞撑死也到不了三万吧?何况康熙帝只给关子仪五万大军,假设他真的有三万大军,那此刻关子仪仅剩两万而已,大王何不出兵去打关子仪,将他生擒?”

    “来人。”吴三桂大手一挥,吩咐士兵抓起那名商人:“此人一看就是奸细,将他仍在大街上,严刑拷打。”

    那个商人被吴三桂打了五十大板,屁股都烂了,一瘸一拐的走回船上,将情况与关子明说明白了,关子明暗中观察吴三桂,看看他究竟打不打。

    吴三桂一听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整备大军七万,发兵襄阳,吴三桂跨过长江来的襄阳,发现城内震鼓鸣炮,漫山遍野各插关字大旗,而且城上士兵井然有序,想必不下三万,吴三桂见此情景问他儿子道:“这么看关子仪此刻兵少将寡啊!”

    吴三桂下令渡江,兵锋直指江东,而关子明得此消息迅速将白衣仍在地上,满船的人都拔出长刀,拿出长枪,蜂拥而至,兵不血刃的拿下荆北三郡。

    吴三桂听到士兵来报准备原路折回,行至半路发现道口被宋腾飞用石头卡主了,船过不去,吴三桂勃然大怒,弃船上岸,准备和关子明拼了,关子明据城死守,就是龟缩,吴三桂一番损兵折将不由得抛弃这个念头,准备从长江上游撤到江南,谁想到一声炮响,关华率军从山上冲了下来,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其阵势如同剑峰,锐不可当,从山下赶至,一顿砍杀,吴三桂折兵三万,情急之下逃到桂阳,又遭到截杀,一路上被截杀七次,算上关华那一次共计八次,一番厮杀下来吴三桂仅剩四万余人,吴三桂来来去去准备拔剑自刎,众将士连忙劝下:“大王万万使不得啊!听当地百姓说此地是豫章,是江东地界,当年韩信布下十面埋伏项羽自刎乌江,身边仅剩二十一人,而大王不同啊!大王还有四万将士,上岸与关子仪决一死战,谁胜谁负也未可知啊!”

    “好!”吴三桂喝了一口身旁的老酒,牛气十足的说道:“项羽头脑简单才败给韩信,而我吴三桂绝非头脑简单的项羽,那关子仪也并非什么韩信,众将听令,上岸生擒关子仪。”

    众将士你推我,我推你,纷纷攘攘的冲上岸边,一点秩序都没有,而吴三桂也看到豫章城前的关子仪了,冷笑道:“关子仪,当初在云南老子真应该宰了你。”

    “哈哈,辛亏将军高抬贵手,绕过在下。”关子仪调侃一句,然后笑道:“这么看阁下是死在自己手里了?”

    “你。”吴三桂气得手捂前胸,手指发抖的指向关子仪,对身边的士兵颤颤巍巍的说道:“快,快,快给我杀了他。”

    “我看谁敢?”张廷玉怒喝一声:“将士们,杀死吴三桂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被张廷玉这么一激,士兵纷纷冲向吴三桂,一阵乱砍,吴三桂撤到城南又被关子仪事先备好的烈火烧的死的死伤的伤,全将士兵撤到会稽,关子仪也不追赶,此刻吴三桂已经到了关子仪的第十面埋伏,士兵们发现吴三桂大军在河里救火全都掘开堤坝,洪水滔滔而来,就如同黄河泛滥,吴三桂也被大水冲死,士兵们为了逃命互相踩踏,吴三桂的儿子见此情节知道回天乏术,便拔剑自刎,关子仪赶紧打扫战场,清理死尸,安顿村民。

    紫禁城这边康熙就不安分了,他急忙询问诸位大臣:“各位爱卿,前线那里什么情况啊!怎么关将军也不汇报回来。”

    各位大臣熙熙攘攘的讨论起来,有的说这是计策,有的说关子仪兵败被杀,总之大吵大闹,就差大打出手了,而就在此时,紫禁城外一声炮响,鞭炮齐鸣,关子仪身披铠甲,身后数万大军,无不兴高采烈,一个小太监慌忙跑进金銮殿,大呼道:“皇上,皇上,元帅凯旋而归了。”

    康熙喜出望外,诸位大臣也都不吵了,纷纷出迎:“恭喜元帅凯旋而归。”

    而关子仪跪在康熙面前,泪道:“皇上,微臣无能,大军死伤过半,折兵三万。”

    “哎。”康熙扶起关子仪语重心长的说道:“这吴三桂大军二十五万,爱卿五万以三万士兵换下江南太平,可喜可贺啊,哦,对了,你要什么赏赐?”

    “微臣不要赏赐,只是下一步。”关子仪拿出随身携带的地图递给康熙,指向西方:“这里还未曾统一。”

    “准了。”康熙将地图扔给旁边的小太监,转对关子仪说道:“爱卿,这庆功宴就今晚举行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