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谣
字体: 16 + -

第1章 (一)

    这个冬天出奇的寒冷。

    似积攒了多年的仇怨,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杨地跌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山峦老妪般疲惫的延伸向远方,风复仇般的嘶吼,村头的几排老槐树交叉着枝条,合力抵抗着暴雪的袭击,但很快就失去抵抗力,邋遢着干枯的身躯,在风雪里哆嗦;一只乌鸦嘶哑着叫了几声,艰难的独自飞过风雪……

    像这般恶劣的天气,人们是不会出来走动的,都是紧闭家门热炕头,或睡大觉,或道家常,或忧愁眼前的日子,或谋划来年的生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西北农村,刚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土地贫瘠,物资匮乏,观念陈旧,生活穷苦,人们还在饥饿和穷困的无奈中,诚惶诚恐的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李家庄,一个居住有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雏鸟般柔弱地躲在山坳里,连续好多天的雪积的很厚,阴冷,似乎连空气都要凝固。李晓佳的家位于村庄的东北方向,一个不大的四合院落,几排低矮的土坯房,在积雪的重压下显得异常柔弱,似乎难以承受落雪的重量。漫天的雪陨石般跌落下来,一阵紧过一阵,房屋顶,树杈上,院子里,一层盖过一层。院子中央,是个大大的雪堆,已经清扫过四次,雪太大又迅速铺的很厚,李晓佳手脚已经冻的麻木,早上起来没顾及吃点早餐,就忙着扫雪,这时感觉肠胃空虚发热,手酸腿软,体力渐有不支,妈妈王婉芬刚刚和晓佳一起,清扫院子里的积雪,又急忙放下手中的扫帚,拢了一筐干驴粪,抱了半束玉米秸秆去烧炕,晓佳用尽全身力气将雪扫起成堆,又用铁锹拱了拱,把扫帚、铁锹等工具放回用玉米秸秆搭建的简易棚下,抖落身上的雪,跺了跺脚,对跪在廊台上烧炕的妈妈说:“妈,我到屋里歇歇去”,“赶快到炕上暖暖身子”王婉芬扭头说,晓佳看了妈妈一眼,就进了偏房。

    在西北农村,观念里受传统文化影响,地理上由山脉走向决定,房屋建筑一般都是坐南朝北,正中间的房子称为堂屋或上房,面积最大,布局最优,是家庭中最讲究最重要的地方,是“脸面”,内设装饰的奢俭是家庭富裕程度的显著标志,两侧面积小一点的房屋则称偏房或厦房,堂屋供长辈居住,晚辈子女都住偏房。所以,在农村,房屋居住的布局,不仅体现了仁教礼仪,分清了长幼尊卑,也区分出居住者在家庭的权利、地位和年龄大小。

    每想到女儿李晓佳,王婉芬心里有太多的酸楚和无奈,前夫抛弃,丈夫不爱,婆媳不和,姑嫂难睦,尊重关爱的错位,宽容理解的缺失,使这个半道组合的家庭缺少应有的和睦与温暖,命运的捉弄让王婉芬心力交瘁,对女儿晓佳的愧疚,对丈夫国生的失望,悲伤与愤懑,几乎占据了她内心的所有空间,令她更加悲痛的是,女儿晓佳也跟着遭受丈夫一家的排挤与蔑视,承受不该有的生活苦难,晓佳才十二岁啊,王婉芬认为自己是个极为失败的母亲,没有能力给女儿晓佳一个美好、温暖的童年。想到这些,泪水在王婉芬脸上流了下来,慢慢汇集成河肆意流淌,一股流在脸颊,一股流向心中,最终汹涌成无尽的痛苦和苦涩,又翻江倒海般向她扑来,一次次地将她淹没。生活啊,为何这么苦涩?

    令她欣慰的是,女儿晓佳很懂事,也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就凭这一点,王婉芬很为这个女儿骄傲,虽然生活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但,王婉芬心里一直有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供晓佳把书读好,这也是她唯一能为晓佳做的。

    生活总是在悲喜交错中向前,悲是源头,喜是动力。

    雪下的几近疯狂。丈夫李国生从上房中走了出来,看见在炕洞前流泪的妻子,诧异的责备说“大雪天的哭什么?好好烧你的炕”,王婉芬没有理会丈夫的责问,用袖口擦了擦眼泪,烧好炕,清扫干净炕洞周围的杂物,起身进了偏房。屋内,晓佳已睡着,小猫一般,蜷曲在一堆破旧被褥中,晓佳是太累了。王婉芬看着晓佳稚嫩的脸蛋,心中又是一阵酸楚,这冷漠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尽头,风雪尚可,可她幼嫩的臂膀如何撑起生活的苦难?王婉芬轻轻坐在晓佳身旁,把被子往晓佳身上拉了拉,看着晓佳俊俏的脸庞,思绪如同这雪花纷飞,她将头扭向窗外……

    二十岁出嫁,二十一岁有了晓佳,就在晓佳五岁的时候,婚姻遭变,后经人介绍,与现任丈夫李国生相识,媒说言,父母命,两个人之间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就生活在了一起,加之都是二婚。那个年代,对于二婚,人们是忌讳的,始终认为是不详的事情,所以,为了避免众人的闲言碎语,双方都很低调,一般不会举办婚礼,直接生活在一起。嫁给李国生这几年,婆媳矛盾的升级,姑嫂分歧的加剧,夫妻意见的不合,让不善言辞的王婉芬活的很累,很不公平的,老天爷极不合理让这种家庭矛盾的苦果,毫不留情地嫁接到女儿李晓佳的身上,给她的童年世界涂了一层厚重的灰暗色。

    李国生,身形伟岸,面貌俊朗,与共和国同龄,取名国生,高小毕业,经公社推荐、选拔,分配到县面粉厂做管理工作,成了一名国家干部。李国生是村子里第一个走出山沟吃公家饭的人,尤其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面粉厂的工作更是吃香,很多县领导的子弟或亲属都在里面上班,这份体面的工作,不仅改写了李国生家族世代务农的历史,光耀了门庭,更重要的是,能把眼前烂包的日子过得好一点。村里人有的羡慕国生,有的嫉妒国生,有的则不予理睬。其实,活着的不易,道路的艰难,所有的艰难与苦痛国生只有一次次咽进肚中,作为长子,他必须挑起家庭的重担,也只有他暂时有这个能力,大妹、二妹虽已成家,但都在贫困线上垂死挣扎,小妹还在读书,作为大哥,他也要关心她们的生活,必要的时候提供点帮助。李国生二十一岁有了第一次婚姻,不久有了女儿乔乔,不幸的是在乔乔十岁的时候妻子病逝,思母心切外加惊吓过度,乔乔神智出了问题,去医院看了神经科不见好转,只能靠药物维持,妻子去逝、女儿患病对李国生打击特别大,作为父亲,他唯有倾注更多的爱在女儿身上。

    李国生、王婉芬,两个情路坎坷的人,因命运走到了一起;

    李乔乔、李晓佳,两个无辜的孩子,也因命运走到了一起。

    坎坷的婚姻,未知的相聚,一开始,李国生和王婉芬很珍惜彼此。

    王婉芬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位高大俊朗的男人,剑眉大眼,古铜色的皮肤,一套合体的灰色中山装愈显国生的不群。李国生对王婉芬第一印象也挺好,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粗黑的两条大辫子,岁月的沉淀让王婉芬更显风韵,合体的短衫将女性诱人的曲线勾勒的极度完美,完全看不出是个五岁孩子的母亲。第一次见面时,李国生的英气勃发散发出强大的气流让王婉芬透不过气来,王婉芬认为李国生是乡里最出类拔萃的男人,同时,王婉芬的似水柔情,瞬间将李国生融化。

    男人似山,女人如水,山水共育,孕育自然万物生机无限。李国生,王婉芬,情感的河流再次热情汇合奔涌,但,通向幸福的路途,注定“山险水恶”。

    “妈,你也休息会”李晓佳的梦话将王婉芬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晓佳伸了伸胳膊,翻了下身子,继续进入梦境,但愿,在梦里,晓佳是快乐的、幸福的,王婉芬看着女儿俊俏的脸庞,五味陈杂,再一次陷进回忆的泥淖……

    王婉芬也是穷苦出身,父亲是木匠,手艺精湛,十里八乡小有名气,但在这个贫瘠的年代,吃饱饭是人们生活的第一要务,修、盖房子只能是黄粱一梦,空有一身好手艺无地施展,母亲是家庭主妇,作为长女,王婉芬主动放弃了读书,分担起帮干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王婉芬对待感情步步小心,孝敬公婆,疼爱丈夫,关心小姑,尤其对患病的乔乔格外关心照顾,王婉芬的贤淑达理使她迅速融入了这个家庭,老公公李贤对这个儿媳很是满意,赞不绝口。最令他高兴的是李晓佳的到来,老人喜欢孩子是本性,李晓佳粉嫩白晰,模样乖巧,李贤老人每看到,都会高兴的合不拢嘴,倒是婆婆张慧还有小姑李彩娥对王婉芬持有偏见。王婉芬很感激公公的认可,对婆婆的微词也积极采纳,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正,王婉芬认为,虽然眼下缺吃少穿,生活极度困难,只要丈夫好好工作,自己做好贤内助,日子一定会过得越来越好。每每想到这里,她混身都是劲,干农活,做家务,照看孩子,家中布置的妥妥当当,日子过的井井有序。婚后,王婉芬毅然决定让晓佳随了李姓。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