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之江湖青书
字体: 16 + -

乱世枭雄陈友谅

    宋青书与杨柳雪在杨过密室,这是每个古墓传人,学会玉女心经都必须进入的。看着墙上写着模糊的十个个大字: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十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隐隐约约让宋青书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杨柳雪说道:你看出来了吗?我经常来这里多少年也领悟不出来,爷爷的这个字痕也没有那么深,不知道为什么始终没有被淹没。宋青书突然,有了一种明悟,却又感觉触摸不到,两人在这里足足消耗了三天,也没有领悟到黯然销魂掌的意境。



    如今的初雪山庄,明面上就有三百青年,二百中年人,还有二百孩童,地下古墓却藏着,五百青年,三百孩童,六百中年,还有不少老弱妇孺,古墓现在是人满为患了,但乱世即将开启,没有人怎么行?丐帮大基分舵也被朝廷盯着,因为有各地反王,所以朝廷此刻没空来收拾大基分舵,反而嘉奖大基分舵骨干成员,封为两个进义校尉散官。这天大基分舵来人专门来找宋青书,被宋青书请进会客厅,分宾主坐,宋青书说道:几位光临寒舍,不知有何见教?一个年约三十出头的中年人,腰间却带着八个小袋子说道:在下丐帮长老,陈友谅闻宋少侠年青有为,这初雪山庄如今已经初具规模,特来与宋少侠谈合作之事。宋青书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后说道:合作?说来听听。陈友谅此刻心情也有点忐忑,不知道为什么见到宋青书本人,突然感觉不太好合作,整理思绪然后说道:初雪山庄如今的实力可是比大基分舵强多了,难道鄙庄没想过反元起势?这长安可是原本的龙兴之地,我丐帮愿意帮你们一起打下这长安京兆之地,作为根基,只要登高一呼,便可席卷天下,还请宋少侠成全,我丐帮定会效犬马之劳。此刻陈友谅说的半真半假,他觉得如果能让宋青书去消耗长安城防,那是再好不过了,在一点此时陈友谅并没有能够调动丐帮的实力,他只能调动大基分舵,而且这大基分舵充其量也就七八百人,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靠山,一是加入白连或者明教,但如果加入进去丐帮长老不会全部同意,就是大基分舵也不一定听他的,那只剩下一个选择,要么自己单干,要么和人合作,或者找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宋青书在这初雪山庄四年,看似不显山不漏水,但陈友谅知道,宋青书不断吸纳人材,肯定有一帆图谋,更何况现在在不断扩建,将来说不准就有机会成为一路强有力的反王,更何况如今长安蒙古贵族军队早已不如从前,正是一个机会,只是三千人想偷下来上万人的长安城很难,但只要方法得当还是有机会的。陈友谅在这想着,宋青书何尝不知道他现在也需要有人跟着他干革命,但绝不会是陈友谅,宋青书接着说道:诶,大基分舵的诚心,青书已经知道,只是时机还未成熟,在等等。陈友谅见宋青书也没有说自己不反元,说合作也没有说不合作,心里想到此事不急,看来他也在犹豫,这样的人正好可以被我利用,随后说道:既然宋少侠还没做好决定,那宋少侠可以好好考虑,这事不急,我们也先不打扰了,这就告辞,希望以后长来往。宋青书与大基分舵客气几句,叫来管家送客,大基分舵几人走后,宋青书立即前去杨氏那里,两人坐定杨氏说道:青书觉得这大基分舵可靠吗?宋青书回答道:此事应该先拖一拖,黄河动工快要结束了,等黄河工程结束,这天下弄不好要更乱,至于这大基分舵,我们可以想办法给他掺沙子,最好可以控制这股力量,就算不能为我们所用,也不能阻挡我们。阿娘我准备这段时间出远门,咱们准备好五百好手,进发昆仑山,光明顶附近,我到时候会有安排……



    宋青书与杨柳雪在房间谈话,杨柳雪说道:你这次出去万事小心,现在的世道乱,我会在家等你。宋青书说道:恩,我知道汝阳王府那边的动向随时和我联系,至于那个黑衣少年一直在找我,我也没功夫理他让他找去吧,我首先要去一下黄河流域,这边估计快反天了,另外峨眉在联络六大派围攻明教光明顶,等忙完这段时间在起势,你就在家安心等我。杨柳雪说道:你带着小竹去,身边没个丫头也不行,顺便你把她收房身边也有个人伺候你。宋青书却板起脸说道:收房不急,我这次出去是办正事,而且带着她,弄不好还得我来保护。杨柳雪立即说道:得了吧你,每次洗澡都要给小竹按摩,我还不知道你那点心思,大色狼。宋青书露出色狼的模样说道:大灰狼来咯……



    第二天清晨宋青书与姜小竹,带了三个随从,就这样五人来到长安城,萧条的街道,早已不复往日的繁华,安平酒楼,宋青书正在吃菜突然发现一熟悉人影,走在前面的是一位老婆婆,还有一位少女跟在老婆婆身后,手抓着周芷若。当周芷若看到宋青书的时候,立即叫道:青书哥哥,快来救我……宋青书一看事不好马上想带着随从走人,却被那位老婆婆咳嗦声打断。



    作者小节:黯然销魂掌,不是那么容易领悟的,但读者放心宋青书会在适时的时间领悟。另外本章提到陈友谅,其实历史当中的陈友谅也算个人材,当过乞丐,跟红巾军造反,把他的顶头上司一个一个搞定,到最后他来称王,这人挺牛逼的,绝对称得上是乱世枭雄。本书写的是陈友谅未发迹时,也符合金庸写的这部小说把陈友谅一直扔丐帮,那就是一直扔当乞丐肯定属于未发迹,而且金庸这部倚天屠龙记中并没有提到,那个时期有名的黄河起义,石人一只眼,跳动黄河天下反。其实元末这些起义军我最佩服的还是刘福通,真是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