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意外喀喇沁
王凤起的睡眠时间越来越稳定了,他知道杨教官每晚都会“思念”自己半个小时以上,在他入睡前的半小时对杨教官的助睡安抚特别有感觉,好像他在帮自己整理系统文件一样舒服安详。
为了搬回银子和物品,王凤带队出去了两趟,忙碌的四五天后开始研制国产四轮马车,为杨颉的婚礼和平今后大量的运输工作做准备。
由于冶金工艺太过落后,车轮轩架都较笨重,造好后的车体也不会太小,这难免会加强北直隶和辽西地区的官道拓宽建设。
王凤起一指与地区发展规划技术指导自居,对杨教官发展农业生产的工作前景并不看好。认为只要天启不早死、魏忠贤能“在位置”呆上十余年,大明末路悲惨的状态绝对能改观。理由是魏忠贤时期的施政方针深得民心,身边时常会听到百姓们“忆苦思甜”的话语,甚至有富人在准备给魏大人建生祠了。
魏忠贤确实不是读书人传说中的那么坏,跟武则天、朱元璋相比,魏忠贤杀得人还是太少了一点。他们所杀的人都是官员或皇室贵族,不是给中下层的百姓添灾。对国家的兴旺发展没有丝毫影响,对社会的进步却有着巨大的献。
历史人物的好坏正反是经常被记史者给颠倒了写的,这在现代社会已认识到是个不争的事实。
孙大富同样不想再当兵,他已经铁定了心跟着王凤起混了,吃好的穿好的,走路横着也没人敢惹,在山海关或永平府提起他孙大富的名姓,基本上十有八九都知道是杨指挥使同知府的亲兵首领,只有他花银子不必向府里报账。
孙大富“掌管着”王凤起的薪俸,皇上封赏之中也有“他”的一份子,外人只知道护送杨公子归明的家兵是孙大富而非王凤起。而王凤起却是“进出奴酋府”如入无人之境,却不知道杨公子为何疏远这样有本事的家将。
“王少爷,杨大人要你帮办个银号,不知这事安排得怎么样了?”
“不弄,,,会让银号的事情拖死!”
“哦,,少爷,,,那小的办银号成不成?杨大人那边也是这个意思,要您帮着指点指点,,,”
“,,,行,那小爷想出去几天的事,,,”
“杨大人的意思是,,等喝过他的喜酒再出去,,,他也要去关外走一趟,可能有用得着少爷的地方,,,”
“杨公子过去太危险,让我先去打个前站,,,我会蒙语,再背两千两银子过去。你也一块去!”
“这,,,行,背银子送过去总不至要了咱俩的命!”
“嗯,让公子先写封信来,他结过婚就可出关会面了!”
趁着朝廷派的粮食还没全部运到,杨颉准备分二千石给朵颜三卫的蒙古部,就算不能把对方拉过来,先交个朋友对将来也有用处。
同意了王凤起的这趟差事,但没同意两人背银子过去,毕竟国人和辽民对钱银看得较重,而朵颜卫首领苏布地更缺少的是过冬用的粮食。
大明的辽东沦陷后,蒙古喀喇沁部西迁至赤峰附近,赤峰原是元朝亡国汗王林丹汗的首府,因此左顾右盼寻找出路的喀喇沁部成为明金蒙三方争夺的焦点。
喀喇沁部从前一直是大明的附庸,是朵颜三卫之中的一部,汗廷的昏庸和敌意激起了喀喇沁部苏布地的愤怒,努尔哈赤的屠戮与掠夺又让苏布地充满仇恨,大明军队的无能却让苏布地心感无奈和痛苦。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汗是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变数,大金汗廷抛出的橄榄枝会让吃了败仗的苏布地下定最后的决定,明金战事稍歇蒙金的战火便又燃烧起来。
对于蒙古汗廷的不信任和步步紧逼迫使喀喇沁部下定决心,准备与蒙古汗廷决一死战,正在此时大明辽东都司新任“指挥使”杨颉大人向橄榄枝。
见信后苏布地却惊疑地问道:“杨指挥使大人如何得悉喀喇沁部欲攻打土默特赵城?此为本台吉才谋划了没几日!”
王凤起没看过信的内容,听后笑笑说道:“我家大人具有出色的谋略,按时下之局势,估计苏布地台吉也是被逼急了。”
“哈哈哈,好,好,你家大人深得明帝之宠就好!本台欲前往山海关喝一杯喜酒行不?”
“行,干脆多带人马,五百石粮食自己运过来就是,或许还会多弄上几百石!”
“真的?估计进出没这么方便吧?”
“小的可拿性命担保,,,”
“嗯,,,还是以送战马作借口吧!本台吉领千骑千马入关,留下好马千匹,以习练大明辽骑。你先回山海关,带了通行证在喜峰口等某便是!”
看到杨颉信中说准备联结喀喇沁部先灭蒙古汗廷再平辽东大金,这换确是双方在军事联合上最基本的切合点。
这千匹好马送得还少了些,只是先表示一下合作诚意,进关是想看看杨公子是否受帝宠才最重要。
杨颉接到喀喇沁部台吉苏布地欲赴山海关贺喜并就联军灭蒙汗廷的消息后,立刻用意识把这好消息传递给了朱由校,同时写了急件快报送往京城。
他准备组建五千大明远征军放在南蒙古草原上训练,也可外迁万户辽民并入喀喇沁部协作耕种,给蒙古诸部予以生产资料上的援助。
此时的朱由校对山海关辽东卫的恢复性建设很关注,问清楚了内逃辽民在六十万左右,现在有三十余万在杨指挥使同知大人治下垦荒,还有二十余万辽民从关外辽西或山东登莱府地区向永平府要饭而来。
永平府数县有足够的荒地可开垦,但大家都垦荒更会造成辽东卫的粮食储备,组建部队增兵更会影响到朝廷的“兵备预算”,杨颉就算有点私财都无法大量地进购粮食。至少后面第二、三年会造成巨量的粮食短缺,到时粮价飞涨再多的银子也无法改变复卫流产的结局。
但是,只要熬过今后的三四年时间,辽事的军粮供给光北直隶一省就能够解决,这将大大减轻从江南运粮的漕运问题。大明后期漕运工作的问题非常突出,不仅仅是劳役兵边方面的问题,这么大的工程沿途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由于要跟喀喇沁部联军,辽东卫准备提前建军,这就打乱了杨颉三年后再募兵的打算,同样让朱由校非常反对。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还不想过早把蒙古汗廷察哈尔部给灭掉,更不想南蒙古诸部逐渐走向统一强大。
而且之前与林丹汗鉴定的“明蒙联合抗金”协议还有效,不便明目张胆地与其反对势力结盟。
再则,让辽地军民赴蒙蒙古镜内屯垦如置身险境,根本无法在建州兵的铁骑下留下性命,更有可能被掳去建州为奴,而派五千新兵出去训练骑射倒是好处多多。
屯驻五千新骑在喀喇沁部,最大的好处是有明境的军粮可资助喀喇沁部渡过难关,也可慢慢将军马置备妥当,在蒙古部训练出来的骑军确实可与建州兵进行野战对杀。
朝廷商议后最后作出决定,增辽都司之军粮至三十万担,增饷银十二万两用于组建定辽骑军五千骑,严禁参与蒙古各部内战。(这次仅支给辽东卫总共数十八万两,之前为明蒙联合抗金,明廷却支付银两一百万有余)。
朝廷的决定在杨颉的意料之中,同时也在意料之外,根本原因是不相信辽东都司和喀喇沁部联军能灭了汗廷,并不知道这次是南蒙古诸部联合起来跟蒙古汗廷交战,更重要的是林丹汗的小命只在杨颉的一念之间。
不过能有三十万石粮食、十八万两银子作支撑,辽都都司也可在明年作一次军事行动了,只要参与赵王城战役总有些好处可捞。
杨颉是要向大明朝廷边关将士证明恢复辽东都司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只有给辽地逃民一个家,一个所以自己的归宿之所,经受过大苦大难的军民会发出怎么样的怒吼。
失去家园失去土地失去亲人亡国奴们实在太艰难了,他们流离失所得不到安置,悲伤惊恐的眼神厉厉,痛哭过的泪痕尤在,心里怀有的愤怒和悲痛无处发泄,远远望见杨大人路过都只有久久地仆地泣拜,,,辽民都想着回去,回去替亲人们收尸,招回他们的冤魂入土为安,再在祖坟之上添上一坯土。
听得孙大富的破嗓子拉开了喊道:“辽东都司募骑卒五千,年纪十六到十九虚岁,都要辽地最强壮的勇士,过完年赴南蒙古原汗廷都城赤峰附近强训!辽东好男儿来山海关供杨大人挑选,到时还有一餐好酒好肉可吃!”
为了搬回银子和物品,王凤带队出去了两趟,忙碌的四五天后开始研制国产四轮马车,为杨颉的婚礼和平今后大量的运输工作做准备。
由于冶金工艺太过落后,车轮轩架都较笨重,造好后的车体也不会太小,这难免会加强北直隶和辽西地区的官道拓宽建设。
王凤起一指与地区发展规划技术指导自居,对杨教官发展农业生产的工作前景并不看好。认为只要天启不早死、魏忠贤能“在位置”呆上十余年,大明末路悲惨的状态绝对能改观。理由是魏忠贤时期的施政方针深得民心,身边时常会听到百姓们“忆苦思甜”的话语,甚至有富人在准备给魏大人建生祠了。
魏忠贤确实不是读书人传说中的那么坏,跟武则天、朱元璋相比,魏忠贤杀得人还是太少了一点。他们所杀的人都是官员或皇室贵族,不是给中下层的百姓添灾。对国家的兴旺发展没有丝毫影响,对社会的进步却有着巨大的献。
历史人物的好坏正反是经常被记史者给颠倒了写的,这在现代社会已认识到是个不争的事实。
孙大富同样不想再当兵,他已经铁定了心跟着王凤起混了,吃好的穿好的,走路横着也没人敢惹,在山海关或永平府提起他孙大富的名姓,基本上十有八九都知道是杨指挥使同知府的亲兵首领,只有他花银子不必向府里报账。
孙大富“掌管着”王凤起的薪俸,皇上封赏之中也有“他”的一份子,外人只知道护送杨公子归明的家兵是孙大富而非王凤起。而王凤起却是“进出奴酋府”如入无人之境,却不知道杨公子为何疏远这样有本事的家将。
“王少爷,杨大人要你帮办个银号,不知这事安排得怎么样了?”
“不弄,,,会让银号的事情拖死!”
“哦,,少爷,,,那小的办银号成不成?杨大人那边也是这个意思,要您帮着指点指点,,,”
“,,,行,那小爷想出去几天的事,,,”
“杨大人的意思是,,等喝过他的喜酒再出去,,,他也要去关外走一趟,可能有用得着少爷的地方,,,”
“杨公子过去太危险,让我先去打个前站,,,我会蒙语,再背两千两银子过去。你也一块去!”
“这,,,行,背银子送过去总不至要了咱俩的命!”
“嗯,让公子先写封信来,他结过婚就可出关会面了!”
趁着朝廷派的粮食还没全部运到,杨颉准备分二千石给朵颜三卫的蒙古部,就算不能把对方拉过来,先交个朋友对将来也有用处。
同意了王凤起的这趟差事,但没同意两人背银子过去,毕竟国人和辽民对钱银看得较重,而朵颜卫首领苏布地更缺少的是过冬用的粮食。
大明的辽东沦陷后,蒙古喀喇沁部西迁至赤峰附近,赤峰原是元朝亡国汗王林丹汗的首府,因此左顾右盼寻找出路的喀喇沁部成为明金蒙三方争夺的焦点。
喀喇沁部从前一直是大明的附庸,是朵颜三卫之中的一部,汗廷的昏庸和敌意激起了喀喇沁部苏布地的愤怒,努尔哈赤的屠戮与掠夺又让苏布地充满仇恨,大明军队的无能却让苏布地心感无奈和痛苦。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汗是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变数,大金汗廷抛出的橄榄枝会让吃了败仗的苏布地下定最后的决定,明金战事稍歇蒙金的战火便又燃烧起来。
对于蒙古汗廷的不信任和步步紧逼迫使喀喇沁部下定决心,准备与蒙古汗廷决一死战,正在此时大明辽东都司新任“指挥使”杨颉大人向橄榄枝。
见信后苏布地却惊疑地问道:“杨指挥使大人如何得悉喀喇沁部欲攻打土默特赵城?此为本台吉才谋划了没几日!”
王凤起没看过信的内容,听后笑笑说道:“我家大人具有出色的谋略,按时下之局势,估计苏布地台吉也是被逼急了。”
“哈哈哈,好,好,你家大人深得明帝之宠就好!本台欲前往山海关喝一杯喜酒行不?”
“行,干脆多带人马,五百石粮食自己运过来就是,或许还会多弄上几百石!”
“真的?估计进出没这么方便吧?”
“小的可拿性命担保,,,”
“嗯,,,还是以送战马作借口吧!本台吉领千骑千马入关,留下好马千匹,以习练大明辽骑。你先回山海关,带了通行证在喜峰口等某便是!”
看到杨颉信中说准备联结喀喇沁部先灭蒙古汗廷再平辽东大金,这换确是双方在军事联合上最基本的切合点。
这千匹好马送得还少了些,只是先表示一下合作诚意,进关是想看看杨公子是否受帝宠才最重要。
杨颉接到喀喇沁部台吉苏布地欲赴山海关贺喜并就联军灭蒙汗廷的消息后,立刻用意识把这好消息传递给了朱由校,同时写了急件快报送往京城。
他准备组建五千大明远征军放在南蒙古草原上训练,也可外迁万户辽民并入喀喇沁部协作耕种,给蒙古诸部予以生产资料上的援助。
此时的朱由校对山海关辽东卫的恢复性建设很关注,问清楚了内逃辽民在六十万左右,现在有三十余万在杨指挥使同知大人治下垦荒,还有二十余万辽民从关外辽西或山东登莱府地区向永平府要饭而来。
永平府数县有足够的荒地可开垦,但大家都垦荒更会造成辽东卫的粮食储备,组建部队增兵更会影响到朝廷的“兵备预算”,杨颉就算有点私财都无法大量地进购粮食。至少后面第二、三年会造成巨量的粮食短缺,到时粮价飞涨再多的银子也无法改变复卫流产的结局。
但是,只要熬过今后的三四年时间,辽事的军粮供给光北直隶一省就能够解决,这将大大减轻从江南运粮的漕运问题。大明后期漕运工作的问题非常突出,不仅仅是劳役兵边方面的问题,这么大的工程沿途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由于要跟喀喇沁部联军,辽东卫准备提前建军,这就打乱了杨颉三年后再募兵的打算,同样让朱由校非常反对。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还不想过早把蒙古汗廷察哈尔部给灭掉,更不想南蒙古诸部逐渐走向统一强大。
而且之前与林丹汗鉴定的“明蒙联合抗金”协议还有效,不便明目张胆地与其反对势力结盟。
再则,让辽地军民赴蒙蒙古镜内屯垦如置身险境,根本无法在建州兵的铁骑下留下性命,更有可能被掳去建州为奴,而派五千新兵出去训练骑射倒是好处多多。
屯驻五千新骑在喀喇沁部,最大的好处是有明境的军粮可资助喀喇沁部渡过难关,也可慢慢将军马置备妥当,在蒙古部训练出来的骑军确实可与建州兵进行野战对杀。
朝廷商议后最后作出决定,增辽都司之军粮至三十万担,增饷银十二万两用于组建定辽骑军五千骑,严禁参与蒙古各部内战。(这次仅支给辽东卫总共数十八万两,之前为明蒙联合抗金,明廷却支付银两一百万有余)。
朝廷的决定在杨颉的意料之中,同时也在意料之外,根本原因是不相信辽东都司和喀喇沁部联军能灭了汗廷,并不知道这次是南蒙古诸部联合起来跟蒙古汗廷交战,更重要的是林丹汗的小命只在杨颉的一念之间。
不过能有三十万石粮食、十八万两银子作支撑,辽都都司也可在明年作一次军事行动了,只要参与赵王城战役总有些好处可捞。
杨颉是要向大明朝廷边关将士证明恢复辽东都司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只有给辽地逃民一个家,一个所以自己的归宿之所,经受过大苦大难的军民会发出怎么样的怒吼。
失去家园失去土地失去亲人亡国奴们实在太艰难了,他们流离失所得不到安置,悲伤惊恐的眼神厉厉,痛哭过的泪痕尤在,心里怀有的愤怒和悲痛无处发泄,远远望见杨大人路过都只有久久地仆地泣拜,,,辽民都想着回去,回去替亲人们收尸,招回他们的冤魂入土为安,再在祖坟之上添上一坯土。
听得孙大富的破嗓子拉开了喊道:“辽东都司募骑卒五千,年纪十六到十九虚岁,都要辽地最强壮的勇士,过完年赴南蒙古原汗廷都城赤峰附近强训!辽东好男儿来山海关供杨大人挑选,到时还有一餐好酒好肉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