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劳军
宋江回到营中,呼延灼禀告说:“枢密院已经下来通知,三日后有大人物前来劳军,从言辞中透露,应该不是太尉,就是王爷。另外飞龙营要和我们一起检阅,以壮声势,他们明天到,驻地就在附近,离我们十二里。”
宋江听了笑着说:“该来的总会来的,让众兄弟尽量在陈桥附近玩玩,苍颉造字和张良搏浪一击都在这里。呼延贤弟,可去见过杨总管?”
呼延灼摇头道:“还没有,不大方便。”
宋江点头道:“确实不方便,就是我等弟兄,现在说起话来,也一个个是小心翼翼。”
宋清跟着进了帐篷,身后士卒端着酒菜,宋江对呼延灼说:“贤弟,今天没有别人,你我兄弟喝点小酒,听哥哥说说心里话。”
呼延灼也不多言,笑笑坐下,听宋江下文,宋江抿了口酒说:“贤弟,今天哥哥要说两个朋友的故事,这两个人很有名,就是苏轼和章惇,你就慢慢地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尽管说。”宋江说着,呼延灼似乎看到往事如烟。
苏轼与章惇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认识,有一次两人到了仙游潭,一条深涧两侧绝壁万仞,道路断绝,下边湍流翻滚,只有一条横木为桥。苏轼不敢过,章惇却无动于衷地走过去,从容在石壁上写下:“章惇苏轼来游”,完了又走回来。苏轼拍章惇的肩膀说:“子厚(章惇字)必能杀人!”章惇问为什么?苏轼说:“连身家性命都不顾的人,还怕杀人吗?”
后来因为王安石的改革,两人政见不同参加了各自的阵营,但就这样,那一年苏东坡作主考官时,还是亲自第一名录取章援。但是很多差异更体现在理想上,苏轼推崇圣人,有佛、道、儒三家合一的理想;章惇却是没有理想的实干家,为别人,为自己着想都是利益当先。
不想最后章惇得势,苏轼先被贬至惠阳,又被再贬至更远的海南儋州,而后来宋徽宗登基,章惇也因为一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而失势,给贬到雷州,最后死在睦州。这就是朝廷的一个缩影,元佑以来,新旧两党争斗,没有好的结果,只有两败俱伤,得势的反都是小人。
宋江最后疲惫地说:“身在局中,无人可退让,苏轼和章惇都是汉子,虽千万人吾往也。”
呼延灼听了不明所以,一时惊诧,正准备细问,就听得帐外传来李逵的声音:“哥哥,哥哥,铁牛给你带了个烧鸡回来。”宋江摇摇头,不再说话,李逵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宋江就让他在另一侧坐下,一起饮酒。三人就还没喝完,大伙就纷纷回来了。
宋江再也没说什么,呼延灼心神不定,勉强吃完饭后,便告辞出帐,找到百胜将韩滔商议,韩滔琢磨半天说:“宋公明现在位高权重,兴许知道一些秘密,你想,我们一百多弟兄,做官的有七八十,只招三十六人进京,其中必定有玄机。说鲁智深大悟大彻,鬼才相信,这个假和尚肯定嗅到什么,才逃之夭夭。”
呼延灼苦笑道:“我就是不能逃之夭夭,才感觉心跳的厉害。”
韩滔试探着说:“既然归顺了朝廷,自然以朝廷的旨意为主,将军只要把握住这个底线,应该不会有所大碍。至于宋江现在站在朝廷的哪方,我们是武将,不需要管。”
呼延灼沉默片刻道:“这也是无奈的办法。”
第二天中午,智多星吴用从枢密院过来通知,劳军的是宰相蔡京和枢密院知事张康国;傍晚时分,卢俊义等最后一批人到了陈桥,林冲等人也从开封各处赶来。三十六将聚齐,宋江下令,所有将士从即时起,不准离营,检查装备,操演阵型队列;营门内外,完全戒严,所有外来人一律不许进营,不许接待,燕青和皇甫端来了几次,都不得入其门。
听说朝廷要蔡相在此劳军,多少人都翘首以待;到了第三天,镇上百姓军民扶老挈幼,还有一些在京等待派遣的官员和苦读的学子也从城中赶来看热闹。宋江教呼延灼选拣彪形大汉五百步军,前面打着金鼓旗幡,后面摆着枪刀斧钺,中间竖着“顺天”、“护国”二面红旗,军士各悬刀剑弓矢,众人各各都穿本身披挂,戎装袍甲,骑着骏马,一路从营房来到在显烈观驿馆。
人群中有两人也在观看,书生打扮的秦桧年纪较轻,不禁摇头说:“若水兄,你看这宋江虽然昂首挺胸,但眉宇间似乎锁着阴霾,难道他对朝廷的恩典还不满意。”
穿官服的李若水年纪较大,凝神观察说:“会之,这就是招安的弊端。宋江虽然人人都说他是义士,但他手下那些人难道也个个是义士,想必他心里也是瞻前顾后的。朝廷就是不应该招安,开了先例,以后这种事会越来越多。”
到了显烈观驿馆,开封士曹赵鼎和禁军总教头周明陪着宋江等三十六人一起列队进入显烈观,一路到上堂鼓乐不断,异香缭绕,上堂门口挂着珍珠帘子,看不清里面,宋江等人到了上堂前拜谢道:“山野狂夫,有劳天使降临。感蒙天恩,皆出天使之赐。众弟兄刻骨铭心,难以补报。”
一个太监出来宣读了诏书,等宋江等谢恩后,取过红绿锦缎,依次照名给散了;又喊人打开御酒,取过银酒海,都倾倒在里面,随即取过旋杓舀酒,就堂前温热,倾在银壶内。
杨雄认得那太监是太子赵桓的贴身太监谢貹。谢貹执着金钟,先给自己倒一杯酒来,对众头领说:“这御赐的酒美味,为恐诸位义士见疑,咱家先饮此杯,与众义士看,勿得疑虑。”
宋江沉住气,走上去接过杯子说:“宋江一心为国,为人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如果真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宋江说完举杯跪饮,饮完示意谢貹再倒一杯;宋江一连饮了三杯,突然一头栽倒。
(本章完)
宋江听了笑着说:“该来的总会来的,让众兄弟尽量在陈桥附近玩玩,苍颉造字和张良搏浪一击都在这里。呼延贤弟,可去见过杨总管?”
呼延灼摇头道:“还没有,不大方便。”
宋江点头道:“确实不方便,就是我等弟兄,现在说起话来,也一个个是小心翼翼。”
宋清跟着进了帐篷,身后士卒端着酒菜,宋江对呼延灼说:“贤弟,今天没有别人,你我兄弟喝点小酒,听哥哥说说心里话。”
呼延灼也不多言,笑笑坐下,听宋江下文,宋江抿了口酒说:“贤弟,今天哥哥要说两个朋友的故事,这两个人很有名,就是苏轼和章惇,你就慢慢地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尽管说。”宋江说着,呼延灼似乎看到往事如烟。
苏轼与章惇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认识,有一次两人到了仙游潭,一条深涧两侧绝壁万仞,道路断绝,下边湍流翻滚,只有一条横木为桥。苏轼不敢过,章惇却无动于衷地走过去,从容在石壁上写下:“章惇苏轼来游”,完了又走回来。苏轼拍章惇的肩膀说:“子厚(章惇字)必能杀人!”章惇问为什么?苏轼说:“连身家性命都不顾的人,还怕杀人吗?”
后来因为王安石的改革,两人政见不同参加了各自的阵营,但就这样,那一年苏东坡作主考官时,还是亲自第一名录取章援。但是很多差异更体现在理想上,苏轼推崇圣人,有佛、道、儒三家合一的理想;章惇却是没有理想的实干家,为别人,为自己着想都是利益当先。
不想最后章惇得势,苏轼先被贬至惠阳,又被再贬至更远的海南儋州,而后来宋徽宗登基,章惇也因为一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而失势,给贬到雷州,最后死在睦州。这就是朝廷的一个缩影,元佑以来,新旧两党争斗,没有好的结果,只有两败俱伤,得势的反都是小人。
宋江最后疲惫地说:“身在局中,无人可退让,苏轼和章惇都是汉子,虽千万人吾往也。”
呼延灼听了不明所以,一时惊诧,正准备细问,就听得帐外传来李逵的声音:“哥哥,哥哥,铁牛给你带了个烧鸡回来。”宋江摇摇头,不再说话,李逵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宋江就让他在另一侧坐下,一起饮酒。三人就还没喝完,大伙就纷纷回来了。
宋江再也没说什么,呼延灼心神不定,勉强吃完饭后,便告辞出帐,找到百胜将韩滔商议,韩滔琢磨半天说:“宋公明现在位高权重,兴许知道一些秘密,你想,我们一百多弟兄,做官的有七八十,只招三十六人进京,其中必定有玄机。说鲁智深大悟大彻,鬼才相信,这个假和尚肯定嗅到什么,才逃之夭夭。”
呼延灼苦笑道:“我就是不能逃之夭夭,才感觉心跳的厉害。”
韩滔试探着说:“既然归顺了朝廷,自然以朝廷的旨意为主,将军只要把握住这个底线,应该不会有所大碍。至于宋江现在站在朝廷的哪方,我们是武将,不需要管。”
呼延灼沉默片刻道:“这也是无奈的办法。”
第二天中午,智多星吴用从枢密院过来通知,劳军的是宰相蔡京和枢密院知事张康国;傍晚时分,卢俊义等最后一批人到了陈桥,林冲等人也从开封各处赶来。三十六将聚齐,宋江下令,所有将士从即时起,不准离营,检查装备,操演阵型队列;营门内外,完全戒严,所有外来人一律不许进营,不许接待,燕青和皇甫端来了几次,都不得入其门。
听说朝廷要蔡相在此劳军,多少人都翘首以待;到了第三天,镇上百姓军民扶老挈幼,还有一些在京等待派遣的官员和苦读的学子也从城中赶来看热闹。宋江教呼延灼选拣彪形大汉五百步军,前面打着金鼓旗幡,后面摆着枪刀斧钺,中间竖着“顺天”、“护国”二面红旗,军士各悬刀剑弓矢,众人各各都穿本身披挂,戎装袍甲,骑着骏马,一路从营房来到在显烈观驿馆。
人群中有两人也在观看,书生打扮的秦桧年纪较轻,不禁摇头说:“若水兄,你看这宋江虽然昂首挺胸,但眉宇间似乎锁着阴霾,难道他对朝廷的恩典还不满意。”
穿官服的李若水年纪较大,凝神观察说:“会之,这就是招安的弊端。宋江虽然人人都说他是义士,但他手下那些人难道也个个是义士,想必他心里也是瞻前顾后的。朝廷就是不应该招安,开了先例,以后这种事会越来越多。”
到了显烈观驿馆,开封士曹赵鼎和禁军总教头周明陪着宋江等三十六人一起列队进入显烈观,一路到上堂鼓乐不断,异香缭绕,上堂门口挂着珍珠帘子,看不清里面,宋江等人到了上堂前拜谢道:“山野狂夫,有劳天使降临。感蒙天恩,皆出天使之赐。众弟兄刻骨铭心,难以补报。”
一个太监出来宣读了诏书,等宋江等谢恩后,取过红绿锦缎,依次照名给散了;又喊人打开御酒,取过银酒海,都倾倒在里面,随即取过旋杓舀酒,就堂前温热,倾在银壶内。
杨雄认得那太监是太子赵桓的贴身太监谢貹。谢貹执着金钟,先给自己倒一杯酒来,对众头领说:“这御赐的酒美味,为恐诸位义士见疑,咱家先饮此杯,与众义士看,勿得疑虑。”
宋江沉住气,走上去接过杯子说:“宋江一心为国,为人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如果真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宋江说完举杯跪饮,饮完示意谢貹再倒一杯;宋江一连饮了三杯,突然一头栽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