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乱流年
字体: 16 + -

第两百二十四章 助其一臂之力

“阿浅,我很想你。”

林浅浑身有些不自在。不知道为什么,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面对安风时候的轻松自在,难道是因为他的身份变了?难道是因为他长大了?变帅了。挠了挠头。

“阿浅,你是不是忘记了我曾经对你说过的话?”

“啊?什么话?”

林浅扭头,要知道,这丫的对她说过的话可多了。千万别记得是什么要娶她啊之类的话啊,她真的一直当成是孩子的戏言。

“我说过,我当年是因为中了毒,所以生长比较慢,阿浅你。”

安风扁了扁嘴,林浅笑了,这小子委屈的模样和当年一模一样,只是模样变了,安风依然是安风!

“我记得,只是你说过太过的话,我一时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真的吗阿浅?”

“恩、”

虽然未必全部都记得,但是大部分都记得,林浅在林中补充道。安风拉着林浅坐在亭子里,一直一直不停的说着这几年他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比如说当年林浅离开山谷不久,娘子就来了,将他身上的毒素解了,娘亲还教请来了师傅教她功夫,现在他有能力保护自己,也有能力保护阿浅了,只是,每天娘子逼着他看书,看兵法,然后和娘亲在纸上对弈。这让他很不喜欢,他想出来找阿浅,又从哥哥哪儿听说一年前林浅死了的消息,他一直一直不相信,从那天开始,他每天都很努力的完成娘亲给他的任务,希望早一点成为娘亲口中的人,然后再出来找阿浅,因为他知道,阿浅一定不会死的,阿浅还说过要来看他。阿浅还没有成为他的妻子,直到几天前,安宇告诉他,阿浅还活着,他就急切的想要见林浅,只是安宇一直言辞闪烁,貌似并不想让他见林浅等等等等。

还有就是安风遇上了一些麻烦,他说他的身边现在都分不清楚谁是好人谁又是谁派来监视他的坏人,他觉得在皇宫中生活让他无法呼吸,他的父皇身子一天不如一天了等等,还有就是兄弟之间,除了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安宇,其他的哥哥弟弟都对他有仇视,哪怕当着你的面笑着,也无让他觉得话语中透着冰冷和讽刺,,林浅叹了口气,皇家子弟,本来就是如此,而安宇和安风是幸运的,至少他们在外头过了好几年的逍遥日子,同时林浅也庆

看书>

“安风,你过来,虽然我不知道我的这些对你讲到底有没有用,但是,多知道一些也是好的!”

“恩。”

安风很是听话的坐在了林浅的身旁。

“真正的智慧没有固定的法则可以遵循,而要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采取恰如其分的对策。所以愚昧的人,偶尔也会表现出智慧来;倒是聪明的人常常因为谨守着某些原则而考虑太多,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为什么呢?真正的大智慧其实是“无心”而至的,并非只要周全考虑就能达到。别人看到小的方面,我能看到大的方面。别人能看到眼前的,我却能看到长远的。别人越动越乱,而我却以静制动。别人束手无策的事情,我却游刃有余。这样的话,看起来难的事情处理起来都很容易,大的事情也能像小事情一样处理。所以能充分灵活、很有弹性地深入变动无常的局势之中,而其拟定的对策,也往往能出乎常人的意料。有时候开始时有悖常理而后来却完全符合事理,有时候看起来似乎违背常识而实际上却顺乎事理。当其从容悠闲之时,却受到豪杰之士的怀疑,只有等到问题全部解决,才能看清这种深远通透的智慧来,连圣人也不能改易。啊!这样的智慧,确实是大智慧!这样的大智慧是不可学的,是像人们通常认识的“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吗?还是像人们所说的“一些不见得聪明的人偶然表现出的上等智慧”,也往往能够对我们做人处世有启发作用呢。因此,把这些智慧实例一一列举出来,并将其分为四卷,分别是“见大”、“远犹”、“通简”、“迎刃”,而总其名为“上智”。

曾经有个叫做华士的人,他以不为天子之臣,不为诸侯之友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宗旨,人们都称赞他的旷达贤明。当时的一个朝中一个颇为有名望之人。名为太公望,他曾经派人请了他三次他都不肯来,于是就派人把他杀了。太公望的好友周公不解的问他“华士是齐国的一位高士,为什么杀了他呢?”太公望说:“这样一个不做天子之臣,不做诸侯之友的人,我吕望还能以其为臣,与之交友吗?我吕望都无法臣服、难以结交的人,就一定是不可教训而应该要抛弃的人;召他三次而不来,就是叛逆之民。如果为此反而要表彰他,让他成为全国百姓效法的榜样,那还要我这个当国君的有什么用呢?”

这个故事是说如果小人没有过人的才干,就难以祸乱国家。如果小人有才能但愿意接受君子的指挥,那么未尝就对国家没有好处,而君子也不应该一概摒弃他们。可是少正卯煽动迷惑年轻人,甚至连孔子的弟子也不能幸免,几乎要胜过孔子,孔子还能和他同朝共事吗?孔子狠下杀手,不只阻止了当时因口才雄辩而扰乱政局的状况,也为后世以学术作为借口摒除异己祸乱国家者树立了“榜样”。

夸夸其谈的人往往徒具虚名却无实用。少正卯看上去像有才能堪大用,实际上并不可用。一般的奸佞小人,贤明的君主就能够发现并杀了他,然而对于一些所谓的名人隐士,只有大圣人才能认识到其该死的理由。曾经有个人叫萧瑀,他对佛教很痴迷,当时的皇帝就命令他出家为僧。当时很多朝廷的官吏都纷纷献诗句给皇上,皇帝下诏说:“看你们诗中的意思是崇奉道教的,这种思想不切合实际所需,那就依着你们个人的喜好吧。”免去他们的官职做了道士。这种做法和圣人的行事正相吻合。如果让那些痴迷佛、道的人都出家做和尚道士,那么士大夫学习异端邪说的事情就可以消失了。

本文由看书网小说(.)原创首发,阅读最新章节请搜索“看书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