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汉当歌
字体: 16 + -

第55章 鬼才星 郭奉孝

    颍川郊外,一处山清水秀间,茅庐三两间,画雀三两只,小溪涓流,清脆悦耳,别有一番世外桃源之景。

    穿过小山道,路过一片树林,便可抵达茅庐所在之地,有两人正在院子里头煮酒赏花,正是春回大地,春暖花开之时,因此那些个花儿竞相争奇斗艳,仿佛恐自己开得不好,惹来嫌弃。

    左边的那位是个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的青年,一身白衣潇洒,眉目柔和,婉转锋芒,此人便是东王十二星之一的鬼才星,郭嘉,郭奉孝。而坐在他对面的是早年便在此地隐居的闻风先生,算是郭嘉的第一任老师。

    郭嘉将煮好的青梅酒递了一杯给闻风先生,道:“老师,请!”

    闻风先生举杯,与郭嘉相敬之后,方才轻酌一口,道:“奉孝啊,为师昨夜观天象,算得今日必有贵客会来,且此来,应是断定你的前程之事,你可心里有数?”

    郭嘉点头。

    闻风先生继续说道:“如今的天下,群雄四起,正是一片混乱的时候,谁输谁赢还没定数,而你今年不过二十有一,为何如此之早出仕,大可再等两年,看看局面再选不迟啊!”

    郭嘉摇头道:“就因为没有谁输谁赢的局面,所以我更要在这种时候选择一人跟随,只有这样,我才能够被得以重用,得以施展我的才华,若是如老师所讲,待得天下大局已定,那时我再出山有何意义?”

    闻风先生点了点头,道:“你才进了东王阁三年便能出师,足以可见你的才华有定九州之能,为师老了,劝不动,也不想劝,就随你去吧。”

    郭嘉道:“老师放心,奉孝生于乱世,便是为了再造盛世。”

    “你啊,可一点都不谦虚!”闻风先生笑着道,虽然语气有点指责的意思,可他明白,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这个自己以前的学生,确实有这个嚣张的本事,问:“你猜猜,今天来的是谁?”

    郭嘉回道:“沛国曹氏少掌门,现如今的东郡太守曹孟德,此人刚刚平复青州太平教黄巾余党,手握四十万重兵,入驻颍川,正是雄鹰展翅之时。”

    闻风先生笑着夸赞道:“真是足不出户,便可得知天下事啊,但那曹孟德身边可有荀彧辅佐,此人号称王佐星,其才不在你之下,你确定你能在他那里得到重用吗?”

    郭嘉微微一笑,道:“文若善内,不善外,我与之共事并不冲突,亦能双剑合璧。”

    闻风先生又问:“那程昱呢,想必他来颍川,也是跟你一样的想法。”

    “那就证明,我没有看错人,”郭嘉酌酒一口,道:“想那袁绍,论家世,论名望,论兵力,论人才,论势力,样样胜过曹孟德,可他缺少了作为一名霸主该有的雄才伟略,其人争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好谋而无断,如此之人,成不了大事,早晚有一天,袁家势必毁在他的手里,而曹操不一样,他的家世不高,旗下也无猛将如云、谋士成群,可他却能白手起家,从无名之辈一路平步青云,到如今坐拥四十万兵马,威震四海,如此短短几年时间便可与各路诸侯平起平坐,当能称之雄才。”

    闻风先生听完后也是赞同郭嘉的分析,却又想起一事来,道:“几年前,太平道教起义之时,我曾看过三星鼎立之象,过后偶遇道宗四圣的于吉,向他提起此事,他说这是三分天下之兆。”

    郭嘉道:“麒麟玉的传闻虽有夸大之说,但也不能不信,毕竟天下很大,豪杰很多,在这样的乱世,同时出现三位杀破狼命格的人也不是不可能的,况且东王阁可不只有荀彧、程昱跟我三人,其他九个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特别是周瑜,这几年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复兴江东孙家,如果他能成功,必是我的心头之患。”

    闻风先生问道:“所以你才如此急于出山?”

    郭嘉微微一笑,道:“其实我是跟人打了个赌,赌我与他二人只能存一于世,我若不死,他便不会出山。”

    闻风先生眉头微挑,“竟然有人敢跟你打这样的赌,我倒是很想知道是谁。”

    郭嘉回道:“卧龙星,诸葛孔明!”

    闻风先生微愣,问道:“这是何人?”

    郭嘉脸色略沉,道:“他或许老师不认识,但是他的岳父黄承彦前辈,想必老师并不陌生。”

    这个名字别说他了,就是整个大汉王朝都是无人不知的,毕竟在当今世上,除了南道左慈、西剑王越、北枪童渊、东王子虚上人之外,还有能够与之并肩的就只有号称算天术士的黄承彦了。

    曹操抵达茅庐时已是巳时时分,只听山上亭台传来悦耳琴声,附于溪流,声声入耳。曹操连忙止住随来之人,站在原地闭目倾听,陶醉之色跃然于脸上。

    待得琴声弹罢,曹操才睁开双目,笑着道:“走,我倒是忍不住想见见这位东王阁最年轻的谋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了!”

    一行三人,除了曹操,身后跟着两人,一是荀彧,另一个是虎贲军现任统领,号称虎痴的许褚。

    曹操行至山顶凉亭,一袭白衣的郭嘉起身相迎,作揖行礼,道:“在下郭奉孝,拜见明公,知明公远道而来,却未相迎,还望恕罪!”

    曹操扶起郭嘉,笑道:“莫说奉孝以《流水》迎我,就此明公二字,纵然千里之行,我亦赴之。”

    郭嘉再次作揖,道:“有此明公一言,奉孝自知并未等错来人,”做请,“明公上坐,尝尝这初春的杏花房是否还合口味。”

    曹操禀退荀彧跟许褚,在凉亭中坐下,饮酒作罢,道:“我听文若说,奉孝乃东王阁之不世鬼才,其谋略、眼光、见识皆超乎世人之外,今日一见,确有才高八斗之相,只是我有一事不明,不知奉孝能否解答?”

    郭嘉道:“明公大可说来,我必知无不言。”

    曹操问:“听闻前些年,奉孝去过河北,见过袁绍,袁绍以周公之礼相待,不知奉孝为何却又退隐山林,不为出仕?”

    郭嘉笑了笑,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袁绍只知道效仿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人之道,想要跟他共扶国家危难,建立不世功业实在太过困难,所以我没有必要将时间浪费在他的身上,从而失去一个真正能够成就千秋霸业之人。”

    曹操又问:“那奉孝今日称我一声明公,是觉得我便是你口中所谓的能够成就千秋霸业之人吗?”

    郭嘉反问:“难道这不就是明公心中所想吗?”

    曹操愣了下,片刻后哈哈大笑,道:“放眼九州,诸侯林立,我曹孟德不过一落魄世家,既无根基,亦无人脉,你凭什么觉得我能斗得过那些势力雄厚、名震四海的诸侯?”

    “凭明公有一颗胸怀四海、气吞八荒之雄心,”郭嘉回道:“当今乱世,天下纷争,靠的是时机,靠的是手段,靠的是谋略,纵然以前明公什么都没有,但是今后只要明公所想,奉孝必定如明公所愿,前提是,明公的心,须展望九州。”

    曹操眼睛微眯,道:“我只想匡扶汉室,而奉孝这是叫我谋逆不成?”

    郭嘉笑着摆手道:“我非文若,明公言语不必躲我,文若的背后是颍川望族,世代服侍大汉朝廷,所以他只能够帮助明公匡扶汉室,而我不一样,我想再造一个盛世,至于姓不姓刘,我不在乎。”

    曹操看着郭嘉,而郭嘉亦正视着曹操,目光流转片刻,曹操突然站了起来,走到凉亭围栏旁,负手身后仰天大笑,道:“从今往后,你就是我曹家军的军师,十万虎豹骑,三十万青州兵,皆由你一人调配。”

    郭嘉起身上前两步,跪在地上作揖道:“臣郭嘉,拜见主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