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记忆
字体: 16 + -

第11章 传统 7 老成持重

    老成持重是老老实实的做人,本本分分的生活。不轻浮,不花俏。踏踏实实过日子。

    中国乡村是安逸满足的,也是朴实无华的,这与农民们老成持重的个性有关。乡村的很多人家都是老实人家,以老实本分为做人的基本态度。不会欺负别人,忠厚善良,诚恳守信,尽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以诚待人。

    老实本分是乡村的一种美德。老实本分的人实实在在的生活,他们受人尊敬。在乡间,选择夫婿,交朋友等等都是以这条作为重要的交往标准之一。从各方面看,老实本分的人守规矩讲道理,更本分,更诚实,更勤劳,更爱家,并且更富有同情心,更能做到尊老爱幼。当大家愿意与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交朋友的时候,其实大家也已经把自己当作是老实人了。老实人碰到老实人,谁也不愿意占对方的便宜,宁愿自己吃亏。老实本分的人一般不会搞乱七八糟的事情,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来。像违法乱纪、贪吃懒做的这类损害家庭的事他们不干。这样,家庭就会更好的延续、发展。看来,老实人家的家庭气氛更和谐。

    相反,老实本分的对立面是奸滑,奸滑意味着滑头滑脑,爱占小便宜,喜欢做损人的事。奸滑的人一般不太安分守己,总是游手好闲,贪吃懒做。希望别人能够多做一些,又想着自己得的比别人多一些。在村子这个小天地里,大家挤在一起,利益共享,奸滑的人想偷懒,又想得到多一点,与大家的冲突就难免频繁的。于是,大家讨厌不老实的人,对他们避而远之,惟恐深受其害。

    老实本分还有一层含义是听话,守规矩。老实听话的人让他往东走就不会往西走,让他午间不休息加点劳动就没有怨言。家长有权威,下面的儿子们媳妇们老实听话,这样家庭更加和谐,吵吵闹闹少很多。老实的人不会揩油,让他顺带十斤米,不会少半两。

    相反,不老实不听话的人有自己的主见,不会听从别人的安排。生活中怕自己吃亏,锱铢必争。

    大家总是把不老实的人的人格评价得很低,从人格入手再否定他本身。

    老实本分在很长时间里是农民提倡的价值,这是由乡村经济特征的客观原因决定的。因为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形式的简单,农民们只能靠简单的体力劳动维持最简单的生活。农活中是没有花俏的,任何收成只能靠老老实实的劳动,没有投机取巧的地方。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守株待兔只能忍饥挨饿。在小家庭里,如果有一个儿子不老实,那么意味着别的兄弟姐妹就得吃亏,在这种很会体现得与损的现实里,个人不老实的行为肯定受责备。

    旧乡村的评价话语权在长辈的嘴里,他们更加赞美听话的子侄,而不是独立自行其是的人。当他把自己的权威看得很重的时候,任何违背他意志的人都会视作不老实而否定。不老实的子侄把他气得胡子发抖,于是他破口大骂。

    为人老实不老实除了遗传之外后天的生长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大家庭里,兄弟姐妹众多,做父母的就要大儿子多做出一点牺牲,老老实实的承担照顾弟妹的重任,这样的环境就造就了大儿子老实的个性。而父母(兄长)对小儿子(小弟弟)的溺爱必定造成小儿子(小弟弟)个性上的张扬。

    上世纪的集体化运动也特别提出了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口号,这是老实的另一种解读。集体化运动造成权力高度集中的集体领导的手上,生产资料为集体所有,财富分配权,劳动支配权和评价权掌控在乡村干部那里,普通农民只剩下老老实实的听从集体好好干活,不能有任何怨言。因为有些农民不听从集体的意志,不听从领导干部的工作安排和分配方案,或者挑战集体的权威信口雌黄,他们都被集体冠上不老实的帽子而受到超乎寻常的打击。那些政治上低级的农民如果被冠上不老实的帽子那就后果非常严重,政治成分好的农民如果冠上不老实的帽子那么就会被排挤。权力高度集中必然导致为所欲为,这些不老实的农民最后没有给自己带来好处,反而是引火烧身。当激烈的集体化政治运动在农村点燃的时候,那些幸存的阶级成分最低层的农民因为忍辱负重,听从集体安排,往往不再是集体强权打击的对象。“老实劳动”作为一个特定的名词,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被写进了1979年中央关于给地主摘帽的文件之中。

    传统农民欣赏的是朴实的生活。这个生活包括简单的饮食和朴素的打扮。简单的饮食是不求丰富,只求能下饭。朴素的打扮是要以实用为主,少些噱头。如果家里突然来了一个头发梳得锃亮的人,架着二郎腿,谈天侃地,这是打扮花俏,行为不端正,语言轻浮。主人就会浑身不舒服,巴不得对方早点远离自己的视线。如果是来相亲的,那么这基本可以认定失败。老式旧电影中那些地主、资本家、汉奸、走狗、国民党军官的形象为何一出现在银幕普通农民就讨厌,那是因为他们的形象确实不符合中国传统农民的审美,而中国共产党游击队和解放军的服装就符合农民的眼光。

    老实本分也是一个人恒定的性格。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老实本分作为一种性格存在就成了农民的特征。乡里巴人是城市里人对农民的称呼,含有鄙视农民老实木讷的成分。

    老实本分还包括对生活的态度。农民的主题精神还是讲究安逸。他们否定冒险,崇尚自然而然。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是别人的事,欲望膨胀的人也是遥远的人。电视上的外国人热衷于攀岩、潜海、跳伞、赛马,乐此不疲,在中国农民看来那真是无聊透顶,不但毫无意义,弄不好还会丢了卿卿性命。轰轰烈烈的徒步走大川,单车行神州农民是不理解的,他们会认为这种人脑袋有问题。农民们会说:“整天不干活,瞎游荡,算什么东西?”

    他们把任何事情都与过日子联系起来,与此无关的就没有意思。结果文化娱乐靠了边。不要认为传统的舞龙、灯会和看戏是一种文化享受,农民对它们更多的是聚众赶秽气,保一方的平安。按是否对过日子有意义的标准,农村就很难产生现代的体育活动。一个从小没受过现代教育的农民是很难喜欢篮球、足球和赛马,他们十分不理解有人在这方面表现的狂热。看到一群人对一个球争来争去,进了一个网兜,却又让给对方开球,简直是一群疯子。每天清早,汗流浃背地跑路锻炼,还不如到田头去翻地。所以他们对城市里人的晨练一直看不惯。当自己的孙子辈抢着电视看体育节目时,农民们马上就睡意浓浓。按是否对过日子有意义的标准,他们是懒得出门旅行看风景,他们出门旅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到名气大的寺院烧香拜佛。寺院大菩萨也大。如果一个风景名胜之地没有寺院,那么就难以见到农民的影子。按是否对过日子有意义的标准,他们也就对自己的生活开支只求温饱而已。

    农民们不喜欢冒险,这是因为冒险往往带有极危险的后果,自己死了无所谓,家庭怎么办。那些独生子女的一直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他们不容许做危险的游戏和活动。只有没人管的孩子才会因为孩子的天性而有冒险的体验。结果有些孩子因此在河里淹死了,在乱石堆摔伤了。于是农民们会叹气的说:“哎,可怜的没有爱的孩子。”农民还认为冒险中有不道德的成分。在落后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冒险的成功往往包含着对大部分人的伤害。对赌博的看法是一个例子,对做生意的看法是一个例子(传统农民并不欣赏做生意。)发展到现在,农民同样不喜欢股票。对农民来说,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是热爱体力劳动。他们讨厌幻想家,讥笑任何过多的使用脑力。前者是无思乱想,神经有问题,后者是偷工取巧。

    中国农民从来都没有把握住现代的意识。当政治已经越来越影响他们的生活时,他们把政治理解成是否响应政府的号召,响应号召就是政治积极性高,不响应号召就是政治上落后,在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认识了。他们把国家、政府、民族、政党的概念混在一起,分不清个所以然。他们有时会毫无理性的诅咒,这出于他们没有城府的天性,有时会毫无理智的崇敬,这是出于秉直的个性。他们更加相信简单的实利,对空乏的民主和法制没有兴趣。

    中国农民一直以来是社会的最低阶层,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阶级分析说是最恰当不过的。曾经的当家作主的宣传让中国农民真的以为天变了,但是集体化运动再度让中国农民体味到了底层的实际。所以对上层建筑他们是敬而远之,彻底死心,又认为是必然的社会现象,甘于被统治。传统的中国农民习惯既定的社会秩序,大人是大人,小人是小人。百姓是百姓,官员是官员。不知大小不知上下是伦理颠倒。在维持这种秩序中,道德从人的内心良知上压制个人的超越,强权政治从人性的弱点上来威慑个人的不安之心。农民处处表现得自我控制,只求能够生存。

    农民崇尚规矩和秩序,这种规矩和秩序提高到了“礼”的高度,“理”的深度,和“孝”的厚度。如果没有规矩或者乱了秩序,那么就是无礼或者无理或者是不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用维持秩序,才能安逸生活。从社会来看,天地君亲师,这个次序是固有的;在一个村子里辈分已定,可以乱亲却不能乱族;在一个家庭里,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老人要有老人的威严,小孩要有小孩的样子。不能无大无小,更不能大小颠倒。很多传统的农村都有族规、家规。这些不知什么年代制定的族规、家规有着很多的规定,这些规定都是明确告知后代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不准做,什么事情不许干。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的生命体,他们都是活在整个群体里,从小就被要求知道自己应该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应该遵循什么要求去做。吃饭的桌子是方桌,八个位置有大有小。长辈要坐在大位置上,小孩只能坐在小位上。当菜端上来的时候,应该长辈先动筷子,然后才轮到下面的人。如果孩子们忍不住先动了手,那是不尊和不敬。长辈谈话的时候,小孩子不能插嘴,应该只能洗耳恭听。

    这种讲规矩讲秩序的理念一般都是贯彻在家庭教育中。作为长辈一般都是通过自己的威望来严肃维持。他们为显示自己的高人一等,往往变得越来越不拘言笑,严厉的眼神告诫着家里的其他人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衍生到一个族群里,族长同样是威严不可侵犯。

    讲规矩讲秩序所内含的基本特征是维护旧的做法。因为旧的做法一直流传下来,已经成为了一种规矩一种秩序,维护它也就成了讲规矩讲秩序。讲规矩讲秩序所隐藏的基本形态是家族制和族长制的固化。在一个家庭里或一个家族里,往往由家长或族长说了算,他们的价值评判往往成了讲规矩讲秩序,其他的人只能听从安排,反之,就是不讲规矩不讲秩序。讲规矩讲秩序有行为上让人内敛的要求,要求安分守己逆来顺从。

    讲规矩讲秩序有时也是种美感。长幼有序,尊老爱幼,辈分已定,谨守本分,这是一种和谐,看着顺眼。

    崇尚规矩和秩序必然使却大多数的村民性格变得内敛,少了很多的张扬;多了很多的自我压抑,少了个性的发挥。中国农村在世人眼里就显得十分的平静安逸,没有争吵,安分守己。但是过于崇尚规矩和秩序,必然会有对人性的压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