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李斯
字体: 16 + -

第三十章 辞行

    接下来的时日,秦国果如李斯所言,设置三川郡之后,没有再次攻打韩国。

    这让韩非着实的放下了心,开始专心写作,将承诺李斯的察奸七术给完成了。

    李斯也没有食言,将察奸七术抄录了两份,制成竹简,一份送给荀况,一份送还韩非。

    至于原版,则被李斯留了下来。

    荀况得到竹简之后大喜,既夸奖了韩非的文章写得好,又赞叹了李斯的书简制的漂亮。

    韩非这段时间没有了心理压力,爆发出了极大地创作热情,文章是一篇接着一篇。

    李斯大为欢喜,对韩非的文章是来者不拒,如饥似渴般的学习。

    当然,李斯知道,秦国的野心不会停止。

    春来暑往,叶落花红,楚考烈王十五年,秦庄襄王二年,秦王命令齐人蒙骜率军攻打赵国,战事再起。

    结果,赵国准备不足,蒙骜轻松将太原城攻了下来。

    第二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蒙骜兵锋东向,直接攻打魏国,拿下了高都和汲两座城。

    而与此同时,赵国两位名将,廉颇忙于攻燕,李牧北却匈奴,都分身乏术。

    蒙骜没有浪费时机,一鼓作气,将赵国的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座城攻了下来。

    同年四月,秦将王龁攻打上党。

    随后,秦国将在魏赵两国攻取的城邑合在一处,设置东郡。

    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气势,魏安釐王不得不派人去请客居赵国十几年的信陵君魏无忌。

    当年魏无忌窃符救赵,惹恼了安釐王,心中一直存在担忧,直到现在也不敢回魏。

    后来,魏无忌在宾客毛公和薛公劝说下,回到了魏国,与离别十几年的王兄重逢。

    随后,安釐王认命信陵君为魏国上将军,负责抗秦。

    魏无忌利用个人魅力,派使者去各国求援,得到五国响应。

    于是,魏无忌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与蒙骜所率的秦军大战。

    结果,在三晋攻城掠地,战无不胜的蒙骜不敌五国联军,败退回函谷关,不敢应战。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韩非,着实高兴了一番,邀请李斯和张杨在兰陵那间最大的酒肆,连饮三天!

    不过,李斯却没有韩非那么乐观,秦军虽然败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损失多少,反而韩赵魏三国,国力进一步损耗。

    李斯相信,自己能够意识到的这些问题,韩非也能够看出来。

    只不过当局者迷,身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不愿意接受,甚至不敢让自己接受这个事实。

    如今周室已被秦国所灭,各诸侯国名义上的共主也就不存在了,秦国一统天下的目的了然于世。

    虽然秦国被五国联军击败,但是秦王三年来的开疆拓土,早就稳固了自己的王位。

    李斯心中突然变得像明镜一般,对于前途,仿佛豁然开朗。

    秦国,便是李斯的目的!

    在秦国,讲究的是军功爵制度,只要有功,便能得爵,无论你出生世家,还是黎民黔首。

    在秦国,推行的是以法治国,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所学。

    在秦国,历经六世,皆发奋图强,目标一致,李斯若到秦国,将有机会做成前无古人之大业!

    李斯决定了,他要去秦国!

    当李斯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张杨和韩非的时候,张杨倒没觉得什么,韩非却惊得目瞪口呆。

    “什么时候走?”张杨问道,仿佛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

    李斯沉吟片刻,道:“就这两天吧,得时无怠,利在急行。如今各国皆以罢兵,正是出发的好时机!”

    张杨点了点头,没有在说话,只是将身前翠绿透亮的郁酒一饮而尽。

    三年前,李斯已经有了去意,只是当时恰逢韩非来到兰陵,李斯被韩非的才华所折服,所以才留了下来。

    一转眼,这又过去了三年,天下发生了巨变,李斯又坐不住了,只是这次,他真的要离开了。

    “为何要------要去秦------秦国?”韩非憋了半天,终于问道。

    李斯还没有回答,张杨却说道:“这还不明显吗?这天下唯有秦国配得上李兄,也只有秦国才能让李兄一展胸中所学!”

    韩非叹了口气,苦笑道:“若李君之秦,秦------秦国无异于如虎添翼,山------山东之国恐怕要麻烦了。

    “公子谬赞了。”李斯道。

    韩非又看了看李斯道:“非有一请,不知当------当讲不当讲?”

    “你我二人同学兰陵,平日皆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何不可说的?只管讲来便是。”李斯应道。

    韩非犹豫了片刻说道:“还望李------李君将来助秦灭韩之时,能够保------保我韩室宗庙祭祀,非虽死而无憾也。”

    “公子言重了。”李斯赶紧说道。

    韩非又叹了口气,道:“李君才学,非怎不知?”

    听了韩非这话,李斯跪直身子,拱手一礼,道:“公子不遇斯,仍是名满天下之韩国公子;非若不遇公子,则不能成今日之斯也。”

    “李君也言------言重了。”韩非道。

    李斯点点头,从席上站起身来,道:“得时无怠。我这便去跟先生辞行了。”

    说着,李斯便转身离去,往学馆方向急趋。

    张杨看着李斯的背影,幽幽一叹,道:“这次李兄怕是真的要走了,唉,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哟。”

    “但愿永------永不相见。”

    韩非眼神空洞的说道,像是回答张杨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一般。

    韩非快步经过兰陵里闾,来到学馆里,直冲燕春堂而去,正好看到侍女廷芳在院中浇花。

    三年的时间,荀况的两名侍女——廷芳和廷卉,出落得越发标致了,李斯甚至听说,有几个学堂弟子曾向荀况求取过,不过被拒绝了。

    “先生可在堂中?”李斯问道。

    廷芳点点头,道:“先生刚刚睡醒,正在看书呢,你要是有事,进去便是。”

    李斯应了一声,然后直接掀开门帘,进了屋里。

    还是熟悉的床榻,荀况拿着一捆竹简,在认真的看着。

    又过三年,荀况此时已经显得很是老迈了,白发稀疏,眼睛也有些浑浊,精神也不如以前。

    这已经是一位迟暮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