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海上升明
字体: 16 + -

第107章 兵变一

    万延十年,康熙二十九年,正月的喜气还没过去,蔡毓荣便接到了清廷下来的调任令,以他贻误战机为由,革去云南总督一职,调任为四川总督。

    四川此时近乎于无人区,又不是重要军镇,没有丝毫油水可捞,十分清苦,这道调任令,就是贬官了。

    蔡毓荣恭恭敬敬的接受了康熙的调派,心里国骂三字经没停。现在他已经有了明朝的保证和支持,随时打算和清廷翻脸了。

    新任的云南总督范承勋笑眯眯的问道:“蔡大人,何时动身啊?”

    蔡毓荣道:“收拾妥当立刻就走,不过三五日工夫。”

    范承勋立刻一副惊讶的表情,说道:“三五日?四川百姓一日都离不开父母官呀。”

    蔡毓荣偷瞄了一眼这位得意洋洋的当朝红人,诚惶诚恐的应道:“那本官让家人麻利些,尽快,三日之内动身。”

    范承勋看了他一眼,没答话,走到主位上坐下,这才开口道:“好,就三日吧。”

    蔡毓荣回家就令仆役将家当打包,一副听命从事的样子。府邸内闹哄哄一片,他却躲在书房中,摸着大光头,一锅接一锅的抽着旱烟。

    不一会儿,他的儿子蔡琳进来,小声道:“父亲,几位将军随后就到。”

    掌灯时分,蔡毓荣在尚还安静的东厢房内摆上一桌酒菜,又肃清闲杂人等,就着一小碟辣炒野生菌自斟自饮起来。与轻松自得的父亲不同,蔡琳站在他身后,倒是一脸紧张。

    蔡毓荣道:“沉住气,下家都找好了,你慌个什么。为人最难就是选择,玄烨已经逼的我们无路可走,这倒方便我们横下一条心了。”

    蔡琳道:“父亲,苏姨娘到底是什么来头,逼的你非反不可,就算她是吴三桂的宠妾,那也罪不至死,顶多是流放,而如今是用人之际,皇上也不见得会流放我们父子。”

    “去四川做总督和流放有什么两样?从前的天府之国,如今是野狗横行的人间炼狱。”蔡毓荣淡淡道:“良禽择木而栖,一棵快枯死的树,抱着不放干嘛。”

    说话间,门外响起了嘈杂声,仆役高声道:“几位大人快请进,老爷将酒菜都布好了,就等着临行前和诸位大人喝上一盅。”

    蔡毓荣手底下的兵将都是绿营,此时云南因为刚刚平定,动乱未消,所以单独一省设了总督,之后清朝才设云贵总督。也因为这个原因,云南的绿营兵都还算精锐,将领都是打过仗见过血立过功的。

    绿营的建制分标、协、营、汛几级,标又分为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等,分别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八旗驻防将军、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统率。督标、抚标、军标、河标、漕标都是兼辖,实际各省绿营独立组织为提标、镇标,提督实为一省的最高武官,总兵略低于提督。

    但云南是个例外,只有总督,没有提督,所以蔡毓荣是云南最高武官。

    来人是巡抚王继文,布政使于三贤,按察使许弘勋,粮贮水利道张仲信,驿传监法道王照,曲靖府知府李天机,籍贯全是奉天,属于资格最老的汉奸后人。

    其中许弘勋和李天机是镶黄旗人,痒生,监生出身。若是旗人,中了秀才便是高学历人才,可以出任地方大员了,甚至买个监生也行,奉天汉人贡生出身亦可,若是南方汉人,那得考到进士。

    殖民者向来是用归化最早的奴才统治新占领区,这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元清两朝都是如此。侵华日军用朝鲜人琉球人和台湾人充当中低层军官和治安军,助其统治中国。明帝国也一样,各地官员以朝鲜人和琉球人为最多。

    除了这些地方大员,剩下的就是昭通和开化的绿营军官,他们来的最晚。

    昭通总兵徐路,开化总兵郭茂一进东厢房,原本还其乐融融推杯换盏的酒桌顿时像被浇了一桶冰水。

    许弘勋叫道:“你们......怎么擅离汛地?”

    蔡毓荣叫蔡琳道:“快给二位叔伯添个座儿。”

    加的座位在蔡毓荣两边,是上座。徐路大大咧咧走过去,对许弘勋道:“许大人让一让,我还没吃饭呢,饿的发心慌。”

    许弘勋满脸狐疑的看着徐路这不同往日的霸道,不情愿的往旁边挪了挪。

    郭茂却道:“我是过午不食的,各位大人慢慢吃。”

    蔡毓荣看着呼哧呼哧往嘴里塞饭菜的徐路,露出了气定神闲的表情,他开始切入正题,慢悠悠的说道:“诸位不分旗民,都是汉人吧。眼见鞑虏入主中原,倒置乾坤,残害百姓,就无动于衷么?”

    东厢房除了徐路吃饭的声音,一片静寂。蔡毓荣反了!

    良久之后,许弘勋才反应过来,叫道:“蔡毓荣,你说的什么话,眼里可还有皇上?可还有朝廷?”

    蔡毓荣冷笑了一声,一口将杯中酒闷下,忽然起身快步走到许弘勋身边,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顺手一扭,肠穿肚烂。

    “我蔡毓荣眼里没有玄烨,也没有鞑虏朝廷,我蔡毓荣是堂堂汉人,岂能甘心为奴。我明白告诉各位,老子反啦!”

    蔡毓荣不顾在地上痛的打滚的许弘勋,缓缓绕到李天机身后,李天机打了一个冷颤,浑身起了一层经久不退的鸡皮疙瘩。蔡毓荣将他的暖帽摘了,摸着他的光头道:“李大人,你我都是汉军旗旗人,说白了,就是老汉奸的后人,杀人最多的就是咱们祖宗。这明军若是重新夺了天下,您觉着,它会放过咱们这群人么?”

    蔡毓荣猛地丢下一本小册子,啪叽一声响,李天机吓的肩膀一抖。蔡毓荣按住他的肩膀道:“看看,这是明军的战俘手册。被虏酋列为忠义臣子的人,什么朱国治、杨应鹗、甘文焜、马雄镇、傅弘烈、李兴元,都被列为汉奸,子孙贬为民人。”

    “明朝的民人和鞑虏的民人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其他蛮夷民人呢,家里男人服过兵役,改说江淮官话,积极遵从中原教化就能当国人,国人就是明朝的旗人。这些'忠义臣子'的民人子孙要想抬旗,哦,是归化,家里男人战死多少,才有多少归化名额,也就是说,至少得死一半,还得死精壮的。”

    “变天了诸位,鞑虏的忠臣,在大明看来是乱臣贼子,恨的牙痒痒呢,不光要灭这些人的族,还要毁这些人的名。你为皇上去死,搁在其他朝代,那至少不会讲坏话,那至少还是各为其主的忠臣,但大明不这么看了,它把华夷之辨放在忠君前头了。最后你能得到什么?命没了,名声臭了,说不定还把你做成个秦桧一样的跪像,日日都有人朝你吐唾沫。图什么?”

    “这里头,有旗人,也有民人,若是满蒙人,反而没这么个待遇。您觉得大明朝是怎么想的?汉人叛汉,罪加一等!”

    “这里头的人只是为虏酋死节尽忠,都这么个折磨法。诸位,你们心里清楚,自己祖宗造了多少孽,人命债是要靠人命偿的。”

    昨天有事耽误了,今天两更补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