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海上升明
字体: 16 + -

第92章 大明科学院

    “蔡毓荣要投诚。”朱克臧笑道:“云南下,四川便朝夕可下。别说四川如今只有十万左右人口,即便有千万人口,也是轻而易举。川人很聪明,从不在内战流血。自古以来,只要不是外族入侵,大兵一到四川,川人便会投降。”

    陈绳武道:“川人从未负国,不过我朝确实负了川人。摇黄贼残害百姓,我朝却招降摇黄,编入官兵,他们打着大明的旗号烧杀劫掠淫,这笔账,川人是算在我朝头上的。张献忠屠川西和川中,清廷屠川南,川东,川北。川人虽然痛恨张献忠,痛恨清廷,恐怕对我朝也是颇多怨言。”

    “嗯,所以大兵入川时,要严肃军纪。待日后打下南中国,再迁徙移民填川滇二地,免二十年地丁银,加大生育补贴,开拓荒地,补足人口。”

    李德道:“陕南比四川更甚,虎迹狼蹄多于人迹,千里荒地,补给困难,战时不能就地购粮,所有辎重均需随军携带。另外,占领后,我朝要花销补贴下发的款项颇多,所以下官以为,应先发展经济,积攒税赋,再取内地,稳扎稳打。云南倒是可以拿下,作为进入内地的通道。中南道和清朝交界处是湿热丛林,蚊虫滋生,瘴气为害,疟疾频发,要过此处,得有半数人送命。我朝大量种植金鸡纳树,钻研治疗疟疾之法多年才有所成效,即便如此,此前大战中,也有三千兵卒死于疟疾。若蔡毓荣不来投靠,虽说能打下,但又要折损许多人命。”

    朱克臧道:“先修路吧,大量招募土著,多备些金鸡纳草药,修出一条从缅甸通往云南的官道。若康熙不让蔡毓荣当云南总督了,他好从这条路逃跑,我军也好从这条路入滇,日后内地汉人也能从官道移居中南半岛。”

    洪旭道:“殿下,蔡毓荣还等着我们开价呢。滇人与他仇深似海,他不敢留在云南。”

    “平三藩时,西南诸地都和他仇深似海了吧,山东福建和他父亲蔡士英还仇深似海呢。予他五十万元,保他亲族性命,就这个价码。他是做不成官了,不过他的子孙可以参加科举嘛。若我军强攻云南他那个空壳子,军费犒赏抚恤金也就那么多,只是怜惜将士性命罢了。”

    散会之后,朱克臧才突然想到,好多天没见过他的弟弟朱克爽了。朱克臧问沉匡国朱克爽的去处,沉匡国说闽王最近喜欢去科学院与泰西人闲聊。

    “闽王殿下迷上了泰西乐器,正组织人改编宫廷雅乐,因此常常和泰西人讨论乐律。”

    朱克臧心道:“这可太嗷嗷的好了,以后不用听那催眠曲了。”

    尽管朱载堉发明了十二平均律,然而明帝国的宫廷雅乐实在是一言难尽,现代人很难有兴趣。

    大明科学院修建成苏州园林的样式,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非常雅致,然而其中栽种的多是热带植物和果树,又有一种异域风情。

    科学院院长莱布尼茨的工作是每日上课两小时,其他时间都可用于研究学问。他喜欢在花园中的小亭子里读书,喝加了蜂蜜的上等乌龙茶,配着新鲜烘焙出的小点心。

    莱布尼茨对于自己在明帝国的生活很满意,他一生致力于说服各国君王兴建科学院,发展科学,却从未得到真正的宠信,一生命运坎坷,最后孤独离世,有些论文甚至在一百多年后才被出版。晚年时,他的签名都会表明自己的贵族身份,签作“男爵莱布尼茨”,但无人能确认他是否拥有“男爵”的贵族头衔。也许他那时才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是阻碍他获得认可的一道门槛。

    欧洲各国基本都有科学院,但似乎只是君王们表现自己开明的一种时尚,并不是人人都倾注心血于其中。

    莱布尼茨和牛顿独立发明了微积分,而且符号更优越。牛顿原本在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也是承认的,但英国出于狭隘的民族情感宣布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而牛顿也非常不客气的在其后版本中删除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独自享受荣誉,莱布尼茨则受到了冷遇。

    莱布尼茨的人品显然比牛顿强了不少,尽管遇到这种糟心事,仍然赞扬牛顿“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时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

    莱布尼茨的语言天赋很高,会拉丁文,希腊文,德语法语英语,并且现在汉语也说的不错,能看懂一些通俗小说,但还不能理解文言文。

    莱布尼茨去年加入了明国国籍,决定长住承天府,于是将父亲留给自己的私人图书馆托人从神罗运来,捐献给大明科学院,又以私人名义购买了很多最新书籍,填充了科学院图书馆,包括牛顿刚刚出版的《自然定律》。

    莱布尼茨正和法国天主教布道士勒孔特,还有朱克爽谈话。勒孔特是法国科学院院士,中文名李明,被法王路易十四派来中国传教。

    与他同来的还有五人,其中叫江辉的留在了暹罗王身边,中南半岛之战时暹罗灭国,贵族都被丢入火中烧死,吓的他面如土色,最后靠着法国国籍才保留了一条性命,如今也在承天府。两人偷渡去了清帝国,就是在尼布楚条约中出卖情报给俄罗斯人的白晋张诚。

    他们向明朝进献了欧洲先进的天文仪器,包括带测高望远镜的四分象限仪、水平仪、天文钟,还有一些数学仪器,之后学会了汉语,向朱克臧讲解一些天文现象,介绍法籍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和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德拉伊尔观测日食和月食的新方法,并绘图加以说明。

    朱克臧则装作感兴趣的样子,要他们写信将这些人都请过来。

    莱布尼茨见到朱克臧的身影,站起身,高兴的喊道:“太子殿下。”朱克臧成为太子就是莱布尼茨决定长留明帝国的原因,这意味着他的学术研究会获得明朝朝廷的极大支持,不用去拉赞助商了。

    几人相互行礼,朱克臧坐下道:“先生们在讨论什么?”

    莱布尼茨笑道:“在下不久前才拜读了方以智先生白话版的《中西论》,这可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二而一,一而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两端的统一,与笛卡尔先生的宇宙观相近。受到这本书的启发,近期在研读《周易》,很有趣,但很晦涩,所以正向闽王讨教呢。”

    朱克爽道:“先生见笑,本王也是一知半解,据说读懂《周易》的人能断人生死,知晓天命国运。”

    莱布尼茨道:“阴与阳就是二进制的中国版,阴是0,阳是1。中国数千年前的天子就知二进制,可见二进制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逻辑语言,是一切数字的神奇渊源。二进制中的111等于十进制的7,足以证明三位一体与上帝七天创造世界的关联,所以,7是神圣的数字。”

    17世纪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神学家,学习数学天文物理乃至哲学,都是为了解释神学。莱布尼茨讲话通常都是如此,最后总会扯到他的上帝。他非常希望朱克臧恍然大悟,接受上帝真实存在这个道理,不过朱克臧早就宣布,他什么都信,还未悟道,所以无法抉择自己的信仰。

    朱克爽道:“兴许真如先生所说,这《周易》也是一种逻辑语言,因此能推算未来,不过除了周文王那些圣人,极少有人参透其中奥秘。”

    莱布尼茨兴奋道:“待在下汉学再精进一些,许能用数学解开《周易》奥秘。精炼我们推理的唯一方式,就是使它们同数学一样切实,这样我们就能一眼找出错误,并且在人们有争议的时候,简单的说:'让我们计算',而无须进一步的忙乱。数学,能帮助我们看出真伪对错,是一切真理的母亲。”

    朱克臧对这个话题倒是很有兴趣,他忽然问道:“先生以为,国运也可用数学推算吗?”

    莱布尼茨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是的,太子殿下,我认为可以。只是这种计算的变量太多太复杂,建模非常困难,并非个人人力所能及,或许需要几千万,几亿人来辅助计算。”

    那不就是个电脑么,还不止几亿,神威太湖之光还算不出来呢。

    “杨弘毅先生(莱布尼茨),岳跬先生(勒孔特),孤上次画下草图的蒸汽机,不知二位认为能否制造出来呢?”

    勒孔特道:“太子殿下,那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发明,用在九份金矿非常合适,那里有煤炭,有充足的原料。我们正在设计其中的连杆结构,或许还应当让一些聪明的工匠参与其中,使得最后的成品更为灵巧。”

    “当然,孤已在挑选工匠中的佼佼者与你们合作。”

    莱布尼茨道:“除了采矿,这种机械似乎还有别的用途,比如取代现在的鼓风机。金属活塞鼓风机,得配上带变速齿轮的大型水车来驱动,受制于地形,只能在水边建立工厂。若是用上冷凝蒸汽机,能方便运送煤炭的地方就是好的工厂选址。它能快速鼓风,用于生产生铁,也能用于炼钢炉吹入氧气的工序。”

    在来到东亚前,莱布尼茨担任哈茨山银矿矿采工程师,在这期间,他致力于风车设计,以抽取矿坑中的地下水,然而受限于技术问题和矿工传统观念的阻力,计划没有成功。来到承天府后,他才发现,明帝国的工业概念甚至超过了欧洲,只是概念,细节设计上,欧洲还是领先的。

    之后明国亲王就和他探讨起蒸汽机原理,并且提到了非常巧妙的冷凝室概念,连细节都考虑的如此周到,好像见过实物似的。

    总之,莱布尼茨不仅是个数学家,还是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他精准的领悟了这个概念,那么,或许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会在明帝国产生。

    此时英国收入水平不错的工人一年可以挣到15英镑,也就是6.8公斤的白银,折合明国货币是183元,而朱克臧给莱布尼茨的年薪是10000元。莱布尼茨有一种女为悦己者容的感觉,不光承担了自己分内的研究工作,还重新撰写明帝国从小学堂开始的数学教材,改进炮兵的测量工具,并且写信给自己在欧洲的朋友,邀请他们来大明科学院工作。

    明帝国使用木炭炼铁,同时在试验土法炼焦,但这种方式生产焦炭周期长,产量低,还需改进。焦炭还是可以炼出来的,用金属活塞鼓风机配上大型水车也能勉强使用上焦炭,但风速还是不够高,不能达到很好的冶炼生铁的目的。焦炭缝隙比木炭小的多,因此需要更强劲更快的热风才能充分燃烧产生高温气体,冷凝蒸汽机就是目前能达到的最佳选择。

    好在朱克臧并不怎么着急,树木资源还很丰富,而林木减少有利于围剿生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