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海上升明
字体: 16 + -

第86章 安南之战六

    邓代恩派出通信旗测定距离。通信兵背着量绳,冒着敌军火力蛇形冲刺,最后匍匐前进,直到绳子到头拉不动了才插上小旗子退回。量绳有三十米左右,是滑膛枪的最佳打击范围。之前两军一直相距七十米对射,广南军在阮福濒的命令下前进到五十米左右射击。

    然而近距离的火力并未将明军击溃。明军虽然人少,但都是火枪兵,而广南军却有三分之一是长枪兵,在火力上并未占据多少优势。双方不少士兵火枪挂铅,引火孔堵塞,数次退后清理枪膛。

    明军在邓代恩的命令下,一步步走到量绳中央,距离敌军三十多米的位置射击,同时线膛枪兵在后将所有的手榴弹朝一个方向尽数扔出,明军吹响了总攻的号角。

    紧随其后的缅甸军纵队朝着手榴弹打开的缺口涌了进来,杀入广南军大阵。高地上的炮弹已经摧毁了广南军三门大口径火炮,雨点般砸向敌人,冷却过程极短,有一门铁芯铜炮炮管凸起废掉,还有一处炮弹储存点被广南炮兵的开花弹击中爆炸,幸而炮弹分开放置,传递手也不多,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

    阮福沴下了死令,最后一次冲锋,誓要夺下高地,自己也亲身上阵。督战官随同冲锋,遇到后撤的立即执行军法。在这样的强压下,广南兵一鼓作气冲上了高地,接近了战壕中的火枪兵。

    阮福沴正暗暗窃喜,便听到一处爆响,随后是第二处,第三处......明军埋下的反步兵地雷纷纷炸开,成千上百颗铅弹子到处乱窜着击穿周围的树木和人。广南兵惊恐的嗷嗷大叫,不顾一切朝山下奔去,将还在前进的人也带倒,混乱成一片。

    高地上的步兵对着地雷线一阵排枪扫射,将所有的地雷引爆,随后冲下山追击溃兵。

    随着象兵减少,左翼明军对抗象兵和骑兵的空心方阵也逐渐占据了上风。

    中军处,两军缠斗的天昏地暗,杀声震天。纵队切入广南步兵阵,后续的缅甸军跟上,防止纵队先锋被包围吞掉。在四米长矛的威胁下,缅甸军腿脚颤抖着装弹,闭着眼睛射击,而明军在后面顶着,防止缅甸军溃逃。

    就在这紧要关头,大群广南溃兵被驱逐着往中军而来,高地上的战兵在后追杀。

    阮福濒心道:“输了!”

    果然,正在挣扎的广南兵眼见自己的左翼失守,惊慌失色,阵脚大乱。

    阮福濒当机立断,带着还未卷入战斗的军队往顺化撤退,将其他人留在战场断后。

    不知谁叫了一声:“贤主扔下我们跑了。”

    叫嚷的人越来越多,混着哭声。广南军顿时崩溃,全都跟着阮福濒往顺化逃去。

    明军从三面合围,追击溃军,一直到达香江江畔。

    阮福濒见明军追来,下令砍断烧毁浮桥。

    而当时,还有不少安南人正急匆匆过桥,更多人被挤入水中,挣扎着脱掉棉甲,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往顺化方向游去。

    香江毕竟是江,这些人又打了两天一夜,体力消耗殆尽,不少人都淹死在香江中。

    顺化城头的火炮毫不留情的朝江对面的人群轰击过来,明军一边喊着“投降不杀”,一边掩护撤退。

    前无生路后有追兵,而自己效忠的国王命令火炮轰击为他血战的同族。安南人彻底寒了心,扔了武器投降明军。

    出乎安南降兵的意料,尽管死伤惨重的缅甸军很愤怒,但明军却对他们不错,一天两顿饭,既不打骂,也没饿着人。

    六月九日,丹田县破。

    六月十一日,顺化城北面的平行壕完成,明军主力开始炮击广南都城。同日,明军偏师在香江南岸的壕沟中架设大炮轰击顺化城。

    六月十二日,大批商船到达顺化城南,载兵过江。

    修筑战壕工事和攻城的主力都是投降的安南人。

    六月十三日,顺化城破,安南人在城中巷战,顽固死守,降军几次攻城都被打退,伤亡颇多。

    六月十五日,明军停止进攻,在顺化周边五里外安营扎寨,制作各种炮车。

    六月二十日,明军水师二十艘老闸船运载着炮弹前来助战,陆军从船上拆下将近六百门舰炮装上炮车,再度逼近被围困的顺化城。

    六月二十一日,明军派降军喊话,愿降者不杀,被广南炮兵轰回。

    六月二十三日,明军在两个时辰内朝顺化城发射了四万发炮弹,将整个城池夷为平地。

    朱克臧显然不信什么“怀柔远人”那一套,对永乐帝的同化策略也嗤之以鼻。放眼世界,真正同化掉异族的,都是本身拥有强大文明,一手拿书,一手持刀,天下布武。而仇恨是可以被操控的,美国人对安南人使用橙剂,然而安南人却很喜欢美国人,只不过短短二十年时间,而以现在安南人的寿命,二十年都不用,坚持十年就能看到成效。永乐帝的仁慈,除了白白砸下银子,什么都没得到。

    七八月间,占城贵族率军攻入归仁府,怀仁府,烧杀抢掠。顺化省大量安南人逃往北方黎朝,新平府,肇丰府部分安南人投降,顺平洲,沙杯州两个羁縻州倒戈臣服于明朝。

    明朝按照投降官员在广南国的品阶给予同等的敕牒和告身,令他们攻杀不降的地方势力,又将降军编为安南军,提拔攻城时立下军功的安南人,让其担任部分中低级军官。

    十月,顺化省彻底平定,纳入明朝版图,被改为顺化州。由于顺化城被毁,户籍文牒丢失,行政体系崩溃,明朝只得从承天府调派官吏打理政务。同时,为了安抚安南地主阶级,明朝发布“求贤诏”,宣布安南的乡试、会试、殿试与明朝科举同等看待,登科者皆可授予官职。

    就像清灭明时一样,果然有大批士子出仕新朝。

    安南虽然也属于汉字文化圈,却外王内帝,自诩“南国山河南帝居”,几乎没有参加“北朝”科举的例子。所以明太祖颁科举诏时,安南没有回应。然而永乐皇帝灭了安南后,就有大批安南士子去往国子监读书,明朝京城有个交阯胡同,就是他们聚居的地方。

    可见无论如何自傲,仕途才是最重要的。

    藩属国参加宗主国科举登科及第是非常荣耀的,例如唐末新罗的崔致远,在朝鲜知名度很高,备受推崇,但为元朝出仕的高丽大儒崔瀣,李穀却被朝鲜人引以为耻。用朝鲜人的话来说就是:所以荣者,唐也中国也;所以耻者,元也胡虏也。

    万延五年,从战争中开始,在战争中结束。

    安南阮主的税赋制度有些像分封制,一些庶民直接向朝廷纳税,另一些则分给官吏,税收由官吏征收,作为俸禄,而贸易税则四六分,六分归入国库,四分给官吏和军人。

    明朝则是将地丁银收归朝廷,防止地方乱摊派农业税逼反农民。烟税,赌博税,盐税,关税,矿产税这些需要垄断调控的也归朝廷。市税商税茶叶税酒税印花税归地方,激发地方经济活力。

    明帝国将战乱导致的无主地分给流民耕种,这部分人实行摊丁入亩的地丁银税赋,其他地方农业税则保持原样,尽量不去动地主阶级的利益,保持局面稳定。商业税贸易税则按照明朝的财政要求征收,这才是帝国税赋大头。

    官员俸禄改为朝廷下发,废除由农民直接纳税供养官吏的制度,小吏俸禄则由地方财政负担。这个倒没引起多大反弹,广南国官员俸禄较低,连打点分润上官都不够,皆有其他敛财途径。而明帝国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花钱买个过渡期的安稳。

    明朝已将审判案件的权力从地方行政长官手里剥除,各类案件由直属于刑部的各级裁判机关处理。负责监察吏治和监督判案的督察机关也成为各级地方常设机构,直属于督察院。这两类行政机构,官吏俸禄全由朝廷直接下发,以防地方干扰司法公正。

    近代化国家有两个特征,一是集权,二是有直属于行政中心的常备军。集权是将权力从旧贵族和地主手中剥离,交还行政中心,例如议会或皇家内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税收到个人,皇权下乡,加强国家对个人的统治力和动员力,使国民的归属感由士绅领主变为国家民族。

    一战前,美国人口不足一亿,只有二十万正规军,参战后一个月就动员出了五百万陆军,八十万海军。而鸦片战争时的大清国,八十万常备军,只能出动区区十万人来应战,动员能力连埃塞俄比亚都不如。

    明帝国由于处在长期战争中,所以常备军非常庞大,仅国人近卫军就接近十万,还有五个雇佣兵团,几乎所有的资源都用于战争储备。而大明兵役律规定,全国十八到三十五岁的男子皆有服兵役的义务,每个月还要抽出四天用于预备役训练,明帝国的可动员兵力在八万左右,若是和清王朝进行全面战争,那是不够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