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海上升明
字体: 16 + -

第84章 安南之战四

    五月,明军在富安治所绥和进行修整。平顺,宁顺,庆和,富安近一百年都是占城领土,占城人很多,和信仰不同的安南人冲突不断,因此利用占城人和维持治安的东印度军足可控制四地。

    逃入山林中的安南人有山地军和为了悬赏拼命的土著料理,也暂时在控制范围内,但继续往前,却是安南人霸占了将近两百年左右的占城领土,安南人占据绝对优势的地盘。

    自从安南独立后,历朝历代都试图收复,安南一直是被动防守的一方。当然,宋王朝的战绩是一朵璀璨的奇葩,唯一一个被安南人攻入广西邕、钦、廉三州屠城的王朝。值得欣慰的是,南宁人非常顽强,被围城后水粮断绝,饿死病死无数,却无一人投降乞活,邕州知州苏缄寡不敌众,城破,杀全家三十六人后自焚。

    朱克臧的命令是,至少要完全控制平顺,宁顺,庆和,富安四地,其他视具体情况再定。也就是说,这四地是明帝国灭安南的基地,不容有失。因此诸多高级将领汇聚一堂,讨论接下来是进攻还是防守。

    会议由新成立的中南总督府总督高从义主持。他的意见是,防守,先将四地内务料理妥当,等到四地成为明帝国的战争养分之后再行进攻。

    高从义道:“我朝虽攻下广南国半壁江山,但境内安南逆贼颇多,隐患不少,需要花费工夫清理。闽王殿下之意是,对此四地安南人以剿为主。一来,此地原本就是占城故地,占城人居多,长久以来被安南人欺压,敢怒不敢言,我们将安南逆贼杀了,把田地分给占城人,可收买民心,削弱占城贵族威望;二来,要将此地彻底吃下,恢复汉时日南郡,安南人是最大的阻碍,正好他们人数不多,借助占城民力,或剿或逐也就没了,还可报宋时屠南宁之仇,威慑安南余部。”

    陈上川道:“下官和制台所思略有不同。此时安南军心疲惫,士气低沉,正该乘胜追击,直捣黄龙。若让阮福濒缓过气来,再募兵遣将,我军人少,对地况不熟,恐难维持。”

    高从义反驳道:“地况不熟,更不能贸然进攻。我军人少,深陷敌国,逆贼四起,于疏忽间或会遭其所害,实为不妥。”

    “二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后辈无礼,也有一言。”毛兴起身道:“安南实力不可小觑,打的实在艰难。光靠我军是不够的,我们在真腊占城封赏了许多贵人,就该像满洲人一样,驱使他们为大明出力,否则凭什么光拿银子不干事呢。饭得一口口吃,想灭广南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中间要和安南人拉锯许多年,倒不如许下重诺,谁打下的地盘分封给谁,就像满洲人对吴三桂那些个老乌龟一样。日后纵然要对付,那也是对付占城人真腊人和一盘散沙的安南人,可比如今这个局面容易多了。”

    杨彦迪立即表示赞同,说道:“当年一片石之战,多尔衮让吴三桂和李自成拼命,他们拼的两败俱伤时八旗才来捡现成的,从此,吴三桂就只有给满洲主子卖命一条出路了,讨价还价的本钱在一片石丢了大半。我们要削弱占城贵族,此时正是良机,就算那块地世袭罔替的封赏给他们又有什么打紧的,日后改土归流就是。我看许多占城贵族已经改了那些奇奇怪怪的印度名字,学着我们取了汉名,继承人又送去承天府就学,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毛兴道:“广南国的州府,治所都在临海地带,只要我们占据港口,保持水师优势,他又能奈我何?光是港口商税,这趟出兵就划算的很,那什么粮啊盐啊让那些贵人自己征去,万一惹了民怨让我们出兵平叛救人,这不就顺带手的土官改流官了么。此事应当速战速决,天气热起来了,我方将士又不适应此地气候,不能久拖。”

    高从义道:“本官的主意,水师和陆军直接攻打广南国首府顺化,彻底摧毁其行政体系,待他国中大乱,派占城军协助占城贵族攻打广南和广治。顺化有金铁矿,占下来,我朝发行新币,需要黄金白银的储备。诸位以为如何?”

    邱辉道:“制台,兵力不够。东印度军要留下来维持占领区治安,占城军要守卫富安,且新兵也需训练。陆军能动用的也就第四镇,水师四镇五镇受损严重,虽在西贡河仙招兵将缺额补上了,但还要训练些时日才能如臂指使。”

    高从义应道:“真腊和缅甸各有一镇士兵,皆受我中南总督府节制,是特意为这次战事准备的,算来已训练四个月有余,上阵打仗是够了。”高从义想了想,叹气道:“我朝国人近年虽增长颇快,但总人口不过一百八十万,壮年男子不过六十多万,从军的便占了十万,得爱惜着使啊,北部湾一战,折损三千一百二十四人,战报送上去满朝震惊错愕,这安南人如此凶狠,战力更在清军之上。”

    杨彦迪道:“清军,大半都是奴才,为了升官发财打仗,顺风仗好说,风头不对就垮了。安南人和我军都是为了家国拼杀,这战力自然不同。且安南人和泰西人打交道多年,炮兵准头十分好,不输我军,火枪兵枪械战术落伍,还是老式的长矛燧发枪前后列阵,倒是比我军弱了不少,正该趁他们还未来得及改进一鼓作气歼灭之。”

    高从义点头道:“说的有理,早打晚打都要打,留下来终究是个祸患。毛提督,真腊军和缅甸军都由你节制,陆军四镇前次战役损失也不少,此次作为督战备军就好,如无必要,就不要投入战场了。本官坐镇富安,专为此次战事进行粮草辎重调度,安定后方,总督府事务暂由中南巡抚莫大人打理,诸位只管为国杀敌,其他不必担心。”

    毛兴笑道:“制台亲自料理,我等无忧。”

    高从义起身拱手道:“那本官就等诸位捷报。”

    五月十二日,水师三镇水师二镇开道,击溃残余的广南水师。成百上千艘各式船只载着陆军四镇,缅甸军,真腊军前往广南都城顺化。

    五月十五日,明军水师摸清了当地水文和岸炮设置,开始炮击顺化城。

    五月十六日,水师摧毁了港口炮台,陆军在其炮火掩护下登陆。水师大部沿原路返回,转而进攻会安港,牵制广南兵力,使其无法分身去救顺化。

    广南国主阮福濒亲率六万安南大军出城迎战,这其中还有两万人是不久前才招募的壮勇。自从藩朗东岸炮台丢失,阮福濒不再信任占城人。明军水师攻下炮台后能调转炮口轰击藩朗城东门,正是因为其中的占城炮兵逃命时连火门都顾不上封死,被明军捡了便宜,使得藩朗被三面敌人围攻,提前被击溃,让他派来的援军也功亏一篑。

    阮福濒亲自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动员檄文,着人念给士兵听。

    “越人本炎帝神农氏之后,雄王贵胄,与汉人一南一北而居,此是天命。然汉人屡次犯我边境,杀我子民,天怒人怨,失道寡助,故皆败北而归。汉人攻平顺,宁顺,庆和,富安,伏尸百万,骨肉相离,闻者落泪,若顺化破,孤当殉国死,王如此,庶民岂有活路焉?唯赖上下同心,向死而生,共退强敌,此乃我族存续之道。招此祸患,孤德薄位尊,力小任重之过,愿死战,以偿罪孽。怜我百姓何辜,未得士大夫之尊,却从士大夫之烈。大越虎贲百万,皆是忠勇男儿,向来上天眷顾之人,岂有不胜之理?海波必平,此战必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