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海上升明
字体: 16 + -

第60章 征服与归化

    根据西门大官人的数据,明朝承平时期娶妾要花上一百两以上,一般三百两,如果是婢女收了作妾,只要五十两,但婢女都是年幼时卖入的,别说这么多年的伙食衣料钱,还有夭折的风险,所以少有人图便宜专门买婢女养成为妾室。当然,如果是色艺双全的名妓,少说也得千两白银,而秦淮河上的那些绝代佳人就更别提了,财主老爷也只能想想。

    明国缺女人,所以价钱更贵,极少有人养得起小妾,但夷女就不同了,一个只要八十两,若是从未娶亲的光棍,凭身份文牒和宗族族谱签字页抄,只需六十两,价格相当亲民。于是娶不起老婆的单身汉们大多都借钱先买个夷人女子传宗接代。汉女正妻在明国是妥妥的奢侈品。

    各安抚司对上了瘾的酋长们宣布:女俘虏才能换福寿膏,男俘虏只能换别的物资。对没上瘾的酋长们则继续免费定量赠送纯度越来越高的福寿膏。各部落之间战争频繁,有些落败的酋长为换福寿膏,便将自己部落的女子送给安抚司,因此被部众杀死。其他部落为保证繁衍,只能不断发动战争掠夺奴隶,不需要打猎不需要采集不需要辛苦劳作,只要献上奴隶就能换得大量的粮食,白糖,盐巴,棉麻,一切生活所需品。

    这些事情都是由安抚司内的土人完成,明人并不出面,有些部落甚至不知厚重的棱堡内主人到底是何模样,为了抢夺堡内看似源源不断的物资,当然也有土人偷袭事件,但都被杀的大败,得不偿失。

    等到反步兵地雷制成,明帝国还打算设立无数长官司,深入土人控制区修建棱堡进行物资交换。即使人少,也要逐步控制自己的领土,付出无数性命吃下去的,绝不可能再吐出来送给其他人。

    造船用的柚木和铁力木就是这么换来的,明人无法深入土人控制区,自有人代劳。时间一长,各岛土人们都知道这些木材能换很多东西,也就舍不得砍伐了。

    朱克臧看过各安抚司越来越欢天喜地的报告,叹了口气,在胸口划个十字,敬告天上地下各门各派各位神仙上帝冤亲债主,这些法子都是白人想出来的,有问题找盎格鲁撒克逊老爷去。

    山鹿素行和伊藤静斋在客栈等了两天,接到了孙绍堂请他们见面相叙的简帖。两人对于日本人在明朝当高官十分骄傲,这不是证明了日本人的优秀么。

    三人见面寒暄了一阵,孙绍堂也十分得意,有种荣归故里的感觉。他特意将家里拾掇了一番,还向同僚借了名贵字画古董珊瑚名花摆的一进二进院落厅堂满满当当,进门就是扑面而来的富贵气息。

    山鹿素行和伊藤静斋满足了孙绍堂的虚荣心,不住称赞他借来的收藏品十分珍贵,有品位。孙绍堂原本还对这些玩意儿嗤之以鼻,此时立刻决定要托行家去买些名贵藏品,听说传到儿子孙子手里就越来越值钱,也不算亏。

    见气氛融洽,伊藤静斋才问道:“不知大将军从前是何姓氏?”

    孙绍堂尴尬的笑了笑道:“不是什么望族,低阶武士。”其实他根本就没姓氏,日本只有武士能拥有姓氏,能带刀,于是孙绍堂又说道:“我在日本的日子过的并不算好,因此不常提起,见谅。”

    山鹿素行道:“那一定是作战非常勇猛,因此被身处高位的上级赐予姓氏吧。”他想到国姓爷是赐姓,便理所当然认为明朝和日本的文化一样,孙绍堂的姓氏是被藩主之类地位较高的人赐予。

    孙绍堂道:“不,大明并不盛行赐姓。一般来说,只有奴仆之类的人会和主人叫一样的姓氏,对于他们来说,抛弃自己的姓氏是一种羞辱,并不是恩赐。因此奴仆得以赎身后,通常会改回原姓。除非是过继的子嗣,或是像国姓爷那样蒙皇帝陛下赐姓。皇帝陛下通常不会赐予国姓,可能会赐别的姓氏,只有极受信赖的人才会被赐予皇族姓氏,那是莫大的荣耀。我信孙,不过是仰慕孙武子。”

    山鹿素行哦了一声,又问道:“大将军还想回日本吗?以大将军的资历,必被幕府重用。”

    孙绍堂哈哈大笑道:“山鹿先生真是风趣,我纵横沙场三十余年,半百之龄才挣来这副身家,若是大难不死,以我朝如今复兴之势,替儿子挣一个世袭爵位也不是无望。别说被幕府重用,就是让我做武家征夷大将军或公家关白......我也不稀罕。”

    山鹿素行脸色不太好看,心里咕噜道:“一介低阶武士就得意忘形。”

    孙绍堂猜到他抱怨什么,不过并不生气,作为高级武官,他听到些风声,日后或会征伐日本,但这显然是军事机密,不能透露外人。明帝国的日本人颇有不少,例如随国姓爷征讨荷兰人时捐躯的谢吉原,听名字就知道出身不高,随便用了个地名,或许跟他一样也没有姓氏。每次去忠烈祠上香时,孙绍堂都要单独给谢吉原再烧一炷,祈祷这位老乡保佑自己旗开得胜。

    日后若是经略日本,最佳人选当然是田川孙左卫门,虽是田川家继嗣,但从血缘上看是闽王的叔叔,从辈分上看是闽王的远方舅舅,关系不是很近,因此没有夺权可能,也不是太远,用着最放心。孙绍堂分析了一下,感觉自己能当个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巡抚日本右副都御史之类,从一品,也算位极人臣衣锦还乡了。

    孙绍堂平静道:“并非猖狂之语,对我而言,明国才是归属,而日本,是第二故乡。”

    伊藤静斋连受打击,不禁失态,叫道:“你可是日本武士。”

    “在日本,我永远不能拥有这样的地位,不是吗?日本太讲究出身,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禁锢其中,丰臣秀吉就因出身低微,因此即使贵为天下人也不能做征夷大将军,只能退而求其次为关白。即使这样又如何呢?丰臣氏两代就绝嗣。日本人无法接受出身低微的人做领袖,可笑啊。我朝太祖高皇帝是布衣天子,然而为万世颂,开三百年江山,我大明被誉为历朝历代得国最正。人总有一死,我更愿意抛掷头颅,为这样的国家效死。”

    孙绍堂笑道:“听说二位先生在追求'华'的奥义,依我看,日本人虽总试图成为小中华,然而从来不得其要领啊。”

    伊藤静斋问道:“大将军久居明国,可领悟了奥义?”

    “学识浅薄,不敢说领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他们是最能忍耐的人,能承受极度的苦累,为了活下去不顾一切。看上去非常懦弱,然而一旦爆发,就比任何人都暴虐。大到国家,小至庶民,都是如此。他人的历史通常喜欢记载胜利,甚至夸大,他们更喜欢记载失败和痛苦,对于值得夸耀的事,反而几个数字一两句话就带过去了。汉之卫霍,又有几个字呢,灭国屠城,寥寥数语,自己遭受了苦难却记的清清楚楚。”

    山鹿素行回忆了一下所读过的史书,疑惑道:“好像确实如此,征服大宛国的战斗经历才三个字——射败之,令人无法从中领会兵法奥义。这又是为何呢?”

    “这是一种骨子里的傲慢。屠戮他人是昭昭天命,胜利也是理所当然,不值一提。自己被屠戮则是违背天道,失败是一种反常,因此要时常反省。所谓华,就是生来必须要做最强者的信念。如果不是已知世界的第一名,他们就会感到痛苦和不堪。日本,越南,朝鲜,都能心安理得接受自己做老二,华夏帝国可以吗?即使历史上最弱小的宋朝也一直在挣扎。我朝太祖高皇帝北伐就打着复兴宋室的旗号,如果明朝真的覆灭,日后也会不断有人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继续战斗。他们无法忍受彻底的失败,所有的失败都是过程,只有胜利才会被评价为结果。宋朝的最后结果是明朝,而不是元朝。明朝的最后结果是清朝吗?不,终会有人祭告明太祖,反清复明成功。”

    伊藤静斋喃喃道:“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吐雾兴云,小则埋头伏爪,隐介藏身;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秋波之内。”

    孙绍堂缓缓道:“日本想取代华夏是行不通的。明朝失中原,屡战屡败萎缩一隅,日本朝鲜会付诸行动恢复中华吗?不愿承担他的痛苦,又凭什么享有他的荣光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