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海上升明
字体: 16 + -

第9章 开花弹

    “陛下,我从前的年饷,按照中国人的算法,是八十两白银。”李理直气壮的说道:“一般的熟练炮工是五十两,但我的本事要八十两。”

    洋鬼子从古到今都一样,丁是丁卯是卯,做事之前报酬要讲的清清楚楚。朱克臧礼貌的笑道:“让我见识见识你的本事,八十两,一百两,甚至更多,那都不算什么。”

    听到这话,李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陛下真是一位慷慨的绅士。”

    “陛下的舰队,炮都小了些,数量也不够。”克伦威尔摊手道:“一支英式的海军,用那种炮可不行。”

    朱克臧掀开马车帘子,看了看路程,接着问道:“那么英国舰队用多大的加农炮?”

    “底层,船头,用的是七八千磅的大鸠铳,三十二磅的炮弹,除此之外,还有二十四磅的半鸠铳,十八磅的大蛇铳,十二磅的半蛇铳,九磅的鹰隼铳。抱歉,我不熟悉大明的衡度,只好用英国衡度表示。大明所谓的红夷大炮,不过是半蛇铳,鹰隼铳,威力并不大。陛下的海军要以何种比例装配这些大炮,还要仔细商讨,总体来说,我认为,射速最重要。”

    “我还需要一些比鹰隼铳更小的火炮,用作陆战,能够快速瞄准,还能用两三个士兵拉着跑的。”朱克臧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这个不难吧?”

    李回答道:“用青铜制作便可达到陛下的要求,只是这种炮射程很短。”

    “无妨,有效射程六百码即可。南部缺少马匹,陆地作战只能用人力拉动小型炮,因此密度和射速更重要。”

    朱克臧又掀开帘子看了看,他还没到过军械局,只在记忆里依稀有些印象,马车外的铁人军军官金奎发走快几步赶上前道:“王爷,就到了。”

    朱克臧点点头,仔细观察着周边环境。为了应对火灾疏散,军械局地点格外偏僻,周围没有别的建筑,只孤零零一片条砖为基木瓦为顶的房子,四周挖了壕沟,铺着细沙,还引活水来浸润,壕沟上面有几座石桥,是给工人进出的。

    朱克臧一行人下了马车,早有几人候着,此时小步快跑过来,最前面的一人面色红润,脸上闪着肥腻的光,身材很是福气,他噗通一声跪下道:“卑职韩金童拜见王爷。”

    朱克臧听到这名字,噗嗤一声笑出来,他挥挥手,让跪拜的几人起来,和蔼的问韩金童道:“可是这里的主管?”

    “是是,卑职负责监管军械质量。”

    朱克臧点点头道:“那等会儿可就要考校考校你的活计了。”

    韩金童狐疑的看了一眼朱克臧身后的英国人,随即伸手堆笑道:“王爷请。”

    先进的是铸炮厂,工匠们忙忙碌碌,热火朝天,几尊红夷大炮停在空处。朱克臧走上前摸了摸,韩金童赶紧过来道:“这些都试验过,先是两倍火药放空炮,后试铁弹,一点儿裂缝都没有。”

    李俯身在炮口处看了看,又拿出尺子测算了口径和炮长,点头笑道:“标准的九磅鹰隼铳,熟练炮工的作品。”

    韩金童虽听不懂李的英语,但也看得出这是在夸赞,他也对李点了点头,用葡萄牙语说道:“谢谢。”

    朱克臧惊讶道:“你会外国话?”

    韩金童不好意思的搓搓手,回应道:“回王爷的话,只会几句,当初在澳门做工匠时学的。”

    “那这些红夷大炮都是你造的?”

    韩金童急忙摆手,“回王爷的话,这些红夷大炮是工匠们做的,不过是我教的手艺。”

    朱克臧笑道:“不错不错。还有更大的红夷大炮吗?”

    韩金童指着一尊红布盖着的大炮,说道:“回王爷的话,那是两千斤左右的,不过还没试炮。”

    李走上前,正要扯开红布,韩金童急忙阻止道:“使不得使不得......”话音未落,李已经在细细考察那尊十二磅的半蛇铳了。

    韩金童失落之极的样子,苦笑道:“吉时还没到呢,不定又要返工了。”

    朱克臧原以为那尊炮有问题,韩金童特意遮住不给他看,这才知道盖红布是因为迷信。

    李又竖起了大拇指,点了点头,韩金童假笑两声敷衍过去,他现在不大喜欢这红毛夷了。

    朱克臧问道:“只做红夷大炮吗?还有什么别的火炮?”

    韩金童低头答道:“回王爷的话,原本也做轰天炮的,用来攻城,近来工部只叫我们做红夷大炮。”

    “轰天炮?”

    韩金童不知要怎么描述,挠着脑袋想了许久,最后一拍脑袋道:“就是那种长的像猪鼻子一样的大炮。”说完才记起来,工部官员特意嘱咐过他,和朱克臧说话前要加上“回王爷的话”,他惴惴不安的偷瞄了朱克臧一眼,又答了一遍。

    朱克臧被他逗乐,哈哈大笑道:“你不用每次说话前都加那么一句,随意些。”

    猪鼻子炮......哦,臼炮!因为弹道是个弧形,很难射准,所以前期只能拿来攻城,时间引信造出来后才能列装野战。

    朱克臧上辈子是个半吊子军迷,对臼炮略通一二,穿越后研究了几日,这会儿来了兴致,又问韩金童道:“轰天炮能放开花弹的吧?”

    “回王爷的话,能是能,但炮兵都不爱用,有些吓人。要点两条引信,一条是开花弹上的,还有一条是炮门上的,时间还得算的特别准,否则炮门引信烧的慢了,或者没烧起来,这开花弹就在轰天炮里炸了,危险的紧。”

    “李,我有个主意,关于臼炮的,需要你的意见。”朱克臧对满堂乱转的李喊道:“我想用短炮来发射爆炸弹。”

    李和克伦威尔都一副看外行的表情摇了摇头,“陛下,爆炸弹承受不了短炮的膛压,只能用臼炮发射,即使是臼炮,能成功发射也非易事。”

    朱克臧心道:“这等好东西也不能让英国人学了去,我只要李做出时间引信。”他恍然大悟般点了点头,“原来如此。不过,我还有另外一个改进爆炸弹的主意。”

    朱克臧说中文,以便韩金童和周围的高级工匠们听懂,翻译再将朱克臧的话告诉克伦威尔和李。

    针对开花弹两条引信容易炸膛的缺点,朱克臧解释着他的法子,“发射药的高温燃气会从炮弹和炮管的空隙渗透到炮弹前方,所以炮弹不必由炮手在发射前点燃,只要点燃炮门引信即可。”

    韩金童拍着大腿叫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白造了许多年的炮。”说到兴奋处,韩金童又忘了那句“回王爷的话”,说完了也没能想起来。

    克伦威尔和李都啧啧称奇,惊异于朱克臧的想象力,这个法子听起来很有可行性。

    “另外,开花弹出膛后,有时还没接近敌军,在天上就炸了,有时虽准确投中了敌军,引信却没烧完,被人踩一脚就熄了。我们得想个法子,尽可能让炮弹在着地时炸开。”

    韩金童道:“王爷,这个法子有倒是有,但没多大用处,就是用药捻子长短来控制炮弹炸开的时机,不过药捻子在天上遇到风就烧的快了,没法算准。”

    “那如果不让引信遇风呢?”朱克臧道:“用木制锥形空管来做引信,管内装上火药,塞进炮弹里,直接接触弹内火药,引火孔开在侧面,正面封死,防止迎风时燃速过快。韩主管,火药,我也略懂一些,磨的越细,烧的越快,颗粒粗一些的,烧的就慢,除此之外,碳粉硫磺硝粉比例不同,燃烧快慢也不同,可是如此?”

    韩金童脑子转的很快,片刻就领会了朱克臧的意思,“王爷是说,这个木制锥形管里装上烧的慢的火药,然后用火药量多少来控制炮弹炸开的时机?”

    朱克臧点点头,掏出一张炭笔画的图给众人看,“差不多是韩主管说的那样,引信的火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速燃火药,用来引燃缓释慢速火药。多试验几次,得出火药量和距离远近的数据,然后在木制锥形引信外标记,使用时,根据标记,裁剪合适的引信长度,用引信内的慢速火药柱长短来控制爆炸时机。”

    李看着炭笔画的开花弹内部结构图,衷心发出了赞叹,“真是天才的构思,大胆而细致的想象。炮弹底部装上圆柱形状的木制弹托,这样就防止了炮弹滚来滚去,木制引信直接接触炮门点燃的火药,从而提前引燃炮弹导致炸膛的惨剧。有了弹托,炮兵操作起来很方便,保持木制引信对着炮口成为一件简单的事,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李先生说的没错,弹托和炮弹事先固定在一起,防止炮弹飞行时弹托掉落,砸伤我方士兵。弹托的作用不仅是防止炮弹在炮膛内滚动,炮门发射药点燃后,木制弹托会受热膨胀,这样就使炮膛内部拥有更好的密闭性,从而让火药释放出更大的威力,射速更快,射程更远。弹托作为缓冲,隔绝了炮弹和发射火药,炮弹不必承受发射火药燃烧时巨大的压力,可以做的更薄,填入更多的火药,从而拥有更大的杀伤力。带着木制底托的炮弹由于其头重脚轻的羽毛结构,能够在空中稳定飞行,对于炮弹命中率来说也是极大的改善。”

    克伦威尔缓缓拍掌,微笑道:“陛下是个发明家,若是申请专利,能赚上不少。”

    朱克臧望着他和李,“不,我要求你们和我签订保密协议,我将额外付给你们一笔保密费。”

    克伦威尔道:“这是陛下的发明,陛下说了算,我们不是小偷,不会窃取他人的智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