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冠群芳
字体: 16 + -

第108章 过寿

果然不出若瑶所料,周薇来访的第二天武安郡王就吩咐好生操办周王妃的寿诞。一时间府里张灯结彩,从早到晚下人们像穿梭似地往来。备办酒席,到各府下请帖,不但世子夫人和董氏忙的脚不沾地儿,连高氏和柴氏都被安排了事情。唯有病中的若瑶,独自躲在松风院,得了个清静。

几房妯娌借口忙着张罗周王妃寿诞的事儿,谁也没来瞧这个刚过门的弟妹。只派身边的丫鬟、嬷嬷送了些吃食补品以示关心。若瑶一笑置之,吩咐花影拿上等封赏来人,明知周王妃不喜欢她还往前凑,不是傻就是别有用心,这样正好落得清静。

满院子下人瞧见若瑶这模样,多少都生了轻慢的心思,先前的谨慎都扔到九霄云外,谁都不好好当差。武安郡王以前赏给赵凌的两个艳婢,一个叫倚红,一个叫偎翠更是找各种借口往赵凌的书房跟前凑,想方设法跟外院小厮们打听赵凌的行踪。

其他三个姨娘还算守规矩,只有金姨娘却今天说头疼,明天说心口闷,连每日的请安都不来。

若瑶也不生气,反倒请文太医给金姨娘把脉。听说春桃跟金姨娘身边的甘草吵了一架,也不问对错立刻把春桃训斥了一顿,让她给甘草赔礼之后还关在柴房思过,这下连花影也看不明白了。

秀平娘子看着满院子东跑西颠,忙着四处献殷勤的丫鬟婆子们,不由得冷笑,这帮糊涂东西,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她暗中把各人的举止牢记在心,又吩咐小丫鬟给关在柴房里的春桃送了些热汤热水,眼珠子更是不离倚红、偎翠的左右。

不管众人心理怎么想,若瑶不言不语地在**躺了几天,正月十三一大早就起来梳洗打扮,用完早膳就跟赶回来的赵凌一道去了庆春居。

时辰还早,贺寿的客人都还没到,只有赵恺及莫氏等人都在庆春居东暖阁里陪周王妃说话。

一见赵凌夫妇进来,众人立刻闭上嘴,暖阁中原本融洽的气氛顿时冷下来。若瑶心生感叹,赵凌却像没发觉似地,瞧都不瞧屋中众人,直直走到坐在罗汉**的周王妃跟前,恭敬地磕头行大礼。“不孝子给母妃请安,愿母妃千秋鼎盛,芳华永驻!”

周王妃连眼皮也没抬,嗯了一声算是受了礼,挥手让身边的嬷嬷扶赵凌起来。赵凌捧上去的贺礼她也没打开,看都不看就吩咐下人收起来。

“媳妇儿给母妃请安,恭祝母妃千秋鼎盛,芳华永驻!”瞥了一眼无动于衷的赵凌,若瑶紧挨着他跪下给周王妃行大礼。

周王妃哼了一声扭开脸,装做没看见。若瑶足跪了一盏茶的功夫,也没人叫她起身。若瑶面色平静地跪着,意料之中的事儿,有拜垫隔着没让她跪在青砖地上就算开恩了!

赵凌皱着眉头,扯着若瑶胳膊把她拎起来,“起来!”

“逆子!”周王妃猛地回头,脸色苍白也不知是病的还是被赵凌气的,狭长的凤目凌厉地盯着赵凌,“你要忤逆母亲吗?”

赵凌重新跪下去,“儿子不敢!只是儿妇身体不好,她刚来王府又不懂规矩,做错事儿也是儿子管束不到,母妃罚我一个人好了!”

若瑶差点被赵凌气吐血,急忙跟着他跪下去,暗骂冷面神多事,做儿子的在众人面前为媳妇出头顶撞母亲,你这是帮我还是害我?

“王爷新得了一匹好马,请六爷过去瞧瞧。”

像是掐好时辰似地,周王妃刚要发怒,武安郡王已打发听雪把赵凌请走了。起恺和赵信赵颜等人也应声搭腔,跟着出去看武安郡王新得的俊马,暖阁中只剩下几位女眷,顿时宽敞起来。

出乎若瑶意料,赵凌走后周王妃居然没难为她,只说让她歇着却没说让她回去。转脸跟其余几个儿媳妇说家常,把她晾在一旁,当她不存在。

若瑶也不介意,自已在外间找个靠窗的角落坐下,接过丫鬟捧上来的茶慢慢喝着,借机会打量庆春居。五开间正房原本是全部打通,宽敞明亮,因为天冷才用镶嵌了琉璃彩的悬天通地隔扇隔出一个起居的暖阁。暗红的酸枝椅子上搭着莲花青挑金椅袱,文雅中透着沉稳。

外间墙壁雪白,疏落的挂着几幅字画,细瞧竟是前朝大家真迹。屋里摆设不多,迎门的大条几上摆着两盆金盏玉台的水仙,正中是一个圆肚方足的青铜小鼎袅袅吐着香烟,静谧安然。右手边就是暖阁,左手边是架多宝阁,摆着些式样古朴的瓷器,再往里便是一张书案。

雅致脱俗并没有想像中的奢华,能把屋子收拾成这样的人按理说应该也是个性情淡泊的,怎么就跟亲生儿子闹的水火不相融?

董氏和高氏一左一右围着周王妃说的热闹,柴氏坐一旁低头看自已的脚尖,别人问到她头上才‘嗯啊’地应两声。莫氏应付了一会,心里腻味的慌,便借口穿少了回去加件衣裳,从暖阁里出来。

瞧见若瑶脸色平静地坐在外间喝茶,不由得微微点头,看来世子爷说的没错,六弟妹果然不是等闲之辈!若是受不了这份尴尬回去了,倒在外人面前落下把柄,没想到她小小年纪竟这般沉稳。

不大功夫已陆续有人来拜寿,暖阁中坐不下,周王妃便命人把暖阁的隔扇卸掉,抬头瞧见若瑶坐在外面,面色一沉,转脸又笑着跟众人介绍道:“这就是轩哥媳妇,刚进门面皮薄,看见长辈都不敢上前见礼,你们可别见笑。”说着招手让若瑶上前,她身边的嬷嬷立刻替若瑶介绍暖阁中的贵妇。

在座众人中除了小罗的祖母静宜国夫人是见过一面的,其余珠围翠绕的贵妇们若瑶连见都没见过,听爵位身份也都陌生,可见武安郡王跟怡亲王等人交往的圈子完全不同。也足以证明俩方人马的旗帜不同。

若瑶款步上前按嬷嬷指点的挨次给众人行礼。心道周王妃还算明白事理,知道在外人面前怎样做才能保住体面。若是遇上大夫人那样糊涂的,巴不得让她在人前丢脸呢!

其实众人进门的时候就瞧见若瑶了,看她模样长相穿着打扮已猜出这是赵凌新娶的媳妇。其他几个媳妇都在暖阁里唯独她坐在外间,联想到坊间传言,再听周王妃这么说话,众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人家婆媳肯演上慈下孝,看热闹的瞧着就是了,谁也不会没眼色的拆穿!见若瑶上前施礼,众人都含笑受了,又纷纷拿出见面礼赏她。

一圈礼行完,若瑶才切身体会到不声不响的武安郡王交往有多广泛。周王妃母族有多权高势大,枝杈纵横。屋里十几位贵妇不是王妃便是国公夫人,爵位最低的也是伯夫人。细算下来,大周朝一多半的王公勋贵都跟武安郡王有各种各样的关系。

周王妃的嫡姐,庆国公蒋勋的夫人蒋周氏拉着若瑶的手,像看不够似地上下打量着,呵呵笑道,“轩哥儿去哪儿了?舍得让这么俊的媳妇陪咱们这帮老婆子?”

众人出手大方,赏若瑶的见面礼一个比一个贵重,董氏心里早跟猫挠了似地,一听这话马上笑道:“六弟刚被父王叫走了,要不然想单见六弟妹一面可不容易呢!”

若瑶倏地抬头,董氏脸上来不及掩饰的嘲讽被她瞧得清清楚楚。

董氏则挑衅似地扬了扬下颌,转脸又一副娇憨的样子对众人笑道:“六弟刚成亲,六弟妹年纪又轻,俩人亲厚些也是常理。再过几个月,估计诸位长辈又要破费了,六弟嫡子洗三、满月酒,父王可少不了又要下贴子的!”

若瑶眸底已有了怒意,为了作实她狐媚子的名声,为了让众人看轻她,董氏连借子争宠这种话都说得出口?就算把她和赵凌的名声作践到泥里,就能替赵普出气?

果然众人闻言脸色都沉了几分,蒋氏也松开手,转脸吩咐丫鬟们给她的手炉里加炭,不再搭理若瑶,儿子媳妇举案齐眉固然好,早日开枝散叶生出嫡子更是好上加好,可要是明媒正娶的主母尽用些狐媚子手段迷惑男人,这男人还能有出息吗?

在座的妇人都上了些年纪,俱是有儿有女的,感同身受忽然同情起周王妃来了,奉太后旨意娶这么个狐媚子进门,好好的儿子都得带累坏了,何况是赵凌那样不成器的?娶妻娶贤,纳妾纳色,要是颠倒过来,就等着让人看笑话吧!

董氏目地达到也不往下多说,转脸说了几件趣事逗得众人直笑。她模样娇俏,一张嘴又左右逢源,专往众人心坎里说,片刻功夫就把众人的目光都引到她身上去了。

若瑶半垂着头静静地退到一边,心里明白在坐众人未必人人喜欢董氏这种不知深浅的性情,肯捧她的场只是为了晾着自已罢了!

“太后眼光不俗,我瞧轩哥媳妇小小年纪倒很沉稳,有这样的妻室帮衬着,兴许能让轩哥那匹野马收收性子!”满室笑语中,静宜国夫人突然搁下手里的描金海棠花小盖盅,淡淡地瞧着若瑶。

来拜寿这些人都是日夜在人精堆里打滚的,闻弦歌知雅意,怎会听不明白静宜夫人的话。就算林氏女是狐媚子,她也是太后赐婚的,冷落她就是扫了太后的面子!再往深里说,硬给若瑶载上一个狐媚子名头,就是在质疑太后的用意!

众人顿时端茶的端茶捏果子的捏果子,互相嘘寒问暖,都想把刚才那一幕遮掩过去。

董氏也明白过味来,暗恨若瑶背后有大树,可又不甘心错失这个让她丢脸的机会,上前拉着若瑶的手转脸对众人笑道:“外头那些没见过世面的都说六弟妹是狐媚子,我听着心里又恼又气,恨不得撕了那起子小人的嘴,六弟妹不过是长相秾艳举止风流了些,哪里就至于成狐媚子了?”

林若瑶面色不变静静地瞧着董氏,眼中带了抹讥讽。除了这些口舌上的便宜,她就想不出来别的招数?

静宜国夫人冷冷地瞧了董氏一眼,便低下头喝茶。心中却暗叹周王妃糊涂。让这么个不知轻重地儿媳妇管家不说,看她在人前出丑还不出言敲打几句。幸亏林氏女是个识大体的,若俩人当众针锋相对的吵起来,武安郡王府还有脸面吗?

有静宜国夫人先前的敲打,众人也不好说什么,却都拿眼睛挑剔地审视起若瑶来。从她反绾髻上的青金双环翡翠长钗看到纤细手腕上薄金镶红玛瑙镯子,从到她身上湖蓝戗银米珠竹叶纹窄袖袄看到下面配的莲子青堆绣米黄折枝玉兰的马面裙。

上下打量几遍却挑不出什么错,众人不免又暗自赞叹起来,即不刻意素淡也不刻意妖娆,被人夹枪带棒地损了一顿也不失态,就那么拢着眸色神态安静地往人前一站,没瞧出狐媚勾人倒有几分出水芙蓉的韵味。

董氏暗中留心着众人的神态,瞧见这模样暗自咬牙,知道自已失算了,刚要再说话却听莫氏对若瑶道:“六弟妹若是没什么事儿,能不能帮我去外面瞧瞧各府送来的寿礼是怎么安置的?”

送来的寿礼按规矩都是先记档然后放正堂摆着,待客人走后才分类入库,莫氏这么说虽是拦着董氏不让她出丑,也算是替自已解围,若瑶感激地朝她笑了笑,给众人施礼便出了庆春居。

出院门还没走多远,差点被飞奔而来的灵宝娘子撞到,灵宝娘子脚步不停,只嚷了一句‘容奴婢晚些给六夫人请罪’,便一头朝正房冲了过去。

若瑶暗自纳闷,灵宝娘子不是莽撞的人怎么会在周王妃大喜的日子失态?想了想也不去外面查看寿礼,转身往回走。却见周王妃还有那十几位贵妇急急忙忙地出了庆春居,朝前院正房的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