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将三国之季汉传奇
字体: 16 + -

第19章 八策

    听了刘基的话后,公孙瓒明显有些不服气。但是碍于自己是刘基幕僚,他没有出言反驳。

    刘基微微的沉默了一下,然后才说道:“其实这天人感应的思想,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叔父,您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天人感应的理论,自古便有之。在《尚书?洪范》中记载,箕子将君王的品德跟雨、旸、燠、寒、风这五种征兆联系了起来。说是如果君王的品德高尚,那便会风调雨顺。如若不然的话,这五种征兆便会紊乱,到时候风雨无常,便会造成自然灾害。而《礼记?月令》则认为四季各有各的发展规律,如果生产、政令等等出现了荒谬的情况,就会出现异常的自然现象。”

    刘基说到这里稍稍停顿,公孙瓒适时的问道:“刘府尊,现在这些异象的发生,不是恰恰证明了您说得这些吗?”

    刘基笑了笑,对公孙瓒这微微有点犯上的话也没有在意,道:“如果一直这么发展下去,那当然是好的。特别是在孝武皇帝执政的时候,董仲舒将古代各种零散的天人感应理论归纳梳理,并且发展成一套完整的天人感应理论。并且详细阐明了各种灾异,到底是因为君王那些不当的举措而产生。并且借此‘屈君而伸天’,迫使孝武皇帝穿上白色的素服,后来又下了罪己诏。自此以后宣帝、孝元皇帝、成帝、孝哀皇帝都曾因为灾异或是身着素服、或者下罪己诏。其中孝元皇帝曾经下罪己诏10次,成帝也因此下了8次罪己诏。”

    刘备一听乐了,看来那时候皇帝也没这么好当啊。一旦发生了自然灾害,还得下诏表示自己对此事负责。这天下大了去了,如果每个地方发生灾害皇帝就请罪,那百姓还能把皇帝给当回事儿吗?问道:“如此一来,这天人感应的理论岂不是打击了天子的权威?”

    见刘备能这么快就想透这点,刘基心里十分满意,笑道:“不错。当时董仲舒为了能让儒家思想迎合孝武皇帝,也做出了一些让步。比如说他在《春秋繁露》里曾言‘君不名恶,臣不名善;善皆归于君,恶皆归于臣’。既然天子永远都是正确的,所有的过错都在臣下。那天子又何必承担这灾异的责任呢?陈平就曾经说过‘丞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既然这是身居相位者的责任,那天子为何要罪己呢?后来废除丞相设立三公,每当出现灾异之后,就会有三公因此而被策免。”

    刘备听到这里也明白了,又问道:“如此说来,这次日蚀之后,也得三公之中也得有人被策免了?”

    “唉!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策免三公也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太尉主天,司空主水土,司徒主人。太尉大多是因为天象异变被免,司空则是因为水土灾害被免,而人祸比较少,因此策免的司徒倒是少了一点。这回发生了日蚀,被策免的肯定是今年九月才当上太尉的陈球了。”

    刘备一听,说道:“嗬!这个陈球可真是够倒霉的。”

    “其实这策免算是不错了,起码天子心里明白,还能记着你的好。但这官场之上,最怕碰到的却是人祸。”

    听刘基这么说,刘备看着眼前的叔父,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刘基苦笑了一声,说道:“其实我这算是好的了。就拿袁隗这个谁都不得罪的官场不倒翁来说吧。从熹平元年(172年)开始就一直担任司空,可是因为他侄子袁绍结交党人,得罪了当权的那些宦官。所以在前年,朝中六七围粗的槐树突然都无缘无故的自己倒了,而且是根须向上。这深谙为官之道的袁隗,就因为此事被罢官了。”

    刘备听了之后,也是暗暗吃惊,他第一次对这些宦官的猖狂有所了解,叹道:“真是好厉害的手段!这些宦官真是太肆无忌惮了,这槐树可是祥瑞啊!他们为了罢免一个三公,竟然就敢把宫里的大槐树都给拔出来!他们就不怕天子知道这事?”

    刘基听了不屑的冷笑一声,然后又惋惜的长叹:“天子哪会有心思查这些?如果不是袁绍咄咄逼人,想利用风评打压宦官,又怎么会给他的叔父惹上这样的祸事?你们别看袁绍一副敬佩君子的样子结交党人,但他做的事都不是为人臣子所应该做的。这个小狼崽子啊,他的野心大着呢!”

    刘备听到这里,又看了看在那里不住点头的公孙瓒,还是不太明白,袁绍到底做了什么让眼前这两个人看不过眼…

    要说这会儿最郁闷的,要数汉灵帝刘宏了。他刚从何莲那里脱身,然后派人把两个高级顾问蔡邕、卢植找到崇德殿,问自己感兴趣的异兆之事,这话刚说出来不久,天上立马就发生了日蚀。灵帝之后是无语的仰望苍天,我就是因为感兴趣问个异兆,你马上整出个日蚀来配合我干什么?

    卢植一看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一会灵帝肯定会向蔡邕和自己咨询,意识到这是一次好机会,他赶紧在心中打好了腹稿。

    这回是灵帝继位以来的第九次日蚀,他都看出经验来了,让小黄门在殿门口放了盆水,然后就和蔡邕、卢植瞅那水盆里的倒影。过了小半天灵帝问道:“两位卿家,你们可知今天这又是何兆啊?”

    蔡邕见卢植皱眉寻思老半天了,知道他肯定有事,便朝着卢植使了个眼神,意思你先说吧。

    卢植微不可查的朝着蔡邕一点头,然后就向灵帝进言道:“陛下,臣闻五行传‘日晦而月见谓之朓,王侯其舒’。此谓君政舒缓,故日食晦也。”意思是我听《五行传》里面有记载,这太阳变得昏暗月亮显现出来了,这是月亮跑得比太阳快的原因。所以这日蚀啊,又叫月兆。太阳好比天子,而月亮好比大臣。出现这种征兆是上天的提醒,让天子知道自己为政倦怠了,大臣中又出现了骄傲跋扈的人。

    这《五行传》是西汉朝的刘向所著,刘向学问精深,最爱研究这些神神鬼鬼的事,《列仙传》出自此人之手,《山海经》也是他和儿子刘歆编辑校对的。汉朝上到天子,下至富裕百姓,很多人都信奉黄老神仙之术。尤其是当皇帝的,那是最想成仙。所以卢植先从刘向这里引经据典,灵帝就有些信了。

    卢植一看灵帝在那默默点头,就趁热打铁的说道:“陛下,《春秋传》曰‘天子避正寝’。您作为天子啊,得回避一下日蚀的时间,这样上苍才会让日蚀快点结束。咱们还是回殿内慢慢说吧。”

    灵帝这时候让卢植给忽悠的有点儿糊涂了,哪能知道这是卢植怕他站这儿觉着累,到时说多了听不进去。所以先把灵帝给哄回去,然后趁机向他进谏。

    等着他们回去坐定之后,卢植出口成章,说这些年来地震频发,扫帚星、日蚀经常出现,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咱们大汉是火德有关,但凡火德啊,施政风气就得宽厚贤明一点。只要是接近女色、相信奸佞陷害忠良,都会有伤火德。这又是为什么呢?当然是火怕水的原因。这些年来灾异频发,就是上苍想要借助这些灾异来告诉天子,您现在是阳失其道,被阴气侵扰,以至于阴阳失调了。

    灵帝这会儿正好有些肾疼,他一听慌了,难道这和我夜御数女有关系?问道:“卢卿家,这…这可有破解之道啊?”说着话的声音都有些发颤了。

    见灵帝上套了,卢植趁机进谏,向他提出了八策。到底是哪八策呢?

    第一用良,说是各州郡不能再用宦官、外戚的亲属为官了,这些人没有多大的本事,应该用一些真正的贤良之才。

    第二原禁,那些党人可都是忠于陛下您的,您应该原谅他们,取消他们不让他们做官的禁令。

    第三御疠,《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言,这天地间最大的疫疠之气,莫过于善民暴死了。宋皇后一家无罪被杀,肯定会散发出不少疫疠之气,您还是让人把他们安葬了吧。

    第四备寇,怎么防备外寇呢?莫过于优待重用宗室之人,让自己人防范外人才是正理儿啊。就像那涿郡太守刘基,就因为拿不出份子钱来,您就把他给发配到日南郡,这样也有点太过了。

    第五修体,修身养德嘛,就应该征召像郑玄这样有才德的人来做官。

    第六尊尧,实施德政,按时对郡守刺史进行考核,他们中有不少的人像幽州刺史郭勋那样,为了以权谋私就肆意的残害宗室忠良啊。这些人呐,得好好的治理一番,不然他们早晚得弄得百姓怨声载道,闹出一些乱子来。

    第七御下,陛下您得管好下边的这些公卿们,杜绝他们结党营私,设宴请客办事之类的。要责令他们推荐真正的人才,而不是趁机安排自己的门生故吏。

    第八散利,这卖官并非是天子该干的,您还是把那万金堂的钱送国库里边,以后不要再干这种事了吧。

    灵帝一听,看了眼旁边连连点头奋笔狂书那史官,心说这卢植怎么说着说着变成进谏了?灵帝不想采纳卢植的谏言,于是又用起了万金油的老办法,推脱道:“嗯,卢侍中的话有点道理,这些话我搁在心里了,会好好考虑考虑的。”

    卢植听了暗叹一声,他知道灵帝这一考虑,恐怕又要石沉大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