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56章 逃离

    “这···。”不说关羽和张飞,就是刘备自己都有点心动了。朝廷任命给自己的安喜尉,不过才二百石的小官。而武安国刚刚说的最低太守府诸曹,都是六百石的官吏,而县令和校尉更是千石的官员了。无论是那一个,都要比他的安喜尉高的多了。

    不过稍一犹豫,最终刘备还是选择了拒绝:“承蒙将军看得起,但是既然朝廷任我为安喜尉,备就应该服从朝廷的安排,这样才是人臣本分。”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刘备知道自己真正拒绝武安国的原因却是以下两点。一是交州毕竟地处偏远,乃天涯海角之地,不到万不得已,刘备是不愿意到那荒凉之地的。二嘛,不知为何,刘备总觉得这位貌似好人的武安侯存心不良。至于证据嘛,刘备觉得武安国对自己两位义弟的关注,要远远超过自己这个汉室宗亲,卢植弟···,额,以后就只是汉室宗亲了,后面的没有了。

    “啊,即使如此,是本侯冒昧了···。”

    刘备拒绝之后,四人就刻意的避开了这个话题,武安国则是挑了一些自己领军作战和武艺上的事情同关羽、张飞二人谈论的热火朝天,将刘备一个人晾在了一旁。“今日就多谢侯爷了,我三弟还有事,就此告辞了,我们改日定当登门拜访侯爷。”半天坐立不安,生恐自己两位义弟给武安国拉拢过去的刘备,终于忍不住找了个机会向武安国提出了告辞。

    “好吧,今日与三位相谈甚欢,不过三位既然有要事在身,本侯也就不再留三位了,我们改日再叙,告辞。”仿佛是看透了刘备的心思一般,武安国笑吟吟的抱了抱拳。

    “告辞。”心里有鬼的刘备草草的行了一礼,然后就匆忙的拉着恋恋不舍的关羽和张飞离开了。出了酒馆,刘备才仿佛放下千金重担一般舒了口气。回头一看,却见武安国正靠在酒楼二楼的窗边朝自己等人挥手,胡乱的回应了一下,刘备就拉着他视若命根的两位义弟灰溜溜的逃进了人群。

    然而他不知道,看着最终消失在人群中刘关张三人,武安国也忍不住舒了口气。刚刚他也不知道是鬼上身还是怎么了,竟然稀里糊涂的向刘备发出了邀请。要知道在汉末及三国初期,刘备这家伙可是号称老大杀手的啊。

    自黄巾之乱后,这家伙跟公孙瓒,结果公孙瓒就被袁绍灭了。没了公孙瓒他又机缘巧合的跟了陶谦,陶谦就立刻病死了。好不容易占了徐州,结果几番反复,又不得不跟了占了自己家的吕布,吕布马上就被吊死在了白门楼。紧跟着又无奈的投了生平最恒的曹操,曹操又差点死于宫斗。好不容易从曹操处脱身,又连遭大败,只得投了袁绍,没多久袁绍又给曹操一把火烧没了百万大军,最后自己落了个抑郁而死的下场。还好这家伙有眼力价,早早的就溜去了荆州,投奔本家刘表,结果好日子还没过几天,非但刘表病死了,催命鬼曹操又杀到了。

    所以纵观整个三国,这刘备活脱脱的就是一个老大杀手,跟谁谁死,投谁谁亡。还好刚刚刘备拒绝了武安国,不然武安国就要好好的担心一下自己的小命了。

    告别了刘备,武安国又过起了那种深入简出一般的隐士生活。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灵帝仿佛方才记起了他,将他招进了宫中:“这些日子,将军在洛阳呆的不耐烦了吧。”

    “嘿嘿···。”武安国“憨憨”的笑了笑:“陛下,您也知道,臣自入仕以来,几乎每日都和刀剑为伴。这洛阳身为我大汉帝都,和平富庶,高官又多,臣这样的鲁莽之人当然是难以适应这样的生活了。”

    “哼,这一个月来你数次上奏要赴交州上任,朕就知道你适应不了洛阳的生活。也罢,你本就是为战场而生的人,朕也不强留你了。不过在赴交州之任前,你还要给朕办一件事。”说着,灵帝就对一旁的小太监点了点头,紧跟着,这名小太监就将一份奏折交给了武安国。

    武安国打开奏折一看,上面说的却是为了防止再有像黄巾之乱这样的叛乱,朝廷却无兵可派的局面出现,特建议灵帝再在西园另立一军,一方面为了防止出现大乱,朝廷却无兵可派的情况。一方面也能充实洛阳的兵力,巩固京畿。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说法而已,穿过这层表皮,武安国看到的却是黄巾乱平之后,大汉各方势力新一轮的争斗。这些日子武安国虽然每日缩在府邸之中,却也是知道灵帝数次欲收大将军何进的兵权而不成,和何进的关系已经极具的恶化。而这何进不过以屠户出身,根本分不清自己的立场,贪恋权势,非但不肯交出自己的兵权,更是与士族更加紧密的勾结在了一起。被士族当做了对抗灵帝的利刃,站在了和灵帝对抗的最前沿。

    而现在灵帝此举,看似是要充实洛阳的兵力,巩固京畿,以防他日有变,实则还是为了削弱何进的兵权。毕竟这西园军不可能从头连起,想要尽快的立军就只有从他军抽调。那么从何军抽调呢?当然是大将军何进控制的军队了。可以想象,此奏无论透过与否,不管是通过前还是通过后,都将引起朝堂内新一番的波浪。

    不过这一切又与武安国何干?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哄好灵帝,只要能离开洛阳回到交州,那么他就等于跳出了这个巨大的旋涡。到时候天高皇帝远,即使洛阳中闹翻了天,那有与他何干?所以没有丝毫的犹豫,武安国就开口道:“那么陛下需要臣做什么?”

    “很简单,只要你在这份奏折上署名,然后你就可以带着你的对从启程前往交州了。根据朕接到的奏报,你的两万部属还有那一百多万百姓,如今刚刚进入扬州。如果你现在启程,快马加鞭赶去的话,在他们进入交州前你还是能赶得上的。”灵帝指了指奏折,笑着道。

    “臣···,遵命···。”武安国又打开奏折看了看,发现末尾果然有不少署名之人,都是灵帝和十常侍一系的官员。不过这些人都没什么分量,这些人唯一有分量的,就是前右中郎将,如今的西乡侯,镇贼中郎将了,可以说他和武安国,是如今灵帝这一派最为有实力的两名臣子了。只不过这位新科镇贼中郎将回洛阳没几天就又被派出去平定几股死灰复燃的黄巾贼去了,也不知道灵帝是怎么取得他的署名的。

    一旁的小太监立刻奉上了笔墨,武安国提起毛笔,在奏章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且用了印玺。“嗯,将军果然是朕的忠臣,好了,你可以出发去交州上任了,去吧,朕就不留你了。”灵帝拿过奏章后仔细的看了看,随即满意的点了点头。

    “臣告退。”得到灵帝的许可之后,武安国立刻行礼退出了宫殿,紧跟着就飞马赶回了自己的府邸。

    “将军,今日天色以黑,我们为何不等明日再启程?”一名亲兵一面收拾行装,一面不解的问道。

    武安国七手八脚的将自己的东西打包好,急急忙忙的道:“你们知道什么,也许明天这洛阳就要乱了,到时候也许就走不成了。你们还磨蹭什么,赶紧的,我们立刻出城,能走多远走多远。”于是当日武安国和他的亲兵们就连夜离开了洛阳,一夜之间狂奔一百六十余里方才停止。

    果然第二日早朝,洛阳城中就爆发了巨大的混乱,当灵帝拿出那份提议设立西园军的奏折之后,立刻遭到了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百官的剧烈反对。然而只一次灵帝也是丝毫不妥协,灵帝一系的官员和外戚党、士人党针锋相对。灵帝本人宣称,这份奏章不通过不散朝,如果一直通不过,大家就一起死在朝堂上。

    君臣相持了一日一夜,想来养尊处优的百官终于是抵挡不住饥饿和困倦的侵袭,向灵帝妥协。靠着灵帝强硬的态度,虽然西园军得以成立,但是有关于西园校尉的职位却引发了更大的争斗。除此之外,灵帝和十常侍一系官员与大将军的外戚党和士人党的争斗也被挑明,开始由暗处转向明处。两派官员势不两立,不论是他们本人,还是子弟奴仆,只要一相见,就会引起口角械斗。更为过分的是,甚至出现了极其刺杀事件。不得已,灵帝只得下令关闭四门,全城戒严。一时间,洛阳这座大汉帝都被两派人的争斗弄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而此刻,武安国和他的亲兵已经远在数百里之外,正如他所说,此刻已经跳出洛阳这个大漩涡的他,就算是洛阳闹翻了天,也与他没有一毫干系了。终于逃脱樊笼的他们,又花了六七日,才在豫章郡的建城县附近追上了正在迁徙的大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