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47章 谋划

    火把刚一落下,草木堆就“呼”的一下染了起来。很快,整个草木堆就笼罩在了火光之中,不时的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皇甫嵩一手把着腰间的长剑,一手拿着三卷太平要术走到了火堆旁边。对着站在一旁的众将晃了晃手中竹简:“世人皆传这三卷太平要术乃仙人所授,习之不但可以百战百胜,呼风唤雨,甚至可以长生不老,白日飞仙,是无上宝物。不过在本将看来,此三卷书,不但不是什么宝物,反而是引起天下祸乱的根源。如果没有它,我大汉也不可能平白多出如此一场大乱,如果不是它,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无辜丧命。既然人人都说他是仙人所授,那么它本就不应该存于此事间,本将就让他回到他应该去的地方去。”

    说着,皇甫嵩就在众人心碎的眼神中将这三卷太平要术扔进了火堆之中。“噗”三卷竹简一入火就剧烈的燃烧了起来,几个呼吸之后,这三卷很有可能是当世第一奇书的太平要术就同其上个主人一样,化为了飞灰,消散在了空气之中。

    看到这三卷太平要术已经被彻底烧毁,皇甫嵩方才转回身来,锐利的眼光在诸人的身上来回巡视了一遍,随即淡淡开口道:“等到这张角逆贼的尸体全部烧完,你们就把这逆贼的骨灰撒到广宗城外。我要这逆贼以后千人踩,万人踏,向天下百姓恕罪,永世不得翻身。”说完,就把这宝剑自顾自的离开,回了城外的军营。

    “喏。”站在外围的士卒们自然之道这话是跟他们说的,赶忙开口应道。而站在火堆不远处的诸将则是一脸畏惧的看着皇甫嵩,皇甫嵩如此做法,当真是比挫骨扬灰更狠,这是要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叫张角永世不得翻身啊。

    看了黄巾军留下的遗产,挖了张角的坟墓,并且将其挫骨扬灰,该做的事情都做了,诸将自然随即像皇甫嵩那样,各自回到了城外的营帐内。至于之后他们会不会安生的待着,武安国就不知道了,反正他自己不会安生的待着。

    “快,仲德,快增派人手,盯住左中郎将和军中诸将,尤其是那些出自士族的将领。”一回到自己的帅帐,武安国就迫不及待的对正在处理军务的程昱下令道。

    程昱放下手中的竹简和毛笔,一脸奇怪的问道:“主公何事如此着急?而且我们不是已经派人暗中埋伏在左中郎将的帅帐四周了吗?又因何事要增派人手,还要监视军中的其他将领?”

    武安国端起自己帅案上的茶水“咕嘟咕嘟”的一口气喝了个干净,随即解释道:“我们刚刚在广宗城内发现了黄巾贼的粮仓,好家伙,大小二百一十个粮库,最少也有千万石的存粮,那些世家子已经盯上了这批粮食。我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如果不管的话,恐怕会引得陛下不高兴,再者说了,既然已经答应不让世家得到黄巾贼裹挟的百姓,那么也就不妨顺便在盯住这批粮食,反正我们注定已经要得罪那些世家了,一匹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好的,昱这就安排。”说着,程昱就拿出一片新的竹简在上面书写了起来,然后叫进来了一个武安国的亲兵,让他去安排了。

    “对了,到目前为止,那些被我军俘虏的百姓有多少人又多少被定性为附逆,又有多少人被判无罪呢?”等程昱安排完这件事,武安国又开口问道。

    程昱从文案上的文件堆中抽出一份竹简,打开看了看后道:“到目前为止,我军共俘虏、解救百姓一百一十七万有余,其中就有九十三万人被定为谋逆或者附逆之罪,等待这些人的命运,要么被贬为奴仆,要么就是流放边疆。只有二十三万人被认定无罪,不过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

    “嘶”武安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些世家子还真狠啊,这些家伙是要把整个冀州的百姓,都变成他们的奴隶吗?”

    大军一直都忙于和黄巾军的主力作战,那么由谁来评定这些俘虏的罪过呢?还不是那些新任的官员和临时征召的世家子?所以武安国才有此一说。

    程昱赞同的点点头:“此次黄巾之乱,虽然整体士族借着这个机会势力大涨,但还是因为有不少的门阀世家因为黄巾逆贼而实力大损,甚至是断绝了传承。特别是逆贼的发源地冀州,此地的士族受损更大,这些世家门阀急需这些被贬为奴仆的百姓和他们的土地来恢复实力。”

    “按照我大汉的律例,这谋逆及附逆是遇赦不赦的大罪,恐怕就算我们现在替陛下看住了这批俘虏,不让他们和左中郎将私下玩什么诡计,恐怕这些人也最终还是会落入士族之手,这些世家子恐怕对这些人是势在必得了。”

    依律这些人很有可能都会被贬为奴隶,然后呢?朝廷是肯定不会白养这么多的奴隶的,他们的下场恐怕都会被卖掉。那么谁会是买家呢?自然是有势力,又多金的士族了。

    “如果主公真的不想这些百姓落入士族之手,倒不是没有办法。”一旁的程昱听了武安国的感慨之后,开口道。

    “什么办法?”武安国一愣。

    “主公刚刚不是自己说了吗?这些人除了被贬为奴,就是流放啊。况且陛下不是许了主公,等黄巾之乱平定之后,给主公一边郡守将,或者刺史之位吗?边郡比之中原诸州差在哪里,想必不用臣说主公也知道,一就是人口,二就是经济。而这两点差距又是主要由第一点问题造成的。既然如此,主公何不在这些人身上想想办法,让陛下把他们流放到主公未来的辖区内呢?”程昱指了指武安国,笑着说道。

    “对啊,我怎么把这茬忘了。”武安国一拍自己的脑门,恍然大悟道。相比于程昱,他更清楚董卓之乱后,诸侯混战的中国大地的人口有多么的稀缺,没见曹操为了青州的那些人口,甚至不惜和百万黄巾军硬杠吗?“可是陛下恐怕不会同意将如此多的人口流放边郡的,安置所需暂且不说,就是迁移这些人到边郡的口粮恐怕也不是个小数目啊。”不过随即,武安国又略带失望的道。

    “呵呵,主公难道忘了那广宗城内刚刚发现的上千万石的粮食吗?难道主公都不觉的,这是上天特意为主公准备的吗?”程昱一脸兴奋的说道。

    “对啊,如此一来,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说服陛下了。”对于这一点,武安国还是有信心的。毕竟灵帝当初派他来,不就是为了不让这些人落入士族的手里吗?如今程昱提出的将这群人流放边郡的想法,应该正迎合了灵帝的需求呀。

    “所以主公目前所做的,首先应该就是去见一见左中郎将皇甫嵩将军,请他一定要坚定信念,无论如何也不要把我们的人和粮食漏给那些世家子。第二,就是向皇甫将军请命,亲自去洛阳一趟。反正经过这一战,黄巾逆贼主力皆已覆灭,主公由亲自斩杀了张宝,取得其首级。余者不过以莽夫张梁,以及数万溃军,在朝廷近十万大军的攻势下,绝对无法再次掀起什么浪潮。主公何不趁这个机会,主动向皇甫将军请命,亲自去洛阳报捷。一者可以接机觐见陛下,请陛下将我们的人流于主公未来的辖区之内。二者也可以跟皇甫将军卖个好,以示我们没有和他再争斩杀张梁之功的意愿,以此请他帮我们看好我们的人和粮食。”见武安国同意了自己的建议,程昱就接着分析道。

    “好一切就按照军师所说,我这就去拜见左中郎将。不过在此之前,我还要先拜谢军师,想到如此秒策。”此刻武安国才深刻的体会到身边有一个智者出谋划策的好处,要说谋取俘虏及广宗城内的粮食这件事武安国不是想不到。但是要光靠他自己,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况且就是他想到了,他也绝对做不出如程昱此般细致的计划。

    “呵呵,主公此言却是多余了。昱既投效与主公,就自然应当万事以主公的利益为先,帮主公出谋划策。”程昱摆摆手,笑着说道。

    “先···。”武安国刚想说话,就听帐外的亲兵小声的禀报道:“将军,我们的人刚刚看到有数名出身世家的将领进了左中郎将皇甫将军的帅帐。”

    程昱摆摆手,示意他们知道了,然后对武安国道:“主公还是快去拜见皇甫将军吧,千万不要被那些世家子趁机说动了左中郎将。”

    “好。”武安国点点头,迈步出了帅帐,带着十数名亲兵往皇甫嵩的帅帐而去。

    离着皇甫嵩的帅帐老远,武安国就听到了从其中传出的争执之声。显然是这些世家子再打那批粮食或者俘虏的主意,想要说服皇甫嵩,但是皇甫嵩不同意,或者双方还没有谈好价码。

    “禀报吧,就说我要拜见左中郎将···。”既然之前双方没有谈成,此刻武安国都到了,自然更不能让他们谈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