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汉纪之漂泊书
字体: 16 + -

第21章 出使淮南

    天授十三年十月,在武陵城中流浪的孩子都已经被送回了家并得到了暂时的安置。左右已无事,我便欲离开武陵。

    十月初六鸡鸣时分,我已出了刘天佑的府宅,一来怕自己脚慢,申时之前到不了河港,上不了船;二来怕刘天佑相送,一时又不得脱。不是我不想辅佐刘天佑,他的知遇之情的确让我心动,说到底也是上天庇佑,每每出仕都得遇贵人,除了辽东王和卫辰宇,刘天佑也已经算一个了。只是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武陵这地方竟有两位皇子,早晚必然出事,我怎能卷入这漩涡中心,日后白白葬身呢?

    日落之时,我总算到了沅水边。风卷水浪,“哗哗哗”地拍打着泊船,几片火烧般的云朵载着夕阳,山林尽染,满目暖红。

    “转眼又要回家了。”我心中叹道。

    上了一叶乌篷船,站在船首,脚下虚晃,水波层层荡漾开去,缓缓而行。虽然骑马走陆路会快些,但我实在受不住马背颠簸;船行虽慢,但却平稳,一路上又有山光水色相伴,岂不乐乎?

    江风瑟瑟,两岸炊烟袅袅,田野橙黄,正是秋收的好时节。还未至江心,身后喊叫声起,一队人马携尘而来。

    我反身走到船尾,叮嘱船家不要停。抬眼远眺,那队人马中,一白袍锦衣的公子跃马扬鞭,一骑当先。

    “二皇子……”我默念。

    一声勒马惊鸣,二皇子对着我大喊道:“先生留步!先生!先生!刘铭!刘铭!”

    我退回船篷内,不去理会。忽地船身剧烈抖动起来,且越来越猛,船家抓着船篷探进头来大喊道:“公子!江风大起,船要翻了!”

    言未毕,我已被左右摇晃地头昏脑胀,几无反应之力。

    说时迟那时快,船家刚跳入江中,船已被翻了个个,大浪扑下,船底尽裂。我翻转在乌篷内,大脑一片空白,几乎失去知觉。

    “刘铭……”

    “先生……”

    耳中隐约听到两个声音……

    “咳,咳咳……”我喉头一紧,一口腥水吐了出来。

    “醒了,醒了……”那声音喜道。

    我艰难地睁开了眼,两张脸占据了全部视野。

    “二殿下……秦铠……”我喃声道。

    “先生还有哪里不舒服?”刘天佑关切地问。

    我摇了摇头,正想起身,刘天佑却按住了我。

    “先生勿乱动。”说着,刘天佑一把将我抱起,走向了一边的马车。

    突然被他抱起,我十分不适,像受惊的小鸟一般,在他怀里乱扑腾起来,让他快把我放下来。

    他笑了一下,脚下快了两步,把我放在了车上。

    “君臣有别,殿下且勿再如此。”我低头别扭道。

    “君臣?”刘天佑一挑眉问。

    我语塞,忙转移话题道:“多谢殿下相救。”

    “救命之恩,你无所报吗?”刘天佑挑逗道。

    “自然要报,只是铭已是一介布衣,身无长物,若要报,唯有一命。”我硬着语气说。

    刘天佑本也没想就凭这一次让我屈服,只是忽然听我说出“君臣”二字,来了兴致,想要耍弄我一番,趁机拉近距离,却不料我竟认真地出言以命相报,他当然舍不得了,只得摇了摇头,安抚了我一番。

    也不知道他是故意的,还是本性如此。刘天佑一边上马,一边心想。

    秦铠和我同乘一车,他激动地说:“先生,你知道吗?刚才可吓死我们了。殿下见你落水,二话不说就让人下去就你,那心急如焚的样子,我看着都难受。幸好你身上那把蓝翎剑在水中大放光彩,军士们才第一时间把你救起……”

    听到蓝翎剑,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身边,换下的湿衣物旁,蓝翎剑静静地靠在车壁夹角。

    “多谢。”我心道。

    半晌无音,想必杨蓟耗费了太多的精力,进入冥冥了。

    “你怎么会在这里。”我忽然问。

    秦铠一愣,颇有些为难般地小声道:“殿下早上来寻你不见,便问我。先生曾叮嘱我不要告诉殿下的。可殿下竟拿我爹威胁我,不得已我才……说了出去……就跟着殿下过来了。”

    我叹了口气,这怪不着他,只能说二皇子一心留我心切,才使出下策。

    “殿下!”我掀开车帘喊道。

    刘天佑拨马回来,问道:“怎么了?”

    “我要过江!”我自己都觉得自己过分,简直厚颜无耻。

    刘天佑呆了,他不敢相信救我一命后,我竟然还要走。原本他以为救命之恩,我不说相报,也必定会在武陵多留几日,只要我在武陵,那就还有机会。却万万没想到我居然如此决绝,一点多余的时间都不给他。

    “先生……这……”刘天佑为难,试图挽留道:“今日已晚,不如先回武陵,来日我定亲送先生过江。”

    “武陵在南,大江在北,不如即刻向北,明日便可过江!”我有些像小孩子般倔道。

    “先生,从此至江,快马也要半日以上,何况如此车行,没有两日,断到不了江边啊!”刘天佑无奈道。

    “我不管,我要过江,越快越好。”我耍赖道。

    刘天佑苦笑一下,掉马离开,片刻就听到人喊掉头。

    “先生,何必这么急着离开呢?”秦铠有些不明白我为何一反常态地要急着离开。

    “多待无益。”我吐出四个字来。

    我没有给刘天佑任何多余的时间,一路上只是催促快走,终于在第二天傍晚到了江边。

    刘天佑调来了一艘官船,命其送我过江。我与秦铠告别,让他在刘天佑府上注意,不要轻易卷入任何争斗之中。

    大船缓缓开动,天色阴沉,空气闷热,毫无秋意可言。江面平静广阔,江岸渐行渐远,刘天佑立于木栈上遥遥相望。

    进入江心,水速加快,船身微晃,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有漩涡!”有人喊了一声。

    “别大惊小怪,亏你也是江边长大的,这大江之中,出现几个漩涡多平常……”另一人打趣到一半,突然停住了言语。

    “大漩涡!大漩涡!”那人突然惊恐地大喊起来,“抓紧船舷,快划出去!”

    我站在船尾,眼看脚下的江面波浪一圈一圈地推散开去,大船也开始旋转起来。我听到江岸上发出嘈杂的喊叫声,那些人乱做了一团,一些人开始跳下水朝这边游过来。

    船身逐渐倾斜,视野也旋转起来,江面在一点点地升高,我们正在被卷入漩涡中心。

    当江面上升到我头顶的时候,我心里明白自己这一次恐怕真的躲不过去了。从一开始我心里就很平静,直至现在亦然。生死不过一瞬,但凭天命,固然有人反抗得脱,亦不过是其命运使然。原本以为自己会在太学书库了过一生,却还是入了世,那一刻我便明白,此一生的命,再难回到自己手中。而现在,我更加明白,其实从一开始,命本就不再我们手中。

    江水扑面而来,水幕坍塌,铺天盖地一般砸下,船桅立时脆断,我一下子就被拍晕,翻滚在水中。

    不知过了多久,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的一点光亮,我的意识正在不断聚集,痛感立即袭遍全身。

    “嗯……”我发出呻吟。紧接着我感到有人轻轻推了推我,但我什么声音都没听到。

    想睁开眼睛,却觉得眼皮不受我控制,一点力气都使不出来。

    又过了片刻,隐隐约约我好像听到有人在叫我,那声音似乎是秦铠。

    身上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我感觉我好像让手指动了一下,艰难地试图睁开眼睛,一丝微弱的光亮透了进来。再加把劲儿,昏黄的光亮照映着木板就低低的压在我面前。

    “先生,你醒了。”耳边一个声音欣喜道。

    转眼看去,是秦铠。

    “这是在哪儿?”我虚弱地问。

    “在船舱里。你落水后,二殿下调集了附近能调集的船只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你,许多下水的军士都不见了踪影,现在还在寻找他们呢!”

    “二殿下呢?”我继续问。

    “他在甲板上,我已经让人去通知他了,应该很快就会过来。”

    “刘铭,你醒了!”正说着,刘天佑已经迈进了船舱。

    “殿下,不如就此送我过江吧。”我说。

    面前两人皆是一愣,怎么也没想到我第一句话竟是要求过江。

    “先生,两次过江都遭逢大难,怕是天意难违啊。”刘天佑想了想说。

    “天意难违……”我沉吟了一下,接着道,“现在已是顺风顺水,过江不过转眼之间,若此次还是不能,我便信了这天意难违。”

    “这……”刘天佑有些犹豫。

    我一鼓作气道:“两次遇险,铭心中已有分寸,若这次还不得过,铭自会认了这天意,留在武陵为殿下出一份力。不过殿下也莫要想法子欺我,当知道由天定,得失皆是福祸。纵使我一时留在你身边,也不一定能有机会为你出谋划策,到时候岂不是白白浪费你的一番深情厚谊。”

    刘天佑点了点头,“先生放心,天佑定不会欺你。”

    刘天佑出去不就,就听见船身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应该是开始转向了。

    我有些不放心,让秦铠拿了套外衣,便出了船舱。

    漆黑一片的江面上,除了星月,就是两岸的灯火了。那些都是用来指示江道的岸灯。

    根据星象,我大概知道我们正在向东北行进,且离北岸越来越近。

    然而,正当我要松一口气,想着总算要踏上北岸的时候,船身猛地一震,似乎撞上了什么东西一般。

    “怎么回事?”有人大喊着问。

    “不知道,天天黑,什么都看不到。”一个人回答道。

    我心中大感不妙,莫非真是天意?

    “我们在后退!”有人喊。

    “先生,不好了,我们撞上了鱼群,它们正在把我们往回推。”刘天佑急匆匆地跑过来对我说。

    我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遍,初步肯定了他不像是在骗我之后,我又朝船舷外看了看,桨叶的确是向前划的没错。

    我心里有些不舒服,想不开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要让我留在武陵?

    我走回船舱,关上了门,把他们都隔在了外面,任他们怎么叫喊都不去理会,只躺在床上思索着这一切以及接下来可能的一切。

    我仍住在刘天佑府内,他还把秦铠安排给我做了侍卫。我放好衣物后,给辽东写了封信,告知他们我暂留武陵,居刘天佑府中,请他们放心。

    “秦铠,你过来。”我招呼守在房外的秦铠。

    “怎么了,先生?”秦铠按剑走了进来,颇有一番侍卫模样。

    “我不过算是一个宾客,你用不着这么正经。没事的话就别站在门外了,我在这里又没有仇家,不会有人费劲儿害我的。进来说说话吧。”我一边说着,一边打开床上的包裹,里面是一套锦衣。

    “你把这个换上试试。”我说着,把衣服递给了他。

    “先生,这……”秦铠有些犹豫。

    “换上!”我故意命令道。

    秦铠听我语气坚决,只好解开衣服,把锦衣换在身上。

    衣服上虽没有什么华美图案,但简朴的样式反倒很衬秦铠淡然的面貌。正是:银服朴朴,皎皎少年。

    “先生……”看我有些发呆,秦铠小声喊道。

    “啊,觉得怎么样?喜欢吗?”我从脑海浮现的文字描写中脱出,忙问道。

    “……喜欢,只是……”他犹豫着慢吞吞地说。

    “喜欢就好。”我打断了他,我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他不过是担心他这样的平民不配穿这样的衣服。

    “当初你在破庙时可没有这么优柔寡断,婆婆妈妈的啊!”见他仍面露难色,我接着打趣道。“先生,可这不合规制,万一被抓住,我担心连累先生……”他皱着眉说。

    “放心。不管怎样,这是我今天给你的礼物,你愿穿便穿,不愿我也不会强求,可以吧?”我解释道。

    秦铠点了点头,把衣服换了下来。我把衣服重新包好,交给了他。秦铠双手接过,神情十分庄重,像是接受一件宝物一样。

    “兄长,有我的礼物吗?”杨蓟的声音忽然传来。

    我看了一眼蓝翎剑,它正熠熠发光。

    “没有……你还不能幻形,就算有,也没办法给你……”我遗憾道。

    “啊……”杨蓟拖了一个长音,有些失落。

    “不过……”我转而说,“我给蓝翎剑准备了一样东西……”

    “什么?”杨蓟有些疑惑,给蓝翎剑的不就是给他的吗?这还有分别?

    我从怀里掏出了一根十分不起眼的布条,开始缠蓝翎剑的剑鞘。

    “兄长,你这是干吗?”杨蓟有些不舒服地问。

    “蓝翎剑太扎眼,我给他伪装一下。”我说。

    “兄长你……”杨蓟说了半句,硬是没说下去。我似乎都能看见他一脸不情愿又无奈的样子。自从他归了蓝翎剑,心性倒是越发孩子气了。

    闲居月余,除了刘天佑时常过来与我说话,便百无聊赖。忽一日,秦铠如往常一般,先行通报刘天佑来了,紧接着他就踏入了房门。我起身致礼,抬头却见他身后还跟着一人。

    “先生,近日公务繁忙,不及慰问,还望见谅。”刘天佑坐下后说。

    他一说,我才意识到的确几日不见他了。按说他每日来访,我应该有印象,只是平日我也总不能老待在家里,于是这几日就出去转转,竟忘了他。

    “殿下日理万机,铭不过一介布衣,不足挂耳。”我道,随即看了一眼他身后的人。

    刘天佑注意到,明白我的意思,接着介绍道:“这位是武陵法曹,杨震。”

    “见过先生。”杨震向我致礼。

    “殿下未曾带外人来访,今日想必有事?”我问。

    刘天佑顿了一下,缓缓道:“确有一事。”

    十二月十七是淮南王的寿诞,宫里来了内侍,传命让武陵的两位皇子也备一份寿礼过去。大皇子忙于练兵,就把这事儿全权交给了刘天佑。淮南王虽然表面与朝廷交好,但私底下谁都知道淮南王早有反意。往年淮南王寿诞,朝廷都备大礼相贺,但也仅仅如此而已,从来不会有过多封赏。然而这次却让武陵也备一份礼,显然另有深意。大皇子不爱权谋,一心好武,自然不会察觉这其中的用意。而刘天佑不同,自小心机深沉,每每皇子们争闹之时他都能巧妙借口逃避责罚,再加上他又很会琢磨他人的心意,多得称赞,皇帝看在眼里,只觉他聪明伶俐,越发喜爱。这一次宫中传命,刘天佑一下子就知道这其中别有用意,尽管一时还不明白,却也不打紧。可惜了大皇子白白送了一个立功的机会给了刘天佑。

    “殿下既来,想必是已经想明白了陛下的深意?”我问。

    “是。往年宫中送礼,不过是想要趁机打探淮南消息,然而王叔势力不容小觑,宫中上下皆有打点,每每带回去的消息都没有什么价值。近年淮南又异动频繁,父皇一定着急,这才想趁此机会让我们出手探听消息。”刘天佑说道。

    “殿下的意思是?”我接着问。

    “我想请你作为特使,杨震为副使,前往淮南。”刘天佑说完,忽又想到什么一般,又道,“先生此去不必着急,可多留几日,细细查访。”

    “我若什么都查不出来呢?”我笑道。

    刘天佑尴尬的神情一闪而过,接着笑道,“先生的能力我是知道的,我相信先生此去定有收获。”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我还能说什么?只有从命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