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女入水浒
字体: 16 + -

第103章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下)

    彭圯答道:“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倘蒙存留微命,当以捐躯报效。”

    宋江当日就将天目将彭圯使人送上大寨,教与晁天王相见,留在寨里。

    这里自一面犒赏三军并众头领,计议军情。

    呼延灼收军下寨,和韩滔商议如何取胜梁山泊。

    韩滔道:“今日这厮们见俺催军近前,他便慌忙掩击过来。明日尽数驱马军向前,做一排摆著,每三十匹一连,把铁环连销。”

    “但遇敌军,远用箭射,近则使枪,直冲入去;三千连环马车,分作一百队锁定;五千步军在後策应。”

    “明日休得挑战,我和你押後掠阵。但若交锋,分作三面冲将过去。”

    计策商量已定,次日天晓出战。

    宋江次日把军马分作五队在前,后军十将簇拥;两路伏兵分于左右。

    秦明当先,呼延灼出马交战,只见对阵但只呐喊,并不交锋。

    为头五军都一字儿摆在阵前:中是秦明,左是林冲、一丈青,右是花荣、孙立。

    在后随即宋江引十将也到,重重叠叠摆着人马。

    看对阵时,约有一千步军,只见擂鼓发喊,并无一人出马交锋。

    安千诺心里一想,不妙!

    便道:“不对,快退!”

    宋江看了,心中疑惑,暗传号令,教后军且退。

    纵马直到花荣队里窥望。

    猛听对阵里连珠炮响,一千步军,忽然分作两下,放出三面“连环马车,”直冲将来。

    两边把弓箭乱射,中间尽是长枪。

    宋江看了大惊,急令众军把弓箭施放。

    那里抵敌得住,每一队三十匹马,一齐跑发,不容你不向前走;

    那连环马车,漫山遍野,横冲直撞将来。

    前面五队军马望见,便乱撺了,策立不定:后面大队人马拦当不住,各自逃生。

    安千诺抬起枪,退了几步。

    却不料中了箭,她忍痛,咬牙拍马而走。

    宋江慌忙飞马便走,十将拥护而行,背后早有一队“连环马军”追将来,得伏兵李逵,杨林引人从芦苇中杀出来,救得宋江。

    逃至水边,有李俊、张横、张顺、三阮六个水军头领摆下战船接应。

    宋江急急上船,便传令,教分头去救应众头领下船。

    那“连环马”直赶到水边,乱箭射来,船上有傍牌遮护,不能损伤。

    慌忙把船棹到鸭嘴滩,尽行上岸,就水寨里整点人马,折其大半;

    喜众头领都全,虽然折了些马匹,都救得性命。

    少刻,只见石勇、时迁、孙新、顾大嫂都逃命上山,说:“步军冲杀将来,把店屋平拆了去。我等若无号船接应,尽被擒捉!”

    宋江一一亲自抚尉,计点众头领时,中箭者六人:林冲、雷横、李逵、石秀、孙新、黄信;

    小喽罗中伤带箭者不计其数。

    晁盖闻知,同吴用、公孙胜下山来动问。

    宋江眉头不展,面带忧容。

    吴用劝道:“哥哥休忧。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挂心?别生良策,可破连环车马。”

    晁盖便传号令,分付水军,牢固寨栅船只,保守滩头,晓夜堤备;

    请宋公明上山安歇。

    宋江不肯上山,只就鸭嘴滩寨内驻扎,只教带伤头领上山养病。

    呼延灼大获全胜,回到本寨,开放连环马,都次第前来请功。

    杀死者不计其数,生擒得五百余人,夺得战马三百余匹。

    差人前去京师报捷,一面犒赏三军。

    高太尉正在殿帅府坐衙。

    门上报道:“呼延灼收捕梁山泊得胜,差人报捷。”

    心中大喜。

    次日早朝,越班奏闻天子。

    天子甚喜,勒赏黄封御酒十瓶,锦袍一领,差官一员,钱十万贯。

    前去行营赏军。

    高太尉领了圣旨,回到殿帅府,随即差官捧前去。

    呼延灼已知有天使到,与韩滔出二十里外迎接;

    接到寨中,谢恩受赏已毕,置酒管待天使。

    一面令韩先锋钱赏军,且将捉到五百余人囚在寨中,待拿到贼首,一并解走京师示众施行。

    天使问:“彭团练如何不见?”

    呼延灼道:“为因贪捉宋贼,探入重地,致被擒捉。今次群贼必不敢再来。在下分兵攻打,务要肃清山寨,扫尽水泊,擒获众贼,拆毁巢穴;但恨四面是水,无路可进。”

    “遥观寨栅,只非得火炮飞打,以碎贼巢。久闻东京有个炮手凌,名号轰天雷,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若得此人,可以攻打贼巢。更兼他深通武艺,弓马熟娴。若得天使回京,于太尉前言知此事,可以急急差遗到来,克日可取贼巢。”

    梁山上,安千诺正养伤,又料到呼延灼必找帮手,便去告诉了宋江等人。

    天使应允,次日起程,回到京师,来见高太尉备说呼延灼求索炮手凌,要建大功。

    高太尉听罢,传下钧旨,叫唤甲仗库副使炮手凌那人来。

    凌,祖贯燕陵人,是宋朝天下第一个炮手,所以人都号他是轰天雷。更兼他武艺精熟。

    凌来参见了高太尉,就受了行军统领官文凭,便教收拾鞍马军器起身。

    凌把应用的烟火,药料,就将做下的诸色火炮并一应的炮石,炮架,装载上车;

    带了随身衣甲盔刀行李等件,并三四十个军汉,离了东京,取路投梁山泊来。

    到得行营,先来参见主将呼延灼。

    次日先锋韩滔,备问水寨远近路程,山寨峻去处。

    安挑三等炮石攻打:第一是风火炮,第二是金轮炮,第三是子母炮。

    先令军健整顿炮架,直去水边竖起,准备放炮。

    宋江在鸭嘴滩上小寨内,和军师吴学究商议破阵之法,无计可施。

    安千诺又道:“他们这次会有炮。”

    话音未落,有探细人来报道:“东京新差一个炮手,号作轰天雷凌,即日在於水边竖起架子,安排施放火炮,攻打寨栅。”

    吴学究道:“这个不妨,我山寨四面都是水泊,港汊甚多,宛子城离水又远;纵有飞天炮,如何能打得到城边?且弃了鸭嘴滩小寨,看他牝地设法施放,做商议。”

    安千诺道:“你太乐观了。”

    宋江弃了小寨,便都起身,且上关来。

    晁盖、公孙胜接到聚义厅上,问道:“似此如何破敌?”

    动问未绝,早听得山下炮响。

    一连放了三个火炮:两个打在水里,一个直打到鸭嘴滩边小寨上。

    宋江见说,心中辗转忧闷;

    众头领尽皆失色。

    吴用道:“若得一人诱引凌到水边,先捉了此人,方可商议破敌之法。”

    晁盖道:“李俊、张横、张顺,三阮六人棹船,如此行事。岸上朱仝、雷横如此接应。”

    六个水军头领领了将令,李俊和张横先带了四五十个会水的,用两只快船,从芦苇深处悄悄过去;

    背后张顺三阮掉四十余只小船接应。

    李俊,张横上到对岸,便去炮架子边,呐声喊,把炮架推翻。

    军士慌忙报与凌知道。

    凌便带了风火二炮,拿枪上马,引了一千余人赶将来。

    李俊、张横领人便走。

    凌追至芦苇滩边,看见一字儿摆开四十余只小船,船上共有百十余个水军。

    李凌便来抢船。

    朱仝,雷横在对岸呐喊擂鼓。

    凌夺得许多船只,叫军健尽数上船,便杀过去。

    船才行到波心之中,只见岸上朱仝、雷横鸣起锣来;

    水底下早钻起四五十水军,尽把船尾楔子拔了,水都泼入船里来;

    外边就势扳翻船,军健都接在水里。

    凌急待回船,船尾柁橹已自被拽下水底去了。

    两边钻上两个头领来,把船只一扳,仰合转来,凌被合下水里去,底下是阮小二一把抱住,直拖到对岸来。

    岸上早有头领接着,便把索子绑了,先解上山来,船都已过鸭嘴滩去了。

    箭又射不着,人都不见了,只忍得气。

    呼延灼恨了半晌,只得引人马回去。

    众头领捉得轰天雷凌,解上山寨,先使人报知。

    宋江便同满寨头领下第二关迎接,见了凌,连忙亲解其缚便埋怨众人,道:“我教你们礼请统领上山,如何恁地无礼!”

    凌拜谢不杀之恩。

    宋江便与他把盏;已了,自执其手,相请上山。

    到大寨,见了彭圯已做了头领,凌闭口无言。

    彭圯劝道:“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既然我等在此,只得从命。”

    宋江又陪话。

    凌答道:“小的在此趋待不妨;争奈老母妻子都在京师,倘或有人知觉,必遭诛戮,如之奈何!”

    宋江道:“请放心,限日取还统领。”

    凌谢道:“若得头领如此周全,死亦瞑目!”

    晁盖道:“做筵席庆贺。”

    次日,厅上大聚会众头领。

    饮酒之间,宋江与众人商议破“连环马”之策。

    正无良法,只见金钱豹子汤隆起身道:“小人不材,愿献一计;除是得这船军器,和我一个哥哥,可以破得连环甲马。”

    吴用便问道:“贤弟,你且说用何等军器?你这个令亲哥哥是谁?”

    而安千诺长叹,不知该作何表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