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
字体: 16 + -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六)

但是,这里表现出的只是结果,而没有表现出造成这个结果的过程的媒介。

价值的各部分本身是没有质的区别的,除非它们表现为不同物品即具体物的价值,就是说,表现在不同的使用形式上,因而表现为不同商品体的价值——这种区别并不是由于它们自身作为单纯的价值的各部分而产生的。在货币上,商品的一切差别都消灭了,因为货币正是一切商品的共同的等价形式。在货币上,甚至商品与非商品(比如良心、廉耻)的差别也消灭了

。一个500镑的货币额,是由完全同名的要素1镑构成的。因为在这个货币额的简单存在上,这个货币额借以产生的媒介已经消失,因为不同的资本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差别的任何痕迹都已经消失,所以差别仅仅存在于本金(英文叫principal,=422镑预付资本)和超额价值额(78镑)的概念的形式上。例如,假定g’=110镑,其中100镑=本金g,10镑=剩余价值m。这个总额110镑的两个组成部分是完全同种的,因而在概念上是没有区别的。任何一个10镑,不论是预付本金100镑的1/10,或者是超过这个本金的余额10镑,始终是总额110镑的1/11。因此,本金和增长额,资本和剩余额,都可以表现为总额的分数;用我们的例子来说,10/11是本金或资本,1/11是剩余额。因此,已经实现的资本在这里,在过程终结时具有的货币表现,是资本关系的没有概念的表现。被洗了钱。

当然,这也适用于w’(=w+w)。但是,有这样一种区别:54w’——其中的w和w只是同一个同种商品总量的价值的相应部分——表示出它的起源p,它是p的直接产物,而g’却是直接由流通产生的形式,它和p的直接关系已经消失。

只要g’继续能动地作为货币资本执行职能,而不是相反地作为已经增殖的产业资本的货币表现固定下来,那末,g’在代表g…g’运动的结果时所包含的本金和增长额之间的这种没有概念的区别就会立即消失。货币资本的循环决不能从g’开始(虽然g’现在是作为g执行职能),而只能从g开始;就是说,决不能作为资本关系的表现,而只能作为资本价值的预付形式。只要这500镑重新作为资本预付出去,以便重新增殖价值,它们就不是复归点,而是出发点。现在预付的不是422镑的资本,而是500镑的资本。货币比以前多了,资本价值比以前大了,但两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已经消失,就象原来就可以用500镑的总额,而不是用422镑的总额作为资本执行职能一样。

表现为g’,不是货币资本的能动的职能;相反,货币资本本身表现为g’,是w’的职能。就是在简单商品流通(1)w1——g和(2)g——w2中,g也只是在第二个行为g——w2中才能动地执行职能;它表现为g,只是第一个行为的结果,只是借助这个行为,它才作为wl的转化形式出现。g’所包含的资本关系,即其中作为资本价值的部分和其中作为它的价值增殖额的另一部分的关系,就下面一点来说当然具有职能的意义:在g…g’循环不断反复时,g’分成两个流通,资本流通和剩余价值流通,因而两个部分不仅在量上执行不同的职能,而且在质上执行不同的职能,g执行的职能不同于g。但是,就本身考察,g…g’形式并不包含资本家的消费,而显然只包含价值自行增殖和积累,因为积累首先表现为不断55重新预付的货币资本的周期增长

g’=g+g,虽然是资本的没有概念的形式,但只有它同时才是已经实现的形式的货币资本,是已经生出货币的货币。但是,这里要和第一阶段g——w=a+pm中的货币资本的职能相区别。在第一阶段中,g是作为货币流通的。它作为货币资本执行职能,只是因为它只有在货币状态中才能够执行货币的职能,才能够转化为作为商品和它相对立的p的要素,即a和pm。在这个流通行为中,它只是作为货币执行职能;但是因为这个行为是处于过程中的资本价值的第一阶段,所以,由于所买商品a和pm的特殊的使用形式,这个行为同时又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相反,由资本价值g和它所产生的剩余价值g构成的g’,却是表现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资本总循环过程的目的和结果,资本总循环过程的职能。g’以货币形式,作为已经实现的货币资本表现这个结果,并不是由于它是资本的货币形式,是货币资本,相反地,是由于它是货币资本,是货币形式的资本(称为资本货币如何?),是由于资本是以这种形式使过程开始的,是以货币形式实行预付的。我们已经知道,再转化为货币形式,是商品资本w’的职能,而不是货币资本的职能。至于g’和g的差额,那末,它(g)只是w即w的增殖额的货币形式。g’=g+g,仅仅因为w’已经=w+w。因此,这个差额以及资本价值和它生出的剩余价值的关系,在二者转化为g’,转化为一个货币额以前,已经存在并表现在w’中了,而在这个货币额中,两个价值部分独立地彼此对立着,因此可以用来执行独立的互相区别的职能。从这里可以看到,所谓知识经济中的知本家的概念是多么可笑。即使知识企业是由知识者创办,但创办者的目的是得到货币,而不是得到知识,而且一开始也少不了货币资本的投入。所有资本循环的终极目标都是货币的增殖,而且一定是从最初的利用创办人自身的知识专利到后来是利用雇佣的其它知识者的劳动果实,即创办人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家。对于缺乏资金的知识者来说,与其称其为知本家,不如称其为知识主或知识地主。因为他的知识(专利)实际上是象土地一样发挥作用,而他的所得更象地主收取的地租。

g’只是w’实现的结果。w’和g’二者只是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不同形式,商品形式和货币形式,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二者都是已经实现的资本,因为在这56里,资本价值本身是和那种与它不同的、由于它而取得的果实即剩余价值一起存在的,虽然这种关系只是表现在一个货币额或一个商品价值的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的没有概念的形式上。但是,作为一个和自己所产生的剩余价值互相关联而又互相区别的资本的表现,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已经增殖的价值的表现,g’和w’是同一个东西,表现着同一个东西,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它们不是作为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互相区别,而是作为货币和商品互相区别

。既然它们都代表已经增殖的价值,都代表发挥了资本作用的资本,所以,它们都只是表现生产资本的职能的结果,只有在这种职能中资本价值才能生出价值。它们的共同点是,它们二者,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都是资本的存在方式。一个是货币形式的资本,另一个是商品形式的资本。因此,使它们互相区别的特殊职能,只能是货币职能和商品职能之间的区别。商品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直接产物,使人想起它的这种起源,因而,它在这种形式上比货币资本较为合理,不象货币资本那样没有概念,在货币资本中,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任何痕迹都已消失,正象在货币上商品的一切特殊的使用形式都消失一样。因此,只有在g’本身执行商品资本职能的地方,在它本身就是生产过程的直接产物而不是这个产物的转化形式的地方,就是说,在货币材料本身的生产上,它的奇怪的形式才会消失。例如,金的生产的公式就是:g——w=a+pm…p…g’(g+g),在这里,g’是商品产品,因为和在第一个g即货币资本中为金的生产要素预付的金相比,p会提供更多的金。因此,在这里,一个货币额的一部分成了同一货币额的另一部分的母体,这样一种g…g’(g+g)表现的不合理性就消失了。

iv、总循环

我们已经看到,流通过程在完成第一阶段g——w=a+pm后,为p所中断,这时,在市场上购买的商品a和pm,作为生产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和价值组成部分被消费;这种消费的产物是一个物质上和价值上发生了变化的新商品w’。中断的流通过程g——w,必须以w——g来补充。但是,作为流通的第二阶段即终结阶段的承担者出现的,是一个物质上和价值上与第一个w不同的商品w’。因此,流通序列表现为(1)g——w1;(2)w’2——g’。在第二阶段上,第一个商品w1在由p的职能引起的中断中,也就是在用w的要素即生产资本p的存在形式进行的w’的生产中,为另一个价值较大和使用形式不同的w’2所代替。相反,资本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表现形式(第1卷第4章第1节),g——w——g’(分解为(1)g——w1;(2)w1——g’),两次都表示同一个商品。在第一阶段货币转化为商品,在第二阶段商品再转化为更多的货币,两个阶段的商品是同一个商品。虽然有这种本质的差别,这两个流通却有共同点:它们都是在第一阶段由货币转化为商品,在第二阶段由商品转化为货币,也就是说,第一阶段支出的货币会在第二阶段再流回来。二者的共同点一方面是货币流回到它的起点,另一方面是流回的货币多于预付的货币。就这一点来说,g——w…w’——g’也已经包含在总公式g——w——g’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