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清影
字体: 16 + -

第23章 形势

    时近九月。

    一代战神李定国率二十万明军屯兵新会城下已有三个月,却不得寸进。

    旌旗猎猎,士气低落,明军征战天下的脚步被拖在了这里。

    不是明军实力不够,而是因为清兵把城中居民当做了炮灰,李定国顾虑民众无辜,朝廷声誉,不愿多加杀戮。

    战场外。

    圭峰已经聚匪四十余人,兵械充足;

    在明清之争中,陈侯拉起了自己的底子,手下有三十人是在战场捡回来的伤员,并带着他们打过两场突击战。

    二十人对仗五骑斥候,全胜!

    三十人劫了清兵二十人的运粮队,己方死六人。

    自此,陈侯立下了一些威信,也有了名号,叫大耳猴,匪众自称猴帮。

    绿岭山头,一杆在烈阳下迎风招展的三角大旗上画着一个猴子。

    这旗帜是帮众给的建议,陈侯自是虚心接受。

    “大帮主,明军像是发生了疫病,现在到处在找大夫。”

    肖秋平自山下归来,带回了新会之战的最新进展。

    只是消息显示,明军形势不容乐观,显然势尽。

    “酷暑之下,大军难免得病,如果疫病传开,西宁王可能会撤兵。”陈侯喃喃自语着,眉头紧锁。

    他知道大明终将败亡,败于永历弃国,却不知新会之战的结果。

    而如今广东一战,李定国二十万大军所需要的物资是一个庞大的数目,若再有疫病,似乎只能败退。

    “上次带回那个伤兵说过,西宁王好像在朝廷中受人诟病。”陈侯心情有些沉重,郁结,忧烦的叹息道:“也不知道明廷会不会支援他。”

    “好像,明军没援兵,也没有物资供给西宁王,如果不是夏收有存粮,明军也许早败了。”肖秋平说出了自己知道的消息。

    他跟着陈侯已经一百天,对陈侯的了解渐深。刚开始时的桀骜不驯没了,也对这个头人也多了一份恭谨。

    陈侯能让开始时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这样,还敢于出击军队,步步为赢,这自然令得肖秋平乃至匪众有了敬意。

    但肖秋平留在这里不只是这个原因,还因为这是梁久平的交待。

    “报!”

    有个土匪沿着逶迤小路向陈侯驰来,到了跟前双手抱拳道:“大帮主,上次离去的那家伙带了七人过来,如今到了山下。”

    “离去的家伙?”

    陈侯眯了眯眼,继而让这土匪去集结在家的匪众,以壮声威。

    如果不是有些救回来的人离去,猴帮现在起码能达到八十人,这些人也许是心怀旧主,也许是不愿落草,故而离去。

    但离去的人没有一个再回来,这次却是头一遭。

    陈侯带着二十几人来到山脚下,定定的注视着这八个来人。

    他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带来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李乐山得恩公相救,苟延活命无以为报,现带七个兄弟来投,望恩公收留。”

    李乐山是个二十出头的壮实汉子,话一说完就单膝跪地,带来的七人年纪也都与他相仿,哗的一下全部跟着跪下。

    只是带兵来投吗?

    陈侯略显失望,这人,他要收,只是这却不是他最期待的。

    “各位兄弟都起来,都起来。”陈侯上前将来投之人一一扶起。

    这些人当中,除了李乐山执礼甚恭,其余人都比较随便,甚至有两人陈侯还没开始扶就自己起来了。

    威名不足以震慑强人啊。

    杀人壮威?

    这个陈侯做不来,这些人也许只是看在李乐山的面子上才来投,若杀了,后果难料。

    而立威的事,自然还是要靠以后的战绩。

    说说笑笑的进了寨子,进屋,坐下,讨论起了战争形势。

    “西宁王现下是在等侯援军,但援军迟迟不至,所以军心不稳。”李乐山长长的刀眉蹙起,椭圆的申型脸上满是悲愁。

    陈侯不明白明廷的情况,认为没有援军是因为明廷战力吃紧,兵力不够。

    李乐山摇头,否认了:“有兵,但朝廷不愿派人。”

    “为何?”陈侯诧异的张大了嘴。

    “我有个兄弟是白将军的卫兵,他跟我说过,朝廷不信任统兵大将,不愿有功勋过大的人出现,要制衡。”

    李乐山的话让陈侯一阵无语,江山都快没了,还要去顾忌自己的将领,怪不得明廷会亡国,怪不得李定国会败。

    陈侯知道两强争霸的结果,也从来不认为明军会翻盘,所以也没对明军抱有什么期望,他只希望自己能有充足的能力去保护小鸾。

    “李兄弟知道不少内情,看来应该身份不低,却为何愿意来帮我?”

    试探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些别样心思。

    李乐山低下头,常年的征战让他的面孔有些僵硬,看不出多大变化。

    “我只是个小小的把总,已经对大明失望了,上次本就想着死了一了百了,却不想被大帮主救回来,就把这条命卖给大帮主吧。”

    原来这是个生无可恋之人。

    肖秋平这时候抱手在胸,上前一步插话道:“大帮主乃是汉王后人,曾与明廷有仇,说不定我们以后要打明军。”

    “汉王?”李乐山不知道谁是汉王,额心紧皱。

    “陈友谅,听说过吗?”肖秋平一副骄傲的模样,又随口反问道:“到时与明军对阵,你可愿意上场?”

    “这……。”李乐山纠结了,本来他见陈侯救的都是明军,所以从未想过对方会与明廷为敌,却不想居然是与明廷有怨!

    旧主与恩主之间若刀兵相见,怎么办?

    会怎么办呢?

    陈侯认为李乐山到时会挥刀抹脖子自尽,这似乎是最为正确的方法。

    不过他从未打算与明军作对,所以阻止了肖秋平继续这个话题,继而安抚起李乐山来。

    “李兄弟不用担心,我不会与明军为敌的,我现在还想着向明廷讨个官职呢。”

    为了与明军接触,好方便与小鸾相见,陈侯想要个上得了台面的身份。

    这,自然是求一官职加身。

    “官职吗,我倒是可以给大帮主去要一个,不知道大帮主中意哪个职务?”

    李乐山显得很着急,也说得很肯定。他不愿与明军为敌,所以也希望陈侯不要跟明军起冲突。

    他认为,只要对方当了明廷的官,那自然就也是明军了,到时候若打明军也会有所顾忌。

    陈侯笑了起来,其实官职才是他现在最想要的东西。若不投靠明军,明清双方都有可能对他动手。

    “我想要个千总,不知道行不行?”

    “我这就去给大帮主讨封去。”

    李乐山又带着人走了,好几天过去,没见回来。

    “我怀疑他是跑了。”肖秋平不无恶意的向陈侯进了馋言。

    陈侯有些不满的瞥了对方一眼,淡然道:“跑就跑了,大不了我想些别的方法。”

    这时,守山的门人又跑了过来。

    “报,大帮主,梁堂主回来了,还带了他堂弟过来。”

    “梁久平过来了?”

    “是不是平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