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魏良卿之子
字体: 16 + -

第246章 这个机制的来源

    孙子曰:上下同欲者胜。希孟通过这些成功的使这些人的利益和他自己的利益达到了一致,也就是他打下了天下,这些人也都成为新朝最顶尖的家族。虽然说双方的目标不同,但作为一个团体,他们这个团体的目标是相同的。

    但这样一个高招是魏希孟自己想出来的吗?开玩笑,他哪有那样的本事,这个方法其实是清朝统治者用剩下的方法。可以说清朝之所以能打下天下,也之所以在他们当政时没有出现明朝那样的文官把皇帝给架空的局面,其实就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这个方法。

    如果说希孟的这个方法到最后是现在来到台湾的这些阉党以后成为他的新朝的统治基础的话,那么清朝的统治基础就是旗人,这个旗人包括满人和汉军旗。

    当然,他们这些人中是有一些上下之分的,爱新觉罗家族是清朝最顶尖的家族,没有之一。这个家族的下面则是满人的上三旗,之后是普通的满人,再次则是汉军旗。他们这些人构成了清朝皇帝最基本也是最忠心人统治阶层,然后才是下面的那些文官士绅们。

    因此,清朝的统治者其实是一个团体,而不是皇帝一个人。明朝的皇帝为什么那么容易的就被那些文官士绅们给架空了,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孤家寡人,没有人和他们真正一心。

    一个人要对付全天下那么多的士绅,想想他都没有获胜的可能。现在我们对朱元璋的评价很高,其实就是朱元璋自己也被那些文人们给忽悠了,因此他才会在当上皇帝后,对那些开国元勋们动手。当他把这些元勋们一个个的给灭掉后,他自己其实已经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了。

    这样一来,他就陷入了文官的海洋中。尽管他有权,但是那么多的文官一个人给他弄一个小动作或者是小阴谋,光是识破这些东西就够他忙的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设立锦衣卫的原因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设立了锦衣卫这个明摆着就是监视文官的机构使得皇帝与文官的关系更加的紧张,这些文官们可能表面上没有露出什么不满,但内心上更加与皇帝对立了。

    有了他的这个开头,他后面的那些皇帝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又陆续设立东厂,西厂以及推出太监参与朝政这些方法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这样做的效果呢?我们也看见了,土木堡之变照样发生,正德和天启等与文官不太对付的皇帝照样死个不明不白。到最后干脆出现了一个专门卖国的东林党人,把大明卖给了清朝。

    而清朝的统治者就不一样了,他们可是把大明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因此他们在吸取了大明皇帝的教训后,就推出了这样一个可以说团体执政的方法。

    而这一切措施的推出,应该说都是皇太极的功劳,清军对于辽东汉民政策的改变也正是从皇太极当上后金的皇帝开始的。在没有任何前人这样做的前提下,皇太极给想出这样的方法不得不让人佩服他是个天才政治家。

    在他设计的这个系统内,他们爱新觉罗家族当然是最核心的统治者,而他们家族下面的满人他又区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后是汉军旗。而且各个阶层的人也是不固定的,比如汉军旗的人如果立了大功是可以升为满旗的,同样,下三旗的人在立功后也可以升到上三旗。反之,如果出现了错误,上三旗的人也会被贬到下五旗的。

    这里面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袁大都督家了,由于袁大都督生前给大清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他的后代直接从汉人升到了上三旗,并且还不是一般的上三旗人员,而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亲信。

    尽管现在的百度上显示袁大都督的后人寿山是汉军旗人,但由于清朝灭亡了,这些清朝的遗老在修清史时,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如清朝修明史一样反复改动,直到自己满意而且也没有明显的漏洞才算完成。于是在寿山的记载上就出现了错误。

    尽管把他写成了汉军旗,但在民族上,却是满族。我们都知道,汉军旗中从旗主到普通的旗人,都是汉民。满人是不可能在汉军旗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袁大都督的后人就是上三旗的正白旗人。而且如果我们留意的话,有许多的清宫戏以及清宫的记载中,都经常出现袁大都督后人那个满姓的奴才,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袁大都督的后人不但是上三旗人,而且是非常吃香的上三旗人,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亲信。

    我们现在都知道,清朝的大臣是分两类的,一个是旗人的官员,一类是汉人的官员。这两类官员的来路不一样,权力也不太一样。

    旗人的官员主要来自刚才说的清朝的统治核心旗人,这个旗人包括汉军旗人。这类官员的考试要比朝廷针对汉人的科举考试要容易得多。

    毕竟旗人就那么多人,但朝廷给旗人的官员数目是和汉人的官员一样多的。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如现在的高考一样,旗人就相当于北京人,由于北京的大学很多,而这些大学对于北京的招生数目却不少,这就造成北京人的录取率要比其他的省高出一大截。

    而清朝的旗人也一样,他们的录取率要比汉人高得多,可以说旗人中稍有才华的就能当上官,而且这个官还升得很快。当然,旗人中的上三旗和下五旗以及汉军旗中又有所不同,但即使录取率最低的汉军旗,那也要比汉人的中举录高得多。

    清朝就利用这样一个机制,使得他们的皇帝不用直接对上那些文官士绅,毕竟这些旗人的官员都是站在皇帝一边的,因此他们根本不用再设厂卫就能统治这些文官士绅,而且在整个清朝士绅文官们都非常的老实,没有再想如大明土木堡之变之类的歪招。

    对于这个机制,有人可能会说那些加入汉军旗的人贱了,好好的人不做,去做人家的奴隶。

    但这些辽东的汉人在大明真的能当人吗?没有人是傻子,如果他们在大明是人的话,他们是不会去做这个奴隶的,即使在有性命之忧的前提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