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魏良卿之子
字体: 16 + -

第244章 法律

    好半天,才有一个文官有的怕怕的问道:“都督,难道我们也会打到如此惨的地步吗?”

    他问完后,其他的文官也紧盯着希孟等着魏希孟的回答。希孟看了一眼众人,然后说道:“到不到那个地步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面对的敌人空前的强大。有个人的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按最坏的打算来准备,然后来求取最好的结果,我们也一样。”

    “我们必须考虑到最坏的结果,做最坏的打算,只有这样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能安心的去应对,我们才能得到一个最好的结果,黄大人,你说是吗?”

    说到这里,希孟问黄立极道,他也看出来了,现在这些人都是以黄立极为首了,只要说服了黄立极其他的人也就没有意见了。最起码他们是不敢明着提出反对了,至于他们在下面私下里说什么,希孟并不在乎,只要现在他们不反对,等到他把事情吩咐下去,那这些人就不敢不完成了,否则的话,他就有理由处罚他们。

    听到希孟的问说,黄立极停顿了一下,然后看了看下面的这些文官,最后说道:“都督,您说得很对,对于解放妇女这个事,我没有意见了。”

    “好,那其他的大人呢?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希孟问道。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都摇了摇头答应道:“没有。”

    “既然没有,黄立极黄大人,顾秉谦顾大人你们两个就负责制订一个法,以人人平等,妇女解放为基础,来规范我们众人的行为。当然,由于时间紧张,你们也可以以《大明律》为基础,然后把不符合人人平等,妇女解放的法令给改一下,来制订我们的法律。”

    “对于这个法律,我的要求是死刑要尽量的减少,除非罪大恶极,一般的情况不处死刑。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也是考虑到我们的人本来就少,要是如大明一样动不动就杀掉,那我们的人不就更少了吗?”

    “当然,我还有一层考虑那就是能跟着我们来到台湾的要么是我们这些人的家眷,要么是负责保护我们厂卫,即使那些和我们没有直接关系的渔民们,也是为我们服务的。在这种情况下,能来到这里的人我都示他们为兄弟姐妹,自己的兄弟姐妹犯了错事,惩罚一下就行了,哪能要命呢?“

    ”当然,判了刑的人我们的原则并不是把他关在监狱里去折磨他。还是那句话,自己的兄弟姐妹犯了错,只是为了给他个教训,也好让他重新做人,而不是为了折磨他。因此,所有的囚犯都要和正常人一样劳动,只不过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吧了。“

    ”对于这个刑期,我的意见是分成几个档次,轻罪判三年以下,半年以上;再重一点,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再重则判十年以下,二十五年以下;紧接着一档是二十五年以上到无期徒刑;最后才是死刑。”

    “在这几档刑期中,要根据犯罪人的认罪态度等条件进行区分,态度好或者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有立功表现者,给最低刑期的处罚,反之则从重处罚。但这个从重和从轻也是在本档刑期之内,不得跨过档次处罚。”

    “而且,在服刑过程中,如果表现好的话,例如劳动积极,有立功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刑。减刑的标准是减低一档刑期,也不到跨档减刑。”

    “我的要求是这个法要在一个月内完成,黄大人,顾大人你们俩感觉怎么样?”说完后,希孟问道。

    “都督,时间是不是有点紧呀?”黄立极看了一眼顾秉谦,然后说道。

    “时间是有点紧,这一点我也知道,但一个月后,我就要安排都督府的人事了,如果你们那时没有完成,就只能让你们继续制订法律了。”希孟看着两人笑着说道。

    他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如果到时你们没有完成这件事,那么都督府的官帽就基本上没有你们的事了,

    “那我们尽力完成。”两个人又互相看了一眼,回答道。

    说实话,制订一部法律只给一个月的时间是有点少,但那时的法律可不比现在。现在的法律规定得多细呀!那时再怎么认真也制定不出来现在一样的法律,毕竟法律也是在遇到有些事逐步完善的。

    希孟并不指望两人能制定出像现在一样的法律,那不现实,他也说了两人可以以《大明律》作为参考,这样一来,就快多了。

    制定这部法律的意义并不在于这部法律有多完善,而是在于它改变了治国的模式,从儒家治国,变成了以法家来治国。这个改变在这些人都是儒家子弟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希孟给他们描绘的前景实在是太凶险,这些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的。

    “好,说完了法律方面,我们再说说教育方面。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很严峻,但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不注重未来,毕竟我们想要成势就要有人才,而这个人才就需要我们自己来培养。我的目标就是以后跟着我们来到台湾的每个孩子都要接受教育,这样等他们长大后,我们就有足够的人才来争夺天下,同时了也能给他们一个美好的前程。“

    ”这也是我先前给第一批来岛人员的承诺,那就是人人都能识字。以后我们要办很多所学校,这个学校不再采用像大明一样私塾的教育方法,而是全部用公办的方式,也就是说这个学校由都督府来办。“

    ”这个办学的目标是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上学来掌握知识,也为他以后的道理打好一个基础。“

    ”关于学制,我是这样分的。小学四年,中学四年,以后可能会有大学。每个孩子在七岁时上学,这样到他十五岁基本上成年时,就能从中学毕业,当然如果以后有大学时,他们可能还要上大学,然后才算毕业,毕业后,由都督府统一安排工作。“

    ”到那个时候,如果想成为都督府的一个官员,那你首先得中学毕业,否则的话,你是没有资格当都督府的官的。“

    “这也是我说给我们来到台湾的这些人的一个卡位的机会。毕竟只有我们这些人才接受了这样教育,因此,也只有我们台湾的这些人才有机会当都督府的官员。”

    “这样的话,即使大明被崇祯皇帝给卖掉后,我们去大明争天下时,我们要的所有的官员都要求有这样的教育背景,这不等于是让我们这些家族的人垄断了都督府的官位吗?”

    “即使我们以后在新占领的大明也实行这样的教育,但等他们的人成长起来时,已经是八年甚至是十年以上了,在这些年中几乎所有的高级官位都已经被我们来台湾的这些家族给占据了,到时大家的后人是不是已经卡位成功了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