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魏良卿之子
字体: 16 + -

第230章 对阉党的清算

    当这两个协议都被废除后,大家的注意力才重新聚集到了清算阉党这个事上,毕竟这个事是崇祯皇帝最重视的事,没有之一。

    现在宣大三地和陕西都已经被清理过了,至于剩下的省那就一个个的来,于是很快就有人弹劾河南巡抚郭增光在任时也给魏公公修的有生祠,而且与阉党还有其他的联系。

    东林党人之所以这样弹劾是因为现在他们还没有吃饱,毕竟郭增光在真实的历史上仅仅是被东林党人弹劾了一条那就是给魏公公修生祠,而没有说还有其他的联系。

    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上魏公公和阉党众人一个没跑全部被拿下,他们的财产也都落到了东林党人手里。但在这个时空里,由于魏公公和阉党主要成员的逃跑,使得东林党人现在拿到手的钱比真实的历史上要少很多,于是他们就想在其他的官员身上补。

    要说你弹劾这个官员和阉党有联系,那你最起码也得说出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吧?毕竟这是个巡抚,并不是一个小芝麻官。但已经对阉党深恶痛绝的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问这个,而是仅仅听到郭增光与阉党有联系,就立刻下令把郭增光抄家,郭增光本人处斩,家人中男的充军,女的充入教坊司为妓。

    看到这么容易的就能把一个巡抚给拿下,朝中的东林党人是士气大振,紧接着就对河南整个官场的官员进行了弹劾。于是,在整个河南又有包括左右布政使在内的六十多名官员被崇祯皇帝以阉党的名义给抄了家。

    可以说河南整个官员几乎全部落网。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因为河南和陕西一样也是属于灾区,条件不好,在当初赵南星做吏部尚书时,河南这个地方他是不会安排东林党人去的。

    而在赵南星下台后,由于河南官场需要的是做实事也就是赈灾的官员,而东林党人恰恰在做实事方面表现得很差,因此吏部几乎也不愿安排东林党人去河南。

    二是因为河南是个条件不好的地方,而东林党的官员又大都出身豪富,他们根本不愿意去这样的地方。因此在分配去哪里时,他们因为有钱,在大把的撒钱到吏部后,吏部当然不会把他们分到河南。

    基于这两个原因,在河南官场几乎是没有东林党人的,只有阉党和中间派的人,而有很多恰恰也是寒门出身的官员。毕竟这些官员一来相对来说比较务实,在这方面比较符合到河南任职的要求;二来他们没有钱送给吏部的官员,于是象河南、陕西这样那些出身比较富裕的官员不愿意去的地方就成了吏部安排他们的主要地区。

    从这一点来说,如《七品芝麻官》这个戏的作者的情节假设就有些合理了,毕竟象唐成这样没钱的进士可不就是分到河南河北陕西这些地方吗?

    要说这样的官员油水不大,但现在的东林党人由于弄到的钱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已经有点饥不择食了。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寒门出身的官员大多与他们不太对付,毕竟双方的利益不同。因此,从打压政敌的角度来讲,他们也要拿下河南的这些寒门官员。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所有的非东林官员才看清出了东林党人和崇祯皇帝所谓阉党的标准,于是大明剩下的那些还没有被清理的省的地方官员是人人自危。

    毕竟从现在被打成阉党的人来看,大多数是都是被抄家,本人被杀,然后男的被充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充军的结果也是很少有人能活下来,何况还有家里的女的都被送到了教坊司做妓女呢?

    可以说,他们是反抗也得死,不反抗也得死。要是他们真是阉党还好,但恰恰这些被处理的官员中很少有人是阉党,毕竟现在阉党的主要人员都已经逃跑了。

    等到东林党人和崇祯皇帝开始清理山东官场时,终于有人做出了反抗。

    当一名东林党人的御史拿着抄家的圣旨,带着五十名京营官兵去抄东昌知府的家时,早已得知崇祯皇帝对自己处理结果的东昌知府趁着这名御史正在念圣旨时,突然从地上窜起,拿出自己早已准备好藏在袖子里的短刀,直接刺中的这名御史的肚子。

    由于事情发生的太多突然,再加上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因此当时在场的京营这些官兵都给愣住了。只不过他们愣住了,人家知府大人一家可没有闲住,就在知府大人动手的同时,他的两个儿子也从地上窜了起来,两个本来是读书人的年轻人也从桌子下面抽出了他们早就准备好的刀,拿着刀就向这些京营的官兵冲去了。

    于些同时,知府大家的几个亲信家丁也都各自抽出自己的刀枪向官兵们冲了过去。尽管京营的官兵从来没有训练过,但他们毕竟是军队,比起知府大人和他的两个儿子这样的读书人要强得多,因此,在被砍倒了几个人后,这些官兵最终平息了这场大明有史以来很少遇到的直接反抗圣旨的事件。

    当然,知府大人被砍伤,而他们两个儿子和几个亲信家丁则是被当场砍死。而官兵这边也有三个官兵死亡,五个官兵受伤,而那个被刺中肚子的御史死在当场。这个事件立即就在整个大明官场引起了轰动。崇祯皇帝也因此被气得不轻,直接就判令刮了这个知府。

    但这个事件成了导火索,自此之后,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被崇祯皇帝下令抄家的官员反抗抄家官兵事情的发生,而有的官员则是在听说自己被打成阉党后,就也学阉党带着全家逃跑了,当然,他们的最终目的地也是台湾,毕竟在当时大家没有其他的地方可以逃。

    而到了崇祯元年的三月时,事态更进一步的升级了。在湖北,有官员接到被打成阉党的消息后,直接带着人造反了。尽管这个造反的官员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但这个事情也意味着被打成阉党的官员反抗的升级。

    而到了崇祯元年的四月时,这个造反已经不是一起了,而是发生了很多起,在两广和福建,云南、贵州这些地方,被打成阉党的官员造反几乎连成了片。

    到了这时,在北京,东林高层们已经意识到不能再清洗下去了,否则的话,大明就要乱了。于是,韩爌等人开始上奏停止这场清洗。而且他们又通知了崇祯皇帝的亲信太监,让曹化淳也一起劝崇祯皇帝。

    在东林党人和自己亲信的劝说下,崇祯皇帝最终同意了停止这场对阉党的清洗。在整个这场对阉党的清算中,一共抄了近三百官员的家,如果加上逃往台湾的阉党官员,被处理官员占大明官员总数的近一成五。

    而抄了这么多官员的家,有很多是高级官员的家,崇祯皇帝总共抄得白银近百万两。当然,实际抄得的银子要比这个数目多得多,按作者估计,最少也得有六千万两,毕竟在明末几乎任何一个高官有个二三十万两的财产都是很正常的事。而这些银子大都进了东林党人的腰包。

    而真实的历史上也一样,崇祯皇帝处理了近三百阉党官员,只得了一百万两白银,加上魏公公的二百万两,他总共得了三百万两,而东林党人则得了近六千万两白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