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魏良卿之子
字体: 16 + -

第225章 等不到的救灾粮

    当范永斗在崇祯皇帝的配合下把宣大三府之地变成他们范家的势力范围后,他马上就安排开始在三地到处收购粮食,并把他们仓库里的存粮也拿了出来,汇合着从江南等地运来的茶叶,以及他们自己家铁器坊出产的兵器,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商队,通过张家口直奔辽东。

    当一个月后,这个庞大的商队到达辽东时,皇太极激动的早早的派出了军队进行迎接。这个商队的到来,使得辽东后金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顿时扭转,盛京城的粮价仅仅在商队到达后的一天,就从八两一担的天价降到了二两一担。

    而此时北京城的粮价是二两二钱一担,可以说盛京的粮价已经比北京城要便宜了。这下后金本来岌岌可危的局势也立刻就稳定了下来,而皇太极也开始考虑准备打破朝鲜,大明、蒙古三方的包围了。

    而此时的宣大三地,由于粮食被大量运走,造成粮价大涨,每担粮食已经涨到了三两以上,但即使如此,也没有人再上折子给崇祯皇帝报告了。

    况且,即使有人报告,也到不了崇祯皇帝手里,甚至即使到了崇祯皇帝手里,他也不会相信,相反他可能会认为这个官员在骗他,更进一步他甚至可能会在朝中东林党的鼓动下,觉得这样一个官员肯定是阉党的余孽,故意在给他的圣世摸黑,而把这个人给抓起来。

    而此时的陕西,灾情依然严重,前面阉党当政时运去的救灾粮已经快用完了,但下一拨的救灾粮还不知道在哪呢?因此,陕西的众官员都是忧心忡忡,纷纷上折子向朝廷请示,而做为延绥地区的最高文官的延绥巡抚乔应甲也上了折子。

    乔应甲其实不是阉党的人,因为他在万历三十三年阉党还没有影的时候就因为揭露东林称颂李三才清廉之事与东林交恶。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史对李三才夸得如一朵花一样,而当时东林党人给万历皇帝上的折子上也是这样夸李三才的,但乔应甲当时就上了一个折子,把他所知道李三才做的丑事和李三才假清廉,实贪腐的本质给揭了出来,在当时的朝廷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并因此得罪了整个东林。

    后来他又因为揭露赵南星和高攀龙两人的本质,更是与东林党人成了仇家。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在魏公公当政时,他并没有去投靠魏公公,但仍然被东林党和崇祯皇帝看成阉党的重要人物。

    在东林党人写的明史上,乔应甲更是被写成了造成陕西民乱的罪魁祸首。

    而此时,东林党众人和崇祯皇帝正在忙着清理北京城和宣大三地的阉党,还没有顾得上陕西延绥这些地方。但当他们看到乔应甲的奏折时,也顾不得看里面的内容了,因为他们马上就想起了这个从东林党成立到现在一直都揭东林党人的短的人。

    毕竟从东林党成立开始,他就一直在宣称自己的正义性,他里面的人都是正人君子,这就造成了当时很多的士子就如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追星一样去追这些东林大佬们,一时之间他们的声势大起,几乎整个大明的人都认为东林党人都是正人君子。

    在当时,由于他们的声势太大,以至于没人敢出来揭露他们的本质,但恰恰乔应甲出来了。他通过揭穿李三才、赵南星和高攀龙等人的本质,其实是想提醒众多的年轻士子,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来识人,并不是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可惜的人,由于他自己人单势孤,根本没人听他的话,反倒是把整个东林党人给得罪了。因此,提起乔应甲,几乎所有的东林大佬们都是恨之入骨。

    现在既然看到了这个奸贼的奏折了,那就不能饶了他,于是朝中所有的大臣都一致弹劾乔应甲,并把他归为阉党的重要人物。于是崇祯皇帝当朝就判令免去乔应甲的一切官职,并派人去延绥抄了他的家。

    至于说,乔应甲奏折中提到的救灾粮的问题,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满朝的大臣都给忽视了。

    只不过,还没有等崇祯皇帝派去抄家的人到达榆林这个巡抚所在地,乔应甲就因病去世了。尽管主角去世了,但前去抄家的人在请示了崇祯皇帝后,还是抄了乔应甲的家,并把他们家所有的人都给抓到了北京。

    此时的白水县,王二造反之事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了。由于当时的天启皇帝没有下令去剿灭王二,反而是运来了大批的粮食来赈灾,于是王二以及和他一起造反的人慢慢的就又回到了县城,每天和其他的灾民一样去县衙前面领救济粮。

    至于他们抢来的粮食,则被存到了山上,毕竟在灾年粮食是最重要的,多存一点粮食怎么说都是好事。毕竟现在有官府的救灾粮吃,何必要去吃自己的粮食呢?

    本来,他这几个月的日子都是这样过的,但这两天,情况明显是不一样了。官府每次发的粮食是越来越少了,为此百姓们都是议论纷纷。有人就猜测官府的这批救灾粮应该是快发完了,而下批救灾粮不知道什么原因到现在还没有运到,因此只能每次少发一点。

    百姓们的这个猜测基本上属实,只不过他们没有料到的是,不是下批的救灾粮没有运来,而是现在根本就没有下一批救灾粮。

    为此,这个继任的白水知县贾严早就上了折子了,但一直没有消息,后来他又上了一道折子来催促救灾粮的事。这次,倒是有消息传过来了,但却是巡抚大人乔应甲上了折子后即使病死了,但仍然被被皇上给判为阉党给抄了家。

    贾严听到这个消息后,是又怕又急,怕的是自己也上了折子,会不会也被当成阉党给抓了呢?急的是现在的救灾粮马上就要见底了,但内阁和皇帝现在都不提此事。他不敢想象,如果没有救灾粮,白水会成什么样子。毕竟今年又是一滴雨都没有下,地里还是颗粒无收,而朝廷又不救灾,那全县的百姓吃什么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