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魏良卿之子
字体: 16 + -

第168章 疯狂的粮价(大章)

    你还别说,这个范掌柜对人心的把握还真是准确。当他们粮铺的伙计拉着一车粮食到达刘秀才家时,马上就引起了哄动,毕竟谁也没有想到刘秀才会一下子买这么多粮食。

    于是各家老小都往刘秀才家跑,毕竟中国人爱看热闹这个习性是自古就有的,再说了这也不仅仅是看热闹,毕竟很多人也都听说了今天粮价上涨的消息,这可是与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由不得这些人不关注。

    本来大家都在观望,没想到刘秀才竟然一下子买了这么多的粮食,难道刘秀才有什么内幕消息吗?很多人都这样想,否则的话就没法解释刘秀才为何在这个涨价的关口买这么多的粮食。

    你要说刘秀才这有钱也好说,买回来一时吃不完可以先存在,家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大家做邻居这么多年了,对刘秀才家那是知根知底,看这个样子刘秀才是把家里所有的钱就拿来买粮了。

    于是大家都都纷纷去问刘秀才为何一下子买这么多的粮食,是听到了什么消息不成吗?

    刘秀才呢?其实到现在他也没搞清楚究竟范掌柜说的是真还是假,你说是真的吧?怎么大奸贼魏公公和阉党这些人当道时粮食的价格反而低而且稳定,而自己眼中的这些正人君子和圣主掌权了粮食反而要提价,而且不是提一点,看范掌柜的意思是要大提。

    但你要说范掌柜骗他吧?他也不太相信,毕竟两人也打交道这么长时间了,在他眼里范掌柜也是个不错的人。再说了,范掌柜的儿子还在他这里上学呢?如果骗他的话,以后怎么再见面呢?范掌柜的儿子还在不在他这里上学了?

    因此,自己还没有理清头绪的他,在回答众人的询问时只能是按着范掌柜的话给大家解释了一下。

    说实话,范掌柜的话实在是有很大的漏洞,因为大家谁也不相信他们东家能一赔好几年,再说了阉党和厂卫是什么人这些邻居可是都知道了,他们的想法和刘秀才是大不相同的,毕竟因为阉党和厂卫大家这些年的日子才好过了很多,他们不管什么奸臣,什么正人君子这类的事,他们只知道由于这些人他们的日子才好过了,那这些人就是好人。

    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相信阉党会逼得粮铺的东家不敢关门这样的话,在他们看来这都是些屁话,阉党和厂卫这样的好人根本就不会做这样的事。

    只不过,不相信归不相信,但刘秀才一下子买这么多的粮食这个事可是真真发生在他们眼前的,并且有些邻居也知道这个粮铺的掌柜家的孩子就在刘秀才这儿上学,根据中国人的习俗,学生家长是不敢骗老师的,这个道理不仅在古代就是现在也是如此。

    于是,这些邻居也和刘秀才一样陷入了迷惑之中,只不过粮食这个事实在是太重要了,以至于这些围观中的大部分人在下午时都纷纷去粮铺里买粮,有些人甚至也和刘秀才一样把家中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全部买成粮食了。

    毕竟他们不敢赌粮价会涨还是会降,再说了,他们中很多人也都听说了阉党众人被崇祯皇帝给打成逆党的这件事了,因为到现在官兵还在一家一家的抄家呢?在他们看来,能控制粮价的阉党既然都被新皇给打倒了,那粮食的价格会涨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他们相信刘秀才这个事是做对了,果然在第二天粮价是再次上涨,再次涨了一百文,这次是涨到了一两一担。于是,那些和刘秀才一样把所有的钱都在第一天九百文时买粮的人是庆幸不已,而只买了一部分还有一点都没有买的人这一天是彻底的相信了刘秀才的话,纷纷拿出所有的积蓄去粮铺买粮。

    天启七年十二月四日这一天的北京城是个让很多人都难以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城所有的粮铺的生意都是异常的火爆,买粮的人都排了很长的队,并且每家都不是像平时一样买几天的口粮就行了,而是全部都是把家里能拿出来的钱都给拿过来买粮了。

    由于一下子买这么多的粮食一个人根本都背不走,因此家家户户都是全家出动,大家把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给想到了,有小车的推着自己家的小推车,没小车有牲口的牵着牲口,好让牲口驮,而这两样都没有的则是全家都来背粮,这个时候不论是大姑娘、小媳妇,甚至有些小孩都背上一个小口袋来背粮。

    由于一下子买的粮食太多,就是这些人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也没有办法能一下子把买的粮食给运回家,于是就有很多人把粮食先放在街边,留下一个人看着,其他的人一点点地向家运。

    那有人就会说了,不会先少买一点,运回家后再去粮铺里买不行吗?毕竟把粮食放在街边实在是不安全。把粮食放在街边确实是不安全,因为这一天发生了很多起抢粮的事件,都是抢的这些暂时放在街边的粮食。

    但就是这样大家仍然是选择把粮食先放在街边,然后再慢慢向家运。因为这个时候粮价已经是涨疯了。比起在街边被人抢走的一点粮食,再去粮铺买粮不说能不能抢到,就是抢到了因为价格上涨造成的损失要远远大于被人抢走的粮食。

    毕竟大家都忙着抢买粮食,就连平时游手好闲的小混混也一样,这些人也都是和家里的人一起忙着向自己家里运粮,根本就不会去做那些抢劫的事。

    这个时候还去抢别人粮食的大都是些什么都没有的乞丐,他们呢?既没有口袋,也没有斗之类盛粮食的器具,有的只是一个破碗,再加上他们的破衣服能折起来兜一些,因此,他们根本抢不走多少粮食。

    反而是粮食的价格一直都在向上涨,早晨时从昨天的九百文涨到了一两,到中午时分,看到买粮的人实在是太多,粮价再次上涨到一两一百文也就是一两一钱。

    这个价格是彻底激怒了众人,于是就有人跑到锦衣卫衙门去告这些粮商,毕竟从前他们敢涨一点,锦衣卫就会出去把这些粮商给抓起来。只不过,大家由于同情弱者,再加上不愿意惹事,所以不愿意去锦衣卫那里告状。

    只不过这些告状的人忘了,从前粮价上涨时,从来就不等他们告状锦衣卫就会行动的,而这次呢?粮价都已经涨了一天了,锦衣卫为什么一直没有动静呢?再说了,从前这些粮商敢这样涨价吗?这次人家既然敢大涨旗鼓的涨价就说明人家根本就不怕。

    果然,告状的人很快就失望而回。此时的锦衣卫根本就是一个瘫痪的部门,主要官吏都已经逃走了,剩下的这些人都是些小头目和小兵,根本就不能做主。

    再说了,这两天朝廷发生的事他们也都听说了,甚至崇祯皇帝拿下很多官员时用的一个罪名就是和厂卫勾结,这个话是那些值班的大汉将军们传出来的。因为锦衣卫属于军户,很多正常人家的人都不愿意和他们通婚,于是这些锦衣卫就互相通婚,这样二百多年下来,很多人互相都是亲戚,因此,这些大汉将军听到崇祯皇帝的话后就把消息给传过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东厂或者是锦衣卫,选择没有和田尔耕他们一起走的这些人,都非常的担心,也非常的焦虑,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先前听到的那个新皇不喜欢厂卫的消息是真的,从那些大汉将军传来的消息来看,新皇何止是不喜欢厂卫,根本就是仇视厂卫。因此他们才没有心思管这样的事。

    于是,当厂卫不管粮食涨价的消息传来时,所有的人都慌了,纷纷抢着买粮,为此甚至发生了很多的冲突。本来在街上发生了这么多的抢劫,打架这样的事,顺天府和厂卫早就应该出动了。但无论是顺天府和锦衣卫以及东厂,没有一个官府的人出面管这个事情。

    前面咱们也说过了厂卫为何不出动的原因,毕竟他们现在也是自身难保。而顺天府呢?他们最应当管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职责呀!人家厂卫只是附带的责任。

    只不过,现在的顺天府也瘫痪着呢?前文咱们也说了,崇祯皇帝诛了顺天府尹黄和的九族,黄和是早就被抓起来了,但是这两天因为官员人选的问题东林党人正在朝堂上吵呢?所以现在根本就没有顺天府尹。

    那而顺天府其他的官员呢?毕竟一个顺天府也是有很多的官员的,他们这些人各管一摊,最后再由府尹来负总责,这些人呢?难道也被抓起来了?

    你还别说,这些人真的都被抓起来了。前文咱们说过,赵南星想拿下黄和主要是以为黄和是个肥羊,因为顺天府是管着京城的,京城的富人那么多,随便捞一点,那就是个肥羊。

    那既然黄和是个肥羊,那他下面的那些官员也不会瘦,因此,在抄黄和家时,也一并把这些人的家给抄了。毕竟黄和需要崇祯皇帝开口,这些人就不用了,只要内阁下个命令就行。而内阁恰好就掌握在赵南星手里,于是,在他一纸命令下,顺天府的大小官员是连根拔起。

    这样一来,可把那些顺天府的普通衙役给吓坏了,这些人现在根本就不敢出门,恐怕惹到什么人把自己一家也给搭进去。由于官员人选的事东林党人还没有吵完,所以现在顺天府是一个官员都没有,只有一些被吓坏了的衙役。因此,别看街上出了这么大的事,根本就不会有人出来管。

    到了午饭时分,粮铺的人根本不顾外面买粮的人众多,而且还都在排队,人家直接停工不卖了,说忙了半天了,要休息一个时辰。

    现在这个时候,买家和卖家的身份一下子就颠倒过来了。平时这些粮铺的人无论是伙计或者是掌柜的都对顾客那是笑脸相迎,今天呢?都是一副凶巴巴的表情,到现在更是把顾客给晾到了外面,人家去休息和吃饭去了。

    吃饭大家还能理解,毕竟忙了半天了,也应该吃饭了,但你吃完饭继续卖呀!人家不,人家休息去了。对于粮铺的这种举动,众人都十分的气愤,但也是只是气愤而已,并没有人敢说什么。毕竟现在是大家求着人家卖粮呢?

    看到没人卖粮,众人也不敢回家,否则的话就又得排队了。于是有些住得离这里近的,就由家人给送饭来。离得远的就随便在街上买个烧饼啃啃算了。

    好不容易等到未时时分,粮铺的人宣布开始卖粮时,还没有等在外面等买粮的人高兴,粮铺的人就直接宣布再次调高粮价,从一两一钱一担上调到一两二钱一担。

    听到这个粮价,外面买粮的人就是一愣,只不过众人也不管这些了,因为大家对于粮铺涨价这个事已经快麻木了。虽然说粮铺每涨一次价,众人的日子就要难过一些,但有什么办法呢?毕竟中国的老百姓只要日子能过得去,他们就不会反抗的。

    因此,在短暂的犹豫之后,众人又开始了抢购。毕竟看着买粮的人群,再看粮铺今天的架式,大家都害怕粮铺再次涨价。

    至于说这家粮铺涨价,那顾客难道不会去其他的店里买吗?

    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因为京城有很多的粮铺本来就是一个东家,就比如说范家粮铺的东家范永斗,光是他家在京城就有八家粮铺,而所有的涨价命令都是从他这发出的,所以他这八家的涨价那是同步的。

    这还只是他一家,晋商八大家在京城都有粮铺,他们的消息也都是互通的,所以他们这些粮铺的涨价也是同步的。

    当然京城的市场很大,虽然说晋商势力很大,但也不能垄断这个市场,东南地区的粮商在京城也有不少铺面,再加上勋贵们开的。但这些粮商的后面都有一个共同的势力那就是东林党,当然勋贵们也算一个势力,只不过在英国公投奔东林之后,勋贵们后面实际上也站着东林党。

    当然,原来京城也有其他人开的粮铺,但在现在阉党逃跑,其他中间势力的人都被崇祯皇帝和东林党人以阉党的罪名给拿下了,因此,现在京城的粮食市场就只有东林一个势力。

    一两二钱这个粮价仅仅卖了半个时辰,粮铺再次宣布上调价格,再涨一百文。就这样,几乎是每半个时辰,粮价就会上调一次,开始时每次上调一百文,到后来是每次上调二百文,就这样,当到这天的最后,粮价是站上了二两一担的天价,并且从这天开始直到大明灭亡,京城的粮价就从来没有低过二两一担的价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