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魏良卿之子
字体: 16 + -

第162章 东林党内部的矛盾

    赵南星三人从皇宫出来后,马上就到内阁,然后安排人去邢部让邢部向全国发对阉党这些人的通缉令,而英国公他们还在继续抄家。总之,天启七年十二月初二这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在第二天也就是十二月三日的早朝上,赵南星向崇祯皇帝提供了内阁拟出的官员名单,毕竟现在朝堂上很多职位都没有人担任,这样以来朝廷就不能正常的运转。

    分别是由赵南星的另外一个徒弟成基命担任吏部待郎,李标任工部尚书,汪乔年任邢部尚书,毕自肃任户部尚书,左都御史由曹于汴担任等等。这些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按照明朝的规定是要皇帝来任命的,因此赵南星的这个名单只是向崇祯皇帝推荐,至于最后的任命还是崇祯皇帝说了算。

    只不过,按照赵南星的估计,这个名单很容易就会得到通过,毕竟现在的崇祯皇帝事事都听他们的。

    但万事都有意外,就在赵南星刚在朝堂上当众念出这个名单时,可气坏了一个人,那就是郑三俊。

    前文书中交待过,当初赵南星看到崇祯皇帝爱看圣人之书,而且没有人教他时,他首先就推荐了郑三俊。可以说东林党人以及赵南星他们能与崇祯皇帝搭上线,人家郑三俊是出了大力的,要不然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局面的出现。

    但现在好吗?所有的人都升了官,就他郑三俊什么都没有落到。

    其实当崇祯皇帝第一批提升的官员出来时,他就有些不满了,但想了想,提拔的这些人的资格都比他老,尽管他认为自己在崇祯皇帝上位的过程中立的功比大部分人都大,但他还是决定先忍耐一下。

    但今天他就不能再忍了,毕竟再忍下去的话,他什么好处都得不到了。在他看来,自己做一个尚书可能有点资格不够,但当一个待郎就自己的功劳来说那是绰绰有余了。

    现在,赵南星公布的名单竟然没有他,他知道自己再不说话的话,那等崇祯皇帝一旦答应下来,那自己就只能在原地踏步了。因此,当他看到崇祯皇帝刚想开口时,马上就站了出来。

    其实说起来,这件事是赵南星做得不对,毕竟人家郑三俊是第一个于崇祯皇帝接触的人,也可以说是首功之人。但自从赵南星他们与崇祯皇帝直接联系上之后,他就把郑三俊给撇到一边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找郑三俊,等于彻底把郑三俊给排除出了这个群体。

    赵南星这样做也有他自己的道理,毕竟他和郑三俊虽然都是东林党人,也都来自南直隶,但两人的关系一直不是很近。按说郑三俊做为他的后辈,又是来自同一个地方,赵南星应该会照顾郑三俊。

    但赵南星恰恰就看不惯郑三俊,也不知道郑三俊是什么地方得罪他了,也可能是两个人不对眼的缘故,总之赵南星一直看不上郑三俊。

    那有读者可能就会问,既然两人的关系不怎么好,那当初赵南星怎么会把郑三俊介绍给崇祯皇帝呢?而不是把他自己的徒弟钱龙锡或者是成基命介绍给崇祯皇帝,那样的话,这两人的功劳岂不是更大了吗?

    事实上,恰恰因为他有些看不上郑三俊,甚至讨厌他,他才会把郑三俊介绍给崇祯皇帝。

    这要从当时的形势来说,当时的情况是天启皇帝已经看清了东林党人的面目,因此开始讨厌他们了,偏偏此时,在后世被称为东林六君子的杨链等人做死,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天启皇帝和和魏公公。

    杨链呢?直接弹劾魏公公二十四条大罪,其实这些罪行都是一些模棱两可的情况,经不起仔细的推敲,但杨链和左光斗等人竟然拿着这些可以说就是捏造的罪行要求天启皇帝处死魏公公。

    再说周朝瑞,他更是给天启皇帝规定了时间,要求天启皇帝每天去他那时报道,还美起名曰这是在给天启皇帝讲课。

    可以说他们完全是没有把天启皇帝当成一个皇帝来看,在他们眼中这个皇帝只是一个他们随时都能教训的小孩而已。

    就拿杨链的事来说吧。他弹劾魏公公的事很多都是一些自己的猜测,是根本就经不起事实的推敲。打个比方来说,就是你做为官员再处置平民时,也要拿出足够的理由吧。总要说出人家做了什么违法的事,然后才能给人家定罪,何况你是要求处死魏公公呢?

    魏公公那是什么人?那是从天启皇帝小时就开始伺候天启皇帝的人,就等于是天启皇帝最亲近的仆人了。好吗?你拿着自己猜测的理由就要求皇帝处死自己的最亲近的仆人,你把天启皇帝当成什么了,贱民吗?

    可能这位杨大人在下面干这种随意处死人的事多了,在他看来,根本就不需要确切的证据,只要我杨链认为你该死,那就能处死你。

    但他实在是搞错了对象,他对在他们看来是贱民的那些人可以这样做,甚至做完后还能在东林党内得到美名,但你现在面对的不是贱民而是皇帝,你还拿着对贱民的那一套来对付他,那不是找死吗?

    因此,天启皇帝一个圣旨就把这六位给关进了诏狱,任由魏公公把他们给折磨死,最后还不解气,把东林党的主要人物一举赶出了朝堂。

    也就是这时,东林党人的主要人物起了杀掉天启皇帝的念头,因此赵南星才与崇祯皇帝联系。但此时派出的人很容易就会被魏公公给盯上,那可是有丢性命的风险的。

    因此,他才不会推荐自己的人呢?要不然,一旦魏公公彻查此事,很容易就会把他赵南星给牵扯进去,于是他就想到这了郑三俊。

    所以,从一开始推荐郑三俊他就没安好心,只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天启皇帝对他这个弟弟十分的宠爱,这样一个有掉脑袋风险的事竟然没有任何的危险。

    只不过,当他们最终成功的做成此事时,他是再也不想让郑三俊在崇祯皇帝面前露面了。于是,在近段时间里,郑三俊是根本就见不到崇祯皇帝,而崇祯皇帝也因为事多,把他给忘记了。

    但今天,在这个分配官职最重要的关头,郑三俊站了出来,他要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