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魏良卿之子
字体: 16 + -

第140章 天启皇帝的对手

    不过,尽管朝中的大部分官员都不相信山西以及宣大等地的官员能在东林党的施压下,特别是在东林大佬韩爌的施压下为晋商走私提供便利。

    甚至同为东林党人的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专门为此反驳了天启皇帝,认为这是厂卫对正直官员的又一次栽赃陷害,为此,孙承宗和作为厂卫头目的魏公公的关系是进一步恶化,但作为当事人的韩爌和这些宣大以及山西的官员都知道,这本来就是一个真事。

    只不过历代大明皇帝都没有发现而已,为此,韩爌一方面专门向天启皇帝提出了辞呈,另一方面则是通知晋商这段时间要停止这个买卖。

    而宣大和山西当地的官员也因此开始严查走私,因此,这段时间内,山西当地的走私活动是销声匿迹,好像他们都是真正听了天启皇帝的旨意一样。

    不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何况这些晋商现在的主要财源就是来自走私。至于当地的生意,由于这些年来北方一直受灾,人们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粮食上面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大的生意可做。

    当然粮食生意一直也是晋商的大项,只不过,天启皇帝和魏公公对于灾区的粮价是十分的警惕,对于哄抬物价的行为是坚决的打击,即使东林党人一直弹劾厂卫对商人的这种行动,但明白真实情况的天启皇帝根本就不予理睬,甚至为了躲这些烦人的事,根本就不上朝。

    东林党人发现,尽管天启皇帝不上朝,但只要下面有什么对赈灾不利的情况,天启皇帝的圣旨马上就会下来。这其实也说明了天启皇帝不上朝就是躲开他们这些苍蝇的,但皇帝本人却通过厂卫把什么情况都了解得很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山西商人只能老老实实的都他们所打的粮食以不到一两的价钱卖给朝廷,然后朝廷就利用这些粮食就近运到陕西,对受灾地区进行救灾。

    如果说,这些晋商只是些小地主,那这样的生活也可以接受。因为虽然粮价不高,但由于是自家土地生产出来的粮食,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利润的。但这些山西商人可不一样。

    他们的粮食从来就是运到辽东高价卖给建奴的,而且不但是他们自己的粮食,他们也大肆在当地甚至是从粮价比较低的江南地区运来粮食,然后再高价转卖给建奴。

    再加上他们自己的铁矿,和从江南采购的盐和茶。通过走私这些他们才能成为大明数一数二的商帮,为此,他们每年都花大把的银子来收买和贿赂官员,来为他们的走私活动提供保护。

    同时他们也是东林党背后的大金主,当东林党刚成立时,这些眼光长远的商人就为东林书院提供了大量的金钱,可以说,东林党一半的活动经费就是他们提供的。

    但现在,这些走私的生意被迫停止了,没了大的进贡的他们知道。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那等待他们的就是家族的败落。

    因此,为了他们家族的利益,他们很快就同样受困的建奴达成了一致,皇太极派出了他的情报机构蛮子城的首领,带着他的大谋士范文程一起来到了山西,然后由晋商的首领范永斗介绍给了赵南星。

    本来他们与韩爌的关系最近,但韩爌明显是被天启皇帝给注意到了,因此,只能选择赵南星。而赵南星呢?本来他也受江南海商和他们东林党的委托来除掉天启皇帝。

    所以,天启皇帝的对手实在是强大,从建奴,晋商,东林党,海商这几大势力在杀掉天启皇帝这个问题上的意见是空前的统一。

    本来,如果只有这些外在的敌人也好办,毕竟天启皇帝是大明的皇帝,有一个王朝的国家机器在手里。但他最亲的弟弟崇祯皇帝在东林党人的鼓动下对他下了杀心,再加上也是他最亲近的皇后张嫣也参与进来。

    外有强大的敌人,内有自己最亲的人的背叛,只有魏公公一个奴才和他一心的天启皇帝如果不是一个知道详情的穿越者那是根本就躲不过去一死。

    说起来,天启皇帝的皇后张嫣参与对其丈夫的刺杀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感到没有理由。其实张嫣也是很有理由的。

    要知道,张嫣是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的。历史上说她们家是一个小商人,但这个小商人也是相对的,毕竟如果张家只是一个随时朝不保夕只有一个小门面的铁匠铺,那给天启皇帝挑选皇后的官员根本就不会找到她们家。

    因为那些人在大明的文官眼中也是贱民而已,他们是不会正眼看这些人一眼的,更不要说挑选皇后这样重要的事了。所以,张家的小商人也是相对于晋商以及江南的那些巨富来说的,她们家的条件也是不错的。要不然,她也不会读书识字了,因为一般的家庭不要说是女孩了,就是男孩也没有财力读书的。

    所以,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张嫣所受的教育和影响只会让她对于向商人收税这种事特别的反感。从她与魏公公的关系一直不好就可以看出来,毕竟她作为皇后,魏公公是不敢得罪她的。相反很会做人的魏公公只能想办法巴结她,毕竟就是我们普通的人也知道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人的朋友,那最起码不能得罪这个人的老婆。

    何况魏公公只是皇帝的奴才呢?而魏公公又是出了名的会做事,这个事他会比我们普通的人更清楚,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嫣还是每次提到魏公公就恨得咬牙切齿,只能说明她是对魏公公收商税这个事才恨魏公公的。

    因为她们家从前就是一个中等的商人,现在她成了皇后,而她父亲则成了勋贵。有了这个条件,只要不是太笨的人很快就会成为大商人的。而张家能一直做为中等商人存活下来,就说明她父亲的精明。

    在这种情况下,张家其实与东林党的利益是一致的,而张嫣也因为从小就受到的教育只能是天启皇帝对商人下手这件事从心里就相当的不满。

    有了这个前提,再加上东林党人的鼓动,以及崇祯皇帝再中间的撮合,她与东林党人达成一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