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魏良卿之子
字体: 16 + -

第42章 大义灭亲

    皇嫂告诉他魏公公有现在的权势都是因为他皇兄给的,因此魏公公就对于有谁反对天启皇帝这种事特别的敏感,一旦发现有谁想对天启皇帝不对的话,那魏公公是决不会放过他的。皇嫂张嫣还急急忙忙地让他走。

    朱由检当时是非常的生气,他没想到作为皇后的皇嫂能对一个他哥哥的奴才这样的害怕,他感觉到这是他们皇家的耻辱。这一刻他真的觉得让皇兄继续下去真的让他无法忍受了。

    虽然皇兄从小到在就对他很好,可以说他小时候如果不是皇兄保护他、爱护他,他可能早就死于宫斗之中了。这一点他会一辈子记住皇兄的恩。但现在皇兄这个样子实在是要毁掉大明朝呀!

    朱由检铁青着脸回到了他的信王府,回到府中后他就把自己关在了自己的房间中一天就没有出来,这一天他想了很多,也可以说相当的迷茫。

    他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是继续这样下去吗?这样下去的话,他和皇兄的感情倒是能维持得住,他相信就皇兄对他的感情,如果魏公公没有谋朝篡位的话,皇兄在他就藩的时候给他的封赏肯定会超过皇爷爷对福王叔的封赏。但这种假设是不存在的,他相信过不了多久魏公公就会开始行动的。

    但不这样的话又能怎样呢?找皇兄说清楚?刚才自己也不是没试过,皇兄根本不相信魏公公会谋朝篡位。可以说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难道真要走害死皇兄这条路吗?这样的话,他朱由检不是猪狗不如了,皇兄对他这么好,可以说有再生之恩,他朱由检却要把皇兄给害死?

    可是如果皇兄不死的话,那魏公公就没人能治得了,这样下去的话,那他们朱家的江山可就危险了。是选择亲情还是选择大义呢?这一天可以说是朱由检出生一来就难过的一天,他在房间中反复思量,始终拿不定主意。

    到了天快要黑的时候,他随手拿起了一本书,瞟了一眼,发现是他这些天正在读的一本《左传》。拿起了书,他的心渐渐地静了下来,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来看书养成的一个好习惯,也是一个连他非常敬重的大儒和君子赵南星就非常叫好的一个好习惯。

    由于他非常喜欢读一些先贤们的书,但却一直没人教,因此他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学。对于这一点他倒是不能怪皇兄,要知道皇兄当年也没读什么书,只是在皇兄当在太子之后才有人教他读书,再加上皇兄一直喜欢做木匠活,就更少的时间读书了,因此他现在读的书要比皇兄多得多,懂得也比皇兄多得多。

    想到这里,他就感觉到如果他当上皇帝的话,肯定会比皇兄要做得好得多。想着自己如果当上皇帝的话,如先贤书中说的那样亲贤臣,远小人。在自己勤政爱民的作为下,大明重现了太祖时的盛世,他就感觉到自己浑身发热,激动不已。

    但是看了看自己的房间,他的心就马上冷了起来,他想这一切不过是想想吧了,还是看看手中这本书来平静一下自己的心情吧.。于是他就重新拿起了这本《左传》。

    他已经读过了很多的书,象四书五经之类的他早就读过了,而且也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了。至于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从前他不知道找谁去问,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他敬重的赵南星大人。赵南星当时就指点了他几句,当时赵南星还是吏部尚书,忙得很。

    不过这位赵大人也是热心的很,听说他自己读圣贤书,就非常感到,于是就把郑三俊介绍给他,并告诉他郑大人的学问也深得很,并且郑大人作为言官也不是太忙,他要是在读书中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找郑大人来问。

    就这样,他就经常去问这位郑大人一些问题。这位郑大人也是一位非常热心的人,丝毫没有因为他时不时的来打扰他而有任何的不满,反而是一直都非常的热情,就像一位热心的大哥一样不但给他对于学问上的事答疑解惑,而且对于他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疑问也非常热心的给他解答。

    并且这位郑大人也是一个正人君子,他经常痛斥贪官污吏,更痛恨阉党的乱政。经常痛骂那些制靠魏公公的小人,丝毫不担心会遭到魏公公的打击报复。

    由于这几年来作为正人君子的东林党人遭到了魏公公的残酷打击,朝中的正人君子是越来越少,就连他那位非常敬重的赵大人都不得不辞官了。而郑大人作为言官虽然说现在没有被罢官,但也因为魏公公的势力而不敢说什么。以至于郑大人是非常的苦闷。

    于是他就想让郑大人摆脱这处苦闷的心情,就经常请郑大人来他的信王府来给他讲课,当然这件事他也是提前就和皇兄说过的。

    而这本《左传》其实就是郑大人昨天给他讲的内容,现在他感觉到心情烦躁,就随手拿来看一下。读着郑大人昨天给他讲的内容,他的内心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重新读了郑大人讲的那篇后,他想郑大人反正也没什么事,不如明天继续请他来给自己讲课,既然这样不如先把下一篇文章的内容也熟悉一下,看了一眼,下篇的标题是《隐公四年》,他就顺着文章看了下去。

    “隐公三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他开始读下去也没有感觉得什么,但是当他读到“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他突然感觉到自己找到了令自己苦恼一天的答案。

    石蜡为义而杀了自己的儿子石厚而大义灭亲,而自己却在为亲情而烦恼,况且自己还能挽救大明江山。自己和石蜡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呀!看来自己以后还要和赵大人、郑大人等正人君子好好的学习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