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之逆迹
字体: 16 + -

第20章 插曲1、2

    纳斯纪年117年10月20日 血色审判所



    血色审判所办公楼三层,一个身穿制服的男子靠着白空艳办公室的门打着瞌睡,从被涎水打湿的衣襟来看,男子已经在这睡了有一段时间了。



    白空艳从黄虎那里返回办公室,上到三楼就看到了这个男子,飘过去借着月光观察了一会,在确定男子穿的是血色审判所的制服之后,伸出手摇醒了男子。



    “嗯?”男子迷糊的哼哼着,睁开眼看到白空艳煞白的脸,一个激灵从地上爬了起来,“啊!啊!白所白所,你终于回来了。”



    男子从惊醒到跳起来尖叫的过程中,手一直捂着身侧的挎包。白空艳盯着挎包,等男子回复了正常,白空艳伸出手,用目光示意男子拿出包里的东西。



    男子明白白空艳的意思,赶紧打开挎包从里面拿出一个银色的档案袋,双手捏着端给了白空艳,“白所,这是今天下午送过来的文件,银色档案袋黑蜡封口印章,这一定是来自圣御都城锋刃议会的文件。我一直没有找到您,又怕明天再来打乱了你的行程,就一直在这里等着……”



    “你怎么知道在这里能等到我?红叶告诉你的?”白空艳接过档案单,打趣道。



    男子点点头,笑了笑。



    “辛苦你了,去休息吧。”白空艳指了指楼梯,转身开门进了办公室。



    回到办公室的白空艳迅速脱掉外套,拿着档案袋坐到办公桌前,用拆信刀撬掉蜡封,小心翼翼的挑开印章封口,从档案袋里掏出一叠文件。



    文件的最上方是一封信,和档案袋一样的包装,银色信封黑蜡封口。除此之外,还有一叠大小不一的文件。



    白空艳简单翻看了一下这些文件,文件大部分是一些手稿,字迹十分潦草,另外还有几张泛黄的书页,书页切口很新很整齐,明显是从刚刚从某本书上裁下来的,书页上写着大量的批注,字迹依旧潦草。



    白空艳暂且没有时间阅读内容,把手稿放在左手边,书页放在右手边,左右手各拿着一份手稿和书页比对了几回,脸上露出了微笑。



    手稿和书页上的批注相比,尽管字体大小不一,但是不能看出这些字应该是出自一人之手,而且字迹虽然潦草,但是能够明显看出笔锋很柔,不像是个男人的字迹,即便是也一定是个娘炮。



    想到这里白空艳不禁想到了先前和黄虎的对话,不由打了寒颤,放下手稿和书页,拿起拆信刀再次拆开蜡封的信件。



    



    尊敬的白所长:



    白所您好,我是圣御都城游兵队副队长,许天野。



    听闻近日曙光之城紧急事件频发,在白所百忙之中前来打扰,多有得罪还望见谅!



    因觉此事事关重大,故申请交由锋刃议会处理,锋刃议会经过决议认为此事与您正在追查的某件案件关系密切,特命我写信将案情先行告知。



    圣御都城自5月份盗窃事件频发,近日我部有幸查办了一个盗窃团伙,收缴赃物的过程中,在他们的居住处发现了大量的书籍。经过我们的审讯,团伙中仅有两人识字,再通过字迹比对,我们发现居所内的书籍并非并非他们其中任何一人所有,经过再三盘问之后,团伙招待了他们居住处的实际情况。



    他们作为据点的居所是一幢四层独栋窄楼,是在偶然的一处盗窃活动中不经意发现的,蹲守一个月确定居所无人居住之后,他们便集体搬了进去。



    以上是案件的大概,以下是我们调查的大致结果和疑点。



    一、调查结果:



    1、居所主人名叫林楠橘,圣御都城人,独身老妇人,早在5年前即112年病逝,据查已无子女,且无亲属。死亡证明无人办理,居住的四层独栋窄楼仍旧归属个人。窄楼位置偏僻,无邻里。窄楼内有着大量的新家具,绝非林楠橘购置所有。



    2、据查,盗窃团伙成员在今年4月第一次潜入该居所,据其交代,当时居所内已经没有了生活的迹象,但是房间很整洁,物件摆放有序,但是厨房内有着大量腐败食物,主人像是突然间因故离开。



    3、通过查阅居所内所有的书籍和书信,确认大量出现的字迹只有两种,数量极其稀少的字迹十六种,初步判断均为无用信息,已排除。在大量出现的两种字迹中已经确认了林楠橘的字迹,另外一种字迹无从查起,手稿和书页摘选见信件附件。另外,居所内物品多数陈旧但是大部分书籍较新,较新的书籍上均写有那未知的字迹。



    4、未知居住者似乎是个地理学者,书籍中绝大部分书籍均与地理地貌有关。



    5、盗窃团伙占据居所近六个月的时间,期间居所无人问津,但是发生了一次盗窃事件,一个书柜里大概二十本书不翼而飞。



    二、调查的疑点



    1、未知居住者置办了大量的家具和书籍,可知深知林楠橘情况,在其去世之后鸠占鹊巢,出于林楠橘无子女无亲属的考虑,可能为蓄意谋杀,林楠橘的尸体也未曾找到。



    2、未知字迹手稿的和信件均无法从邮局查到邮寄信息,初步判断信件通过人手转递方式传递,并未通过邮寄的方式。如此故意绕开邮局的信息传递,其目的就在于反侦察,而反侦察的目的在于隐藏什么?



    3、期间发生的盗窃,只为书籍不为财物十分蹊跷,而且作为专业的盗窃团伙当天夜里竟然无人察觉,直到第二天才发现少了书。基于这一点,我部认为此案为案中案,书籍和书信里一定大有文章,故上报圣御都城血色审判所,血色审判所再次上报达到锋刃议会。



    



    时间有限篇幅有限,仅将重要信息简述,还望白所抽出时间能够前往圣御都城一趟,尽早侦破过往悬案。



    此致敬礼



    117年10月15日



    



    白空艳收好信件和手稿,望向璀璨的星空,眼神忧郁,。



    



    夜,奥博战争学院。



    奥博战争学院以术士的培养而闻名整个大陆,学院追求绝对的攻击,推崇远距离、大规模、杀伤性法术,因此法术训练馆要远远多于近战训练馆,大小法术训练馆共有七座,而近战训练馆只有一座。



    近战训练馆里除了正常上课时间,很少有人会单独练习,每到夜间场馆内总是空无一人,漆黑一片。



    不过自从这一年的新生入学之后,近战训练馆每天夜里都是灯火通明,直到深夜场馆才会重新回归黑夜的怀抱。



    今天也不例外,近战训练馆里,一个短发女孩正在反复练习着突进直刺。



    女孩的动作短促有力但略显柔弱,伴着腿部蹬踏,缩在胸前的单手剑一次次的快速刺出,每一次出剑,剑尖都准确的点在了对面摆着格斗姿势的假人手腕处。



    女孩的动作平淡无奇,但是女孩手中的剑却是美的不可方物,近乎透明的剑身如同一束冰,轻薄锋利,在灯光的照射下越发通透。



    破日银凌剑。



    “马上十一点了,今天就到这里吧,”训练馆门口一个身穿灰色制服的中年男子朝着女孩喊了一声。



    “知道了,我这就走。”女孩应了一声却并没有停下的意思,加速对着假人连续刺出十几剑之后,在中年男子再次催促之下才收了剑,向门口走去。



    “万烁啊,近战是男人的事情,你一个小姑娘搞什么,法术攻击既安全有华丽,干嘛要练这个。”中年男子抱怨道,“要知道自从你来了啊,我这睡觉时间都延后了。”



    “大叔你就不要抱怨了,烟草不是给你了吗?”万烁不耐烦的翻了翻白眼。



    “要我送你回寝室吗?”



    “睡去吧大叔,明天见。”万烁摆摆手,径自走出了近战训练馆。



    万烁暗自盘算着自己的进度,10月6日入学,到今天已经过去快半个月了,不由得叹了口气,“进度还是有些慢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赶得上那个吴鸭蛋。希望经受了这一次雪落城三十五村灭村,他还能振作。”



    回到寝室楼,万烁看了一眼通知板,上面空空如也,目光越过通知板,看到了门廊一侧的信箱。万烁对几乎占据了半面墙的信箱感觉十分的陌生,虽然天天都在,但从未引起万烁的注意,万烁也从来没有走近看过,毕竟在万烁看来是不会有人寄信过来。



    这一天觉得好奇,万烁摸着和房间钥匙串在一起的邮箱钥匙,鬼使神差的决定前去膜拜一下这古香古色的,据说已经使用了近五十年的木制信箱。



    万烁向信箱走去,边走边找寻标记着自己房间号307的那个信箱,想要看看属于自己的那个信箱处在什么位置。



    万烁很快就找到了标记着325的信箱,很自然的顺着数字一路减下去,万烁的目光最终停在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信箱上,瞬间整个人一震,加速走了过去。



    信箱用于投递的缝隙里塞着一个偏平的、黄色的、纸质的物件。



    信箱里面竟然有一封信!



    邮寄人员的工作太不到位,竟然没有把信完全塞进信箱里,留了一个角露在外面。万烁已经没有了责备邮寄人员的心情,此刻万烁更担心的是她自己,毕竟除了所谓父亲的万叶孤是不会有人给她写信的,而且信封的颜色实在太熟悉了,黄杨木的颜色,信封四角上印着烫金的玫瑰图案。



    万烁在圣御都城见过无数这样的信封。



    阴沉着脸收起钥匙,万烁直接把信从信箱里拽了出来,嘴里低声咒骂着;“万叶孤你真是阴魂不散!”



    万烁把信封攥在手里看都没看一眼,气冲冲的上了楼。



    回到房间锁好门,万烁看着手里已经变得皱巴巴的信封,紧咬着牙关,把信揉成一团扔进了衣柜。



    信封被团成了纸球,在衣柜里滚了几下,最终掉到了最底层,不偏不倚滑进了一只皮靴里。



    



    寝室楼的对面是一座器械馆,器械馆的跃层平台完全被茂密的树丛遮挡着,在这平台的阴影里,一个黑衣蒙面男子一直在盯着万烁的动作,从万烁进到寝室楼,到她拿着信怒气冲冲离开门廊走上楼梯,目光从未离开,或者更加直白的说,男子的目光一直都没有离开那封信。



    男子确认万烁拿到信之后,猫腰跃下平台落进草丛里,几个腾挪之后,彻底消失在了黑夜之中。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