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江山
字体: 16 + -

南北大战(1)

    第四回



    这里是太后的宫中,太后正在和肃侯陆陵的夫人邵氏谈心,邵氏的两岁的孩子也跟着来了。太后可是喜欢的不得了,一直抱在怀里,轻轻地摸着他的小头,笑着对邵氏说道:“这孩子长得可真像他父亲小时候,你瞧,这小鼻子小眼的,可真是讨喜。你们真可是有福啊!”



    邵氏笑道:“这还不是托您的福,这孩子有太后您的疼爱,将来定能有出息。”



    “可不是,你瞧,这眉目,一看就是王侯将相的面相!”太后捏了捏他的小鼻子,笑道:“你瞧,他还咯咯笑,真是讨喜!”



    太后又换了姿势,搂着这孩子,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你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抱上孙儿?”



    邵氏一下子明白了太后是想要孙子,连忙笑道:“我皇家龙脉强盛,必能千年传承。”



    太后笑道:“但愿能如你所说呀!”



    邵氏问道;“陛下今年也不小了,也该选秀,册立皇后了吧?”



    太后有些埋怨的说道:“可不是,陛下啊,他那颗心全都放在治国大政了,我劝他好几次,他都推辞掉了。你说说,整晚就御书房宿一宿。”



    邵氏摇了摇手,说道:“那可不行哟。”,又笑嘻嘻的说道:“臣妾就觉得陛下不找,您可以给他找一个!”



    太后抬起逗孩子的脸,看了看邵氏,问道:“我呀,久居宫中,你倒是说说谁家姑娘比较好?”



    邵氏说道:“要说姑娘,臣妾倒是知道一个,徐丞相的甥女欧阳容儿,那绝对是要模子有模子,要身段有身段,是个美人坯子。”



    太后说道:“那孩子我倒是有一面之缘,那时候还是个小女娃子,想不到都长成个大美人了。改天,我是得瞧瞧。”



    邵氏说道:“可不是,女大十八变不是!”



    陆稷有了一战的打算,便让人带上齐国使臣前来朝堂觐见。



    王谈在甲士的带领下,走上了大殿,给陆稷行了礼,报了来历,可陆稷却慢慢睁开眼,嗤笑道:“你们齐国没使臣了吗?派你这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前来出使?”此话一出,满朝的大臣一片哄笑。



    王谈看这阵势,突然冷笑了数声。



    陆稷示意众臣安静,问道:“老头,你笑什么?”



    王谈行了一下礼,恭恭敬敬地说道:“老臣是笑,这诺大朝堂,竟彷如集市一般吵杂。”



    徐寅连忙上前呵斥道:“来使放肆!”



    陆稷示意他退下,对王谈说道:“呵呵,咱们都是明白人,朕也不跟口舌之争,就说说老先生你此行的目的吧?”



    王谈说道:“陛下直爽,老臣也就开诚而谈!老臣此来,是要联合两国之力,共抗北患,以解两国之危!”



    陆稷轻蔑一笑,指着王谈,说道:“好个三寸不烂之舌,据朕所知,燕国打的是你们齐国,跟我们清国有什么关系?要说关系,朕还打算联燕伐齐!”



    王谈回答道:“老臣以为陛下不会伐齐?齐国一旦亡了,清国还能独存?况且陛下是个不世出的君王,又怎么会甘做燕国的鹰犬!”



    陆稷先是一阵沉默,又笑道:“先生好口才!”



    王谈再次行了一个礼,说道:“陛下也好见识,我清齐两国如能联合,必能共抗北患,还百姓一个太平!”



    陆稷没有回答,反而问道:“你齐国连折几阵,还有士气吗?”



    王谈挥起袖子,激动地说道:“我齐国将士虽败几阵,但是战刃尤坚,他们个个积愤在胸,早就想一雪前耻,而燕军已是骄兵,又是劳师远征,其战力已大减。”



    陆稷有些动心,但并未表露,有些犹豫地说道:“我清国刚经大战,粮草恐怕是支持不了那么大的战力!”



    王谈看出陆稷的意思,大声说道:“大清没有足够的粮草,可是我们齐国国库充裕,粮草丰足,我齐国愿尽地主之谊,为清国提供一切粮草军械!另外,我主为表联合的诚意,愿将临江三郡供大清驻兵备战!”



    清国满朝都有些心动,毕竟临江三郡都是富庶之地,清国一直可遇不可求。陆稷也是如此,笑道:“你齐国还真是慷慨,既是如此,容朕再商议。王泽,送来使回驿馆暂行歇息。 ”



    退朝后,祥兴帝还是有些高兴,也借着请安的机会,向太后征求一下意见。



    祥兴帝来到太后宫中时,邵氏已经离开,太后正在那里拜佛念经,他便上前也给菩萨叩了一首。



    太后问了句:“你见了齐使?”



    “是的,儿臣刚刚见完,一个老书生,愿意以临江三郡换我国出兵。”祥兴帝故作轻描淡写地说道。



    “那你答应了吗?”太后的声音依旧平静。



    “儿臣暂时还没有,不过儿臣觉得这是我清国走向强盛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联齐抗燕,儿臣以为可,更何况……”



    “更何况有临江三郡这么肥沃的土地的诱惑是不是?”太后突然间接过他的话,“那你知道齐国为什么要割让这块土地吗?”



    祥兴帝有些莫名其妙,答道:“不是为了出高价让我清国相助吗?”



    “我告诉你,他齐国是为了转嫁危机,临江三郡富庶多产,列国都有垂涎,你拿了临江三郡,齐国是少了土地,可是燕国会调转矛头,来攻打我清国,你明白吗?”太后突然站起来,指着祥兴帝,提高声音说道,“你身为国君,不要因为这么一点点小利就冲昏了头脑,你的心里有整个天下,除了天下,没有什么可以打动你,你知道吗?!”



    祥兴帝一下子明白过来,有些惭愧,跪在那里,说道:“是儿臣被这点小利冲昏了头!”



    太后说道:“你告诉那个齐使,我清国只要粮饷和军械,至于奉送的土地一概不要。我们只本着帮助维持太平的态度,绝不愿意介入燕齐之争。”



    祥兴帝点了点头,回道:“儿臣明白!儿臣这就让人去办。”



    而驿馆这边,王谈正为自己的技俩洋洋得意,与王泽喝了几盅。王泽说道:“看这阵势,不日我陛下将会同意与贵国结成盟好呀!”



    王谈笑道:“是呀,为我两国同心协力,为我两人再次相聚干杯!”



    王泽也很高兴,举起酒杯,说道:“来,干杯!”



    两人干了一杯,王泽叹了一口气,说道:“兄长今天这番话,令愚弟敬佩万分,驳得徐寅无话可说,可算是给愚弟出了一口气。”



    王谈摆了摆手,说道:“我能有什么说的,是你我两国情谊深厚,这才促成盟好,那些破坏你我两国之好的人都不会得逞的!”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正说得酣畅,文聘带着一队甲士进入了驿馆,径直走进了王谈的房间。



    王泽一见是文聘,以为祥兴帝同意联盟,连忙起身,笑问道:“是文聘将军啊,您来这是要带王谈大人去签盟约吗?”



    文聘笑了笑,没说话,从身后拿出圣旨,说道:“陛下有旨,我清国是和平之国,只求列国相安无事,至于解齐国之围,只是不愿生灵涂炭,无辜百姓受难,我清国军队惊扰贵国百姓,故各军队驻扎于我国境内,只需贵国提供作战粮饷即可。”



    王泽没有任何察觉这其中的蹊跷,但是一旁的王谈顿时明白,他的想法被识破,有些惊慌失措。他想要说些什么,文聘将圣旨放在他的案桌上,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离开了太后宫的祥兴帝立即召集众将军前往议政殿商议战略布局,待他到达议政殿时,众将军已经全部到齐。



    祥兴帝径直走上案桌,用红袍略微掸了一下案桌,坐了下来,说道:“朕意已决,与燕国一战。”



    王宇起身说道:“陛下的意思正是我等的意思!”



    祥兴帝点了点头,皱了皱眉,说道:“可是这燕国可不是个善茬,他们的将军个个是力敌万人的勇将,你们打得过吗?”



    众将军一下子被激怒了,文聘、康超、李仲等将军纷纷喊道:“末将愿首先出战,扬我军威!”张顺更是喊道:“凭我一把长刀,一千个来一千个死!”



    祥兴帝笑道:“很好,燕国不是善茬,咱们清国也不是孬种,他们有铁骑,我们也有铁骑,我们清国不怕他!”



    



    



    



    而燕军这边,正在加紧攻打齐国的临城,被围的齐军不愿束手就擒,正集结满城的人马死守临城。



    临城上下是一片狼烟,燕军如潮水一般黑压压地直扑向临城。冲锋的燕军更是顶着齐军的箭雨和飞石,前仆后继地往前冲。远远望去,临城下已经是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可是燕军的士兵却是士气正盛,硬是踩着尸体,架起云梯向城楼上爬。城上的齐军因为是最后一道防线,更是拼了命地死守,在齐国上将军王湛的指挥下,奋起反抗。那些齐人士兵射光了自己的箭,就从尸体上拔下箭继续射,等到箭都射光了,就搬起石头砸向燕军,最后更是看到什么就往下扔,看见燕军就拼命的刺杀,没有刀剑就和燕军抱在一起扭打,直到一起摔下城楼。不仅如此,齐国的将军们纷纷被派上城楼,与士兵们一起共存亡。



    燕军在临城苦战数日,毫无结果,这令一向势如破竹的燕军很是烦恼。



    这里是燕军的大帐,燕国皇帝张绍愤愤地向前大步走着,后面紧跟着的谋臣李彦急急忙忙地禀报道:“皇上应该在齐地尽快解决战斗了,微臣接到奏报,清人已经愿意与援助齐人了!一旦清齐正式结盟,我军就会腹背受敌!”



    张绍有些不屑地将解开的战袍扔给身旁的甲士,说道:“一个小小的清国,能左右我四十万水陆大军吗?”



    后面的李彦连忙提醒他道:“皇上可不能对这小小的清国掉以轻心,您难道忘了范阳山晋军的惨败了,更何况一旦两国联合,互通有无,相互策应,我军的作战就变得很艰难了。”



    张绍沉思了一下,点了点头,捏着下颚的短促利落黑须,说道:“你说的不错,寡人不能小觑了他们,必须尽快攻破临城。可是,这临城固若金汤,我大军连攻数日,都拿不下呀!而且咱们的军粮也快不够了,必须尽快休整,等粮草足够,才能再战呀!”说完间,叹了一口气。



    李彦笑了笑,说道:“在下倒是有一策,还请皇上采纳!”说完,上前在张绍耳边悄悄说了几句。



    张绍听了,默默地点了点头,立即召来上将饶敏,让他停止攻城,全军休整退军。饶敏虽然有些不愿意,但仍然执行了君命,命令各处攻城军队悉数后退休整。



    



    



    燕军的撤离总算是给苦战多日的齐军缓了一口气,而这时从清国赶回来的王谈也递上了清国的联合书,给齐国带来了希望。可是临城用以支撑的粮草也不太多了,必须尽快从各处运来足够的粮草,而燕军却将临城的交通要道全部切断了,这令齐国上下很是头疼。



    在朝议上,休战给齐太宗带来了一丝希望和信心,他对群臣说道:“燕军围我数日,无功而退,由此可见,只要我君臣上下一心,一定能够打败强敌!”



    上将军王湛上前说道:“陛下,燕军后撤,正是我军的机会,我军正可以趁燕人松懈之时,迅速开辟粮道,囤积粮草,以备日后的大战!”



    齐太宗此时也是信心满满,对王湛更是言听计从,连连答应,更是说道:“有你王湛在,齐国亡不了!”



    



    



    星夜,王湛率领着数十骑偷偷出城,探查城外的状况,以准备开辟新的粮道。众人悄无声息地来到城外西山的小道上,勘查着地形。



    身旁的副将问王湛道:“上将军,这燕军退得有够远的,大概有六七里了吧。”



    “是啊,我也纳闷啦!”王湛回答道,“燕军是怕我们偷袭他们吗?这敌强我弱,按道理不应该呀,除非发生了什么异动。”



    两人正说着,对面小道上冲出一骑,王湛立马让众人埋伏在一旁看着,趁着月色,可以看出那小道上疾驰的是一名骑兵。由于是打燕军的阵营来的,王湛立马让甲士将其射翻,众人一起围了上去。



    王湛上去的时候,那燕军士兵依然毙命,但是从他怀里搜出了燕军的军令,打开一看,是李彦催促军粮的亲笔信。王湛一下子恍然大悟,对众人说道:“本将现在明白为什么燕军让后退六七里了,原来是断粮了!”



    副将一听,也十分高兴,连忙建议道:“既然如此,上将军我们何不趁着燕军断粮,打他个突击,击溃他们!”



    王湛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来个出其不意!这正是我们反攻的天赐良机啊!立即回城,集结将士们!”此时的王湛是十分高兴,急忙上马,带着骑兵们飞驰回临城。



    为了防止夜长梦多,王湛并未奏报齐太宗,直接集结了手下仅有三万大军,星夜打开城门,直奔燕军大营杀去。



    



    王湛的齐军来到燕军营前,只见燕军的哨兵十分松懈,一个个垂头丧气,倒在地上,有几个哨兵甚至在争抢食物,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燕军确实断粮了,而且士兵已经十分饥饿了,立即命令所有将士直奔燕军大营,只取燕国皇帝张绍。



    他一声令下,齐军士兵纷纷冲向燕军大营,高声呐喊着,拼了命地前进。那些哨兵一见齐国大军,吓得连滚带爬地往营门内跑,边跑边喊道:“齐军来袭了!”



    王湛身先士卒,骑着战马奋勇向前,直接刺杀了那几名哨兵,带着士兵冲入营门,却发现营内出奇的安静,不禁大叫不好,上了燕军的当,连忙让将士们赶快撤出去,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只听一声炮响,四周火把群集,数十万燕军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而李彦在燕军的簇拥下,立马于燕军阵前,笑着对王湛说道:“上将军别来无恙啊!我燕军连攻数日拿不下的临城,经你的帮忙,现在是唾手可得呀!哈哈哈!”说话间,燕军一片哄笑。



    王湛一下子被激怒了,攥紧了拳头,指着李彦,痛骂道:“匹夫!你胜之不武!我要杀了你!”说着,拨马便朝李彦杀去。



    李彦摇了摇头,笑道:“兵者,诡道也!是将军你太实诚了!”说完,命令燕军士兵放箭射杀齐军。



    王湛刚要靠前,便被燕军射回来了,左右的将士们拼命护着,才幸免于死,从重围中杀了出来。而那些被包围的齐军多是轻骑兵和步兵,无处可守,无处可防,只能成为活靶子,扔了战旗,抛了兵器,在箭雨中和战火中四处逃窜,四相践踏,死伤无数,最后剩下的齐军甚至被燕军四面围住,一刀一刀全部刺杀了。



    



    



    王湛率着残部折回临城,急急忙忙地向齐太宗请罪。齐太宗王恒正在熟睡中,被突然闯入、满身血迹的王湛和众将士搞得一头雾水,连忙问道:“你们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突然...”他也隐约有种不想的预感,双手在颤抖。



    王湛直接跪在了地上,声泪俱下,哭着说道:“末将有罪,末将偷袭燕军大营,不想,不想中了奸计,我大军,大军全军覆没了!!!”众将士也跟着哭了出来。



    王恒一屁股坐在了席子上,双目呆呆地看着前方,一只手无力地指着王湛,想说些什么,却什么都说不出来。突然,他从口中喷出鲜血,眼前一黑,倒在一边。



    由于事出紧急,加上燕军可能随时会攻陷临城,王湛立即与群臣商议,带着残部护送皇室和一些重臣迁都于南都汉城,至于那些普通臣子只能让他们以死护卫临城。



    齐军撤出没过多久,燕军便大军压上,攻陷了临城,城内的齐国臣子除少部分自杀殉国,其余都开城投降,至此,燕军已经攻破齐国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