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谁主江山
字体: 16 +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丕称帝

泰康三年,也就是建安十七年,历史上这一时期,曹操南征孙权也是吃了一个亏,还在马超手下吃了败仗,现在换成了高干,这一战犹如历史上的汉中之战,曹操的中原门户彻底洞开了,许昌、南阳将士唐军铁骑仁义驰骋的疆场了。

回到许昌后,曹操就大病不起,荥阳这一战将曹操击垮了,所幸的是东南战场还算顺利,夏侯渊将孙权挡在会稽以北难以寸进,孙权分兵去偷袭荆南,结果被曹仁打败,损兵折将,孙权哪里是曹仁的对手,后来曹仁所幸追着孙权打,将孙权打回了交州,孙权也是无奈至极,自己手上就那么点兵马,还需要留下三四万防备交州,能带出去的只有五六万的样子,夏侯渊在江东就有五万,曹仁在荆州有十万,是孙权的好几倍,孙权打仗又是个二流水平,鲁肃出谋划策可以,征战沙场就不行了,江东以前唯一能够威胁曹操也就是周瑜一人,可是为了挽救江东局势,周瑜早已经病亡了,江东将才有,却无帅才啊。

许昌城内,曹丕府邸内,曹丕、陈群、胡质、朱铄四人全部秘密集聚在曹丕的书房,他们是曹丕的知交好友,一直对曹丕给予大望,眼下曹操眼看是不行了,虽然世子之位已经确立,可是曹操的其他儿子却也是虎视眈眈,曹植在士林之中的威望十分之高,淮南的曹彰手握雄兵,这些人都是曹丕的威胁。

“世子,眼下魏王身体每况日下,医官说魏王大限只在数日之间了,世子当做好准备啊!”朱铄直截了当的说道。

“眼下魏王最信任的谋臣乃是贾诩,荀攸,他们都是都是支持世子,但是摸不好那些武将的心思,世子不比公子曹彰,在军中威望甚高,不得不防啊!”胡质也开口说道。

倒是陈群却没有多说什么,知道三人将目光齐聚到他身上之时才说道:“在下以为公子还是静观其变最妥,魏王的一句话可以决定将来魏王的继承人,世子多做多错,还是什么都不做为好,那样魏王就不会有理由废立世子。”

四人在书房内商谈了一个多时辰,于此同时,身躺在病榻上的曹操对身旁的内侍喊道:“快,去叫世子,叫曹丕过来。”

内侍连忙前往世子府内传话,曹丕刚刚送走陈群等人,就听说父王召见自己,曹丕连忙前往魏王曹操的内室,当曹丕到了以后,见到曹洪、曹休、贾诩、荀攸、董昭、徐晃、许褚、程昱等人都在,曹丕一一见礼之后,才来到曹操的卧室。

见到身形憔悴的曹操,曹丕顿时泪如泉涌,从荥阳回到许昌才不过十几日的时间,曹操竟然成了这边模样,曹丕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何况面前的是自己的父亲。

“父王,您怎么样了?父王!”

听到曹丕的话,小憩的曹操睁开双眼,气喘吁吁的说道:“丕儿,为父不行了!父王的未竟之业只能靠你了,我曹氏是否能够荣耀千秋,父王是没办法掌舵了,现在就将它交给你了,你要答应为父,务必保住我曹氏的基业……”

曹操的一番话让曹丕泣不成声,在曹操的示意下,门外等候的一群武全部走了进来,曹操努力的坐起身,令书佐起诏道:“孤自黄巾之乱时起,战黄巾、讨董卓、抗袁绍、灭吕布、伐袁术,纵横天下二十余载,今大限将至,世子曹丕,恭孝聪慧,可承继大业,今传位与曹丕,望诸卿竭力辅佐,共保大业……”

一帮老臣知道这是曹操在安排后事了,当下无不声泪涕下,伤感之情难以言表。

曹操仰望着窗外的蓝天,他看到了自己昔日在洛阳的那些好友对自己微笑,曹操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在洛阳为官时的情形,那时的他意气风发、采激昂,好不惬意。

“父王!”曹丕见曹操半晌没有动静,上前低声唤道,可是曹操再也听不见了,一代枭雄曹操已经驾鹤西去、魂归九泉。

“父王!”

“魏王!”

众人起身唤道,知道知道已经故去,可是一时间难以接受,曹操就是他们心中的神,现在他们的神死了,他们一下子不知道如何是好。

洛阳城内,高干自败曹操之后,也是损失颇大,十万兵马损失了三四万,姜隐、冷苞等将战死,高干可以说是惨胜,高干留黄忠率军三万留守荥阳,而后班师回洛阳,为了稳定徐州的局势,徐州兵马继续留在了徐州,另外让高览驻守泰山郡,为将来出兵做准备,方谦留下蒋奇驻守延津、白马渡口,而后也回师洛阳。

“曹操死了,曹丕称帝了!”当方谦回到洛阳不过一个月,就收到了许昌锦衣卫的书信,曹操死了,世子曹丕继位,曹丕继位不到十日就让献帝禅位了,曹丕在经过三番推辞之后正式称帝,改元黄初,将国都定在了汝南,许昌为陪都。

“曹丕继位之后,封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贾诩为太尉、曹仁为大将军……”洛阳皇城内宫大殿之上,太尉陈宫上前奏报道。

“曹操死了?曹丕还真沉不住气,刚继位魏王,就急着篡汉自立,这不像是贾诩、荀攸等人的做法啊,想来这定是华歆等人的主意!”方谦戏谑的调侃道。

众人闻言也都大笑,田丰上前奏道:“陛下,曹操一死,曹丕新立,中原局势正是动荡不安的时候,我军完全可以趁势一举荡平中原,一统山河。”

逢纪连忙上前制止道:“陛下,此时不可急于出兵,还是先仔细谋划妥当,若是举全国之兵出兵,北域的鲜卑趁势南下,我大唐就腹背受敌,前番陛下战于荥阳,鲜卑就数日派人袭扰幽并二州北疆,若是这次还是如此,我军尚未拿下中原,北疆可就危险了。”

逢纪的一番话确实没有与陈宫抬杠的意思,乃是出于公心。

诸葛亮也上前奏道:“陛下,逢尚书所言正是,必先平定北疆才可南下。”

高干闻言,点点头,说道:“既如此,那就暂缓逐鹿中原的事情,先平定北疆,扫除后顾之忧,之后再逐鹿中原。”

“臣举荐一人率兵出战鲜卑!”方谦此时也上前奏言道。

大家都望着方谦,方谦在朝堂之上向来是不怎么开口的,甚至有时候都是不上朝的,但是一开口往往能够决定高干的心思。此次方谦主动开口原因无他,就是不希望高干脑袋发热,再一次御驾亲征,要知道阵前刀剑无眼,要是有个好歹,那对士气就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就像荥阳一战,若不是曹操突然病发昏厥,高干想赢,至少还要丢下两三万人不可,不会这么轻松的。

高干听方谦开口,当下就询问道:“大将军所荐何人?”

“并州刺史牵招牵子经,子经在并州北疆已经近十几年了,武双全,由他为帅出征,绝对可以横扫鲜卑。”

众人没想到方谦会推荐牵招,要知道朝廷之中可胜任此职的人不少,为何方谦却偏偏看着牵招,他们当然不知道方谦有他的想法,现在那些老臣都已经六七十的人了,最多再撑十年就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年轻一代来继任,在中年一代人物中,徐庶、诸葛亮那是不用说的,可是牵招、田豫、蒋琬、阎柔、杨仪他们个个都是将来的擎天一柱啊!

“大将军推荐,朕允奏!出兵之事,就由大将军安排,呈朕御览之后即刻批奏!”高干当下就说道,众人闻言都知道方谦在高干心中的地位是何其重要了,如果是别人肯定会商议商议的,可是方谦一言就定了下来。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