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谁主江山
字体: 16 + -

第四十三章 徐庶北来

关中方谦正在巡视各地,河北邺城高干也没闲着,不仅要处理各州郡军政,还需要处理边防军事布防,虽有诸葛亮、田丰、崔琰、苏则、袁胤等人辅助,但是大事还是需要他拿主意,以至于每至少有四五个时辰在处理军政事宜。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之际,高干想想今天日子特殊,就给自己放了半天假,带着王越以及数目精锐青龙卫士出府与民同乐。邺城如今日益繁荣,在袁绍之时不过二十万人口,如今有三十万,繁荣更盛往昔,中秋时节,邺城之中张灯结彩,气氛十分热闹,高干也是难得有此机会欢畅一次。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在街角一处酒楼之上,一名中年士伫立窗前,此人身高八尺有余,脸如刀削、剑眉星目,虽醉眼迷蒙,却饱含睿智之光。

此时高干正从楼下经过,听到这样的话,不免驻足停留下来,往楼上望去,正好与那中年士四目相对,见到此人的第一眼,方谦就觉得此人必定不是一般人,于是下马进店。

高干踱步上楼,来到中年人所坐的位置,上前行礼道:“在下刚才偶闻先生出口不凡,不知先生高姓大名?”

中年士还礼道:“微末之人单福,诳语出口,岂敢得公子亲身上前礼遇,倒是公子衣着华贵、气表不凡,一看就是人中龙凤。”

高干连忙谦虚的答道:“先生过誉了!听先生口音不是冀州人,不知先生乃是何处人士,今来邺城有何贵干?”

单福喝了口酒,说道:“公子聪慧,在下的确不是冀州人士,乃是颍川人也,少年离家,游历天下,如今正好路过邺城,正逢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之际,所以驻足观赏。”

“邺城之景,何止于此,邺城东郊的百家学宫,英荟萃,先生也可以前往一游,邺城西郊皆是民田,且此时正值秋收之时,满地小麦金黄璀璨,也是一景。”高干说道。

单福有些好奇的问道:“小麦之景,处处皆是,为何邺城就独领**?”

高干笑道:“邺城西郊所种小麦乃是从关中引进的新型品种,乃是关中大都督方谦所改良的,以前一亩地只产粮三百五十斤左右,现在可以产粮五百斤,麦粒更大更饱满,难道称不上一景?”

“既如此,当前往一观!”单福笑道。单福与高干把酒言欢,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十壶酒就被消灭掉了,借着酒性,单福问高干道:“公子出口不凡,必是饱学之士,不知公子对当今天下局势如何看待?”

高干知道这是对方在试探自己,也不推辞什么,说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汉历经近百年的动乱,导致如今群雄割据,如今局势也渐渐明朗,实力最强的当属大将军高干、司空曹操、吴候孙权,其余刘表、刘备、刘璋、张鲁、马腾、韩遂、公孙度等皆不足道哉,孙权占据江东之敌,水军精锐无匹,但是步兵、骑兵不堪一战,自守有余,争夺天下难矣,想那孙权率军十万与曹操争夺淮南之地,淮南毛玠、张绣不过三万兵马,孙权征战数月却难以寸进,江东之不足,已经暴露无遗,而曹操虽有兵马三十万,占据兖州、豫州、徐州、淮南等地,但是四面皆有大敌,全力攻北,江东便会趁势夺淮南、徐州之地,全力攻南,河北之军就会趁势南下,若非有曹操坐镇,早已经覆灭了,而刘备虽占据了南阳,可是东西南北都有大敌,也难以发展,唯有北方高干,勤政爱民,治下百姓富足,兵马强劲,拥兵三十余万,再过十年,河北之地必然稳据天下第一诸侯之位,倒是南下取汉中、西川,而后东出武关夺荆州,南下攻曹操,天下一统,指日可待。”

“公子见识果然高远,在下佩服!”单福行礼道。

高干谦虚的说道:“先生谬赞!”

单福继续问道:“那公子觉得以哪家学说之国最为适合?”

高干笑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国力渐贫,说实话,在下个人觉得儒家思想治学御民尚可,但是却不足以富国强兵,当年孔孟之学被诸侯抛却,足可证明其中的玄机,如今天下局势犹如当年春秋战国之时,自然当集合各家学派之所长,用以治国,比如说,法家学说可以御民治吏;墨家精通机巧之术,可以发展生产;阴阳家善晓天之学……各种学说都有可用之处,自然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之治下。”

单福继续询问道:“以何法治民?”

“鼓励农桑、发展商业、轻徭薄赋、强兵富国。”

听到这些,单福却起身行大礼叩拜道:“在下久闻大将军仁义之名,愿投效大将军,为主公大业略尽绵力。”

高干一时间被他搞得手足无措,愣在那里,还没反应过来,待恢复心神之后,立即扶起单福,说道:“久闻颍川徐元直之名,今日元直来头,如虎添翼也!”

这下轮到徐庶发愣了,他没有想到高干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随后大笑,道:“原来主公早已知晓,非在下有意相瞒,实在有难言之隐,在下少年之时因救好友劫狱杀人,乃是戴罪之身,还望主公见谅。”

高干笑道:“元直过虑了!我亦知元直之事,佩服元直义气,过往之事,不必再提了。”

徐庶尴尬的笑了笑,谢道:“多谢主公,不知主公何以知晓属下的身份?”

高干笑了笑,从怀里拿出一张布帛,递给徐庶,说道:“元直应该知道我军军中大都督方谦吧,这是他写的,上面记载着敌我双方的智谋之士以及在野之人,所以我知晓,且孔明也曾言元直的事迹,自然知道元直化名之由!”

“原来如此!早就听闻关中大都督方谦方天佑智谋无双,做事不拘一格,今日才知晓,果然名不虚传!我不如他啊!”

随后徐庶便跟着高干回到大将军府,正巧遇到诸葛亮正在处理事情,诸葛亮见到徐庶也是惊喜万分,上前见礼道:“元直,你如何来了冀州?”

徐庶还礼谢道:“常年在外游历,数日前来到冀州,今晨在城内遇见主公,如今你我都是主公帐下之人了!”

诸葛亮没想到高干是很少出门的,这次出门不到三个时辰就带回一个徐庶,也很是意外,随后也释怀了,笑道:“这是主公的仁义所致,你我共同效力主公,实在可喜可贺。”

随后诸葛亮对高干说道:“主公,元直家中尚有一老母在堂,元直年幼丧父,侍母至孝,主公当遣人速将元直老母接来河北,以免为人所趁。”诸葛亮为人谨慎小心,当下就想到了徐庶家中还有老母在堂,一旦有人知晓徐庶在高干这里效力,以徐庶老母为人质,徐庶自然难以留在河北效命了,所以不得不防。

高干听完诸葛亮的话,连忙找来王越,让他挑选几名精锐的青龙卫士连夜赶去将徐庶的母亲接来,徐庶知道高干的所做之事以后,也甚是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