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谁主江山
字体: 16 + -

第三十二章 河北乱局

官渡一战,曹操以弱胜强,以八万兵马打败袁绍三十五万大军,曹操损兵四万,袁绍损兵十三万,曹操的袁绍降军十万,袁绍率几千残兵败回冀州,回到邺城之后,心乱意烦、气闷于胸、一病不起,无法在理政事,袁绍与审配、逢纪、郭图商议之后,暂由三子袁尚代袁绍处理政事。

袁绍病重之时,众位谋士皆上言确立嗣位,辛评、郭图二人支持袁谭,审配、逢纪支持袁尚,一时间为了嗣位之事,争乱不止,袁绍踌躇不定,不知如何决处。此时正好得报:二子袁熙率兵六万从幽州赶来,长子袁谭率军五万从青州赶来,高干引兵六万屯驻黎阳抵抗曹操,诸子侄皆来助战,袁绍大喜,准备整兵再战。

而原本身在原武的高干,聚拢了残兵之后,知道原武城小无法屯驻大军,于是命甘宁率军八万前往牧野,高干自己与方谦、田丰二人率关中军留守接应,探听到高干大军撤退的消息,曹操举兵北上,欲一举攻入河北,却在攻到原武城下的时候后方粮草被埋伏的陈宫。赵云大军烧毁,从许昌运来的粮食化成了灰,曹操无奈,害怕步了袁绍的后尘,连忙率军退回官渡,且发表前往许昌再次催粮。

却说袁绍三子齐聚邺城,准备再与曹操交战,却得知曹军后退,于是带病出征,两月之间聚兵十五万前往仓亭,誓与曹操决一死战,曹操在得到许昌的粮草之后,进兵仓亭,双方再次在仓亭大战,为了保存实力,高干自请率军屯军黎阳,保护粮草、拱卫后方。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三月,袁绍准备在平丘渡河,意图袭取陈留,再攻占许昌,曹操郭嘉识破袁绍的意图,建议曹操率军出击袁绍,双方在仓亭大战一月,袁绍损兵折将,再次溃败,最终的高干的掩护,逃回邺城,曹操顾及高干大军再次袭其后,不敢轻易北上,率军退回,自此双方暂时安定下来。

退回邺城的袁绍一病不起,日日吐血,三子为争夺嗣位争斗不休。曹操退军之后,高干留下甘宁、赵云、陈宫率军三万驻守黎阳,高干自己与方谦带着数十青龙卫队赶往邺城拜见袁绍,田丰在高干的请求下调往关中任职,袁绍两次大败,觉得无颜再见田丰,于是答应了高干的请求。

来到邺城之后,高干领着方谦前去拜访袁绍,这是方谦第一面见这位乱世枭雄,从高干的口中,方谦也得知了袁绍的一些事情,绝对不是历史上面说的那么无能,算得上是一位仁义君子,只是气量不足、优柔寡断,算不上明主,却也绝对不是庸主,不然也不可能在几年之间从一个渤海太守成为一个坐拥河北的第一大诸侯。

方谦见到袁绍本人的时候,心内有些伤感,在他的眼中,眼前之人已经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第一大诸侯了,而是一个垂死的老人。袁绍的须发苍白,方谦看着这个老人,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高干与袁绍叙了一番亲情之后,便回了邺城的宅院。

回到府宅之后,高干有些伤感的说道:“没想到舅父病的如此之重,只怕活不了多久了。”

“是啊,一代枭雄,半年时间,两次大败,损兵几十万,就算袁公不死,河北十年也无力南下了,就连防守都很吃力啊,如今内忧外患,袁公命不久矣,河北难呐!”方谦也是百感交集,自延津到黎阳再到邺城,一路上所见,百姓困苦,方谦心内不忍。

高干低声说道:“你不知道,当初我来到这个世界,占据高干的身体,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内心惶恐不安,是舅父日日对我关切,才让我感觉到一点温暖,虽不是真的甥舅关系,却胜过我们那个时代的亲情啊!后来舅父为了使我建功立业,还给我兵马,封我为并州刺史,让我驻守并州,那时候他的儿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你说我们这么算计他,是不是有些……”

方谦拍拍高干的肩膀,他明白高干的心思,安慰道:“不是我们算计他,是败局如此,官渡之战那时,我们手里虽有几万人马,却根本没办法参加大战,我们虽有十几万兵马,只有七八万老兵,其他都是新兵,还要扼守各处关隘,我攻打汜水关就带去了四万,你带来的几万兵马,一万水军根本不堪一战,一万精锐都让子龙带去了,我带来的几万兵马都是新兵,如果让他们与曹操大军交战,那就是让他们去送死。仓亭之战的时候,我才会建议你据守后方、保存实力,其实两军交战,并不在多在精,在于主帅的谋划决断,在这一点上,袁绍根本比不上曹操,这也是为什么袁绍几十万军马都胜不了曹操。”

“我知道了,也就是心里感慨一下。”高干对着方谦挤出一丝笑容回答道。

方谦继续说道:“这一路下来你也看到了,河北的百姓生活艰难困苦,眼下袁绍命不久矣,他那几个儿子你也了解,都是不成器的东西,历史上的他们甚至联合曹操攻伐自己的手足兄弟,所以我们必须要拿下河北,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实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是河北百姓脱离苦难。”

高干听后询问道:“那你有什么计划?”

方谦笑了笑,摇头道:“没有,走一步看一步吧!”

袁绍病重,命不久矣,袁绍的几个儿子心里都清楚了,他们在医师那里探知,袁绍每日吐血,最多也就三个月的命了,现在的他们是各怀心思,幽州的袁熙实力最弱,邺城很少有人支持他,袁尚最得袁绍喜欢,袁谭是长子,有政治资本。

袁谭府内,郭图、辛评二人坐于袁谭左右,三人都面色沉重。

袁谭开口询问道:“二位先生,父亲病重,还未确立嗣位,如今袁尚把持军政,该当如何,还请二位先生教我。”

辛评开口道:“主公病危,袁尚把持军政大权,且其母刘氏日夜守在主公身边,不怕别的,就怕他们矫诏谋位。”

郭图也说道:“仲治所言甚是,公子五万兵马屯于城外,如果一旦主公归天,袁尚必定矫诏,到时主公率兵马入城,以杀父矫诏之名剿灭袁尚,公子再登大位,犹未迟也!敌不动我不动!”

“如此,一切按先生之计行事!”

袁尚府内,审配、逢纪二人围在袁尚身侧,也是心思沉重。

袁尚说道:“二位先生,如今邺城局势不安啊,大哥率军五万屯于城外,邺城不过一万兵马,一旦他们有什么异动,我们难以抗衡啊!”

审配进言道:“公子勿忧!大公子暂时不会轻举妄动,我军虽只有万余兵马,但是二公子却有六万幽州铁骑在其侧。”

逢纪道:“正南说的是,一旦大公子有异动,二公子不会不动的,到时候我们可以等他们两败俱伤之时再调周边兵马支援,大事可成。”

“可是如果他们联合起来怎么办?”袁尚问道。

审配正言道:“不会!大公子与二公子向来不和,绝对不可能联合的,就算他们联合了,我们可以暂避锋芒,主动将嗣位让出,让他们去争夺,我们还是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袁尚松了一口气,说道:“如此,我心安矣!”

而回到许昌的曹操,这次虽说打退了袁绍的进攻,俘获了十几万降卒,可是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多粮草去养这些降兵,曹操最后无奈,坑杀了七万多降卒,地盘都没有得到多少,一切都是那个高干惹的祸,官渡之战之时是他烧了自己的粮草,逼得自己不得不后撤,仓亭之战,又是他断后,率数万铁骑拦截自己的追军,自己这方虽说打了胜仗,可是损失也是很大,粮草消耗一空,还丢了汜水关,关中门户洞开,只有一个荥阳可以防守了,这让曹操差点吐血,一提到高干这个名字,曹操就咬牙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