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说历史
字体: 16 + -

第36章 子颓之乱

    公元前677年,在位五年的周僖王去世,周惠王即位。此前一年,周僖王曾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分封晋武公。

    晋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它地处山西,在西周时期渐渐强大起来。晋国在平王东迁时立了大功,受到周室器重。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即位。他把曲沃这个地方封给叔叔成师。可曲沃这个地方太肥沃,成师的实力越来越强,渐渐生出觊觎之心。双方为了地位大打出手。

    公元前716年,曲沃武公即位。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他肯定很能打仗。公元前706年,他诱杀了晋小子侯,差点结束内乱。由于曲沃武公和周桓王反目,周桓王又扶植了一个国君,内乱继续。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修成正果,成为晋国唯一的国君。同年,周僖王认可曲沃武公的合法地位,曲沃武公变成晋武公。

    公元前677年,晋国新君晋献公携手郑厉公、虢公帮周惠王从陈国娶到一位公主。这就是日后的惠后。

    晋国刚刚结束长达67年的内乱,实力和齐、秦等比不了。所以,晋献公和郑、虢抱团取暖,希望抑制齐国西进的势头。

    有意思的事是,双方都想把天子拉入自己的阵营。结果这周惠王就飘飘然。周惠王巧取豪夺,收回了不少贵族的土地。这些贵族当然不甘心,他们投入姬颓的旗下。

    姬颓是周惠王的弟弟,同样能当天子。于是,双方大战一场,姬颓战败。

    准备逃窜的姬颓突然想起卫君黔牟这个人来。多年前卫国内乱,卫君黔牟被周王收留,卫惠公到现在还记恨这件事。所以姬颓逃到卫国。

    没想到,姬颓这一个多心的举动竟有奇效。卫惠公是真够意思。他派兵打跑了周惠王,让姬颓坐到王位上。

    这事可太大了,以卫国的实力根本压不住。这不,郑厉公就找上门。郑厉公向姬颓发起进攻,但没有获胜。第二年,郑国联合虢国灭了姬颓,重立周惠王。干完这票,郑厉公得到虎牢以东的土地,名声更是大大提升。可惜这年五月,郑厉公病死,郑文公即位。随着这位枭雄的离世,郑国彻底玩完,沦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国。

    郑国完了,就该齐国动手了。公元前672年,齐、鲁在防地会盟。会上,齐桓公提议把妹妹哀姜嫁给鲁庄公。鲁庄公欣然同意,两国关系更上一层楼。

    这一年楚国发生政变,楚文王次子熊恽杀了哥哥,成功夺位史称楚成王。虽然历史上的楚成王是中原诸侯闻风丧胆的名字,但现在的楚成王年少,不足以威胁中原。另一位潜力股晋献公此时忙于收拾北方小国,无力顾及中原。所以,这段时间是齐国的天赐良机。

    公元前668年秋,齐、鲁、宋三国攻徐。

    公元前667年,齐国召集鲁、宋、陈、郑又在幽地会盟。这次会盟非常顺利,美中不足的是卫国没有参加。

    卫国之前参与子颓之乱,齐国和它划清界限。现在的卫懿公乐的没有齐国的指手画脚,对齐国爱理不理。

    公元前666年,齐桓公攻打卫国。卫懿公就是个酒囊饭袋,没打几下就屈服了。

    同样在这一年,楚国再次攻郑。这次攻郑的主导者是令尹子元。令尹是相当于宰相的官,子元是名字。这个子元正和楚成王争权,这次作战不过是想给自己加一些战功。但楚成王没让他带走多少人马,所以令尹子元在齐、鲁、宋、郑的夹击下灰溜溜地败退回国。

    在这一章的末尾,我简单梳理一下秦国的历史。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英年早逝。他为秦国打下大片领土,秦国的国土甚至超过齐国。新君秦德公即位时,两个诸侯国国君赶来朝见。这从侧面印证秦国强大的实力。

    两年后,秦德公去世,秦宣公即位。秦宣公元年发生了子颓之乱。这件事在秦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不少人劝宣王勤王,借此提高秦国的国际地位。

    但秦国在中原举目无亲,一下子参与王室纷争,太过冒险。秦宣公提出三条理由拒绝出兵。第一,周惠王理亏,他强抢贵族土地的做法不合道义。第二,姬颓是周庄王的儿子,也有继承资格,他们两人的斗争属于家事,外人不宜插手。第三,秦国的实力不行。

    自平王东迁后关中的人口锐减。即使秦国占了这么多地盘,也没多少人。更何况,秦国这些年有了新对手——晋国。

    公元前672年,秦晋开战。这时晋献公还年轻,打输了战争。彼时,秦国的国力还能压晋国一头。待晋献公成长起来,秦国将会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

    公元前664年,秦宣公去世,秦成公即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