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沧桑
字体: 16 + -

392积极建议

    tue oct 11 10:00:00 cst 2016

    “帮他们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通过制度来约束。比如张总编,要通过制度恢复他以前的那些权利,叫他手中有权利,心中有责任,有了权利和责任他再消极就不行了,以前他消极是因为没有人能指出他消极所造成的后果,以后我们要加强监管,报纸有了问题要及时地给他指出来,文化人的自尊心都很强,就是为了自尊他也得认真负责,并且对他来说认真负责不代表劳动强度,他也只是经一个眼睛,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不会了比登天都难,会了比什么都容易”

    田川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觉得他应该为她排忧解难,而不应该顾虑重重,他也不一定都是顺着她的意思来,他要真心帮她,就应该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你说得有道理,部里可以和他们共同研究建立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堵塞各种漏洞,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这个不应该是属于越权。”

    她并不以为田川的提议是解决报社问题的根本方法,但目前她也确实没想出什么办法来,另外,她也不能打击了田川的热情,所以,她这样说。

    “但也得和张总编先通个气,看看张总编是啥意思,如果张总编同意了,我们就可以定这个制度。”

    田川补充说,其实他也不相信用一个制度就能解决报社的问题,制度的实质是能重新起用张总编,用制度给张总编一个尊严,因为现在张总编是根本不管事,如果张总编管事了,报社的情形就会立刻改变。

    “那不和李总编通气吗?”

    她有点不解地问。

    “不用。因为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张总编,如果张总编不配合宣传部的行动,宣传部订什么制度都没有用,而李总编不管同意不同意宣传部都是可以订这个制度的,宣传部管报社,他没有理由不同意,另外这个制度从形式上看只是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而不是改变他们的职责,所以李总编他也反对不了。”

    田川满有信心地说。

    “那李总编万一要是不同意呢?”

    她还是有点担心。

    “他不敢不同意,如果他不同意,我们就拿报样给他看,叫他知道报纸错了多少,他敢担这个责任吗?”

    章楚涵觉得这个办法应该是最有效的,虽然有些问题李总编看不出来,但是如果你给他指出来,他还是能够认可的,之所以宣传部给报纸把了这么长时间的关,而李总编也没说什么,就是因为他认识到了报社的水平是确实不行。

    “那就照你说的做吧。”

    她有点相信田川的意见了,她突然觉得田川提出这个意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随便地提出,即使是随便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田川都没有错的时候,况且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呢?她觉得她还没有完全理解他的心思,她也不需要完全理解了,只要照他说的去做就行了。

    “那我就先和张总编谈,看看他的意见。”

    他请示地说,他觉得这是一个大事,他已经正式参与了对报社的管理,为了章楚涵,他觉得他可以僭越一回,等报社的问题解决了,他就回宣传部了,也算完成了他的一个心愿。

    “好吧。”

    她重重地点了点头,她越来越觉得他的意见是可行的,也许报社的问题就会在张总编身上打开缺口了。

    第二天,田川把张总编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说:“楚涵想结束宣传部为报纸把关的做法,但这需要你的支持,她是想制定一个制度,规范总编和副总编的权利,主要是一个定版权,他想叫你来定版,你看行吗?”

    “如果宣传部以制度的形式来规定我的权利,那我可以接受。”张总编思考了一会,说。

    “楚涵还担心你不能接受呢,所以没敢亲自和你说,我和楚涵的关系你知道,我们是一高中的老同事,后来又一起到文明办,可以说是多年的朋友,他很信任我,所以叫我到报社为报纸把关,有一个情况恐怕你们谁都不知道,就是我来宣传部的前一天,刘书记把楚涵批评了,批的挺狠,就是因为报纸出错了,而且错的很多,楚涵一时不知所措,她把我叫过来,看看报纸有什么错,我看出了一大堆错误,楚涵理解了刘书记的批评,并决定把我借过来为报纸把关,

    我当时也不知道报纸报纸为什么出了这么多错误,也只能同意为报纸把关了,自从我为报纸把关以来,报纸没出什么大错,刘书记也没因为报纸的问题找过楚涵,但我和楚涵都觉得把关不是长久之计,把关本身也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所以才考虑停止把关,但停止把关报纸肯定还是要出问题的,所以那天咱俩唠嗑我特意问了一下报社的情况,我觉得你要是能够负起责任来,报纸还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你还能不能负起这个责任,毕竟组织上造成了很多不公,这要征求你的意见,如果你能负起这个责任,宣传部就可以出台一个制度,重新明确你的权利,是你能够名正言顺的管你应该管的东西,如果你没有这个心情,楚涵也不能勉强,宣传部只能继续把关,等待新的机会。”

    田川又从头至尾的把事情说了一遍。

    “我可以负起这个责任,其实我看着报纸天天出错心里也不好受,毕竟我还是业务副总编,也觉得有点对不住良心,但和李总编干和跟曹总编干不一样了。我和曹总编都是一拍既合,我们俩的看法都是一致的,所以我敢为他负责,我和李总编的看法不一致,所以咱不敢为人负责了,你说报纸这个地方错了,他看了老半天没看出来,还以为咱是没事整事呢?咱咋负这个责任啊,只能是什么也不管了,反正报社是总编负责制,错了领导也不找我,我操那个心干啥呀。

    而更叫我想不通的是,报纸有那么多的错误竟然没人发现,偶尔有人打一个电话还是发现了一个错别字,至于内容问题根本就没人提出置疑,所以我也觉得自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了,我和曹总编苦苦经营了十年的报社等于是付之东流,我们俩那么兢兢业业,也没人表扬我们,李总编把报纸办得破烂不堪,也没人批评,那我们的心血不是白流了吗?后来宣传部给报纸把关,我的心里还稍微安慰一下,我觉得宣传部是发现了报纸的问题了,要不然不能为报纸把关,楚涵在那次谈稿会上,讲了一期报纸的问题,我觉得讲得太好了,证明楚涵完全是内行,大家也都很服气,我觉得李总编之所以能够同意宣传部为报纸把关就是因为他也觉得那天楚涵讲报纸讲的好,否则他不会同意的,他也没和我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