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旧毙新承
六国之中,荆国雄踞北方,实力最为强大。而济国坐拥青、兖、豫三州,土地与荆国相接壤,理应是最先会被金靖进攻的国家,但因为济国的实力位居第二,荆国也不敢贸然进攻。而能使济国的实力发展至此的人,是一个令金靖都胆寒的名字————吴青。
北海(济国国都)城中,一片喧嚣与繁华,人人安居乐业,到处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而北海城的城府中,一个府邸里传出两个老者的对话。
“咳咳,多少医官都说我如今已病入膏肓,如今我也不奢望什么了。我只想在我弥留之际,了结一件未了的心事,尹松,你说我的王位究竟应该传给谁?咳咳。”从他的话语之中便可以隐隐猜出,他就是济国的国主吴青!
“我吴青膝下有三个子嗣,小儿吴秦才智过人,是个君才,但他为人太过乖张,恃才放旷。二儿吴政成熟沉稳,一向行事低调,但论才能还是远不及吴秦。可怜我最疼爱的大儿去世的早,致以今天都未定长子。而今日,这可让我如何选好?”说完之后,他再次重咳了几声。
“至于择主一事,在下断断不敢妄言。”那个被称为尹松的老者站在吴青的床前低头说道。
“你也觉得我这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很难选吧,咳咳。”见到他这样的反应,吴青没有感到意外,反而带几分自嘲的说道。
“老臣绝非此意,只是立一个新主继续带领济国实在需要慎重,老臣愚钝,唯恐我的决定不够妥当,以误济国未来的发展。”
“唉,罢了罢了,你不肯说,我也不好勉强,你就去把他们找来吧。”
“是。”尹松答应了一声,便退了出去。
尹松退去,只留下吴青一人在房间内。已是下午的时间,入射进房间的光线十分昏暗,照的原本就因病瘦的皮包骨头的吴青看起来格外可怖。他叹息了一声,已是风烛残年的他,看起来更加的颓唐。
尹松离开了吴青的府邸,跨着大步前往去吴秦的住所。
(吴秦府邸)
“哟,原来是御史大夫尹大人,你来的正好,我刚作了一篇赋,你看如何?”坐在上首的吴秦将一个竹简丢给了尹松,而他早已见怪不怪,弯腰拾起了那个竹简细细的阅读起来。观摩了许久,尹松终于出声道。
“这篇赋语段精美,词藻华丽。每处都显得富丽堂皇,实在是一篇佳作。”他并非恭维,正如他说,这篇赋的确是一篇佳作。尹松做了一个手势,让周围的下人将这个竹简交还给吴秦。
“你今天来,应该不是特地欣赏我这篇赋词的吧,说吧,我听着。”
“吴青主公让我来请您前往他的府邸。”
“那我大哥吴政呢?”
“我一会就要动身前往他的府宅。”
“那就快点,我可不想在那里等太久。”说着,他便起身整理衣装。尹松见此也是朝他作了一揖,然后从他的住所退去了。
.........
尹松来到了吴政的府邸,并未让大门两个侍卫进去通报,而是让一个侍卫为自己带路前去。毕竟,他也想看看平常老实安稳的吴政在这种突然“袭击”之下,会是什么反应。
“但愿你是个明君吧,否则,济国未来就真的无望了。”他在心里不断的期盼着。
当他来到吴政的寝室时,却从窗口中隐隐看到三四个人影,一种不好的预感在他心底升起。
当他推门而入的时候,他看到吴政搂着两个曼妙的女子,看起来十分亲昵。他们看到尹松与尹松看到他们的反应是一样的,都是十分惊讶,有一点不同的倒是吴政的表情多了一丝惊慌失措,不过这抹惊慌也很快被压下去了。只见他站起身来,负着手,慢慢走到尹松面前,而他微微俯身,对着他的耳朵轻声说道。
“如果你还想活命,就不要把这件事告诉父王。”他抬起头,回到床榻上,留下一脸沉重的尹松。
“主公让我请两位公子前去他的府邸,话既然传到了,其他的我就不打扰公子了,老臣就此告退。”自古以来堂堂御史大夫能窝囊至此的也只有他尹松一个吧,不过谁让他也有些把柄在人手中呢。
“我知道了,只要你能保证你的嘴巴紧,我自然会去的。”吴政随即摆摆手,示意他退出去。尹松拱了拱手,方才退去。
在回吴青府宅的路上,尹松还有些神情恍惚。也许是因为刚才吴政的威胁?不过更多的可能是对济国未来的忧患。
“没想到平日老实忠厚的吴政竟也是这般模样,主公啊,济国......唉......”
..........
(吴青府邸)
“大哥,你好慢啊。”很显然,此言正是出于吴秦之口。
“哈哈,听到御史大夫尹大人的话我就立刻赶来了,父王还好吧。”吴政一脸微笑的说道。
“好,当然好,靠你的照顾父王还能不好?”而这句话说出,吴政仍不见改色,依旧是一脸笑意。
“主公请吴秦公子进去。”尹松出门向他二人告知道。
“看到了吗?父王叫我先就去哟。”吴秦一脸得意的冲吴政笑着,便大步向内室走去。看到他这番模样,吴政脸上的笑意倒是更浓了。
吴秦进去,见到吴青端坐在椅子上,看神态似乎也在等他们的到来。
“秦儿坐下,父王有话要问你。”察觉到了吴秦的脚步,吴青也是出声道。
“是。”吴秦答应了一声,便择近坐在吴青身旁。
“你认为,君主应以何治国?”
“回父王,儿臣认为,父王得以发家可以说一半是依靠实行仁政的原因,但我倒不赞同孟子民贵君轻的观点。毕竟刁民始终是刁民,如果那些刁民安逸惯了,心中那种刁性就会被激起。到那时候,他们不但难于管理,并且还会对君王不利。如果一个人有这种安逸的心理也就罢了,可这种天性是人人就有的。所以,我比较主张先法后儒,以法先严格管理一下国家,再慢慢地实行仁政的点点主张,施些小恩小惠给他们,他们才会心生感激,逐渐的拥戴君王。这样一来,既加强了君权,又巩固了国家的安全度。”
“嗯,说的不错,让我好好想想。你去把你大哥吴政叫来吧。”
“是。”回应一声,吴秦便有些担忧的退了出去。
“大哥,父王叫你进去。”吴秦不冷不热的说了一句。
“嗯,那我就先去了。”
看着吴政离去的背影,吴青若有所思。
“济国的王位,一定是我的!”吴青望向前方,眼睛里闪着寒光。
吴政的所见与吴秦并无两样,吴青依旧让他坐下。
“治理国家是一件严肃的事,我刚问了秦儿的治国之道,现在我问问你,依你认为,士、农、工、商谁最劳累?”
“儿臣以为,四劳者并无‘最’字之分,这四者都极为劳累。”
“哦?”吴青微微抬起头,似乎对他的回答,颇感兴趣。“这算是什么回答?”
“自古以来,皆认为农者最劳累。但我认为,无论是士,是农,是工还是商,总归起来累的是民。单士与工来说,一个十年寒窗苦读,艰辛求学只为能与国家出力。一个早起贪黑,为维持家中生计辛苦工作。就更不要说,终日劳作维持国家的农者了。能让这四者都劳累的原因,还是源于国家的制度不够完善,我们济国虽实力强盛,但是还是没有到达那种真正强大的地步,我一直向往着孔子的大同社会,虽然这很难实现,但我还是想为天下百姓尽一份薄力。”
“嗯。”吴青嘴角含笑,微微点头,看起来极为欣慰。
“去,把吴秦......”吴青停顿了一下,随即喷出一口鲜血,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北海(济国国都)城中,一片喧嚣与繁华,人人安居乐业,到处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而北海城的城府中,一个府邸里传出两个老者的对话。
“咳咳,多少医官都说我如今已病入膏肓,如今我也不奢望什么了。我只想在我弥留之际,了结一件未了的心事,尹松,你说我的王位究竟应该传给谁?咳咳。”从他的话语之中便可以隐隐猜出,他就是济国的国主吴青!
“我吴青膝下有三个子嗣,小儿吴秦才智过人,是个君才,但他为人太过乖张,恃才放旷。二儿吴政成熟沉稳,一向行事低调,但论才能还是远不及吴秦。可怜我最疼爱的大儿去世的早,致以今天都未定长子。而今日,这可让我如何选好?”说完之后,他再次重咳了几声。
“至于择主一事,在下断断不敢妄言。”那个被称为尹松的老者站在吴青的床前低头说道。
“你也觉得我这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很难选吧,咳咳。”见到他这样的反应,吴青没有感到意外,反而带几分自嘲的说道。
“老臣绝非此意,只是立一个新主继续带领济国实在需要慎重,老臣愚钝,唯恐我的决定不够妥当,以误济国未来的发展。”
“唉,罢了罢了,你不肯说,我也不好勉强,你就去把他们找来吧。”
“是。”尹松答应了一声,便退了出去。
尹松退去,只留下吴青一人在房间内。已是下午的时间,入射进房间的光线十分昏暗,照的原本就因病瘦的皮包骨头的吴青看起来格外可怖。他叹息了一声,已是风烛残年的他,看起来更加的颓唐。
尹松离开了吴青的府邸,跨着大步前往去吴秦的住所。
(吴秦府邸)
“哟,原来是御史大夫尹大人,你来的正好,我刚作了一篇赋,你看如何?”坐在上首的吴秦将一个竹简丢给了尹松,而他早已见怪不怪,弯腰拾起了那个竹简细细的阅读起来。观摩了许久,尹松终于出声道。
“这篇赋语段精美,词藻华丽。每处都显得富丽堂皇,实在是一篇佳作。”他并非恭维,正如他说,这篇赋的确是一篇佳作。尹松做了一个手势,让周围的下人将这个竹简交还给吴秦。
“你今天来,应该不是特地欣赏我这篇赋词的吧,说吧,我听着。”
“吴青主公让我来请您前往他的府邸。”
“那我大哥吴政呢?”
“我一会就要动身前往他的府宅。”
“那就快点,我可不想在那里等太久。”说着,他便起身整理衣装。尹松见此也是朝他作了一揖,然后从他的住所退去了。
.........
尹松来到了吴政的府邸,并未让大门两个侍卫进去通报,而是让一个侍卫为自己带路前去。毕竟,他也想看看平常老实安稳的吴政在这种突然“袭击”之下,会是什么反应。
“但愿你是个明君吧,否则,济国未来就真的无望了。”他在心里不断的期盼着。
当他来到吴政的寝室时,却从窗口中隐隐看到三四个人影,一种不好的预感在他心底升起。
当他推门而入的时候,他看到吴政搂着两个曼妙的女子,看起来十分亲昵。他们看到尹松与尹松看到他们的反应是一样的,都是十分惊讶,有一点不同的倒是吴政的表情多了一丝惊慌失措,不过这抹惊慌也很快被压下去了。只见他站起身来,负着手,慢慢走到尹松面前,而他微微俯身,对着他的耳朵轻声说道。
“如果你还想活命,就不要把这件事告诉父王。”他抬起头,回到床榻上,留下一脸沉重的尹松。
“主公让我请两位公子前去他的府邸,话既然传到了,其他的我就不打扰公子了,老臣就此告退。”自古以来堂堂御史大夫能窝囊至此的也只有他尹松一个吧,不过谁让他也有些把柄在人手中呢。
“我知道了,只要你能保证你的嘴巴紧,我自然会去的。”吴政随即摆摆手,示意他退出去。尹松拱了拱手,方才退去。
在回吴青府宅的路上,尹松还有些神情恍惚。也许是因为刚才吴政的威胁?不过更多的可能是对济国未来的忧患。
“没想到平日老实忠厚的吴政竟也是这般模样,主公啊,济国......唉......”
..........
(吴青府邸)
“大哥,你好慢啊。”很显然,此言正是出于吴秦之口。
“哈哈,听到御史大夫尹大人的话我就立刻赶来了,父王还好吧。”吴政一脸微笑的说道。
“好,当然好,靠你的照顾父王还能不好?”而这句话说出,吴政仍不见改色,依旧是一脸笑意。
“主公请吴秦公子进去。”尹松出门向他二人告知道。
“看到了吗?父王叫我先就去哟。”吴秦一脸得意的冲吴政笑着,便大步向内室走去。看到他这番模样,吴政脸上的笑意倒是更浓了。
吴秦进去,见到吴青端坐在椅子上,看神态似乎也在等他们的到来。
“秦儿坐下,父王有话要问你。”察觉到了吴秦的脚步,吴青也是出声道。
“是。”吴秦答应了一声,便择近坐在吴青身旁。
“你认为,君主应以何治国?”
“回父王,儿臣认为,父王得以发家可以说一半是依靠实行仁政的原因,但我倒不赞同孟子民贵君轻的观点。毕竟刁民始终是刁民,如果那些刁民安逸惯了,心中那种刁性就会被激起。到那时候,他们不但难于管理,并且还会对君王不利。如果一个人有这种安逸的心理也就罢了,可这种天性是人人就有的。所以,我比较主张先法后儒,以法先严格管理一下国家,再慢慢地实行仁政的点点主张,施些小恩小惠给他们,他们才会心生感激,逐渐的拥戴君王。这样一来,既加强了君权,又巩固了国家的安全度。”
“嗯,说的不错,让我好好想想。你去把你大哥吴政叫来吧。”
“是。”回应一声,吴秦便有些担忧的退了出去。
“大哥,父王叫你进去。”吴秦不冷不热的说了一句。
“嗯,那我就先去了。”
看着吴政离去的背影,吴青若有所思。
“济国的王位,一定是我的!”吴青望向前方,眼睛里闪着寒光。
吴政的所见与吴秦并无两样,吴青依旧让他坐下。
“治理国家是一件严肃的事,我刚问了秦儿的治国之道,现在我问问你,依你认为,士、农、工、商谁最劳累?”
“儿臣以为,四劳者并无‘最’字之分,这四者都极为劳累。”
“哦?”吴青微微抬起头,似乎对他的回答,颇感兴趣。“这算是什么回答?”
“自古以来,皆认为农者最劳累。但我认为,无论是士,是农,是工还是商,总归起来累的是民。单士与工来说,一个十年寒窗苦读,艰辛求学只为能与国家出力。一个早起贪黑,为维持家中生计辛苦工作。就更不要说,终日劳作维持国家的农者了。能让这四者都劳累的原因,还是源于国家的制度不够完善,我们济国虽实力强盛,但是还是没有到达那种真正强大的地步,我一直向往着孔子的大同社会,虽然这很难实现,但我还是想为天下百姓尽一份薄力。”
“嗯。”吴青嘴角含笑,微微点头,看起来极为欣慰。
“去,把吴秦......”吴青停顿了一下,随即喷出一口鲜血,倒在地上,不省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