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为皇
字体: 16 + -

天灾?人祸?

    圣驾未到,宣政殿内群臣议事。



    “本官以为,江南苏杭一带近年来多有灾祸,乃当地太守玩忽职守,治理不利所致,故而应向皇上请旨派钦差前往,加以查办!”吏部王侍郎王守业提议道。



    王侍郎话音刚落便有户部新上任的黎侍郎黎丹胥出声反驳:“哼!王大人岂不玩笑,这天灾哪是我等凡人能够阻逾的,本官倒是记得苏州太守张宪张大人向来与大人您不和,当年张大人调离京都,不也有王大人您在皇上那儿参了一本的‘功劳’,王大人今日之举,恐有徇私枉法之嫌!”



    “你!本官只一心想为今上分忧,哪里想得这么多,只是若论起徇私枉法,本官可比不上黎大人您,本官若是没记错的话,那张宪的嫡女,好像于早些年与令郎结了亲,如今令郎也已及冠,想必也是婚期将近了,现下黎大人反对钦差调查是何居心!?”



    “简直岂有此理,本官行事向来坦荡荡,何来徇私之说!?”眼看黎侍郎还想说些什么,只听殿外传来。



    “皇上驾到!”



    还在针锋相对的王大人、黎大人双双住了口,正在看此两人争吵、窃窃私语的诸臣也都正了正衣襟,准备迎驾。



    “参见皇上!!!”



    元统帝做在龙椅上,双眉紧蹙,面色凝重,对着下方的众人说道:“诸位爱卿都平身吧,想必大家也都知晓,江南苏杭一带又发生了水患,且此次水患来势汹汹,堤坝破坏,百姓死伤无数,诸卿可有什么对策。”  



    一时间下方议论纷纷,王守业和黎丹胥互相不服的瞪了彼此一眼,王守业先黎丹胥一步举笏出列。



    “皇上,微臣以为江南苏杭一带近年来多有灾患,乃当地太守玩忽职守治理不利所致,应先派遣钦差前往停职查办,暂时接管地方,待日后有合适人选,方再议!”王守业说完还略带得意的瞥了黎丹胥一眼。



    黎丹胥气急举笏上奏:“臣以为王大人之策多有不可取之处!”



    “哦?黎爱卿有何见解?”元统帝反问道。



    “回皇上,依王大人之言,地方灾难频发乃是地方官治理不利所致,可臣觉得这水灾实属天灾,是以人力难以阻逾。”黎丹胥停顿一下,看了看元统帝,又继续说道:



    “臣听闻苏州刺史张宪张大人自上任以来一直恪尽职守,为民着想,水患突发,淹没村庄土地,数万亩良田颗粒无收,饥荒遍地,没有开仓放粮的批喻,张大人便鼓动当地商贾富庶捐献钱财米粮,还亲自携妻女变卖家产,自用俸禄钱财,购置米粮振济灾民,如此之举若还是王大人口中的玩忽职守,想必我大卫也找不出几个尽心尽职的人了。”



    元统帝低头理了理衣袖:“那依黎爱卿之言,对江南水灾有什么好的对策?”



    “回皇上,微臣拙见,应先下旨开仓放粮,振济灾民,其次水灾之后疫病多发,当务之急乃是派遣医士前往灾区,提前防患,第三派遣一位有威望的王公大臣作为钦差,由张宪大人协助,前往监察赈灾,安抚民心,臣以为永昌侯裴源鹤便是极佳人选,还有应派遣军队随裴大人一同前往,防备当地发生灾后暴乱,以及时镇压!”



    黎丹胥言语铿锵有力,字字珠玑,惹得殿上诸臣频频点头,几位老臣相视一眼,以吴老国公为首举笏出列:“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王守业气急败坏,想说些什么,却因为元统帝在场敢怒不敢言。整张本就不显年轻的大饼脸,因牙关紧咬更是涨成了猪肝色,活像集市上叫卖的煮熟了的猪头。



    元统帝皱眉看向王守业发问:“王爱卿愁眉不展,可是有什么异议?”



    王守业立马呈惶恐状,直呼:“微臣不敢,微臣以为黎大人所言甚是。”



    元统帝点了点头对着下方说:“既然诸卿都没有异议,江南水灾之事便依黎爱卿之策进行治理,其他详细事宜便由户部商议拟定。”



    “皇上圣明!臣等谨诺!”



    元统帝这几日因为皇孙诞生劳心费神,只觉得头疼的很,故而揉了揉眉心,对着群臣挥手示意退下。



    群臣见状弯腰作揖低声回了句:“臣等告退。”身体集体向后退两步,转过身轻手轻脚的向殿外退去。



    不过多时,宣政殿内便只余下元统帝一人还伏在龙案前闭眼假寐。



    元统帝突然开口吩咐:“卫一,你且先带着人退下,今夜不论听到什么声音,只要我不叫你,便不要进来。”



    卫一没有出声,做了个撤退的手势,悄悄地退了出去。



    又是两个时辰过去,元统帝还在处理事务。



    从元熙出生再封为宸王直到现在不过几个时辰,这龙案前的题本没多少,奏本倒是一大堆。内容无非是皇孙还太小,资历不够,无有利于社稷之功,不宜封王,亦或是皇孙字辈不和祖制,皇孙的王号逾越不该为宸之类的。



    总结一下就是间接或直接的说,皇孙不该刚出生就封王。



    元统帝冷哼一声:“这些老狐狸,明面上不敢开罪,恭贺不断,私下却在奏本上告黑状!”元统帝看见这个就来气,随意在上面下了几个朱批,便放在一边。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