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道大统领
字体: 16 + -

第七十九章 攻打青州(二)

李忠听说鲁智深答应来解围,当下点起人马来反攻呼延灼。实在是被逼无奈。又怕坐等援兵被鲁智深等取笑。

呼延灼见识过周通的本事。知道这桃花山的强人不咋地。见李忠上来,当下求之不得。

这李忠号称打虎将可知长得高大威猛。其实本事一般,只为有两斤蛮力。加上江湖上人捧人的规矩。听外号倒是牛皮哄哄的。

和呼延灼对上三五个回合,渐渐就处于下风。只是打马盘旋,想跑又在手下面前丢不下脸面。

呼延灼一声冷笑,更我玩这一套?就做了一个套子,装作失手,引诱李忠来攻。李忠那里能看出?当下以为是个好机会,一枪直刺呼延灼的左腰。

呼延灼正要下手,就见手下的一阵喧哗。一看,只见一个胖大的和尚、一个虎面行者、一个半边脸上满是黑痣的家伙带着一群兵马冲动了阵脚。

战机稍纵即逝,当下呼延灼闪过李忠的攻击。一连三鞭,将李忠赶出几丈开外。回马来迎战这三位。他以为也不过是草头王,当下想以一敌三,大振军威。

只见那个脸上有黑痣的手持长枪,拍马来敌。一交手,呼延灼才知道此人功夫不在自己之下。眼看着另外两个满面杀机的包围上来,当下好汉不吃眼前亏。虚晃一招,带兵逃回青州。

刚到青州,就见一群人正在围攻青州府。在城墙上的慕容看到呼延灼到来。兴奋地连连招手。

看到呼延灼到来,从围城的队伍里面攻来一个大汉,手拿长刀,骑着一匹黄马。呼延灼那里放在眼里?又想在慕容面前卖弄自己的功夫,几个回合后,生擒了那人。另外一人见形势不妙,连忙带人撤退。

慕容连忙打开城门迎接呼延灼。原来攻城的正是孔明孔亮兄弟,为的是救他们的叔父。被抓的是孔明。

孔亮带着残兵败将回山的时候碰到武松,武松带着他和鲁智深等汇合。最后决定让孔亮上梁山泊向宋江求救。

原来孔家兄弟在宋江走后不久因为一些小事和当地的一个豪强相斗。最后杀了那人满门。只好到白虎山落草。见自己的挂名徒弟被捉,宋江就有些坐不住了。

打人不打脸。这呼延灼捉住孔明,分明是给宋江脸色看。其实,呼延灼也不知道捉的是谁。他现在要一个翻身的机会。才活捉,要在慕容彦达面前表现自己的本事。打死容易,活捉难。我就捉一个你看看。

宋江带孔亮拜见了晁盖等。晁盖一听就说道:欺侮三郎的人就是欺侮我的人!你多次出战,这次休息下,让我去松松筋骨。

大哥,你是一寨之主啊!就像现在的老赵,怎么可以轻举妄动?你看人家老赵坐在龙椅上,可从来不出门的!宋江劝解晁盖道。

哈哈,你们不知道。二位大哥,这老赵家可是经常出门的。不过,人家走的可是地道。徐宁上前说笑道:京师谁不知道老赵在烟花有个相好?不敢娶进家里,总是从地道里面偷香窃玉。

当真?皇上还有这个爱好?众人见徐宁这样一说都感到很新鲜。毕竟,人家三宫六院,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啊,为了那几秒钟的快乐,还要钻地道。

这是个在东京城里面半公开的秘密。徐宁说。不过眼下救人要紧。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说。毕竟做过皇家保镖仪仗队的人,说出来的话大家都信了。

一听要攻打青州,秦明和花荣当即表态愿意做先锋。因为那是他们的老地方。当年被逼上梁山,就是慕容所迫害。这次回老家就要报仇的。何况秦明的妻子儿女都被慕容所杀。

看到众人的表情,孔亮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还是师傅的面子大啊!好在自己有眼光,找了个好师傅,好靠山!

当下宋江让秦明花荣作先锋,自己带着人马押后。分作五路遥相呼应攻打青州。所过的州县,以低调为主,还是做官兵打扮。那些州县的见过路的官兵不来找麻烦,谁还吃饱撑着去问谁的人马去干什么?

宋江最先见到的是鲁智深。一个高大威猛的大和尚。满脸络腮胡须,双眼老大,神光四射。要不是穿着一身和尚衣服,还真以为是个屠夫出身。

你就是宋江?鲁智深看着宋江。比自己矮一个多头,黑黑的,长相倒还可以。有一种当初管他的老相公的威压。面目微笑中带着一种领袖的气质。再看他身后的兄弟,个个精气神饱满。

在江湖上听到及时雨宋公明的大名。让我耳朵都有点聋。终于今天见面。说完对着宋江单掌行了一个礼。宋江急忙拱手相还。随后的武松、杨志等见宋江带着如此人马,都十分倾心。杨志是和宋江有过一面的交情。

当下礼节性的问候完毕,宋江问起青州的胜负情况。当下决定明天先进攻一番。看看虚实再定夺。

得到宋江的将令。秦明带着人马攻城。看到在城墙上的慕容彦达。秦明感到心中怒火中烧。手提狼牙棒。在城下大叫:慕容老贼!老子今天来报仇来了!

你这个反贼!当初我对你这样好,你还要反叛!好好的正人君子不做,偏偏要当强盗。你有什么面目来见我?还说报仇?我看迟早有一天朝廷会踏平你那小小的水泊。你就等死吧!慕容说完,对呼延灼说:有劳将军帮我杀了那个反贼!

当下呼延灼打开城门,带着人马前来迎战秦明。慕容则在城上为他压阵。

两个都是憋了一肚子的火。那里有什么交谈。一个手提双鞭,一个高举大棒。纵马搅在一起。

这两个都是有本事的。出手又快,看得两边的人马连声喝彩。打了四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就听到城墙上传来慕容鸣金收兵的信号。

当下呼延灼退回城里。秦明也没有追赶。毕竟,手下的功夫大家都知道。谁也占不了便宜。

宋江看着四处地形。心里就有了一个计划。当下带着人马收兵回营。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呼延灼正在歇息,听到身边的士兵传来一个消息:昨天那个黑胖子带着一个道士和花荣在打着火把查看青州的地形。没有带人马。士兵们认识花荣,以前的花知寨。

呼延灼一听就明白。一定是宋江带着吴用和花荣看地形。他可是吃过宋江的亏。知道宋江是个用兵的行家。要是等他看清地形,估计青州就没有希望了。当下一边让人报告慕容,一边带着三百人悄悄地打开东门。来捉宋江。

在下城之前,呼延灼也担心是个骗局。在城墙之上观察很久。这是一处平原地带。想要伏兵很难。除非一晚上把人马藏在地下。就宋江看城的地方地上高点,但绝对不可能有伏兵。等看清楚了,他这才出门偷袭。

呼延灼让手下的士兵分开两队。一队跟他一起。另外一队从背面摸黑包抄。当摸索着不到两百步的距离时,突然加快速度出击。

看见宋江等人满面惊奇,呼延灼知道自己看成功了。你这个黑胖子,不就是打了几个胜仗?牛皮什么,看我像捉你徒弟一样活捉了你。让你师徒团聚,再鞭死你。来出我胸中的恶气。

忽然感到地下一空,呼延灼知道上当了。但为时已晚,连人带马掉进土坑里面。只见一片地面上忽然隆起,从里面钻出几十个手执钩镰枪的喽啰。一下就把呼延灼钩住,连那匹倒霉的战马也拖了起来。

呼延灼的手下一见对方人少,就来抢人。只见花荣一声冷笑,手中连珠箭发,一下射死十几个。

看到花荣如此威猛,士兵们又没有带头人。就一窝蜂的逃走。

见呼延灼被抓,孔亮就要前来报仇。手拿大刀就要劈了呼延灼。呼延灼冷冷一笑,一扬脖子。

住手!宋江大喝道。

师傅,就是他抓了我哥哥的。现在我哥哥还不知道是死是活。让我先杀了这个朝廷的走狗!孔亮看到宋江发怒,倒不敢强行动手。

宋江没有理会孔亮,而是亲自前来解开了捆绑呼延灼的绳索。

将军请你见谅。我这不成器的徒弟的叔父哥哥本捉。心里急。我攻打青州是为了救他们。不是为了其他。我也知道将军祖上是开国功臣。不是我说什么过分的话。就算如此,你们呼延家出生入死到头来还不如人家几句马屁。

如此朝廷,将军何不留下来和我们兄弟一起快活?

呼延灼看到宋江如此礼待自己,心中十分诧异。他听到的是高俅等人说梁山泊的强人杀人如麻。乱杀百姓。而且流动作案。所到之处,对女的先奸后杀,男的一律杀光。最后还把村子都烧掉。

可看到林冲秦明等跟在宋江后面。这几个他是知道的,在军官里面是有真本领的,也不会猪油蒙了心的杀百姓。尽管宋江所说的和他想的一样。但他家教很严,还没有想过要反叛,只知道忠字当头。

见呼延灼不言不语。凌振等都十分着急。三人在呼延灼面前下跪:

将军,国家如此,你何苦要为他卖命?梁山泊的头领都十分义气。替天行道,为百姓扬威。你现在就是走了,迟早会被人抓住把柄,天天得提心吊胆生活。

呼延灼看了三人一眼。还是一句话都不说。

如果呼延将军觉得梁山泊没有出路。那么,将军请便。请看在今天有缘相聚的份上,不要杀害我徒弟的叔父和大哥。宋江不急不慢的说道:给将军备马,送还双鞭。

呼延灼看了宋江一眼。转身就走出大帐。手提双鞭,骑着战马打马而去。

大哥,就这样便宜他?秦明恨得牙齿痒痒的。

宋江没有说话,吴用带着笑意望着寨门。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听到一阵马蹄声。接着,大帐被掀开。只见呼延灼将双鞭丢在地上,对着宋江跪倒:我愿意归顺大哥!

机不可失!见呼延灼愿意归顺梁山泊。宋江就安排了早就定好的第二步。

在宋江的安排下,王英、解珍兄弟等十二人化作呼延灼的士兵逃亡。估计他们快到城边,宋江下令尽起兵马,一起追赶。

慕容听说呼延灼被捉,十分慌张。这可是他的最后一章王牌。当下一面派人往东京求救,一面让人到附近的州县求支援。

就在正六神无主的时候,听到有人说呼延灼在城下叫门。当下连忙查看。

这时天色正是天亮前的那一阵最黑的时候。只见呼延灼带着十几个人,衣甲不整。在城下直叫。还不时看看身后。慕容从城上看出,只见远远的梁山泊阵地上火把如龙般而来。显然是来追击的。

当下不及细想,下令打开城门放呼延灼进来。心想有什么变化也只十几个人。自己这边有几百人,还有附近的士兵。

就在城门打开的时候,只见那十几个人四散分开。个个手拿兵器见人就杀。高喊:活捉慕容彦达!接着在城边放起火来。

慕容一见中计,连忙让身后的士兵抵住。自己逃跑回府,想依靠那里的人马来把这些人赶出城。

梁山泊的人马看到城门起火,立即如飞般抢入城内。守城的士兵一见,纷纷逃避。

秦明是在青州城里做过官的。带着一股人马直接来找慕容。

等攻进知府的大厅时,慕容正要上吊。这贪生的人其实很怕死。几次不敢把头伸进去。

秦明一见,大喝一声跳起来,一棒子把慕容打得脑浆迸裂。还不解恨,对着慕容的尸体一阵乱筑。

花荣一直在他的身后。见此,从后面拉住秦明。秦明抱住花荣,放声大哭。

攻陷青州后,梁山泊人马大胜而归。鲁智深等十二人也一起上了梁山泊。

从此,梁山泊声威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