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出征
陆白坐在点将台的虎皮大椅上,望着校场上一百多名将军校尉,这里面有百战老将,有军功赫赫的名将,有家世显赫的世家子,有破城便屠城的屠夫,有运筹帷幄的儒将,还有初出茅庐便摧城拔寨的年轻将领。
可以说当今天下三分之二的名将都在这个校场上站着,等着他点将出征,或者说在等另一个陆白。
五年前陆白从另一个世界穿越而来,他以为自己要像那些穿越小说里的男主一样,收后宫,练绝学,过得逍遥自在。结果陆白发现自己穿越而来的这个身体的主人并没有死,应该说灵魂还在,于是陆白开始了两个灵魂共用一个身体的生活。
陆白也想开后宫,也想过风花雪月的日子,可是每次跟姑娘进行到关键时刻时,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盯着他,而且他和另一个灵魂使用这个身体的时间都是随机,不一定什么时候陆白就像喝酒断片了一样,然后另一个陆白便登场了。
比如现在,被陆白称作陆黑的另个灵魂突然就断片了,把这么个烂摊子扔给了他。底下几百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等着他做出影响天下大势的决定。
陆白叹了口气,他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发现一切都和自己对穿越的想法不一样,他以为回到古代了,怎么说都能凭借超出千年的见识做点什么。然而这个古代并不是课本上的古代,凭借他这半吊子水准别说做点什么大事,连糊口都难,幸运的是这身体原来的主人比较牛。
三国之一大梁国的三军统帅,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便是放个屁这三国都要跟着闻一下其中深意。
陆白倒是乐得坐享其成,虽然泡妞的时候有点别扭,但是锦衣玉食,走到哪里都有人恭恭敬敬地喊一声“大帅”,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无奈的就是现在这种情况,陆黑正在处理军国大事的时候断片了,陆白实在坐不住了,站起身来,底下的目光也随之一动。
陆白叹了口气又坐下了,看来现在想逃跑是不行了,他和陆黑的大部分交流靠的就是笔记,陆黑教给他很多兵法和如何带军,他给陆黑讲未来的事情。陆黑的兵法其中一条便是,出征前的士气很重要,如果这个时候陆白露了怯,这场战争还没开始便输了一半。
“各位,你们怕么?”陆白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好先说什么,琢磨着要不就先扯一会别的,万一陆黑回来了呢。
底下的将军互相看了看,鲁莽一些的猛将喊了一声“不怕!”
然后接二连三地有人跟着喊“不怕!”
最后连平时沉默寡言的一些儒将都跟着喊了一声“不怕!”
本来校场上弥漫着大战前的阴霾,每个人的胸口都仿佛有一口浊气,结果这么一喊竟舒服了很多。天下三分,便有三个站在军伍顶端的人,而大梁国的陆白被人称作最看不懂的统帅,从西唐末年的天下乱世,大梁由一州之地壮大到如今坐拥东北五州以及关外三州,和其他两国成三足鼎立之势。
这期间陆白由一个校尉做到了全军最高统帅,天下流传着陆白用兵重在一个变字,没人能猜到他的意图,时而谨慎时而激进,时而亲身范险,时而运筹帷幄,无论是对手还是属下都猜不透陆白。
有时候刚摸到陆白的规律,可是陆白如同换了个人一样,作战计划已经变了,每每都会打的对手措手不及。
“不怕就好,目标南宋都城,死战不退,楚元霸,刘飞,蓝达,齐奎四部人马为先锋,十日内攻占天壁城,其余各部随我出海山关。”陆白来这个世界也有三年了,陆黑断片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陆白也会一点兵法,虽然决胜千里什么的陆白肯定不懂,但是这些年但凡到陆白指挥战斗陆白就一招,死战不退,什么兵法不兵法,在陆白看来除了生便是死。
而且陆白只派出去四支人马两万人,有三十万大梁铁骑做后盾,即使折损了这两万人对全局的影响也不大,大军还在身边,陆黑接手的时候自然会有安排。
三十万大梁铁骑刚出海山关,大梁朝廷里便流言四起,言官弹劾陆一的折子堆满了龙书案,弹劾的重点尤其在皇帝对陆白的承诺上,如果陆白此战灭掉了南宋,陆白将成为大梁第一个国公。
于是拥兵自重,大梁铁骑只知陆元帅不知天子,陆白勾结魏国,卖主求荣,上至这种谋反叛逆的罪行,下至骄横跋扈,殴打同僚,屠城灭国手段残忍之类的,反正从古至今但凡有的罪名这些言官都安在陆白身上弹劾了一通。
除了言官,连京城百姓之间都是议论纷纷,不知从哪里来的传言,说陆白曾经说大梁的军队应该叫陆家军,没有他陆白大梁早在西唐末年被北夏灭掉了。
远在海山关的陆白对京城的弹劾并不在意,大梁的言官只是一群没骨气的文人,皇帝要他们弹劾谁他们便弹劾谁。而皇帝现在是不可能对他怎么样的,这天下还没打下来,哪里有狡兔不死,走狗先烹的道理。
不过真正让陆白在意的是百姓之间的议论,说三十万大梁铁骑是陆家军,陆白倒无所谓,说的是实话,这三十万大梁铁骑是陆白一手建立的。
当初陆白带着山寨一百零八个头目和四千土匪杀出北夏福州,来到大梁参军,从一个校尉到如今的统帅,当初的一百零八个头目死了一半,四千土匪也只剩一千多人,还有几百因伤回家的。
大梁铁骑这三十万人,可以说从将军到士卒都是陆白的心腹,铁骑上下只遵陆白虎符,圣旨都调不动铁骑。
但是真正让陆白在意的是,百姓之间慢慢开始赞成铁骑就是陆家军这个事,甚至还有了这天下谁当皇帝都一样,反正穷苦百姓还是穷苦百姓。
如果说言官弹劾有一半是皇帝授意,意在告诉陆白他的处境不太好,但是皇帝是英明的,他绝对不会听信谗言,对陆白有足够的信任,陆白在外面作战不用有顾忌。可是民意一变,即使皇帝再英明,也不由得不猜忌,古往今来手握军权的统帅太多了,但是得民心所向的却没几个。
“大帅,四部人马已经到了天壁城下,此时应已经开始攻城了。”郭孝先是陆白众多幕僚中最得陆白赏识的,师从鬼谷地,未出世时便断定天下三分。
“传令下去,大部人马关外驻扎,等我号令!听说南云侯的府邸就在高城,他女儿今年十六了吧?”陆白站在海山关城墙上,这座百年雄关,城墙高十丈有余,站在城墙往下望去人如蝼蚁。当初还是宁国大将的南云侯梅三桂驻守海山关,陆白曾和皇帝说梅三桂守城一年,南下的日期就要推后一年,强攻梅三桂驻守的海山关损失太大,一个不留神便会失去问鼎天下的机会。
没想到后来宁国皇帝投降了农民起义军李成,这李成农民出身,借着宁国连年大旱,百姓吃不饱饭的机会拉起了一支队伍,结果滚雪球一般,不光宁国的饥民加入了李成的造反队伍,邻国几个州县都有百姓加入。
宁国就这么被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起义军给打灭亡了,都城被破的时候梅三桂还在驻守海山关,想去支援已经来不及。那个时候得到消息的陆白给海山关下驻守的军队又加派了两万人。
李成破了宁国都城,纵兵杀戮,淫乱宁国后宫,被李成杀了全家的梅三桂投降后,陆白率五万大梁铁骑一路势如破竹,李成的起义军兵败如山倒。从李成攻破都城到被陆白围在宁国都城,他只做了十八天皇帝,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李成这个在军阀混战的舞台上露了个脸就开城门投降了。
宁国这座几百年的富饶城市,十八天就被李成杀掉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宁国皇宫成了人间地狱,皇族男子都被李成点了天灯挂在旗杆上,皇妃公主婢女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布。
陆白戎马生涯见过最恶心的一幕就是在宁国都城所见,本来已经投降的李成最后被陆白活活烤死在了宁国的太和殿上,嫔妃婢女争食其肉。李成军十万俘虏无一幸免,那一年宁国都城外的野花开的漫山遍野,陆白大魔头的名声就是从他坑杀了十万贫苦百姓组成的起义军俘虏。
如果当时是那个陆白做决定,可能也会这样吧,毕竟那一幕幕只有畜生才能做出来的人间炼狱,任谁看了都会怒火攻心。
“大帅,南云侯和琉璃郡主到了。”郭孝先这等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享高官厚禄的鬼谷地门徒在陆白手下只做了一个跑腿的幕僚,却毫无怨言。
“看来梅三桂是一直在海山关等我,难得还带着闺女,告诉梅三桂,他可以回去了。”在陆白眼里莫说一个封了侯的降将,就是大梁国的刘姓王爷也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那一夜,陆白霸占了大梁国南云侯的掌上明珠,大梁国朝野震惊,天下士子无不唾骂,而大梁国皇帝只下了一道罚俸的圣旨。
(本章完)
可以说当今天下三分之二的名将都在这个校场上站着,等着他点将出征,或者说在等另一个陆白。
五年前陆白从另一个世界穿越而来,他以为自己要像那些穿越小说里的男主一样,收后宫,练绝学,过得逍遥自在。结果陆白发现自己穿越而来的这个身体的主人并没有死,应该说灵魂还在,于是陆白开始了两个灵魂共用一个身体的生活。
陆白也想开后宫,也想过风花雪月的日子,可是每次跟姑娘进行到关键时刻时,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盯着他,而且他和另一个灵魂使用这个身体的时间都是随机,不一定什么时候陆白就像喝酒断片了一样,然后另一个陆白便登场了。
比如现在,被陆白称作陆黑的另个灵魂突然就断片了,把这么个烂摊子扔给了他。底下几百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等着他做出影响天下大势的决定。
陆白叹了口气,他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发现一切都和自己对穿越的想法不一样,他以为回到古代了,怎么说都能凭借超出千年的见识做点什么。然而这个古代并不是课本上的古代,凭借他这半吊子水准别说做点什么大事,连糊口都难,幸运的是这身体原来的主人比较牛。
三国之一大梁国的三军统帅,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便是放个屁这三国都要跟着闻一下其中深意。
陆白倒是乐得坐享其成,虽然泡妞的时候有点别扭,但是锦衣玉食,走到哪里都有人恭恭敬敬地喊一声“大帅”,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无奈的就是现在这种情况,陆黑正在处理军国大事的时候断片了,陆白实在坐不住了,站起身来,底下的目光也随之一动。
陆白叹了口气又坐下了,看来现在想逃跑是不行了,他和陆黑的大部分交流靠的就是笔记,陆黑教给他很多兵法和如何带军,他给陆黑讲未来的事情。陆黑的兵法其中一条便是,出征前的士气很重要,如果这个时候陆白露了怯,这场战争还没开始便输了一半。
“各位,你们怕么?”陆白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好先说什么,琢磨着要不就先扯一会别的,万一陆黑回来了呢。
底下的将军互相看了看,鲁莽一些的猛将喊了一声“不怕!”
然后接二连三地有人跟着喊“不怕!”
最后连平时沉默寡言的一些儒将都跟着喊了一声“不怕!”
本来校场上弥漫着大战前的阴霾,每个人的胸口都仿佛有一口浊气,结果这么一喊竟舒服了很多。天下三分,便有三个站在军伍顶端的人,而大梁国的陆白被人称作最看不懂的统帅,从西唐末年的天下乱世,大梁由一州之地壮大到如今坐拥东北五州以及关外三州,和其他两国成三足鼎立之势。
这期间陆白由一个校尉做到了全军最高统帅,天下流传着陆白用兵重在一个变字,没人能猜到他的意图,时而谨慎时而激进,时而亲身范险,时而运筹帷幄,无论是对手还是属下都猜不透陆白。
有时候刚摸到陆白的规律,可是陆白如同换了个人一样,作战计划已经变了,每每都会打的对手措手不及。
“不怕就好,目标南宋都城,死战不退,楚元霸,刘飞,蓝达,齐奎四部人马为先锋,十日内攻占天壁城,其余各部随我出海山关。”陆白来这个世界也有三年了,陆黑断片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陆白也会一点兵法,虽然决胜千里什么的陆白肯定不懂,但是这些年但凡到陆白指挥战斗陆白就一招,死战不退,什么兵法不兵法,在陆白看来除了生便是死。
而且陆白只派出去四支人马两万人,有三十万大梁铁骑做后盾,即使折损了这两万人对全局的影响也不大,大军还在身边,陆黑接手的时候自然会有安排。
三十万大梁铁骑刚出海山关,大梁朝廷里便流言四起,言官弹劾陆一的折子堆满了龙书案,弹劾的重点尤其在皇帝对陆白的承诺上,如果陆白此战灭掉了南宋,陆白将成为大梁第一个国公。
于是拥兵自重,大梁铁骑只知陆元帅不知天子,陆白勾结魏国,卖主求荣,上至这种谋反叛逆的罪行,下至骄横跋扈,殴打同僚,屠城灭国手段残忍之类的,反正从古至今但凡有的罪名这些言官都安在陆白身上弹劾了一通。
除了言官,连京城百姓之间都是议论纷纷,不知从哪里来的传言,说陆白曾经说大梁的军队应该叫陆家军,没有他陆白大梁早在西唐末年被北夏灭掉了。
远在海山关的陆白对京城的弹劾并不在意,大梁的言官只是一群没骨气的文人,皇帝要他们弹劾谁他们便弹劾谁。而皇帝现在是不可能对他怎么样的,这天下还没打下来,哪里有狡兔不死,走狗先烹的道理。
不过真正让陆白在意的是百姓之间的议论,说三十万大梁铁骑是陆家军,陆白倒无所谓,说的是实话,这三十万大梁铁骑是陆白一手建立的。
当初陆白带着山寨一百零八个头目和四千土匪杀出北夏福州,来到大梁参军,从一个校尉到如今的统帅,当初的一百零八个头目死了一半,四千土匪也只剩一千多人,还有几百因伤回家的。
大梁铁骑这三十万人,可以说从将军到士卒都是陆白的心腹,铁骑上下只遵陆白虎符,圣旨都调不动铁骑。
但是真正让陆白在意的是,百姓之间慢慢开始赞成铁骑就是陆家军这个事,甚至还有了这天下谁当皇帝都一样,反正穷苦百姓还是穷苦百姓。
如果说言官弹劾有一半是皇帝授意,意在告诉陆白他的处境不太好,但是皇帝是英明的,他绝对不会听信谗言,对陆白有足够的信任,陆白在外面作战不用有顾忌。可是民意一变,即使皇帝再英明,也不由得不猜忌,古往今来手握军权的统帅太多了,但是得民心所向的却没几个。
“大帅,四部人马已经到了天壁城下,此时应已经开始攻城了。”郭孝先是陆白众多幕僚中最得陆白赏识的,师从鬼谷地,未出世时便断定天下三分。
“传令下去,大部人马关外驻扎,等我号令!听说南云侯的府邸就在高城,他女儿今年十六了吧?”陆白站在海山关城墙上,这座百年雄关,城墙高十丈有余,站在城墙往下望去人如蝼蚁。当初还是宁国大将的南云侯梅三桂驻守海山关,陆白曾和皇帝说梅三桂守城一年,南下的日期就要推后一年,强攻梅三桂驻守的海山关损失太大,一个不留神便会失去问鼎天下的机会。
没想到后来宁国皇帝投降了农民起义军李成,这李成农民出身,借着宁国连年大旱,百姓吃不饱饭的机会拉起了一支队伍,结果滚雪球一般,不光宁国的饥民加入了李成的造反队伍,邻国几个州县都有百姓加入。
宁国就这么被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起义军给打灭亡了,都城被破的时候梅三桂还在驻守海山关,想去支援已经来不及。那个时候得到消息的陆白给海山关下驻守的军队又加派了两万人。
李成破了宁国都城,纵兵杀戮,淫乱宁国后宫,被李成杀了全家的梅三桂投降后,陆白率五万大梁铁骑一路势如破竹,李成的起义军兵败如山倒。从李成攻破都城到被陆白围在宁国都城,他只做了十八天皇帝,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李成这个在军阀混战的舞台上露了个脸就开城门投降了。
宁国这座几百年的富饶城市,十八天就被李成杀掉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宁国皇宫成了人间地狱,皇族男子都被李成点了天灯挂在旗杆上,皇妃公主婢女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布。
陆白戎马生涯见过最恶心的一幕就是在宁国都城所见,本来已经投降的李成最后被陆白活活烤死在了宁国的太和殿上,嫔妃婢女争食其肉。李成军十万俘虏无一幸免,那一年宁国都城外的野花开的漫山遍野,陆白大魔头的名声就是从他坑杀了十万贫苦百姓组成的起义军俘虏。
如果当时是那个陆白做决定,可能也会这样吧,毕竟那一幕幕只有畜生才能做出来的人间炼狱,任谁看了都会怒火攻心。
“大帅,南云侯和琉璃郡主到了。”郭孝先这等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享高官厚禄的鬼谷地门徒在陆白手下只做了一个跑腿的幕僚,却毫无怨言。
“看来梅三桂是一直在海山关等我,难得还带着闺女,告诉梅三桂,他可以回去了。”在陆白眼里莫说一个封了侯的降将,就是大梁国的刘姓王爷也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那一夜,陆白霸占了大梁国南云侯的掌上明珠,大梁国朝野震惊,天下士子无不唾骂,而大梁国皇帝只下了一道罚俸的圣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