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颜王妃:王爷驭妻难
字体: 16 + -

第一百二十七章 知悉真相

    “匈奴又一次打来了?”



    听了桂姨的这话,君正皓脸上,立刻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看来匈奴人实在彪悍,这战争才结束,还没有多少时日,居然又一次主动挑起战斗!



    但或许这些匈奴人并不知道,自己当时在打败了匈奴以后,特意安排了几支军队留在江州城。



    当时他并没有预料这些,只是单纯的为了让这支军队,留在江州城中帮忙。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负责帮助百姓们的战后重建工作,同时也能够对那些匈奴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只是在当时,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匈奴人居然如此大胆,这才没多长时间就迅速的卷土重来。



    桂姨就君正皓已经知道,再阻拦也来不及了,便只好点了点头,对君正皓解释道:



    “此事奴婢原本并不想让王爷知道,可是既然知道了,恐怕三王爷也做不了什么事情,朝堂之上,现在还没有散场,定然也是在商议着此事。”



    君正皓点了点头,许久以后才缓缓地说道:



    “这一次不知道父皇又会想要派谁前去呢?本王想他定然舍不得让太子去。”



    朝堂之上,群臣们依然议论纷纷,却没有几个人站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些大臣们,从自己的心中,都不建议让太子去打仗,就连皇上自己,也不想让他亲自去打仗,主要是担心他的安全。。



    他在听了太子君正宇提出的,这个提议以后,第一反应是皱起眉头,思考了许久以后,才对君正宇说道:



    “不行宇儿,你年纪尚小,而且并没有任何带兵的经验,如果让你去打仗的话,岂不是十分的危险?”



    皇上的这句反问,立刻表明了他的态度,群臣们根据这句话揣测圣意,更是没有人敢同意,让太子带兵打仗了。



    “宇儿自请出征,勇气可嘉以后多学习到时候再给你,出去打仗的机会,这次江州城的机会,还是给其他人吧。”



    太子听了皇上的话以后,立刻明白过来皇上并不打算让自己去打仗,理由是因为关心自己,舍不得自己吃苦。



    这边君正宇,虽然心中有些不甘心,但是表面上也不过多坚持,退到了一旁,对皇上说道:



    “既然父皇担忧儿臣,那么儿臣便乖乖的奉旨待在京城当中,好好的调查案子吧。”



    皇上见太子殿下并没有过多的纠缠,便满意的点了点头。



    接着他转头,看向了不远处的白伯然,对他开口说道:



    “白爱卿,对于此事你有什么见解?”



    白伯然然听了皇上忽然之间,当众向自己提问,对于匈奴进攻之事的看法,一时之间也有些讶然。



    但还是硬着头皮上前,对皇上说道:



    “对于此事,臣并没有什么见解,若是皇上要派臣前去抵御匈奴,臣也责无旁贷。”



    虽然白伯然已经40多岁,而且数十年都没有在带兵出去过,但是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依然是声音非常的浑厚,语调抑扬顿挫。



    他响亮的嗓音在朝之上回荡着,将沉默不语的大臣们,都给震慑住了!



    皇上听了白伯然这话,对于他的这个态度满意极了,于是又对他点了点头。



    “各位爱卿可还有其他的技巧,应对之策?但说无妨,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



    皇上觉得,既然是现在自己,想要白伯然带兵前去抵抗匈奴,那么理应也受到群臣的支持才行,于是便抬起头来,对起文武百官再次问道。



    “皇上英明,让白将军带兵出征,也不失为一条妙计。”



    其中的一个大臣见皇上有了此意,便立刻对他开口说道,顺便歌颂了一下皇上。



    见有人去投其他的一些大臣们便也纷纷的向前对皇上说道吾皇万岁,皇上英明之类的场面话,皇上对于全都支持的态势倒是非常满意,微笑着点了点头。



    正在皇上准备宣旨,这一次抵抗匈奴,将由白伯然负,责带队剿灭匈奴的进攻的时候。



    忽然底下有几个将军将是有些做不做,不由的站起来,朝着皇上一般,要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



    皇上见到这样的阵势,不由得有些惊讶,于是便对这些少年将士们问道:



    “你们这是何意?”



    将士们们听了皇上的追问,便互相看了一眼,仿佛再给彼此一些勇气。



    



    在他们互相看了一眼以后,才开始抬起头来,对皇上说道 :



    “吾皇万岁,此次匈奴忽然进攻,我们西阳国的江州城实在蹊跷定然是有人将三王爷也被囚禁的事情传了出去。”



    想来他们是笃定了君正皓不在,所以才敢如此的大肆进攻。



    皇上听了这些人忽然提起君正皓,不由得目光都冷了下来,冷着脸神情严肃的看向这些人。



    沉默了很久以后才狠狠的一拍桌子,对他们大声地训斥道:



    “大胆,你们忽然提起那个逆子,这是何意?”



    其他的将军们,一直都是跟在君正皓,手下好多年,一个个忠心耿耿,自然不会因为君正皓获罪,而对他抛弃。



    见到皇上发怒,虽然也有些担心,但并不害怕,而是继续对皇上说道:



    “请皇上明鉴,就在不久之前,三王爷刚刚就带大军,击退攻击江州城的匈奴人,而且让匈奴大败下来,这是事实!”



    从来武将一般都不如文官,那般长袖善舞,善于阿谀奉承。



    而且他们还是君正皓的手下,被君正皓好领导了多年,自然不可能像朝中的这些官们一样,只知道哄皇上高兴。



    所以就算是看到了皇上脸色阴沉,还依然坚持要说出他们想要表达的事情:



    “在带兵打仗方面,三王爷也是有丰富经验的,而且三王爷一直带兵在外和将士之间也培养了默契,对匈奴人也有很大的震慑作用,希望皇上能够考虑这一次,依然让三王爷带我们。”



    皇上虽然此时非常生气,但是听了将士们这话之后,也不由的点了点头,心中自言有理。



    其实他并不是不知道君正皓的重要性。



    只是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觉得这些将士们的行为,实在是非常放肆,居然能够当着自己的面指责自己的不是。



    现在君正皓在这犯罪了尚且如此,若是君正皓没事,这些将士们岂不是要翻了天?



    但是转念一想,正因为这些人的指责和问题,自己才能够一次又一次赢得更多的机会,而且现在战事将近,自己也不能乱了军心。



    皇上原本有些发怒,可是转念一想,现在正是战事,自己需要的便是这些将士们,为自己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在如此的危急关头,这还是要指责什么的?如果自己真这么干了,恐怕好下场非常的难以处理.。



    于是皇上勉强挤出了笑容,看着这些将士们,对他们问道:



    “你们之所以坚持一定要让皓儿带兵,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事情?”



    其中领头的一个将士,听了皇上终于向自己提出了问题,急忙扑嗵一声,率先跪在皇上的面前,对皇上说道:



    “臣等恳请皇上,能够将三王爷从牢中放出来,让三王爷带我等我们出征!”



    他的这番话说完以后,最后的那些将军武将们也仿佛受到了莫大的鼓励,一般齐刷刷的跪在他的身后,也向皇上请命。



    太子听了这些人们,居然敢在天堂之上,对皇上提出如此的意见,顿时变了脸色。



    其他的大臣们听了,终于有人能够主动的提起让君正皓去打仗,急忙嘴上附和道:



    “请皇上明鉴,三王爷确实有几次,对匈奴的胜利经验,若是三王爷去的话,定然会缩短不少的时间。”



    “正是,只怕那些匈奴人,听说了三王爷前去抗敌,说不定都给吓得急忙撤退了呢!”



    权臣们七嘴八舌地互相议论着,有人表示非常支持君正皓抗敌。



    有人却持反对的意见,一个个都在朝上各抒己见,围着皇上,一时之间争论不休。



    正在皇上具体摇摆不定的时候,忽然有个太监弯着腰,急匆匆的走进来,看到皇上正端坐在轮椅上。



    便急忙凑到了他的身旁,在他的耳边轻声的说了一句什么,果然皇上在听了他的话以后,露出了十分惊讶的神情。



    



    在经过了一份深思熟虑,以及群臣的讨论和建议之后,却一直都没有讨论出个结果,看着这些大臣个个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的模样。



    皇上都有些头疼起来,不过正在他觉得有些困扰的时候,皇后娘娘却突然派人进了宫中。



    只见一个小太监,弯着腰凑到了皇上的耳边,在他耳边耳语了几句,皇上脸上立刻露出了一丝惊讶的神情。



    便急忙对群臣说道:



    “对于这次抵御匈奴的事情,你们再继续讨论一下,现在朕有事情要先去出一下,总之,今日上朝,必须要将迎战匈奴的事情给落实了!”



    他实在是担心,不这么说,恐怕再耽误下去反而会更加拖拉。



    大家听了皇上的话以后,急忙弯着腰到皇上跟前,他说道:



    “吾皇万岁,臣等恭送皇上!”



    皇上却没心情更没空理会这些臣子,急匆匆的随着那个小太监向外走去。



    太子抬头看到那个太监的长相,立刻心中有些得意起来,这个太监是母后身边的人,看来皇上是被皇后给叫走了。



    母后一定是要劝劝父皇的人,这一次可以去征战匈奴,自己梦想很快就要成真了!



    皇上在小太监的带领下,急匆匆的来到了皇后的寝宫,恰好看到皇后,正脸色苍白的躺在床上。



    便急忙上前去见,,恰好见御医,正在收拾着药箱,赶紧问道:



    “胡太医,皇后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好好的,忽然就晕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