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离京,初至颍州
清晨,钦差车驾离京赶赴颍州。
展昭、包拯、公孙策三人骑马走在最前面,中间两辆马车,上官凌静、公孙琬儿坐在前面一辆里,后面的马车里便是此次颍州之行的钦差王钦若,最后面是十二名带刀侍卫骑马随行。
才刚出城,便见一男一女出现在车驾之前,那是御前飞龙大将军褚颐良和冰玉公主赵馥兰。
赵馥兰得知公孙策等人要前往颍州,便提出说要一起去,包拯、公孙策他们当然不敢带着公主一起去,刘太后也不会同意她跟着去。
不过,这位向来我行我素的公主又岂会答应,褚颐良虽身为御前飞龙大将军,但终究劝不住这位自小便无人敢惹的公主,只好答应送其出宫,在公孙策他们的必经之路上等着。
赵馥兰既已出城,想让她再返回皇宫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即使钦差王钦若千百个不愿意,也只好答应让其随行。
不然的话,以这位公主的性子可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
那王钦若可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才到了今日当朝宰辅的地位,他可不想因为得罪了这个公主而影响仕途。
翌日,颍州。
一日后,钦差仪仗到达颍州,在此之前,朝廷并未跟颍州官员通报钦差前来巡视之事。
不过,当地的官员在京城也都有眼线和靠山,所以,他们还是提前知道了钦差要来的消息。
因此,钦差仪仗到达的时候,颍州的大小官吏已在城外候着。为首之人是颍州知州董平和通判曹正,还要颍州驻军督总管张宝。
董平虽然知道钦差前来,但并未为其特别安排住处,而是让这一行十余人住进了颍州府衙,因为,朝廷派钦差前来巡查,还是表现得勤政廉洁一些的好。
不过,后来只是王钦若和随行的十二名侍卫留在了府衙,包拯、公孙策他们则是去了颍州西郊的澄明别苑。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之前说过公孙家是宋朝最大的茶商,各大州府都有分号园子,而都用了相同的名字,店铺叫做澄明茶庄,园子则叫澄明别苑。
虽然之前公孙策并未到过颍州,但颍州分号的掌柜和庄园的管家都是知道这二位少主的。
他们手上都有一块儿象征身份的玉牌,是紫玉质地,一面用小篆书澄明二字,另一面则是不同的,公孙策的那块儿是颜体“策”字,公孙琬儿的则是卫夫人体的“琬”字。
各位看官,这都是非主旋律的东西,捎带说一下行了哈。
午膳过后,上官凌静说要去南郊的明夜庵一趟。
她是个孤儿,是明夜庵里的慧尘师太抚养其长大的,在她心里,慧尘师太已是自己的至亲了。
她已离开颍州三年,此次回来刚好可以去探望她。
也不知是何原因,公孙策却说要跟她一起去。是因为倾心于她,所以,不会放过任何可能与之独处的机会吗。
不,事情断然不会是这么简单,即便这位清丽脱俗的女子让他万分爱慕,他也绝不会为此迷失心智。
情况果真不是这么简单,公孙策说要去,那赵馥兰和公孙琬儿也吵着要一起去,说什么长这么大了,还从来没有见过庵堂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要去长长见识。还说什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
还别说,这倒还真是一个不错的理由呢。
公孙策何等聪明,又岂能让妹妹和这位冰玉公主坏了自己的好事儿呢,于是,他就苦口婆心的给这两位娇贵的女孩子解释。
“小妹啊,这庵堂乃佛门清净之地,里面无非就是参禅诵经,每日饮食只是些斋饭,而且不能喧哗嬉闹,是个很苦闷的地方,实在不是你和公主应该去的地方。”
公孙策虽然说得声情并茂,但那公孙琬儿却觉得他在骗自己,因为,之前自己已经被骗过很多次了,所以,便反问道。
“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哥你还要跟静姐姐一起去呢?”
“对呀,对呀。”一旁的赵馥兰也随声附和。
“静姐姐体内的毒还未完全清除,大哥不是怕万一我不在的时候,静姐姐内之毒发作了可就麻烦了,所以,还是跟在身边的好。”
“琬儿啊,你就不要怀疑了,你哥他没有骗你,”包拯似乎看出了公孙策的心思,知道他这么做一定有自己的原因,于是便开口帮其一起搞定公孙琬儿,“庵堂确是个很苦闷的地方,一点儿好玩儿的都没有,你去了也会后悔的。”
“是真的吗?”公孙琬儿半侧着脑袋问道,“那这颍州城里哪里有好玩儿的啊。”
“嗯……”包拯做出一副用心思考的样子,“这个我也不知道,不如,一会儿我们一起出去找找看。”
“好啊,那就别一会儿了,我们现在就去吧。”
公孙琬儿可是个急性子,这想法儿来的快,去的也快,刚才还吵着要跟上官凌静去明夜庵,现在,却有按耐不住的想要出去找什么好玩儿的了。
包拯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冲公孙策会心一笑,而后,便带上展昭一起跟着赵馥兰、公孙琬儿一起出去闲逛。
公孙琬儿、赵馥兰是一心的只想着玩儿,似乎,在她们的生活里,除了吃和玩儿,就再也没有别的值得自己关心的了。
不过,包拯并非只是想带这两个家伙出去玩儿这么单纯,他特别去打听了一下,颍州城内有没有什么年代很久了的老字号,当然,澄明茶庄除外。
因为,那两个家伙不会对茶叶感兴趣。
最好是什么经久不衰的酒楼,糕点作坊之类的,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暂时可以用美味搞定那两个家伙,另一方面,他也可以顺便打听一下以前的事儿,特别是十三年前之事。
十三年前,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意图谋反被诛,节度使谋反这样的大案,朝廷的文档里居然只有如此简单的一句记载。
所以,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吧。其中一定还隐藏了些什么,而这也正是包拯、公孙策二人要来颍州的原因。
(本章完)
展昭、包拯、公孙策三人骑马走在最前面,中间两辆马车,上官凌静、公孙琬儿坐在前面一辆里,后面的马车里便是此次颍州之行的钦差王钦若,最后面是十二名带刀侍卫骑马随行。
才刚出城,便见一男一女出现在车驾之前,那是御前飞龙大将军褚颐良和冰玉公主赵馥兰。
赵馥兰得知公孙策等人要前往颍州,便提出说要一起去,包拯、公孙策他们当然不敢带着公主一起去,刘太后也不会同意她跟着去。
不过,这位向来我行我素的公主又岂会答应,褚颐良虽身为御前飞龙大将军,但终究劝不住这位自小便无人敢惹的公主,只好答应送其出宫,在公孙策他们的必经之路上等着。
赵馥兰既已出城,想让她再返回皇宫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即使钦差王钦若千百个不愿意,也只好答应让其随行。
不然的话,以这位公主的性子可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
那王钦若可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才到了今日当朝宰辅的地位,他可不想因为得罪了这个公主而影响仕途。
翌日,颍州。
一日后,钦差仪仗到达颍州,在此之前,朝廷并未跟颍州官员通报钦差前来巡视之事。
不过,当地的官员在京城也都有眼线和靠山,所以,他们还是提前知道了钦差要来的消息。
因此,钦差仪仗到达的时候,颍州的大小官吏已在城外候着。为首之人是颍州知州董平和通判曹正,还要颍州驻军督总管张宝。
董平虽然知道钦差前来,但并未为其特别安排住处,而是让这一行十余人住进了颍州府衙,因为,朝廷派钦差前来巡查,还是表现得勤政廉洁一些的好。
不过,后来只是王钦若和随行的十二名侍卫留在了府衙,包拯、公孙策他们则是去了颍州西郊的澄明别苑。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之前说过公孙家是宋朝最大的茶商,各大州府都有分号园子,而都用了相同的名字,店铺叫做澄明茶庄,园子则叫澄明别苑。
虽然之前公孙策并未到过颍州,但颍州分号的掌柜和庄园的管家都是知道这二位少主的。
他们手上都有一块儿象征身份的玉牌,是紫玉质地,一面用小篆书澄明二字,另一面则是不同的,公孙策的那块儿是颜体“策”字,公孙琬儿的则是卫夫人体的“琬”字。
各位看官,这都是非主旋律的东西,捎带说一下行了哈。
午膳过后,上官凌静说要去南郊的明夜庵一趟。
她是个孤儿,是明夜庵里的慧尘师太抚养其长大的,在她心里,慧尘师太已是自己的至亲了。
她已离开颍州三年,此次回来刚好可以去探望她。
也不知是何原因,公孙策却说要跟她一起去。是因为倾心于她,所以,不会放过任何可能与之独处的机会吗。
不,事情断然不会是这么简单,即便这位清丽脱俗的女子让他万分爱慕,他也绝不会为此迷失心智。
情况果真不是这么简单,公孙策说要去,那赵馥兰和公孙琬儿也吵着要一起去,说什么长这么大了,还从来没有见过庵堂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要去长长见识。还说什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
还别说,这倒还真是一个不错的理由呢。
公孙策何等聪明,又岂能让妹妹和这位冰玉公主坏了自己的好事儿呢,于是,他就苦口婆心的给这两位娇贵的女孩子解释。
“小妹啊,这庵堂乃佛门清净之地,里面无非就是参禅诵经,每日饮食只是些斋饭,而且不能喧哗嬉闹,是个很苦闷的地方,实在不是你和公主应该去的地方。”
公孙策虽然说得声情并茂,但那公孙琬儿却觉得他在骗自己,因为,之前自己已经被骗过很多次了,所以,便反问道。
“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哥你还要跟静姐姐一起去呢?”
“对呀,对呀。”一旁的赵馥兰也随声附和。
“静姐姐体内的毒还未完全清除,大哥不是怕万一我不在的时候,静姐姐内之毒发作了可就麻烦了,所以,还是跟在身边的好。”
“琬儿啊,你就不要怀疑了,你哥他没有骗你,”包拯似乎看出了公孙策的心思,知道他这么做一定有自己的原因,于是便开口帮其一起搞定公孙琬儿,“庵堂确是个很苦闷的地方,一点儿好玩儿的都没有,你去了也会后悔的。”
“是真的吗?”公孙琬儿半侧着脑袋问道,“那这颍州城里哪里有好玩儿的啊。”
“嗯……”包拯做出一副用心思考的样子,“这个我也不知道,不如,一会儿我们一起出去找找看。”
“好啊,那就别一会儿了,我们现在就去吧。”
公孙琬儿可是个急性子,这想法儿来的快,去的也快,刚才还吵着要跟上官凌静去明夜庵,现在,却有按耐不住的想要出去找什么好玩儿的了。
包拯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冲公孙策会心一笑,而后,便带上展昭一起跟着赵馥兰、公孙琬儿一起出去闲逛。
公孙琬儿、赵馥兰是一心的只想着玩儿,似乎,在她们的生活里,除了吃和玩儿,就再也没有别的值得自己关心的了。
不过,包拯并非只是想带这两个家伙出去玩儿这么单纯,他特别去打听了一下,颍州城内有没有什么年代很久了的老字号,当然,澄明茶庄除外。
因为,那两个家伙不会对茶叶感兴趣。
最好是什么经久不衰的酒楼,糕点作坊之类的,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暂时可以用美味搞定那两个家伙,另一方面,他也可以顺便打听一下以前的事儿,特别是十三年前之事。
十三年前,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意图谋反被诛,节度使谋反这样的大案,朝廷的文档里居然只有如此简单的一句记载。
所以,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吧。其中一定还隐藏了些什么,而这也正是包拯、公孙策二人要来颍州的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