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大清朝
字体: 16 + -

第1章 我在大清

    大清皇朝,西南,广西行省。

    白石山,海拔680多米,山之奇形怪状,异常雄伟壮观,石峰峦特,拔地而起,天然而成阴阳之象,两峰并立,直插云空,势如玉笋朝天,千年古树,貌于天然,奇峰怪石,秀雅雄关!乃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的第二十一洞天,素来有着“白石洞天”之称。

    白石山集:幽、奇、雅、险、静于一体。隋朝初,有道士吴子达诗云:“白石仙山起,洞天帝日乡,精修大道法,平地上云端。”唐道士扬天如诗云:“白石山中灵秀地,阳气刚来合玄机;好教道业欣有望,世人不修待几时。”宋诗云:“居山云白石,卧处即洞天,早晚阴阳字,祈位列仙班。”

    这天天刚蒙蒙亮,远处东方天际升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色,白石山苍玉峡宽不足1米的云梯上,却已经多了一道背着一个长长布袋的身影。

    那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一身朴素的衣衫上清晰可见几个笨拙的补丁,露在外边的皮肤呈现出健康的小麦色。

    云梯又叫“三十六阶”,隐喻“脚踏云梯上青天”之意。梯凡136阶,系在一块长形巨崖上开凿而成的石凳上,宽不到1米,陡而险,足有70度以上的坡度,成年游人攀登时也都是胆战心惊,满头大汗。就如李白诗中所言“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对于他这么大点的孩子来说,攀爬这数百米高的陡峰可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但奇怪的是,当他来到山顶的制高点时,却脸不红,气不喘,一副舒爽自得的样子。

    男孩站在凸出的石块上,深吸了口清爽湿润的空气,顿觉身心轻快,神清气爽。欣赏着天边渐渐亮起的光明,露出若有若无的笑容。将被后的布包取过,手脚麻利的褪去,露出里边的事物,却是一把棕红色的古朴七弦琴。

    轻放在膝盖上,双手轻轻按在琴弦之上,男孩的气质瞬间变了。之前的散漫不羁消失无踪,男孩有些稚嫩的脸庞变得平淡而谦和,全身上下如朝阳般充满了生命力的气息,又仿佛自恒古久远以来,他就坐在那里,保持着这样的坐姿。

    在他双手接触到琴弦的一瞬间,整个人已经完全与这白石山中的一切都融合在了一起。

    心与意合,意与琴合!

    只见男孩左手虚抬,安在琴弦上方,并没有与琴接触,右手拇指与食指微扣,中指与无名指轻安在五弦之上上,拇指松开,食指在七弦轻拨,引来一声嗡鸣般的清音。

    “铮……沙沙…叮咚,叮咚……”

    悠悠弦音自男孩指间跃出,时而深沉浑厚,时而清丽婉转,余音袅袅,刹那间,空气似乎凝固了,又似乎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波纹,萦绕在白石山头。

    “萩萩,萩萩……”

    几只早起的鸟儿扑腾着翅膀,围绕到男孩上空,盘旋起伏,好似正和着男孩的秦曲翩翩起舞。草丛中的兔子偏过脑袋,扑闪着萌萌的眼神注视着男孩所在的方向……

    不知过了多久,天边的太阳终于睡醒地打了哈欠,懒懒地伸了个懒腰,俏皮的露出小半个脑袋来。

    “炳林,怎么一大早便来晨练?赶紧回去吧,不然一会又该你家那老头骂了……”

    云梯上,一个穿着道袍三十来岁的中年道士,腰间别着葫芦,笑呵呵地对着山顶的黄炳林道。

    黄炳林手指一顿,轻轻一抚,抬头看了来人一眼,嘴角一咧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笑着道:“唐大叔早啊,又准备下山打牙祭?”

    说着,一副你懂的地模样,瞥了一眼唐姓道士腰间的酒葫芦。惹得唐姓大叔一阵不好意思。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十四年了,眼前的这个黄炳林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或者说他的灵魂不是这个世界的。原本他是一个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只是阴差阳错的一晚到一夜春酒吧喝酒,上了黑老大的马子,很巧不巧的还被抓奸在床了……然后,他就翘辫子,从泰山顶上,穿到这来了。不知道是冥冥中自有天意,还是因缘巧合,他出生时五行缺火、木,爷爷给他取了一个和他前世一样的名字。

    不过五行阴阳终究不是神术,更不具有抵御病灾的能力。在他五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请遍了周围的郎中大夫,都是摇头说没救了。甚至有人暗中让黄家人准备后事了。但他父亲黄贵河打死也不愿,听说白石山的道观很是灵验,连夜背着黄炳林上了山……白石山不愧是洞天福地,黄炳林上到这白石洞天后,竟然神奇般的,没吃一副药,就那么好了。

    恰好黄炳林的爷爷在这白石山中认识人,黄老爷子后来一拍大腿干脆就让黄炳林在这山中住了下来。也就是现在黄炳林的老师,刘老头。

    黄炳林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草屑:“唐大叔,这宝座就让你了,明天我再来。”

    说着瘦小的身体腾身而起,朝着山下跑去。身后的唐大叔赶紧喊道:“云梯陡峭,小心点。”

    “安啦!”黄炳林头也不回地扬扬手,脚下的步子却丝毫没有因为唐道士的话而改变。

    黄炳林住的地方在白石山北侧,在山腰的位置,三间小木屋,在白石山里可以说是最简陋的了。正中大屋门外左右相对种着两株竹子,倒也有几分世外高人隐居的范。

    一进家门,黄炳林就已经闻到了扑鼻的饭香,那并不是刘老师为他做的早点,而是他为刘老师做的。

    从五岁上山开始,黄炳林的身高还够不到灶台的时候,做饭的任务就已经是他每天必须的工作。用刘老师的说法,就是在锻炼黄炳林。

    靠天天会不灵,靠地地会塌,靠父母,父母会老会死,做人只有靠自己,才能活得长久,活得滋润。这是刘老师长挂在嘴边的话。

    来到灶台前,熟练的俯身掀开大铁锅的锅盖,扑鼻的米香顿时扑面而来,锅里的粥早已煮得烂熟。

    黄炳林非常喜欢这种味道,纯自然,无污染,非转基因,绿色健康。所以每天晨练之前,黄炳林都会将米下锅,弄好柴火,等他回来时,粥也正好。

    拿起灶台旁独有的两个碗,黄炳林小心翼翼的盛了两碗粥,放在身后的桌子上,“老师,吃饭了。”黄炳林叫到。

    半响后,里间的门帘掀开,一个有些佝偻的身影迈着有些踉跄的步伐走了出来。

    那是一个老人,看上去大约五十来岁的样子,须发灰白,眼睛浑浊的,破损的长衫穿在身上,上面甚至连补丁都没有。原本还算端正的五官却蒙着一层蜡黄色,头发乱糟糟的像鸡窝一样,不知道多久没打理了。

    黄炳林闻着老师身上那扑鼻的酒气,一阵皱眉。

    刘老师似乎没发现黄炳林的不满,一屁股座下,捉起桌子上的碗,也不怕烫,大口大口的把粥灌入自己腹中,暗黄的脸色这才看上轻轻有了点血色。

    黄炳林在老师坐下的瞬间也是捉起了另一个碗,快速的往自己嘴来扒拉。没办法,他如果手慢点,这早餐就进了别人肚子里了。

    刘老师规矩之二:手快有,手慢无。任何时候,任何事,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完做好。否则……

    很快,师徒两将一锅粥塞进了肚子,长长出了口气。啪啪的将碗放在桌子上。伸手指着对方,“你慢,”

    “你洗!”

    异口同声。

    两个人一顿,双双快速的趴到桌子上,瞪着眼,“老规矩,”

    “石头剪子布,石头剪子布,石头剪子布……”

    最终,这场对决还是黄炳林光荣的输了,乖乖捧着碗到厨房里冲洗。

    刘老师看着黄炳林的背影,突然叹了口气:“炳林!你根骨奇佳而且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这么多年下来,到现在我已经没什么可教你的了。洗过碗之后,收拾收拾,回家去吧。”

    “这里不就是我家么,回什么……”

    刘老师却打断了他的话:“还有,以后出去不要说我是你老师了,我也不是你老师。”

    黄炳林的手一僵,慢慢转过头来,“老师…您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刘老师一笑,叉开话题说道:“我问你,你小子长大了想干什么?”

    黄炳林注视着老师的眼神,知道老师是真不愿说,他也不好多问,回答道:“我也不知道,没想好。”

    刘老师摇摇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什么事之前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告诉过你多少次了,有梦的人才能走得稳走得远……今天就给你最后一条,出去后,一定要小心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

    “老师,你是不是被漂亮的女人伤害过?”黄炳林一挺胸,一脸正义的说道:“我长大了一定给您老报仇。”

    刘老师一愣:“报仇?你怎么报?”

    黄炳林一抹鼻尖,做了个酷酷的姿势,高声说道:“我当大官,然后娶好多个美女给你报仇。”

    “呃……”刘老师满脸黑线,看着得意洋洋的黄炳林半响说不出话来。

    “罢了,罢了,”良久,刘老师终于是摆摆手,从自己怀里取出两本手抄,珍而重之地递到黄炳林手里:“这两本书是为师的毕生心血,拿回去好好研读,老师相信,以你的才智,在人世间,你要勇于面对任何事情,做事情要敢于承担责任。下山吧。”

    黄炳林接过老师的馈赠,双眼不觉有些湿润,他双膝着地,重重的磕了三个头,才别过头去,快速的抹了抹眼角,背上自己的东西,快步向山下走去……

    刘老师看着他坚定中却透着颤抖的脚步,手臂抬了抬想叫,却又放了下来,看着渐渐远去的背影悠悠一叹:“孩子,是为师对不起你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