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沟通
字体: 16 + -

第5章 5.打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

做为领导者虽有批评下属的权力,但滥用批评会损害自身形象。摆正与下属的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发挥批评的作用会更好。

当下属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为了纠正错误而责备他时,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下属。

有的下属因为本身的原因,常常缺乏干劲,工作没有主动性。如果想要调动他的主动性,你指责他一通,也无济于事,主动性必须从其内心激发出来。对待他们,指责只能是隐晦的,在表面上要进行激励。

如果他喜欢养花,可以将他的工作和花儿进行联系,就能引起下属的积极性,使他认真、热情地去工作。不仅如此,这种激励的方法还能使下属产生一种责任感,而责任感恰恰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如此一来,下属必能心服口服,愉快地接受你的责备,因为他的努力得到了承认,他的积极性得到了肯定。

人们在受到责备时,都会感到不痛快。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一种特殊的人,任你怎样批评,怎样责备,他只听之任之,我行我素,依然如故。

有位女经理,精明强干,手下的一班干部也都十分出色。但前不久,一名助手因为迁居别处而调走了,接任的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位新来的女大学生,做事又慢又马虎,常常将印过的资料不加整理便交出去。办公桌上也乱七八糟。时间长了,她还是老样子。而且,这个女孩子对于任何批评、责备,都只当作耳边风,让人急不得气不得恨不得恼不得。后来,那位女经理决定改变责备方式,只要一发现她的优点就称赞她。

没想到,这个办法真灵验了,仅仅十几天,那女孩就好了很多。一个月后,做出了非常显著的工作成绩。

可见,责备有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攻,利用称赞来使他们改掉毛病,进而增加你所领导的整体的工作效率。

不当众责备下属当然是最好了。可是,有些领导比较容易冲动,特别是看到下属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严重影响全体的时候,就可能按捺不住火气冲天,当众责骂起下属来。这时,就好像是“丢了羊”一样。为了防止继续“丢羊”,就必须立即采取“补牢”的措施,使你因一时冲动而产生的副作用减到最小。

某位经理脾气比较暴躁,并且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如果看到部门经理工作不负责任,或者令他不满意,就会情不自禁地要当时当地直截了当地指出来。

尽管经理这样做是为了工作,部门经理心里也明白,知道经理并不是责骂他一个人。但是心里毕竟不是滋味。

事后,经理冷静下来,知道自己太冲动了,而且后来听部下解释说,这个部门平时工作也是十分出色的,只是因为特殊情况有些小错,但工作成果还是可观的。

于是,经理马上进行“补牢”工作。在他那天下班之前,派人把部门经理找来说:“今天委屈你了,首先怪我太冲动,没有完全了解情况,对你的责怪不当,请原谅。不过,你们部门的工作仍需要提高,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

几句话使部门经理的心得到了安慰,同时又有一种被信任感,再大的委屈也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俗语说:“打人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虽然不能轻易地“打一巴掌”,但既然“打”了,给与不给“甜枣”效果便大不相同。丢了羊,再补牢这便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当你一时冲动当众责备了你的部下时,不妨一试。相信还是有些效果的。另外,请遵守下面介绍的上司批评部下的几个原则,并随时加以检讨。

(1)只说眼前,不提过去。

批评并不是回顾过去,而应该站在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将来如何改进的立场上进行,最重要的是将来,而不是过去。

重视现在,而不是过去。不追究过去,只将现在和将来纳入需要解决的问题,亦即不是责备已成的结果,而是对今后如何做有所“鼓励”,这样的批评法才是理想、得当的说服法。

(2)只论此事,不言其他

如果一次批评许多事情,不仅使内容相互抵消,而且还可能把不住重点,同时也容易使受到批评的人意志消沉。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面谈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形,日常的工作场合说话的机会很少,所以便趁面谈的机会把过去的一切全盘托出。因此会产生对抗的心理,为了有效的说服,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形出现。

(3)人员为一对一,莫让他人听到。

这是因为批评时若有他人在场,被批评者会有屈辱感,因此心生反抗,只会找理由辩解,而无心自省,也就无法产生效果。因此,不到不得已,不要当众批评部下,除非是与自己有信赖关系的部下。

(4)别用批评来发泄心中的不快

所谓的“批评时不可加入感情”,意思是说责备别人时要公事公办,不要混杂私人的不快感情,而是进行冷静的批评。可是,批评是人的感情行为,不可能脱离感情,那种如同戴面具的批评是令人生厌和有违自然的。因此,如何正确地表现感情就成为批评重要的一环。换句话说,透过批评表现出自己的感情打动下属的心,才是有成效的批评的说服。

要想真正打动下属的心,达到说服的效果,绝不能把自己表现得完美无缺,高高在上地批评对方。这样只是使批评的一方获得自我满足,毫无半点成效。而应该将对方的缺点和错误看成是自己的,抱着希望对方能发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予以纠正的心情。

也就是说批评对方也等于批评自己。因此,尤其是作为能左右别人的上司,必须以责己之心来批评部下,否则就收不到真正的批评效果。

“责人如责己”,这一点不可忘记。